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9

纵横四海2000
首页 > 职称论文 > 期刊发展对版画的影响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monice柠檬冰

已采纳

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材料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制作的一幅画;可以对很多原创作品进行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有限复制。自18世纪以来,画家们通过绘画、制版和自己印刷来创作版画。版画作为造型艺术是指版画的创作。由于受墨部位、版材性质和制版印刷方法的不同,版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艺术特色欣赏版画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艺术特色值得注意:1。最大限度地利用物体的本色来表现木头的味道(木刻)。2.巧妙运用“留黑”手法,对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独特的艺术效果。3.充分发挥雕刻水印的特点,使大块雕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4.通过巧妙的构图,主题风格可以表现为不同的风格,如饱满、疏密、简约等。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画为弘扬文化,不可不赞”,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如其分的描述。版画的平面造型具有视觉美学和纯艺术的功能。版画的艺术表现过程具有间接性,艺术效果具有多样性和印象艺术的美学特征。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是指艺术家构思和创造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制作而成,具体来说,是指用刀或化学品在木头、石头、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的画面。油墨在印版的凹部,代表铜版。其中,由于制版方法不同,可分为线刻铜板、干刻铜板、刻线铜板和腐蚀铜板等。此外,各种凹版印刷是采取锌板或其他金属板,仍然使用铜版制版和印刷方法。

又称“漏版”,墨色通过有孔的版材漏到成品的接收面,表现为丝网印刷漏印。此外,采用模版印刷法,以尼龙网、卡普龙网、金属网等网状材料为印版制作模版印刷品。版画艺术一直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但也有少数铜版画和套印遗漏。其独特的刀木味道,使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241 评论

大琳琳666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史论04级 孟祥远论文提要: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曾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只一句话便涵盖了鲁迅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所作出的所有卓越贡献。本文以中国版画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重点去回忆先生曾大力推动过的新兴版画事业。作为民族之魂的鲁迅先生,从选择介绍欧洲版画,主办木刻讲习班,到大力推动各地木刻团体的创建,至始至终,都满怀着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也充溢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下一代诚挚的热爱和关切之情。只言片语,自是无法表达先生那含血的付出,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去把握未来。过去的所有繁盛、耻辱就让它们都逝去好了,但最不能遗忘的是:先生身上那对国家对民族无限的责任感和饱含的激情。至此,再次向敬爱的先生致礼,并再次握紧我们手中的民族复兴大旗。关键词:新兴木刻运动 版画展览 木刻版画 (一)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其独特性使得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所以鲁迅先生说:“镂像于木,印之于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①]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一般认为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汉朝。从其发展来看,它的雏形应该是汉画像石画像砖。它虽是一种建筑物上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但由于它以石砖为地,以刀代笔,与版画的某些属性极为相似,后人以纸拓印,这不就是精彩的“版画”了吗?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页画《祗树园孤独图》。由这幅精美的版画,我们已经可以推知古代版画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因此版画的发展也肯定早于唐代。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也都有发现。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开始出现了山水景物。其他题材的版画也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如医典、历书等。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还出现了铜印刷,但主要用于印制纸币等。而元代的“平话”刻本则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由于经济的推动以及许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繁盛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流行广泛,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要作品如陈洪绶的刻本《楚辞九歌》与清顺治二年(1645)萧云从所绘的刻本《离骚图》,这两套作品都是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为题材的版画。是古代插图版画中的精品,在我国版画史上地位颇高,这同时也反映出了明清两代中国版画的繁荣。在清代,由于统治者崇尚考据、训诂,从而形成了重实证、轻浮夸的学风,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到了清朝后期,版画艺术渐见衰落。但对版画最沉重的一击还是西方石印制版术的传入。自此以后,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日益没落。而中国木刻自14世纪初传至欧洲,却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和印刷术的祖师。到了19世纪中叶,创作版画在欧洲兴起,并出现繁荣的局面。但近代中国的美术大师似乎还不知道当时世界上有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版画的复兴,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而最先承担大量介绍欧洲版画的重担,并为我国新兴木刻奠基和指导的人就是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不仅以文学为武器,向旧社会、旧文化及帝国主义冲锋陷阵,同时还运用艺术方面的宣传作用为中国革命作不懈的奋斗。他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国新美术的发展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他在晚年提倡创造木刻和领导的新木刻运动,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二) 在众多的美术形式中,鲁迅先生为什么选中了版画, 又为什么全力去提倡版画?中国现代版画中,鲁迅画像频繁地出现,几乎每一代、每一位版画家,都曾经创作和临摹过鲁迅先生的画像。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鲁迅提倡木刻运动的时代背景。 1929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民党反动派以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手段企图扼杀革命力量和革命人民。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反军事围剿和以鲁迅为旗手、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祸不单行,1931年,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内争外患,国难当头,人民的爱国情绪亦空前高涨。 为了团结抗敌,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上的围剿,1930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它的主要成员有于海、胡一川、夏朋、张锷等人。大会的工作纲领为“美联成员一律要参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要尽可能的走向工厂,接近工人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要深入群众,更多的以劳动人民为题材进行创作;同时要以美术创作来支援苏区,为苏区提供政治连环画和教科书插图等等。”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激烈的时代下诞生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30年代则是整个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左翼美联的成立,对于推动各种木刻社团的成立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被称为“时代的战鼓”和“革命的号角”的新兴木刻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必定要经受严酷的考验。 至于为什么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鲁迅本人也有阐释。 其一:“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②] 其二:他认为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③] 这是鲁迅在认真考察中外美术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所得出的正确判断。他说“木刻本来就是大众的”艺术,而现在欧洲新兴的创作版画,正可以拿来为我们的革命服务。尤其是当时苏联的木刻,正大放异彩,借鉴他们的经验,不但可以使木刻青年获得学习的典范,而且还可以激发和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斗志。此外,木刻制作简单又经济,而且又易于流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广大的群众和革命队伍中,人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版画的通俗易懂正克服了这个其他宣传方式很难克服的难题,所以在当时的情景下选择版画艺术正符合了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的需求。鲁迅先生也正洞察到了这些新兴木刻的强大的生命力,认定它是革命的艺术,倡导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是反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所以他大声疾呼,提出了木刻“回娘家”的口号。并开始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也被公认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奠基者和伟大导师。 (三) 中国版画界把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作为新兴版画运动的开端。但鲁迅先生开始介绍欧洲版画则要追溯到1929年。鲁迅先生说:“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④] 鲁迅先生对版画的介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编印画集,二是举办版画展览。 鲁迅先生先后编印出版的版画画册多达12种。 1.《近代木刻选集》(一),1929年1月出版。 2.《近代木刻选集》(二),1929年2月出版。 3.《新俄画选》,1930年5月出版。 4.《士敏土之图》,1931年1月出版。 5.《一个人的受难》,1933年10月出版。 6.《引玉集》,1934年5月出版。 7.《苏联版画集》,1936年7月出版。 8.《凯绥·河勒惠支版画选集》,1936年7月出版。 9.《死魂灵一百图》,1936年4月出版。 10.《木刻创作法》,1933年11月鲁迅先生亲为校阅并作序,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直到1937年1月才得以出版,它是我国新兴版画史上第一本指导木刻创作的书。 鲁迅先生大量介绍外国版画作品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为了给中国青年指明一个正确的道路,让中国版画家“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⑤]但他同时也主张:“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⑥]为此,他又出版了两部简谱: 1,《北平简谱》,1934年2月出版。 2,《十竹斋简谱》,1935年4月印成。 鲁迅介绍外国版画的另一方式是举办展览。鲁迅先生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画册和版画原拓极为丰富。为了让版画青年们开阔眼界,提高技术,他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四次外国版画展览: 1.“西洋木刻展览会”,1930年10月4日到5日,在上海北四川路举办,展出欧美名作70余幅。 2.“德国作家版画展”,1932年6月4日到5日,在上海瀛寰图书公司举办,展出作品约50幅。 3.“德俄版画展览会”,1933年10月14日到15日,在上海千爱里40号举办,展出作品66幅。 4.“俄法书籍插画展览会”,1933年12月2日到3日,在上海日本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展出作品40幅。并且每当画集出版的时候,鲁迅先生还经常无偿捐献给他所熟识的木刻青年们;每当举办展览,他就设法通知木刻青年们前往参观;在展览的时候,他还热情的给大家讲解和介绍。后来,由于鲁迅先生的全力倡导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也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于1930年起,开始以组织木刻团体的形式来培养人才和创作。我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第一个社团,是1930年5月从“西湖一八艺社”中分化出来的“一八艺社”。“西湖一八艺社”是1929年1月12日成立于国立西湖艺术院的一个美术社团。因为它成立在民国18年,故以“一八”命名。它主张“为艺术而术”。1930年春,社员陈广(陈卓坤)、陈铁耕(陈耀唐)、于海(于玉海)等,因受鲁迅所译苏俄文艺理论、所印欧洲版画的影响,对强调艺术形式、忽视艺术内容的教育极为不满,为冲破校内沉寂的气氛和探求美术创作的新路,他们毅然从“西湖一八艺社”分化而出,去掉“西湖”二字,别组“一八艺社”。改组之后的“一八艺社”,队伍很快得以壮大,胡一川、李可染、夏朋、汪占辉(汪占非)杨澹生(杨堤)等,均纷纷加入,1930年秋,胡一川等率先创作木刻。然而,学生们的“左倾”为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所不容,后来“一八艺社”的主要成员被冠以“左倾分子”的罪名遭到了学校开除。1931年春,陈广、陈铁耕、于海等转赴上海,与进步青年周熙(江丰)、钟步清、黄山定等发起成立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1931年6月,杭州一八艺社派胡一川、许士慵把作品带往上海,在鲁迅的关怀和支持下,举办了“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会”。就是在这次展览会上,首次出现了木刻作品,它们是胡一川的《饥民》、《流离》和汪占辉的《纪念五死者》等。这次展览虽然不是一次木刻专展,却是我国第一次有创作木刻参展的美术展览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品面向现实,面向革命,面向人民,和当时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构成极其鲜明的对比。这次展览也体现出新兴的木刻艺术,不仅是人民的艺术,更是革命的艺术。鲁迅获悉他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已有了“一八艺社”青年们的回应,备感欣慰。并感慨说这些木刻作品是“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渐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并大胆预言,这新兴的艺术形式必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那貌似强大,“连带吓,令人觉得似乎了不得”的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高雅”的艺术。同时一八艺社也得到了左联的有力的支持。左联机关报《文艺新闻》全文刊载了鲁迅《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一文。恰在此时,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之弟内山嘉吉来到上海,嘉吉是日本东京成城学园的美术教师,同时又是版画家。鉴于中国当时缺乏版画师资力量,而青年木刻家们又急需掌握木刻技法,鲁迅便邀内山嘉吉为中国木刻青年们讲授木刻知识。确定之后,鲁迅便请冯雪峰先生通知左翼美联,选定一批学员,准备授课学习。1931年8月17日,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在上海北四川路底长春路面北的一幢三层楼房顶的一间日语学校的教室开始授课,至22日结束,共为期一周。每次授课,鲁迅除亲任翻译外,还携带一批外国版画(如英国木刻,德国版画等)给学员观摩,并给大家分析讲解。讲习会期间,学员边听边实践,每人均创作了习作。结业时,鲁迅、内山嘉吉和学员们合影留念。通过这次讲习会,木刻知识和木刻技法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一支雏形的木刻队伍开始形成,为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培训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积蓄了力量。讲习会结束以后,我国新兴木刻运动首先在上海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木刻社团遍地开花、木刻创作频频涌现。这些社团是:MK木刻研究会,现代木刻研究会、上海木刻研究会、春地画会、野穗木刻社、无名木刻社等。尽管这些社团处在敌人的白色恐怖和中共“左倾”盲动时期,活动异常艰难,但仍然此起彼伏,前仆后继,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MK木刻研究会成立于1931年9月,发起者是木刻讲习会的成员、上海美专的钟步青和邓超凡。会员前后达40余人,活动时间两年余,是成立较早、存在时间较久的一个木刻团体。它每半年在校内举办一次学术习作展览,先后共展出4次,1933年10月16日,其第四次作品展开幕之时,鲁迅亲往参观并选购作品6幅。1934年5月20日,鲁迅收到MK木刻研究会来信和《木刻集》稿本一册。稿本是该会准备出版的选集,寄来是请求鲁迅为之作序。但后来MK木刻研究会由于会员遭到逮捕而不得不终止了活动。与MK木刻研究会同时成立的,是现代木刻研究会。其发起者是木刻讲习会的成员江丰、陈铁耕、黄山定、倪焕之、钟步青以及一八艺社的胡以撰和于海等。后来可能是资金原因,社团未能继续。1932年5月,在左翼美联的领导下,上海又同时成立了春地画会和上海木木刻研究会。春地画会,成立于1932年5月22日,其作品以木刻为主,基本成员有江丰,李岫石、陈烟桥、刘应洲以及艾青。1932年6月,该会举办了“春地画展”,展品以会员的木刻作品为主,“另有瀛寰书店参加出品德国艺术家作品数十件”。[⑦]鲁迅于6月26日前往参观,选购木刻10余幅,捐款5元。这次展览被誉为“中国艺术运动上最青春的一页”。春地画会后被国民党当局破坏。同期,上海木刻研究会的活动也在进行中。[⑧]春地画会被破坏以后,部分未罹难的会员又联络胡一川,马达,程沃渣等,于1932年8月成立了野风画会。成立时,鲁迅捐资20元,以用作活动经费,成立后,鲁迅两次赴该会交谈指导或演讲,就如何深入生活,提高技艺,实现木刻艺术的大众化以及注意对敌斗争的策略等问题予以了指导。野风画会存在半年之久,活动停止后,上海还出现了涛空画会、大地画会等木刻团体。但都因为敌人的破坏而告终。在这些游击似的木刻团体中,野穗木刻社是存在最久的、并始终致力于木刻创作的一个团体。它成立于1933年春,基本成员有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他们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比较密切,1933年6月,该社曾经将辑印的《木刻画》赠给鲁迅先生,此后他们又帮助鲁迅先生征集过送往法国参加“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的木刻作品。除了上述团体外,活跃在上海的还有无名木刻社,1933年11成立于上海美专,1934年改名为未名木刻社,发起人是王之兑,主要成员有黄新波、蔡复生、姚兆等。该木刻团体以学习和研究木刻创作以及编印出版自己的木刻作品来开展活动。《无名木刻集》卷首,有王之兑请鲁迅先生作序一篇,这是鲁迅先生为我国新兴木刻艺术热情“呐喊”的又一文献。鲁迅先生在给予无名木刻社支持的同时也给予了诚恳的批评。如贪图求快,忽视质量等。这一切都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艺术青年的爱护和对新兴木刻运动健康成长的关注。杭州一八艺社的继承者是木铃木刻研究会,它成立于1933年2月,发起者是力群、曹白、叶乃芬等。他们的使命是把木刻艺术贡献给大众,推动时代的前进。该社成立以后,曾于1933年4月1日和6月15日先后举办了两次展览,每次展出60—70幅作品。首次展出后,手拓出版了《木铃木展》;第二次展出后,铅印了《木铃木刻集》1000册,并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大众,同时也寄赠了导师鲁迅。1933年10月,该社活动被迫终止。1934年夏,由于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围剿”,木刻社被破坏殆尽,沪杭一带的版画运动转入低谷。但这不意味着木刻运动的灭亡,相反,它却促成了木刻中心的转移。1934年6月,鲁迅编《木刻纪程》,并以铁木艺术社为笔名亲自作小引,设计封画。该画集共收作品24幅,原版机印120本。尽管鲁迅先生曾经说:“北平和天津的木刻情形,我不明白。”但中国北方的木刻运动的最初组织者却仍然是受过鲁迅先生影响和关怀的一八艺社的几位青年。如汪占非和王肇民等在北方左联的影响下成立了“北平木刻研究会”,并进行了两次展览。平津木刻研究会成立于1934年9月,创作主力是许仑音、段干青。他们在中国现代木刻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贡献是首次发起和组织了《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展览会征集作品启示发出后,首先给予支持的是鲁迅先生,他将历年所藏的木刻32幅和自费编印的《木刻纪程》一册一并付邮。1月1日,平津木刻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北平太庙举行。《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作品由金肇野、唐珂等携带先后赴天津、济南、汉口、太原、上海五地展览。同时他们还效法鲁迅先生组办木刻讲习会的做法,所到之处,均举办木刻讲座,宣传木刻知识,培训木刻人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扶持平津木刻研究会的同时,鲁迅先生也积极支持了广州现代版画会。1934年6月19日,李桦在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后简称现代版画会)。参加者最初有27人,主要成员为赖少其、唐英伟、潘业、陈仲纲、刘仑、吕蒙等。1934年冬,当鲁迅先生得知李桦组织现代版画会的时候,无比兴奋地说:“我深希望先生们的团体,成为支柱和发展版画之中心。”[⑨]此后,现代版画会和平津木刻研究会南北呼应,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就木刻创作、出版书刊画册和举办展览而言,在30年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团体可以和现代版画会相媲美。它曾经连续出版了18期的《现代版画丛刊》,另外还出版了《木刻界》4期以扩大木刻运动的宣传。现代版画会的另一杰出贡献是在1936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发动和举办了“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1936年7月5日到10日,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首先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展出。后移展杭州、绍兴。1936年10月2日到8日,又移至上海展出。其时鲁迅先生已身负重病,但仍然前往观瞻。当看到李桦的木刻连环画《黎明》的时候,因为多达90幅,鲁迅先生便说:“连环画是无须这么多的,最好是二三十幅,短小精悍往往比长篇大著有力,作家应该宝贵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观赏之余,鲁迅先生欣慰的说:“就总体而言,这回自然比前进步多了。”接着他又和在场的青年木刻家们就木刻方面进行了座谈,并就木刻创作的真实性和作家的修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这次和青年木刻家的畅谈是伟大的导师和青年们的最后一次欢聚。1935年以后,由于青年木刻家的努力和两次全国木刻展览的影响和推动,我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发展更为迅速。1935年后,上海的木刻运动复苏并再度高涨。标志之一是“铁马版画会”的成立。1936年1月30日,江丰、野夫、沃渣、温涛在上海组织铁马画会。先后出版了三期《铁马版画》。《铁马版画》创刊后,立即赠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对该社寄以厚望,他在给野夫的信中说:“我想,倘有一个团体,大范围的组织起来,严选作品,出一期刊,实为必要而且有益。我希望铁马社能做这工作。”[⑩]上海版画运动再次高涨的又一标志是“刀力木刻研究会”的诞生。他们的活动是经常刻制木刻传单,以“职业界救亡会”的名义,深入工厂,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正当木刻运动走向新的高潮的时候,伟大的导师鲁迅先生不幸病逝。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全国顿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但是中国的青年木刻家们深深地懂得,对于导师最好的纪念是把鲁迅先生曾经全力推动的木刻版画事业发扬光大。1937年7月 李桦、力群、新波、江丰、曹白、野夫、陈烟桥、林夫等发动筹组《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但正当作品筹集之时,却因“七·七”事变爆发而流产。至此,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结束了其最初的历程。回顾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历史,鲁迅先生在介绍西方版画和在推动新兴木刻运动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言自明。同时在版画理论上,鲁迅先生也提出了许多富有理论性和指导性的灼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即版画为大众,人物为中心,技巧要过硬,作品要能懂,遗产要继承,追求民族性。鲁迅先生的这些版画理论,在推动中国现代版画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发展,吸取西方版画的长处,继承传统版画的精华并创立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版画方面,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中国新兴木刻在萌芽时期,由于较多的受了欧洲版画的影响,导致缺乏独特的民族风格,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的思想才更有深远的历史指导意义。对于鲁迅先生在新兴木刻方面的贡献,当代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说:这一切,归根结蒂要感谢鲁迅先生。若没有他的辛勤扶植与谆谆教导,木刻青年们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头脑,明确的奋斗目标。 (四) 1937年3月,上海木刻作者协会成立,从此,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抗战八年木刻时期。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驻地延安,使得谋求革命与进步的木刻艺术家们自失去了鲁迅这位指导者后又寻到了适宜发展的土壤。1936至1940年间,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张望、力群等相继来到延安,他们大部分集中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鲁艺于1938年春成立,该院美术系的干部与教员,除少数漫画家、油画家之外,主要就是木刻家。1942年,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木刻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们以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原则,深入农村,深入工厂,深入前线,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同时向民间美术学习,探索中国木刻的新形式,从而产生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具有民族风格的木刻作品,如古元的《运草》、《减租会》,彦涵的《抢粮斗争》、《帮助移民建立家业》,力群的《帮助群众修理纺车》,张望的《八路军帮助农民收秋》,石鲁的《改造西洋景》,罗工柳的《马本斋的母亲》等。这些作品明快易懂,克服了早期木刻中的欧化倾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为中国木刻揭开了新的一页。参考文献: 1.《中国版画通史》 王伯敏 河北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2.《中国现代版画史》 李允经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一版 3.《鲁迅与木刻》 (日) 内山嘉吉 奈良和夫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10月第一版[①] 见鲁迅:《〈北平简谱〉序》。[②] 见鲁迅:《〈 新俄画选〉小引》。 [③] 见鲁迅:《〈木刻创作法〉序》。[④] 见鲁迅:《〈木刻纪程〉小引》。[⑤] 见鲁迅:《〈木刻纪程〉小引》。[⑥] 见鲁迅:《〈木刻纪程〉小引》。[⑦] 即1932年6月鲁迅主办“德国版画展览会”的展品。[⑧] 实际上是春地画会附设之木刻研究会的对外名称。[⑨] 见鲁迅:1934年12月18日致李桦信。[⑩] 见鲁迅:1936年2月17日致野夫信。

195 评论

薄荷点点

期刊论文摘要怎么写

期刊论文摘要怎么写?大家想要了解一下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期刊论文摘要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科技期刊文章的摘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200~300字之间,英文摘要须比中文摘要详细,以占1个版面为宜。中、英文摘要只有写得正确、写得好,才能起到帮助读者了解原文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原文进行主题分析,找出主题概念,正确地组织好这些主题内容,简明、准确、完整地写出摘要来。

1摘要要有具体内容

例如:“摘要:对天铁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喷煤技术发展方向的有关见解”.

可修改为:“摘要:天铁原有高炉喷煤系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喷吹罐底部各锥体下料不均匀,造成高炉各风口喷吹不均匀;喷吹罐底部喷吹口布置不合理;”负压式“混合器限制了喷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只能依靠罐压调节喷煤量,煤量波动大,不能准确调节;固气比低;不能进一步提高喷煤量。天铁于1996-1998年对3座高炉的喷煤系统进行了改造,技术改造的重点问题包括:改善喷吹系统压缩空气的质量,对喷吹罐进行局部改造,采用软连接,局部计量技术;对煤粉的分配精度进行改进;对喷煤支管实施喷吹情况检测”.

2在不遗漏主题概念的前提下,摘要应尽量简洁

缩短摘要的方法

a.取消不必要的字句:如“Itisreported…”,“Extensiveinvestigationsshowthat…”,“Theauthordiscusses…”,“Thispaperconcernedwith…”;摘要开头的“Inthispaper”和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词,如“indetail”,“briefly”,“here”,“new”,“mainly”也尽量不要。

b.对物理单位及一些通用词可以适当进行简化。

c.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根据经验,一篇摘要的背景信息如果过长或占摘要篇幅的比例过大,则往往伴随着对作者所做的`工作描述过于笼统和简单。如:“摘要:根据传统光学干涉原理研制出的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其突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但却只能进行相对测量,因此本文介绍了能实现绝对测量的全光纤白光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白光干涉的绝对测量原理”.该摘要用一半的篇幅介绍了背景信息(斜体字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却只做了泛泛的介绍。

d.限制摘要只表示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以取消。

e.不说无用的话,如“本文所谈的有关研究工作是对过去老工艺的一个极大的改进”,“本工作首次实现了…”,“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文类似的文献”等词句切不可进入摘要。

f.作者在原文中谈及的未来计划不纳入摘要。

g.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如:不用atatemperatureof250℃to300℃,而用at250~300℃;不用atahighpressureof2000kPa,而用at2000kPa;不用atahightemperatureof1500℃,而用at1500 ℃;不用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detail,而用discussed.

h. 摘要第一句应避免与题目(Title)重复。

文体风格

a. 摘要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

b. 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

c.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例如:“The structure of dislocation cores in GaP was investigated by weak-beam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islocations are dissociated into two Shokley partials with separations of 80±10 and 40±10 A in the pure edge and screw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 能用名词做定语不要用动名词做定语,能用形容词做定语就不要用名词做定语。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measuring accuracy

用experimental results 不用experiment results

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下,要少用of句型。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accuracy of measurement

用camera curtain shutter 不用curtain shutter of camera

用equipment structure 不用structure of equipment

e. 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不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f. 注意冠词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g. 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例如:用 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d index代替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h. 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i. 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j. 慎用行话和俗语。

k. 语言要简练,但不得使用电报型语言。例如:Adsorption nitrobenzene on copper chromite investigation应为Adsorption of nitrobenzene on copper chromite was investigated.

l .文词要纯朴无华, 不用多姿多态的文学性描述手法。

m. 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例如:不用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 of UV irradiation,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而用When the pigment wasdissolved in dioxane,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 of UV irradiation.

n. 删繁从简。例如:用increased,代替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用the results show,代替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o. 摘要中涉及其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时,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及文献出处。

p. 摘要词语拼写,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

q. 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子。

r. 其他几点注意事项。如:①不要用home made表示“国产”这个概念,home made实际上表示的是“家庭制造”这一概念;②如果不会引起误解,可数名词尽量用复数;③注意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简单地逐字直译。例如,不要将because放在句首表达“因为”这一概念,because表示原因语气用在摘要中过强。不要用“XX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discussed)”.来直译“分析研究(讨论)”这一中文概念。用“XX are analyzed”就可以了。尽量不要使用not only…but also直译中文“不但”…“而且”这一概念,用and就行了。

3 摘要中的特殊字符

特殊字符主要指各种数学符号、上下角标及希腊字母,因它们无法直接输入计算机,因此都需转成键盘上有的字母和符号。希望在摘要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们的输入极为麻烦,且极易出错,影响摘要本身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应尽量不用,而改用文字表达或文字叙述。更复杂的表达式几乎难以输入,应设法取消。

4 缩写字及首字母缩写词(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如radar,laser,CAD等,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的缩略语,应在题目、摘要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

213 评论

宇宇酱ovo

会计研究期刊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深入应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控制手段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会计研究期刊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两者属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及管理领域,因而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法;固定资产;财务会计;会计处理

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上,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无异,区别仅仅在于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差异,如会计制度与增值税法中对于固定资产内涵的规定不同。而会计制度与税法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其具有各自不同的最终目的以及遵守原则,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其会计处理的不同。鉴于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进行详细地了解及掌握,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会计处理差异原因分析

1.重视实质的会计制度及税法的法定性

随着新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其中一项新的会计核算总则为实质重于形式,此项规则表明当交易的实质与法律形式之间存在差别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质情况进行核算与反映,而不是依靠法律形式。但是在税法中,对于此类状况的会计核算则遵循的是法定性原则,因此在企业纳税额与利润总额的核算中,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如,在企业会计处理中,除了在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外,对于各项计提减值资产不能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但是在对待处理的财产损失进行处理时,必须在经过企业的申报以及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将其作为税前列支。我国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两者之间差异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制度与税收分离的方式,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则存在差异的情况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主要以会计制度作为参考,在纳税处理时再根据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2.谨慎性的会计制度及税法据实扣除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谨慎性,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损失,也就是说既不能不高估资产收益,也不能过于低估负债或费用情况。会计处理中的谨慎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当会计人员对各种不属于资产所作的计提减值准备,并且按照会计制度中计提的资产来对准备金进行控制,从而便会减少企业收益,但是若按照谨慎性原则所提取的减值准备金,在税法制度中不得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主要原因在于税法中所遵循的原则是据实扣除,简单地说就是所产生任何损失与费用只能是真实发生的,若对于损失与费用在无法确认的情况进行申报扣除则可能被认为是偷税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会计处理中所进行的各种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定,由于此判断不属于真实发生的事件因而在税法中不得扣除。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简单的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中可知,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性质及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地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但在税法中,除了国务院财政及税务主管部门的其他规定外,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的最低年限进行了如下规定:其中对于房屋等建筑物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20年;电子设备折旧计提最低年限为3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等生产设备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10年,而除飞机、火车、轮船外的运输工具计提最低年限为4年;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家具、工具等,计提最低年限为5年。这些规定则表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于折旧计提年限不同。除此之外,我国行业财务制度为了能够对利润进行调整,会限制企业利用折旧年限的长短,且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制性对折旧年限进行统一规范。从而便导致企业在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确定时不得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与客观需求作出利于企业的会计处理。近年来,企业为了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改变人类生态环境以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大部分企业加快对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尤其是淘汰落后过时设备速度加快,因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远远提前于行业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中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激活企业的主动性与责任心,使其尽快地摆脱行业对于折旧年限的限制。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处理中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发展条件,同时在环境、技术以及地域的条件下,对企业折旧年限进行公平公正的制定,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及折旧。

三、确定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

对净残值进行预计主要指的是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主要指的是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与基础值费用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之间的比例。该企业的实际残值率在1-2%之间,远远低于预计残值率。同时对于不同固定资产的类别其残值率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例如电子设备与电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对于环境要求的增加,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设备进行处理时会显著地增大其处置成本。其中低于带放射源的设备在会计处理上可能出现绝对值成负数。因此,企业在固定资产残值进行处理时应该根据实际处置不同类别进行会计估计,在处置的过程中即便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也会存在很大差别,因而就需要谨慎地把握资产所占比例、收入差别以及影响程度。除此之外,当固定资产全寿命使用周期结束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使得在会计处理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调节,使会计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税收法规与国际化接轨,也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对财务会计处理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利于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真正地做到内外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32-33.

摘要: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试着从两种制度双轨并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基本建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

历年来,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核算通常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各单位均单独设置基本建设财务账套,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2014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但依然保留基本建设账套的独立核算,以双轨制维持现有的两种会计制度的模式。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且日益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

一、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轨制下的问题

(一)关于银行账户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单位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账户中,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基建项目必须要与单位大帐套合并使用,进行统一的收入与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核算。目前,事业单位一般建设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按规定程序批准使用。国库零余额额度下达后根据项目进行分解,归集到各自项目的预算额度中,按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单位财务账分开独立核算。由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账套没有独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基本户的银行账户也因根据规定进行银行账户被清理销户。单位的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源于事业单位自筹,但是,基本建设账套的银行基本户已经不存在,其自筹资金只在单位大账套进行会计科目的形式核算,资金并没有真正拨付,但是在基建账中,这部分资金又作为事业单位的自筹拨款计入资金来源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账账不符”。此外,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实行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用公务卡结算的费用结算,需要单位大账户进行挂账、还款冲销的结算,同时,也须在基本建设账套同步反映,造成财务工作的重复劳动。

(二)关于会计核算

基本建设账套与所财务账套各自独立,在基本建设账套内根据实际承担的建设项目分别单独核算,按规定将决算情况合并纳入单位账簿和相关财务报表。基本建设设置独立账套,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均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根据项目特点及财务管理要求,自定义部分末级明细科目细化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基本建设账套核算的同时,需将财务事项在单位的大账套里同步反映。事实上,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账套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等式核算的会计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账套内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科目并不匹配,需要手工调整合并后才能填报。另外,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经常有自筹资金,其资金的核算一般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这一科目进行列支,然后再转入基建账,但是这样的核算方法势必造成资金的重复性列支,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也经常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困惑,容易导致账务混淆。

(三)关于会计报表

由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会计报表的格式也不一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报表有: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表、基建借款情况表、投资包干情况表。2014年起,财政部将基本建设会计报表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保留了资金平衡表,另外设置了投资项目表、资产基本情况表、项目统计分析表。单位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也必须将基本建设账套合并纳入一并反映。由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对应性不够强,即便合并账也会给会计报表的填报造成很大困惑,无法真正将基建项目的会计信息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时反映,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

(四)关于财务内控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单位的主要经济行为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项目执行和管理行为在良性轨道上良好的运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规则》(2016年财政部第81号令)及单位内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各单位基本都实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制、监理制管理,单位内部严格实行逐级审核审批制度。由于基本建设账套与单位本级财务账套的相对分离,其财务内控相应实施不同的内控制度和规程。这种情况下,单位的内控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目标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关键控制点的具体目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决策等环节。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内控的设计,在层次上一样涵盖单位领导班子、管理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甚至单位全体职工。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而选准关键控制点是规范内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必要性

(一)取消基本建设独立账套,合并至单位法人账套

目前,基建会计核算采用独立账套核算,会计科目也是单独设计,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相对于其他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区别,对会计人员工作“兼容性”有更高要求。新修订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要求基建并账,避免基建账“游离大账”。但频繁的并账工作,造成了重复的工作,多次并账也容易造成核算上的差错。此外,根据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支付额度统一按项目预算下达,但按照现行银行账户管理要求,涉及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其自筹资金是在单位基本结算账户,无法拨付转到基本建设银行账户(原基建银行账户已撤销),容易造成项目资金管理与财务核算交叉混淆,不易统一管理。因此,建议撤销基建项目独立账套核算制度,统一合并至单位账套内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既满足了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要求,又实现了法人账套对单位财务收支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整体反映,还减少了合并基建账带来的财务重复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对相关会计报表进行优化合并

目前,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年末需要填报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报表为《部门决算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两套报表相互交叉,数据重复统计部分较多,差异在于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由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修订调整而来,总共4张表,分别为资金平衡表(01表)、投资项目表(02表)、资产基本情况表(03表)、项目统计分析表(04表),其中资金平衡表与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口径一致,但投资项目表与资产基本情况表为近年来调整报表统计口径后新增填报的。笔者认为,该套报表与《部门决算表》统计内容基本重叠,尤其投资项目表,将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所财务账形成的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无实质意义。另外,资产基本情况表与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统计内容基本一致,但统计口径不同,只需细化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即可。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合并到部门决算表中,并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除资产情况表外的单表各自单独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令,

[2]《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部,

[3]做好建设单位基建财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国荣、陈加丽、曹国强,中国农业会计,.

219 评论

相关问答

  •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1. 积极影响: (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2)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输出民族文化,加深外国人对自身历史文化

    我只爱摄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的论文范文

    【摘要】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欢游戏。可以说有儿童就有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发展和成长的。但是,游

    颖颖emm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影响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

    豪廷布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技术对汽车发展的影响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 业 论 文题 目:浅谈捷达轿车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法 姓 名 李来骁 学 号 20077

    我大旗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铁路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开 题 报 告题目: 高速铁路站点对周边地区影响及发展研究

    齐吃大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