•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4

锐客家族
首页 > 职称论文 > 电能质量分析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壮壮zy

已采纳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论文) 2009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四 16:22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摘要 2.英文翻译 3.原始资料 4.计算书 5.说明书 6.参考文献 7.图纸 简单区域电力网络系统的一次或二次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依据 第二章. 原始资料 第三章 接入系统设计 第四章 地方供电系统设计 第五章 主变选择(包括抽头选择或调整方式设计) 第六章 主接线设计(包括所用电设计) 第七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八章 设备选择 第九章 继电保护配置 [正文]: 第一章.设计依据 根据××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任务书 第二章.原始资料 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经上级批准,决定新建 110KV 盐北变电所。 一. 设计资料 (一) 新建的盐北变电所各电压级负荷数据,回路,同时率等见表 3。 盐北变电所每年负荷增长率 5%,需考虑五年发展规划 变电所总负荷 s110=K 1(s35+s10) (1+5%) (二) 新建的盐北变电所,受电方案有两种: (1)从 110K 盐城东郊变受电距离 30KM(本课题做)(2)从 110KV 灌南变受电距离 35KM(本课题不 ; 做) ,电力系统接线图见图 1 (三) 电力系统,各厂、所、输电线等主设备技术参数见表 1、2、3、4、5。 (四) 其它原始资料: 所址:地形地势平坦、土址电阻率为 ×10 欧?厘米,所址高于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所 址所在地气候,平均气温 15℃,最高气温 35℃,最低气温-15℃。 交通:紧靠国家二级公路,进所公路 公里。 水源:变电所附近有河流供方方便,水量充足。 二.设计内容 (一) 接入系统设计: 确定接入系统输电线路回路数及导线截面。 (二) 地区供电系统设计: 根据地区负荷性质及供电距离,确定供电线路数及导线截面。 (三)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型号、规格。 (四) 通过电压计算、选择主变分接头或调压方式。 (五) 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待建变电所的 主接线。 (六) 确定待建变电所的所用电方案(所用变压器台数、型号、容量和自用电接线型式, 所用电负荷按 变电所容量计) 。 (七) 电气设备选择 1. 为选择电器设备和继电器保护整定需要,计算三相短路电流。 2. 选择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PT、CT、母线、避雷器及中性点接地 设备) 。 (八) 继电保护 根据继电保护要求,确定变电所各元件继电保护配置。 ...... [摘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电气设备”“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 、 、 力系统稳态分析”“继电保护”“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等有关书籍而制定的,是我 、 、 三年大学学习的总结。 三年中,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我的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很大 的促进使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不仅思想上有了大的收获,知识上也有质的突破。 同时也注重于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与实际工作中 ,增强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次设计的新建 110KV 变电所本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充足的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 用户的用电需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原 则进行设计。是针对接入系统设计:确定接入系统输电线路回路数及导线截面。地区供电系 统设计: 根据地区负荷性质及供电距离, 确定供电线路数及导线截面。 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 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 型号、 规格。 通过电压计算、 选择主变分接头或调压方式。 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待建变电所的主接线。 确定待建变电所的所用电方案(所用变压器台数、型号、容量和自用电接线型式,所用电负 荷按 变电所容量计) 。电气设备选择:为选择电器设备和继电器保护整定需要,计算三 相短路电流。选择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PT、CT、母线、避雷器及中 性点接地设备) 。继电保护根据继电保护要求,确定变电所各元件继电保护配置。 Prolegomenon This design explains is basis of graduate design assignment book, combine bear on book that 《electric equipment》 、 《electric system steady condition analyzing》 、 《relay safeguard》 、 《electr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enchiridion of graduate design》,this is my summarize of three years in university . In three years, depend on teachers go to supervise, acquire many knowledge, promote me that learning 、 work and live, ceaseless challenge me and enrich me, not only my inwardly harvest and that go up knowledge. Likewis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work. This time design of 110KV substation tenet that in order to afford ample electricity of country every department, ensure power supply, ensure power supply finer quality, and promote electric system economy. This time design of running system design (fix on transmit electricity circuitry loops of running system and section of circuitry); fix on number that mains transformer of substation, and capability 、type、specification; compute voltage、choose tap place, compar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fix on power supply blue print of substation; compute electrical current of three route short circuit ; choose electric equipment (breaker、seclusion switch、PT、CT、 generatrix、arrester、grounding equipment )and relay safeguard , fix on relay safeguard configure of substation. [参考文献]: 1.《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水力电力出版社 2.《电力系统设计设备参考资料》 河海大学出版社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水力电力出版社 4.《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水力电力出版社 5.《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水力电力西北电力设计院 6.《发电厂电气部分》 水力电力出版社 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水力电力出版社 8.《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参考资料》 中国电力出版社

344 评论

Romy莎莎mei

你这算是什么问题?

172 评论

北京宇盛

检索课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从普遍意义上讲是指优质供电,包括电压质量、电流质量、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其可以定义为: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其内容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暂时或瞬态过电压、波形畸变(谐波)、电压暂降、中断、暂升以及供电连续性等。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压暂降和中断已成为最重要的电能质量问题1,ISTP光盘数据库 H Laaksonen, P Saari, R Komulainen,“MICROGRID WITH POWER QUALITY COMPENSATOR TO PROVIDE PREMIUM POWER”i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IMULATION AND MODELLING, 2006, pp 328-333文献类型:会议论文2,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陈祥训,“采用小波技术的几种电能质量扰动的测量与分类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STIC EI PKU -2002年10期文献类型:期刊论文3,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黄荣辉,“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 广东科技,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年 14期文献类型:期刊论文4,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Kushare, Bansidhar E., Ghatol, Ashok A.; Kala, Sumit;“Development of web based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handling user custom power quality query and auto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report notification via email”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lectrical Sciences (ICTES 2007), 2007. ICTES. IET-U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22 Dec. 2007 Page(s):1 – 7文献类型:会议论文5,Ei Village 2 (工程索引)Zhao, Jianguo; Zhang, Dahai,“Research on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using OPNET”in ICIEA 2007: 2007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p 507-511, 2007, ICIEA 2007: 2007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课题《电能质量》探讨及其文献检索心得 XXX(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广州 510640)摘要:为了获得更多关于《电能质量》的理论和知识,并且熟悉科技文献检索的方法,在分析科技文献检索原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电能质量》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国内外的文献检索工具,围绕该课题展开科技文献检索,对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深了自己对《电能质量》课题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文献检索基本原理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科技文献检索,为今后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电能质量 文献检索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能质量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电力部门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关注也日益增加。什么是电能质量?这一研究领域的许多文献和报告中使用过的相关术语如下①电压质量“ 即用实际电压与理想电压间的偏差应理解为广义偏差, 即包含幅值, 波形、相位等等, 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此定义虽然能包括大多数电能质量问题, 但不能或不宜将频率造成的质量问题包含在内, 同时不含用电电流对质量的影响。②电流质量即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定频率、正弦波形要求, 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 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 并降低线损, 但不能概括大多数因电压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而后者往往并不总是由用电造成的。③供电质量应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部分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 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与抱怨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合理性、透明度等。④用电质量应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 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 它反映供用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中用电方的责任和义务。[1]由此可知,改善电能质量对于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保障产品质量和科学实验以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等均有重要意义。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我研究电能质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的查询出所需情报的一种行为、方程与程序 。它对科研工作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节省科研时间;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等。通过查阅各类数据库可以得到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的文献信息,通过查找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可获得国内大量优秀的期刊论文文献,其他汉语文献数据库还有万方数据库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查找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EI,ISTP光盘数据库等可以查询国外优秀的期刊论文等等.本文主要就电能质量这一课题进行文献检索所得的研究结果进行展示,概括的讨论了电能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成就以及发展。并讨论了文献检索的方法以及其发展。2.科技文献检索基本原理 检索系统用于报道、贮存与查找文献的工具是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往往包含有若干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对应一种工具,它们相当于若干个可用于独立检索的工具。检索回答用户的各种信息提问,不同的检索系统揭示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或层次有所不同,体现的功能和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一个计算机检索系统由数据库及所有支持检索实施所需的软、硬件构成,数据库是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2]。检索的发展1.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急速增长。以生物医学期刊为例,17 世纪全世界共有10 种生物学期刊,而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则已超过2 万1 千种。大量的信息必须有序化才能被人们有效利用,因而,出现了“文献检索”。2. 文献检索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检索(手工检索、脱机检索、联机检索) 到网络检索的过程。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文献检索从50 年代开始进入计算机检索(实际上是脱机检索) 阶段。到60 年代末,大容量计算机、分时技术诞生,文献检索进入了联机检索阶段。到了90 年代,互联网络在全世界兴起,文献检索进入了网络检索阶段。[3] 检索的功能科学文献是一切精神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无论从事哪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进行文献研究,以便掌握有关的科学动态,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就,今人进行研究的状态。它对科研工作者主要有如下几个作用:一、促进智力资源开发。文献检索就像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并有效地运用它,就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登堂入室,获得、掌握和利用人类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全部精神财富,使其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并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二、节省科研时间。当代科学文献不禁数量巨大,还具有类型与形式多样、语种扩大与集中、内容交叉重复、出版分散、失效加快、不发表的文献越来越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科学工作者快速而准确的占有资料资料。因此,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可以为科研人员节省大量的查阅资料的时间。三、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文献检索可以扩大科学工作者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在科学研究中,有人因不了解他人已取得的突破而沿用就说;更有人从零开始,重复他人已走过的道路。如果科研人员重视学术研究信息,在从事某项科研室进行文献调研,充分利用文献检索手段,就可以准确的查找文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少走弯路。四、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帮助人们粗知学术渊源,找到读书门径。如查阅中国的古典目录书即可指导、辅导读书和治学。[4] 检索的使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包括三种: 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追溯法,是指不利于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文献检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逐步掌握文献检索的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一般来说,文献检索可分为以下步骤: (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3、了解与认识《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的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中, 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其应用程度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电能质量对于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保障产品质量和科学实验以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等均有重要意义。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5]课题《电能质量》的研究现状电能质量的分析和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设计到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现代通信等多个方面。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它在发展中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基础理论的研究 电能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是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包括统一的畸变波形行电能质量的含义,各功率成分的定义、产生机理、评价体系的研究,及物理意义,科学的计算方法研究等。目前为适应不同的需要提出许多的定义方法。各方法在数学表达式、物理意义、建立模型及实施方面各有所长,但距离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统一并易于接受的表达式尚有一定的差距,无法对电能质量做出综合的分析和评估。这一理论的短缺无疑将会阻碍对电能质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新型算法的开发 随着近代数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大量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理论的出现,电能质量分析的模型、方法和手段呈现出强烈的多样性,如何以更科学、更先进的模型来分析电能质量,改善其对电网的影响,也是电能质量研究领域内不可忽视的核心所在。就目前电能质量的研究情况来看,小波分析、模糊数学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及交叉技术将成为今后电能质量新算法研究的主流方向。可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应用小波变换对扰动数据进行辨识、分类和原因分析,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确定有效信息的传输、存储。这些理论的推出及其日渐成熟对电能质量研究领域从算法本身到算法的适用领域、算法性能的改善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3)电能质量监测的网络化、智能化 现代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监测点越来越多,未来电能质量的监测不仅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实现同一供电系统、不同地点的电能质量监测,甚至实现多个不同供电系统的集中监测。在功能上,更强调智能化,除具有计算、显示等功能外,还要有一定的判断、分析、决策等功能,如能进行事件预测、故障辨识、干扰源识别和实时控制,初步具有自动的实用先进的计算智能评估功能。电能质量分析及及其监测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合理、全面地分析处理各种干扰源,充分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电能质量分析与监测所用,都是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电能质量监测的发展趋势对监测系统在功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明这一应用领域的研究需要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6]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课程《电能质量》的阐述,使我初步认识到了电能质量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对中国乃至世界在电能质量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使我学到了很多电力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查找文献和论文写作的过程,深化了我对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了科技文献检索基本原理,知道了如何去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这对我今后的毕业设计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林海雪,现代电能质量的基本问题,电网技术,2001年第10期 [2]孙平 电气电子工程信息检索与利用 . 1999年10月第三版. [3]周全,文献检索的发展趋势—网络检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 年8 月 第4期[4] 徐艳芳 论文献检索的作用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03期[5] 林海雪,现代电能质量的基本问题,电网技术,2001年第10期[6] 张军,电能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展望,中国电力通信网,2009,4,2

200 评论

可以了bb

电力是社会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动力,电力系统以及系统的自动化研究在我国的科研领域意义非凡,而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目前还多倾向配电自动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 范文 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运用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系统的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引起重视,对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清晰把握,从而为保证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仿真技术;智能技术;安全监控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传统的应用模式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系统的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本文将对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探讨电子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电子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帮助。

1电力系统对控制技术的要求

信息化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于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控制平台。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依托信息化的发展,在机器的自动化运行方面实现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可见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水平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全性要求

电力行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促进我国各个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保障。而伴随目前社会各行业对于电力应用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电力系统要能够具有较好的维护功能以及非常简便的操作性,同时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自身要能够对故障做出迅速的诊断。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简化系统的操作难度,对系统产生的故障能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处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电气自动化中的仿真技术。电气自动化仿真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仿真技术能够为电力系统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提供逼真数据模拟操作环境,同时仿真技术还能够通过多项控制技术来实现同时、同步操作。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仿真技术能够通过有效的模拟来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目前,在新的电力系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备测试方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测试效果。

电气自动化中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具有较复杂关系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时,智能系统具有非常好的控制效果。电力系统通过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控制灵活度,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从而有效提高了系统发现故障的速度,并能够及时地制定出解决方案。另外,智能技术还可以有效完善系统的漏洞,可见在电力系统中智能技术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中的安全监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监控技术能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保证系统的良性运行。目前,安全监控技术主要通过对电磁暂态故障信息的实时收集,来达到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的目的。安全监控技术的应用主要以GPS技术和SCADA技术为依托,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其中信息通信系统、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同步系统是安全监控技术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系统中监测工作由稳态向着动态的转变,也标志着安全监控技术进入了动态监测的新纪元。动态安全监控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中的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柔性电流技术也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说,柔性电流技术指的是在电力供应系统中,通过对电力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的技术处理,采用具有较强独立性能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对电力供应系统的参数进行有效调节的目的。柔性电流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柔性交流技术的核心设备是ASVC装置。ASVC装置的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属于静止无功发生器。但由于ASVC装置通过和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具有非常优良的应用效果。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ASVC装置能够进行快速的调整,从而在短时间内保证电压的稳定。另外,ASVC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压调节范围和快速的反应速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出现延迟的情况。同时在噪音和惯性方面,ASVC装置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中的多项集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系统的统一管理。而实现统一管理功能的就是电气自动化中的多项集成技术。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分开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工作效率不能够保证,同时还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而多项集成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中管理、安全保护几个环节进行统一,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的目的。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工作、施工工作、测试工作以及维护工作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了系统各个环节良性运行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运行产生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根据统计发现,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来说,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间接提高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30%左右。

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领域

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是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具体来说,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程序化的设备来实现。技术人员将变电站中的传统的电磁设备转变成程序化设备,从而有效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并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在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变电站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电网的运行质量对于供电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保证电网工作的可靠性一直是电力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电网工程领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电网工程中的变电站、工作站、服务器等进行科学的调度工作,并通过控制部门和变电站的设备终端对电网的运行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根据这些信息系统可以对电网的运行状态做出科学的判断。

3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电气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具有以下三点发展趋势:

保护和控制一体化趋势保护和控制一体化趋势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目前,我国的电气化控制系统主要通过相对独立的方式对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工作。而将保护和控制工作进行统一结合,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重复配置的情况,增加技术的合理性,从而达到降低工作量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测量、保护和控制等的数据信息都是从电力现场得到的,这些信息相对来说不够精确。而通过CPU总控单元进行控制,能够免除遥控输出和执行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见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趋势国际化趋势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主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通用的是IEC61850标准,该标准能够使不同型号和规格的IED设备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而我国也已经有效展开了适用国际标准的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未来电气自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趋势信息化趋势也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在数据传输方面的速度要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中,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发展基础,通过和工业生产的有效结合,能够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

4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引起重视,对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清晰把握,从而为保证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

[2]刘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通讯世界,2014,(21).

[3]罗小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激增中。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电力的使用需求,国家逐步投入建设自动化的配电网工程。这是一项需要周密规划,并投入巨大资金,应用复杂的技术要求,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程。 文章 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工程;自动化建议策略;电力需求;供电效率;电力质量

配电网实施自动化应用对于科学分配电力、合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电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自动化工程,不仅可以有力提高电网的供电效率、电力质量,还可以合理缓解电网压力,释放电网潜能,减少故障频率,并提高电网的服务能力。自动化工程可以帮助电网自我检查,缩短故障检修、处理时间,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这对于极度依赖电力的现代化社会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改造工程。

1研究背景

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 网络技术 ,依托各类自动化设备,通过计算机系统,保护电网,控制发电,检测问题,计量电力使用状况,并据此为供电事业单位提供各类信息,简化管理难度,提高供电效率与电力质量。通过自动化的配电,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各类需求,并调整电网的供电量与价格,达到经济性、科学性、安全性并重的发展目标。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改造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型电网。这一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段开关将本来是统一运行的线路改造为不同的几个供电区域。这样一来,即使某一供电部位出现问题,也可以迅速锁定区域关掉开关,将故障区域隔离出正常供电的电网中,使得正常运行的其他区域可以恢复供电,从而避免了因为某一个小的故障而使得一条线上的电路全部断掉,造成更大的影响范围与损失,极大地减少了影响区域,并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增强。

2基本要求

线路的形式应该采用环网型,而且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性,可以使用双电源甚至多电源供电系统。

干线的模式多使用分段式。分段式的好处是一旦某段线路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切断这段故障电路而保证其他线路仍然正常供电。一般对于分段式干线供电的建设原则是:合理利用投资,在充分考虑收益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采用均等原则,或线长相等,或负荷相等,或用户量相等,以三千米干线为例,一般分为三段。

抛弃传统断路器自动化工程多采用负荷开关,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投资规模,又可以在故障发生时,有效隔离故障区域,使之不影响非故障区域。

3设计要点

软件要具备可维护性

在配电网满足了硬件条件,比如可靠的电源,有完善的监测、控制设备,有齐备的线路设施后,自动化工程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是否配套了专业化的软件设备。只有软件硬件配套,才能保障配网自动、安全、稳定地运行。通常提到软件系统,多考虑其可维护性。一款合适的软件必须是可以被不断完善、更新的。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性,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波动变化中,所以配电网的负荷也在变化中,如果配电网的自动化软件不能有效维护波动变化的电网,所谓的自动化就变得不切实际了,所以软件的可维护性成为了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最基本前提。其技术软件只有可以维护,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正常运行,延长自动化工程的整体使用寿命。只有保证了电网的稳定性,才能使得供电企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供电市场站稳脚跟,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有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高电网的容错率。所以,建设自动化的电网工程,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当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或者不可控意外时,系统是否能自我处理,保障整个系统的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所以说,对于建设自动化配电网工程,是需要想办法提高其系统稳定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移植性

提高电网自动化效率,一般是指是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可移植性,顾名思义是指将此系统整体移植到另一个软硬件环境时,系统可以稳定、高效地运行。可移植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在固定成本投入下,满足不同供电环境的使用需求,并与其他相关单位有效兼容。

4技术实现时的注意事项

加强配网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是首要任务,即使是改造电网为自动化工作,也是为了这一目标。所以说,实现自动化作业,必须要完善配电网络结构,并积极应用先进的前沿科技,还要改造老旧设备,提高智能化。在对配电网建设中,要强调计量装置的重要性,合理安置,全面整顿。

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现阶段电力企业对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建设中,一般会在以下两方面开始:第一是市场预测。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于供电网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不同电力使用量进行记录、分析、比较、预测。通过对接下来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预测,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可信的数据;第二是修复系统建设。当常态化的供电情况发生异常现象时,自动化系统必须要有及时自检的能力以及在确定故障后的警报能力,更进一步有初步的解决 措施 。一系列的修复系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事故危害程度,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提高配电网的自我诊断能力

技术、新设备,满足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检测、自我管理的功能性需求,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运行。

5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第一大模式,主要指整个系统的智能是依靠主站的。线路上的实时情况是通过线路上的分段开关上传的,通过主站的智能诊断对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进而通过对每一段的电网结构隔断故障,寻求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适用性强,并且对于一些多故障情况进行处理比较容易,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是指线路上的开关有自己的智能判断能力,在不需要上传实时状态,请求主站反馈的情况下,自我检测故障并判定哪一部分需要被隔离修复,主要是分段开关发挥作用。具体又分为电流计数型与电压时间型。这种智能模式的好处是在通信条件不完善的地区,网架结构简单的系统,可用性较强。

6未来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在研究者的展望中浮出水面。发展趋势如下:其一是电能质量在大功率设备的应用下有效提高;其二是配电网系统保护能力更强,综合运用GIS平台管理电网自动化成为可行方案;其三是分布式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这是基于其高灵敏度与大承载力而言的。

7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对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促进供电的稳定性,并且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电力企业谋求发展与创新的情形下,对于此类工程的探索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有助于解决电网中的运行故障,提高配电的科学性。因此,对于电力技术的研究以及自动化工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苏俊斌.城市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1,(18).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能质量研究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技术,包含内容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电力的需求和利用也就越来越大。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

    纳殇誰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分析表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1 --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

    childrenqj12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会计毕业论文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毕业论文 在财务会计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需要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下面是关于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

    白兔糖vov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电能质量的毕业论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引导语:近些年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已经被推广至制造业的应用中。下面是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

    學僧You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文案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向上级领导所作的教学工作汇报,也不同于教学工作总结和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反思内容与反思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重在体现“分析”、

    鲜嫩的小豆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