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薇薇
●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文学评论》200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4期转载)●终止游戏与继续生存——先锋长篇小说论 《文学评论》1994年3期●不读“文化大散文”的理由 《新华文摘》2003年1期全文转载●批评应“挟着风暴和闪电” 《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全文转载●关于今日批评的答问(对话) 《南方文坛》1999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重返“孤独的个人”——写在2004年的小说随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新华文摘》2005年摘录转载●重塑灵魂关怀的维度——构建一种新的文学伦理 《文汇报?文艺百家》2005年7月31日《新华文摘》2005年摘录转载●对人心和世界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为例 《文艺争鸣》2007年6期●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从《出生地》一书谈起 《文艺争鸣》2007年4期●极致叙事的当下意义——重读《日光流年》所想到的 《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5期●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南方文坛》2007年4期●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 《当代文坛》2007年2期●接通更广大的精神视野——几部长篇小说的阅读笔记 《当代文坛》2007年4期●小说的物质外壳:逻辑、情理和说服力 《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转载)●文学叙事中的身体伦理 《小说评论》2006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9期转载)●先锋文学并未终结——答友人问 《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转载)●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兼谈东西的《后悔录》 《南方文坛》2005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0期转载)●尊灵魂,叹生命——贾平凹、《秦腔》及其叙事伦理》 《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2期转载)●铁凝小说的叙事伦理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转载)●消费时代的暖色幽默——《桃李》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型 《南方文坛》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0期转载)●从新的真实出发 《文艺报》2002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2期转载)●文学身体学 《花城》2001年6期,19500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4期转载)●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 《钟山》200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转载)●十部作品,五个问题 《南方文坛》2001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转载《中华文学选刊》2001年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2期全文转载)●诗歌在前进 《山花》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转载)●内在的诗歌真相 《南方周末》1999年4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7期转载)●不信的世代与属魂人的境遇——论北村小说的人学立场 《作家》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转载)●最后一个浪漫时代——我读格非的《欲望的旗帜》 《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转载)●历史转折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定位问题(与南帆等人对话) 《上海文学》1995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7期转载)●关于世纪末文学的对话 《文论报》1995年7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8期转载)●旧小说与想象的可能——对刁斗小说的简单描述 《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9期转载)●《终止游戏与继续生存——先锋长篇小说论》 《文学评论》1994年3期●重返伊甸与反乌托邦——论先锋小说的转型 《花城》1994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转载)●绝望审判与家园中心的冥想——再论余华《呼喊与细雨》中的生存进向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转载)●只有创造的文学,才是有价值的文学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转载)●先锋性的萎缩与深度重建——评北村的《施洗的河》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转载)●绝望:存在的深渊处境 《文艺评论》1993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转载)●发现生活的地基——我读胡廷武的《九听》 《南方文坛》2006年1期●重申长篇小说的写作常识 《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1期●批评的觉悟 《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2期●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 《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3期●对人心和智慧的警觉——论李静的写作,兼谈一种批评伦理 《南方文坛》2006年5期●接近那些复杂的灵魂——《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序 《南方文坛》2005年1期●革命、乌托邦与个人生活史——格非《人面桃花》的一种读解方式 《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4期●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我读范小青的《女同志》 《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6期●经验已经贫乏 《南方文坛》2004年第3期●经验必须被存在所照亮——读艾伟的小说所想到的 《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5期●话语喧哗背后的心灵事变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1期●叙事也是一种权力——中国当代小说的话语变迁 《花城》2003年1期(《小说选刊》2003年5期全文转载;台湾《文讯》杂志2005年总第231期全文转载)●文学:坚持向存在发问 《南方文坛》2003年3期●创造是知识分子的灵魂 《南方文坛》2003年2期●诗歌是不知道的,在路上的 《南方文坛》2003年5期●现实主义是作家的根本处境 《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2期●发现人类生活中残存的善——关于铁凝小说的话语伦理 《南方文坛》2002年6期●词语的冲突及其缓解方式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1期●东北在素素的心中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2期●真正的写作都是后退的 《南方文坛》2001年3期●一九五七年的生与死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3期●通往小说的途中——我所理解的五个关键词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3期●批评的野心 《南方文坛》2001年4期●当死亡比活着更困难——我读莫言的《檀香刑》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5期●物质生活及其幻觉——朱文颖和她的《高跟鞋》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6期;●散文的命运 《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1期●从理想国的梦中醒来 《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4期●走向美学的途中 《文艺争鸣》2000年5期●羽蛇的内心生活 《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1期●贾平凹的实与虚 《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2期●回到事物与存在的现场——于坚的诗与诗学 《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4期●集体话语的限度 《南方文坛》1999年2期●批评对什么有效 《南方文坛》1999年5期●奢侈的话语 《南方文坛》1999年5期●大师没有现身 《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6期●神圣的背面——王彪小说中的末世图景 《文艺争鸣》1997年1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当代 《小说评论》1995年5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抒情性 《小说评论》1995年6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存在 《小说评论》1996年1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精神性 《小说评论》1996年2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冲突 《小说评论》1996年3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勇气 《小说评论》1996年4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真实(上) 《小说评论》1996年5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真实(下) 《小说评论》1996年6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回到朴素 《小说评论》1997年1期●谢有顺专栏:写作的恐惧 《小说评论》1997年2期●谢有顺专栏:写作的难度 《小说评论》1997年3期●谢有顺专栏:写作与意义问题 《小说评论》1997年4期●谢有顺专栏:写作是信心的事业 《小说评论》1997年5期●谢有顺专栏;我们的怯懦与贫困 《小说评论》1998年1期●谢有顺专栏:沉默或者觉悟 小说评论》1998年2期●谢有顺专栏:闭抑的文学和精神 小说评论》1998年3期●谢有顺专栏:我们批评什么 小说评论》1998年4期●谢有顺专栏:抵制谎言 小说评论》1998年5期●谢有顺专栏:失语和命名的困难 《小说评论》1998年6期●谢有顺专栏:批评的智慧 《小说评论》1999年1期●谢有顺专栏:写作与什么相关 《小说评论》1999年2期●谢有顺专栏:人为什么恐惧 《小说评论》1999年3期●谢有顺专栏:传媒时代的文学空间 《小说评论》1999年4期●谢有顺专栏:序跋二题 《小说评论》1999年5期●谢有顺专栏:诗歌内部的真相 小说评论》1999年6期●谢有顺专栏:失眠的内心 《小说评论》2000年1期●谢有顺专栏:先见鲁迅 《小说评论》2000年2期●谢有顺专栏:阿道夫·艾希曼的良心 《小说评论》2000年3期●谢有顺专栏:通向网络的途中 《小说评论》2000年4期●谢有顺专栏:写作不是养病的方式 《小说评论》2000年5期●谢有顺专栏:批评焦虑的缓解 《小说评论》2000年6期●谢有顺专栏:为破败的生活作证——陈希我小说的叙事伦理 《小说评论》2006年1期●谢有顺专栏:文学叙事中的身体伦理 《小说评论》2006年2期●谢有顺专栏: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的叙事伦理 《小说评论》2006年3期●谢有顺专栏:重申文学的信念 《小说评论》2006年4期●谢有顺专栏:为一种写作耐心作证 《小说评论》2006年5期●谢有顺专栏:“他在,就还不完全的黑暗”——为巴金逝世一周年而作 《小说评论》2006年6期●谢有顺专栏:重申灵魂叙事 《小说评论》2007年1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写作的专业精神 小说评论》2007年2期●谢有顺专栏:短篇小说的写作可能性 《小说评论》2007年3期●文学与人生的精神遇合——评於可训的《王蒙传论》 《小说评论》2010年2期●谢有顺专栏:小说写作的几个关键词 《小说评论》2012年1期●谢有顺专栏:小说是活着的历史 《小说评论》2012年2期
tastebytaste
理论上的东西接触并不多,所以只能姑妄言之。构想可能比较单纯所以有不恰当之处还请不吝指出。因为比较懒就把上学期写的小论文的一部分拉来做答案了……这里将乌托邦视作经济政治方面的乌托邦,即理想中的社会形态。虽然现在已经变得不同,但是“乌托邦”的本意便是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或是事物。这就决定了乌托邦类构想本身就具有的不可实现性和幻想性。乌托邦归根结底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社会构想,所以不讲清楚反驳它的目的那你的反驳行为也就会显得暧昧不清。也就是不知从何下手的意思。而且,反驳一个幻想也颇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如果你是坚持某个乌托邦构想而反驳另一个构想那还好说,要是只是为了吹破别人的幻想那就太闹了。从总体来看,现时的大多数乌托邦构想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在于公民的道德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人的欲求欲望与乌托邦的生产需要的问题。
殷血丹霞
科研概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学术月刊》、《读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八部,两次获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学术著作《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综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4 ,《新华文摘》2008年第19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Old State and New Mission:A Survey of Utopian Literature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 2010,Sep .(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2010年第三期。)《清末民初小说中“现代性”的起源、形态与文化特性》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50年代公共写作与私人写作中的周作人》《新文学史料》2008、2《余华小说创作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3 ,收入《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 ,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新浪漫派文学的黑夜情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文化心灵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严复的《天演论》与斯宾塞《进化论与伦理学》 《文艺理论研究》 1997、6《清末民初社会心理的变异与文学兴替》《学术月刊》2007、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将信念与知识分开——从严复的<天演论>说开去》《读书》1999、3《在平和幽默的另一面────重 读老舍先生的猫城记》 《博览群书》1997、4收入《风雨敲书窗——<博览群书>百期精选》,武宁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追寻诗意 感悟人生》《文艺报》2007、1、11日第三版《天演论的回声——清末民初知识群体的心态变异与价值翻转》《天津社会科学》2007、5《民初“鸳蝴派”小说的文化心理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8、1《大理论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研究观念的更新》《当代作家评论》1999、4《艰难时世与文学的选择——20世纪文学一瞥》《文艺争鸣》2003、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格局与现代性语境》《南开学报》2003、2《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02、4《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04、5收入《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俞兆平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理性至上主义话语的确立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政治——晚清政治小说新论》《江汉论坛》2007、1《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民族主义理论的语境还原和语义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7、4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研究》1997、10《张炜与俄苏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1995、3《大动荡时代的个人性话语与时代话语-------20世纪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华东师大学报》2000、1《文学报》同年摘要。《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起源》《华东师大学报》99、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6《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国文学研究》2002、3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卷》 2002、10转载,获2002年《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齐鲁学刊》2002、3《“新知培养转深沉”——『笨花』及其对现代中国小说乡村叙事的拓展》《天津师大学报》《在新与旧对峙的背后——晚清人林纾与“新青年派”代际文化心态的差异》《天津师大学报》2004、4《扎根乡土的“革命叙事”——《<红旗谱>与20世纪乡土中国的革命》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2另见 《北方论丛》2004、6《一个传奇与它背后的本事——格非[人面桃花]与历史乌托邦》《天津师大学报》2005、5《精神与物质的牴牾: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精神至上与非物质主义倾向》《天津社会科学》2006、4《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6《周作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书屋》2006、7《周作人附逆与现代性的伦理困境》《烟台大学学报》2006、3《人心之变与文学之变——从『孽海花』和『广陵潮』看清末社会心理的变迁》《大连大学学报》2008、1《新党、志士、洋场习气的嘲讽者——清末民初文学中政与教的脱纽与市民写作的反乌托邦倾向》《烟台大学学报》2008、4《后新时期文学的启动与八五新潮文学》 《烟师学报》1996、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9《试论萧乾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 《烟师学报》1992、1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2、6《梦和理想的差异--无名氏前期创作与时代主导文学的疏离》《天津师大学报》2001、4《田仲济杂文的创作个性初探》 《百家论杂文》1994明天出版社《新写实异于旧写实的新意探源》 《艺术广角》1997、4《试论五四时期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的得与失》《烟师学报》1998、2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9《以身体的代主体的写作——晚生代小说家的写作态度和立场》《理论和创作》1998年第3期《当代都市生活中的'阴阳之道'》 《东方文化周刊》1998、7、29《徐讦的晚年心境与精神归宿》《粤海风》1999年1期《精英主义话语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的想象》 《 南开学报》2001、4《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徐訏四十年代创作新探》《天津师大学报》2002、3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8转载《<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心灵的探索》上、下篇《展望》(台湾)2002、3、4《我看<无名书>》《青年日报》(台湾)2002、《追怀吾师田仲济先生》《博览群书》2002、10《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玮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临沂师专学报》1995、4《颠覆常识的艺术——余华小说中的反讽叙事与距离控制》《烟师学报》1993、3《新时期民国史小说中的末代儒家形象》《烟师学报》1997、4《自我·生命·文学——郁达夫生命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新探》,《烟师学报》1988、4《文化心理失调导致的悲剧——周作人附逆原因考察》《天津文学》2009、10《 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烟台大学学报》2010、2《父亲缺位之后——从东西<耳光响亮>说起》《中国图书评论》2010、11《红旗谱: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文学与文化》2010、、2《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中山大学学报》2011、1《“父之缺位与”时代孤儿的道德困境——东西<耳光响亮><后悔录>与后传统时代的寓言化写作》《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2《东西“情圣”的合流与“浪漫爱”的兴起——清末民初文学中的唯情主义乌托邦》《学术交流》2011、4《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狂人 ” 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1期。《由“天地境界”到“功利境界”——从曾、李之别看近代中国的士风转移与文学之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五四人的精神趋向——抽象化的文学政治与理性的激情化》,《天津社会科学》2013、2。另有数十篇散文、随笔、评论等在《散文》月刊、《天津青年报》、《山东文学》、《东方文化周刊》、《济南时报》等报纸、刊物发表。
欧洲理事会15日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第九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同一天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
题目应当根据内容来定,关键是你先要把论文的内容定下来,这个内容是你最熟悉、掌握资料最多的。建议还是多下载些论文,先看看人家主要的研究方向,选定适合自己的,有时候
论点:出路在于坐山观虎斗。论据:1,我们是中国人,既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乌克兰人,也不是欧洲人或美国人。2,俄乌战争如果持续下去,对我们是有利的。1)俄罗斯向欧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分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给你!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
导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反省议论文作文素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