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6

爱啃狼的木头
首页 > 职称论文 > 外交论文能参考文献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bluevoyage

已采纳

中国近代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古老的中国在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接触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以夷制夷”等“驭夷”方略。这种外交策略一直持续到清末。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一次次外敌入侵、一次次割地赔款,传统的“驭夷”方略再也显现不出往日的“神威”。在这种冲击之下,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开始重新审视与外邦的关系。李鸿章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对中围所处的国际新格局进行了再认识,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的对手,已不是昔日的蛮夷之邦,而是拥有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远方强国,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中国面对的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在对外交涉中,逐步摸索慢慢地确立了“力保和局,维护国权”的外交方针,为确保这一方针的实施,就必须讲究外交策略。当时国际上盛行的外交策略种类繁多,有均势主义、同盟外交、国际孤立、泛民族主义、门罗主义等等。李鸿章主要采取了“诚信待夷”和“以夷制夷”两外交策略。这两种外交策略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一、诚信待夷即诚信外交,它既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对外交涉的一种手段。随着对洋人交住的增多,李认为既不能媚夷,“失之过弱”,又不能抗夷,“失之过刚”①,应该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所以他将传统的儒家学说应用于近代外交,主张待洋人以“诚”、“忠”、“信”。“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同时认为“忠者,无欺诈之心,信者,无欺诈之言”②,所以诚信待夷就是主张以诚信待洋人,不能存有丝毫的欺诈之心,欺诈之言,乃至欺诈之行为,“凡中外交涉之事,总以必诚必信为主”。李诚信待夷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首先,与洋人交际要坦诚、谦抑、礼让。李鸿章认为“谦抑二字先从自家身心做起。再就是对洋人要礼让。李鸿章认为对洋人要“可从则从,断不与之失和”,哪怕是洋人有刁难之处,也应“婉言慰藉” ①。(二)其次,与洋人交涉时要信守条约、循理等。他认为,凡事应“依约而行,接之以信,驭之以诚,断之以理”,从而能较好地处理中外交涉,“亦不至大有龃龄”。李鸿章希望以此策略来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在这一和平环境下着手于中国的自强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①,其主观愿望是不错的。但是“诚信”等道德原则与志在扩张、掠夺、奴役中国的西方列强交往,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其结果必将是列强借势要挟,从中国攫取大量的权益。因此在李的这种外交策略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不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以夷制夷在确定了一定的目标之后,外交策略的运用,则在于“发现国际间之罅隙而有以图之” ③。李认为给中国带来灾难并构成极大威胁的西方列强,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们内部有利益冲突,存在与列强进行周旋,从而达到力保和局,维护国权的目的。这就是“以夷制夷”外交策略。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可以说贯穿于他外交活动的始终,是其最主要的外交策略。其主要表现有三:(一)令各国均沾李鸿章令“各国均沾”的制夷策略,主要表现在处理清帝国周边地区与列强的外交交涉中,特别是在处理台湾、朝鲜等问题时表现突出。1874年,日本借琉球船民被杀一事,武装侵略台湾,清政府责成李鸿章处理此事,他主张同日本讲和。认为不能因此事同日本发生战争。讲到制日之策,李鸿章认为:“台湾系海外偏隅,与其听一国久踞,奠若令各国均沾。”即主张台湾向各列强开放通商,使各国在台湾均有自身利益,让他们在台湾逐鹿,相互牵制,达到借机控制他们的目的,借以保存对台湾名义上的主权。1876年,日本逼迫朝鲜与其签订《江华条约》,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为寻求制日之策,1879年8月26日,李鸿章亲自写信给朝鲜原任太师李裕元,说服他对朝鲜宫廷施加影响,让朝鲜同各国通商订约。李鸿章说:“为今之计,似宜用以毒攻毒,以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与泰西各国立约,借以牵制日本。”还说:“若贵国在与英、德、美交通,不但牵制日本。并可札俄人之窥伺.而俄亦必随即讲和通好矣。”在这里,李鸿章是想让朝鲜与各国通商。使各国在朝鲜均有自身特殊利益,若日本或俄国想独占朝鲜,其他各国必加以干涉,这样可避免朝鲜为一国所灭,从而可保中国的宗主国地位。1881年,美国谴使要求与朝鲜通商,李鸿章让马建忠协助朝鲜签订了朝美通商条约,此后,德英等国都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同朝鲜签订了商约。这便使欧洲各国均在朝鲜获得商业利益,而令日本侵霸朝鲜的野心遭到强力遏制,这是典型的引虎制狼,即“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二)与日、俄联盟李鸿章在处理清政府的对外交涉中,存在着一种联盟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联日与联俄活动中。起初,他试图与日本联合,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在日本步步进逼之下,希望逐渐破灭,转而依靠俄国,企图借俄国的力量来达到遏制日本及其他国家过分侵略的目的。然而联合日本无异与虎谋皮,不但没有给大清带来太平,反而引狼人室。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促使李鸿章从联日转向联俄。日本吞并琉球,中日进行交涉之际,正值俄国侵扰新疆边境。中俄交涉伊犁问题之时,在当时士大夫中有“联日制俄”和“联俄制日”两种趋向,此时,李鸿章力主放弃联日,改为联俄。他认为在中俄、中日交涉中,中俄关系更为重要,认为“日人诡谲,断不肯助我拒俄。”“与其多让于倭而倭不能助我以拒俄,则我既失之于倭,而又将失之于俄,何如稍让于俄而得俄以慑倭。”他建议清廷以“延宕之法”拒绝批准中日分岛改约的草案,使日本妄图以分琉球南部两荒岛换取清政府承认“利益均沾”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阴谋归于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俄国联合德法成功地使日本“还辽”,并且使赎辽费由1亿两降至3000万两。清廷及一些地方督抚大员对俄国另眼相看。在朝野一片“联俄”的气氛中,李鸿章充当了清政府联俄的使者。1896年,李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建立了针对日本的表面上的军事同盟,至此李鸿章的“联俄”行动达到顶峰。但是,义和团运动以后俄国在东北的侵略扩张证明,《中俄密约》并未给中国带来好处。相反,却便利了俄国势力大举侵入东北地区,东北实际上成为了它的势力范围。(三)寄望于国际“调停”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还表现在他每遇中外重大冲突,便请求列强“调停”,把化干戈为玉帛的希望寄托在列强的干预上。这种“调停”,一般来讲,是想以较小的让步换得“和局”,避免中外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或战争,以此尽可能保全中方利益。李鸿章争取“调停”的活动,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当李的“调停”愿望与列强利益一致时,也起到过一些效果。如中英在交涉马嘉理案时,英公使威妥玛曾坚决要求处分云南巡抚岑毓英,但李鸿章借设宴各国公使之机,借其帮助,使威妥玛放弃了这一无理要求。再如“三国干涉还辽”,也使清政府至少名义上暂时性地收回了辽东半岛。 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在实力远不如人的情况下,利用列强矛盾,周旋于他们之间,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策略。但这种策略无疑是步险棋,在自己国家无实力掌握外交主动权时,片面依赖一“夷”的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往往不是“制夷”,而是被“夷”所制。虽然在有些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取得了些成功,但与其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不论如何,李鸿章新形势下的“以夷制夷”策略已经开始走出传统的“驭夷”方略,加入了一些现代因素,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由此开启。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的,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参考文献:①李鸿章全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②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M]长沙:岳麓书社,1994.③刘达人.民国丛书:外交科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7.④栾兆鹏.李鸿章全集[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⑤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七编(上)[M].东京博物馆,1897.

340 评论

pisces850318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又一次高峰会晤的到来,中美关系的探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水平,他们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有意,或者出于别有所图,中美两国都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并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理性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词: 中美关系 矛盾 共同利益 双赢正文: 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1.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中国从那个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棋子,转而成为了一个参与到世界格局划分的棋手,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积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经济危机让其大伤元气,但是国家根基尚在,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但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太大冲突,最容易引起两国摩擦的是能源和贸易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中美一直在争论的焦点。而台湾问题也是一颗埋在中美之间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就一定还会心存芥蒂,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2.中美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3.中美关系稳定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中美一致同意要共同推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于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中美经贸联委会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两国在军事、执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反恐、防核扩散、禽流感防空、能源、环保、抗灾救灾等重要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推进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继续为实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努力,可维护世界和平。抓住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建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也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机遇。 结束语: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折射出外交界的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两国从曾经大打出手的死敌,到后来携手抗击苏联的威胁,再到后来的分分合合,无一不是在为本国的利益服务。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中美关系一直在起伏不定中缓缓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中美两国关系和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最符合两国利益,有助于达到双赢的结局。参考文献:1.《中美关系热点透视.》 宫力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 朱立群 王帆 世界知识出版社 3.新浪博客——《中美关系现状论文》

1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外交的论文包括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

    Agent数码Reaper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弱国无外交论文的参考文献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

    百年帝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外交成果研究论文可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又一次高峰会晤的到来,中美关系的探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

    lilyspirit0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外交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360读者网”里面有很多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参考范文,其中里面就有几篇关于这个题目的范文,建议你去看看

    悠悠岁月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外交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到图书馆找找,按索引,关键字都行

    真真麻烦啊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