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66

不蓉错失927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倚天屠龙记的爱情毕业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njoyduola

已采纳

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感情。

169 评论

勇往直前邓好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和殷素素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是不能为世人所接受。

83 评论

蔡蔡7878

《谁欠谁的幸福》高考满分作文 张无忌放弃了江湖与江山他把幸福给了赵敏阅读:314552012-07-09 22:17标签:杂谈张无忌放弃了江湖与江山他把幸福给了赵敏却把牵挂给了小昭把漂泊给了蛛儿把憾恨给了芷若……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郭襄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也许他记得,也许他不记得曾经有一个叫公孙绿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驻在他一刹那的目光里而他所能给的,也只能是一曲清箫、三枚金针或者某一刻的眷顾而已这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我们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把你深深埋藏藏到岁月的烟尘企及不到的地方……只是,只是为什么在某个落雨的黄昏在某个寂寂的夜里你还是隐隐地在我心里淡入、淡出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阿朱如花的笑靥正在青石桥旁小镜湖边渐渐凋零乔峰在滂沱的夜雨中泪雨也滂沱你给我保护,我还你祝福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陈家洛不愿负天下人,便负红颜一个为他香消玉殒,一个因他寂寞余生也许他的命运早早已是注定终是塞上牛羊空许约。空许约,空许约,幸福永远未完成……我多么想和你有一个深深的拥抱之后,转身离去。情深未变却寒盟终究差了那么一点点幸福转眼消逝从此一个人,日日自己关门一个人熄灯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寒冷的夜里少了一个人的温暖只不过幸福不再完整…… 倚天的结局处,周芷若曾这样问过张无忌,在小昭、蛛儿、赵敏和她四个人中,他真正爱的人是哪一个。张无忌一时感慨万千,想起自己也曾扪心自问过,那时只觉得,若能和四位姑娘一起长相厮守,岂不逍遥快活?然而世事变迁,小昭远赴波斯做了教主,表妹蛛儿逝世,芷若误入歧途,只有赵姑娘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虽然期间曾产生过误会,他对赵敏是又爱又恨,但心里从未放下过对她的牵念。然而,芷若的介入总让他内心摇摆不定,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直到这一刻,面对赵敏的不辞而别,他终于发现,自己对那鬼灵精怪的小妖女竟这般难以割舍,若是今生再见不了她,自己也决计活不下去了。他终于找到心底的那个答案,对芷若,他是一向敬重,对蛛儿,他是心生感激,对小昭,他是意存怜惜,但对赵敏,却是刻骨铭心的相爱。人有时候,总在失去时才后知后觉,一些人,一些事,以为只是生命中一抹浮云,以为可以从此相忘于江湖,却在别离之际发现,那些过往原来早已扎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杨过与小龙女终成眷属,逍遥于江湖之外,他可记得,还有一个痴心的女子对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抛尽韶华,守候一生。他是否会想起,多年前那张天真无邪的面容,是否会想起,初遇时她莞尔一笑,道,我姓郭,单名一个襄字。眷恋的人,给不了你承诺,于是你终于明白,幸福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是为何仍要飞蛾扑火,执着一生?也许就如李莫愁时常低吟的那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一个人又如何能想的透彻?有一个人,教会你如何去爱了,但是,他却不爱你了有一个人,你一直在等他,他却忘记了你。有一个人,他想离开了,你却没有丝毫挽留,因为你渐渐明白,挽留是没有用的,你能给的,只有自由。你以为只要走的很潇洒,就不会有太多的痛苦,就不会有留恋,可是,为什么在喧闹的人群中会突然沉默下来,为什么听歌听到一半会突然哽咽不止。你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都是过往的倒影。爱你的人,对你的要求很少,可以在很想你的时候看看你,可以在寂寞的时候和你说句话,这就是她所有的幸福。如果因为执念而作出仓促的决定,可以离开,但请不要走远,不要急着为彼此定性,不要急着分清界限, 回头看看,她是否还在。善待爱你的那个人,那个不希望你困扰,所以强颜欢笑、你说释怀了的人,那个默默关注你,从不曾离开的人,如果你还彷徨着,如果你还抑制不住的想着她,如果你还在意她的一颦一簇,不妨给她一个可能,也给自己一个可能。在爱情里,如果两人都很被动,一段美好的姻缘不免在时间的摧残下消磨殆尽,并不是两个人不适合,而是双方都习惯于等待,等待对方先主动,没有耐心的人于是选择离开,最后徒留遗憾。所以,爱是有来生的,就像不灭的火种,只

242 评论

excellentpri

我认为《倚天屠龙记》里面第一个凄美的爱情是主人公张无忌的父母张翠山和殷素素的爱情故事,他们是一个正派和一个魔教的爱情结合。在当时的中土情况,名门正派和魔教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这样是大不敬的行为,被正派人所不齿,他们名门正派,结婚娶妻必须是名门正派的,怎么会和一个妖女结婚呢?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在当时的武当门派是不允许。

张翠山如果没有去冰火岛是不可能和殷素素走在一起的,因为他当时受的教育就是名门正派就应该扶贫除恶,魔教就是一个典型的恶势力的例子。她与殷素素能走在一起,算是上天注定天赐的情缘吧。由一个屠龙刀展开的情缘,屠龙刀当时被殷素素带回那天鹰教,举行扬刀大会,金毛狮王借此机会夺取屠龙刀。

张翠山和殷素素被金毛狮王绑架在船上一直漂流大海,最后遇见了极其猛烈的风暴,流落到海里,最后被海浪冲到了冰火岛,在那里隐居度日。他们因此产生了情愫,结为夫妻,生下了张无忌,并与金毛狮王结拜成异姓兄弟,同时让张无忌认金毛狮王为义父,金毛狮王对张无忌便是百般的疼爱,对于功法倾囊相授。

所以,殷素素说:“翠山没有死,他永远和我活在一起,我们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妻子殷素素为张翠山的自杀而殉情,可见她对张翠山用情的专一,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是魔教,但是也表现出魔教人的重情重义,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让我们感动了,爱情的力量超越了正派与魔教的干扰,是任何力量不可阻挡的,更是连生命都不可阻挡的。

259 评论

18302209800L

一、前言 尽管赵敏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女主角,其自身是存在争议的,其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依附于爱情。张军认为在《倚天屠龙记》中,女性的生活世界被提炼成单纯的“男性——女性”关系。其余都退居其后,她们不需要民族感情(赵敏对于自己的同胞被杀显然漠不关心)、不需要亲情、不需要友情(尤其是女性之间的友情)、更不需要事业。[1]笔者认同赵敏后段确实没有表现出“独立人格”,但对于赵敏为了张无忌弃家叛国的观点持反对意见。 二、赵敏是一个为爱而生的角色 朱贺江,王燕琼将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归入两情相悦式爱情[2],笔者是不赞同的。张无忌的爱情并不纯粹,就像金庸先生所说,张无忌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张无忌“始终拖泥带水”,游离在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四个姑娘中。他学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应小昭的请求;任与周芷若订婚是奉义父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是为赵敏所迫,也有对她的迷恋。这与凭着“我偏要勉强”的精神,克服重重险阻,赢得了自己选择的爱情的赵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马冲宇认为《倚天屠龙记》中的四位女性角色的爱情故事反映了金庸在爱情中的平等思想[3]。笔者也是不赞同的。不仅仅是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的其它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一男多女式的爱情模式。倚天屠龙记的四个女性形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例如拥有尊贵郡主身份的赵敏,灿若玫瑰,文中没有说明其周围有男性追随者,却要克服重重险阻追求张无忌的爱。张无忌在爱情上拖泥带水,却赢得了四位女性的爱慕。至少在性别层面上,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是不平等的。 而金庸小说中爱情的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其“男性中心主义”的意识。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经常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品,与爱情相结合,以满足金庸对纯洁,不带有功利性爱情的向往。但是,金庸笔下重要的女性角色就是围绕着爱情的对象—男性打转。殷离因张无忌而死,小昭为爱背叛背负的重任,赵敏为爱放弃郡主的身份,即使是角色较为丰满的周芷若也是以与张无忌结合为自己的希冀。 而张无忌尽管在爱情上拖泥带水,但是其人物塑造的重心是情义。在情义上,他却是为国为民、为仁侠、为义气,担负起了男主角的责任。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前期的赵敏 前期的赵敏具备政治才能。在小说中,赵敏指挥朝廷,在六大派与明教相斗时,采用黄雀在后之计,拿下了六大派远征光明顶的人马。绿柳山庄设宴,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毒倒了明教所有高层。笔者认为明教的侥幸逃脱要归功于张无忌的主角身份。接着,赵敏利用俘获的少林僧众来伪装,混入少林寺,成功拿下少林寺,擒获众僧,押赴大都。在武侠世界中,少林寺被一举拿下的情况属实罕见,这也反映了赵敏的政治才能。 另外,应对寿南山这一情节也反映了了赵敏识人的能力。如果她与张无忌赶回少林报讯,那么他们的处境会极其危险。赵敏却只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就把寿南山远远的支到了南方。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后期的赵敏 后期的赵敏发生了转变,其变得以恋爱为中心。笔者认为这个转变非常突兀。 从张无忌赵敏第一次小酒馆相会的情节开始,赵敏的聪颖被用在了爱情之上。在这里,张无忌赵敏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明确了立场敌对的关系,此时,必须有一方放弃自身立场,二人的感情才有发展的可能性。此时,赵敏做出了放弃“事业”追求“爱情”的决定。 赵敏选择这个小酒馆作为会面的地点是存在其用意的。赵敏的突然到访必定会引起张无忌的警惕。而赵敏此行的目的并非是挑衅,而是让张无忌安心。选择这个在张无忌势力范围的小酒店是能够达到让张无忌安心的目的的。再者, 张无忌在冰火岛住了九年,之后在武当、蝴蝶谷、红梅山庄和深山雪谷又各住过一段时间,他对于衣食的要求很低。如果去高档酒楼,张无忌必定会很拘谨,难以放下提防之心。而在这种离他住的客店只有五间铺面的街边小店,能使张无忌较为放松,敞开心扉。 在小酒馆里,赵敏先借“试酒防毒”为名,让张无忌喝了三杯她饮过的“残酒”,张无忌立马“心中一荡”,“心神不禁有些异样”。在古代,“摸足”、“画眉”和“饮残酒”这些,都不是普通关系的男女可以随便做的,金庸写的时候,明显有“夫妻相”的隐喻。 借着酒劲,赵敏问出了“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 ”的问题,并顺着张无忌“自然是你美”的回答,顺势按住了张无忌的手,惹得张无忌“心中怦怦而动”。这是他们第一次暧昧状态下的身体接触,之前都是在敌对交手情况下,性质是不同的。 后来,赵敏被周芷若诬陷,背负“杀害殷离,盗取刀剑”的罪名,张无忌还立誓要“手刃赵敏”。赵敏是依旧利用自己的聪颖化险为夷。 赵敏发现自己蒙冤,立即推断凶手,思索对策。在猜测到凶手可能是周芷若之后,赵敏还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说服张无忌。在已经洞察到张无忌内心对自己的爱的情况下,赵敏了解到张无忌立誓要杀自己。她决定先强化张无忌对自己的感情,然后去找谢逊周芷若交谈,试图找出周芷若的破绽。故事继续发展,借换衣服的场景,赵敏对张无忌进行了表白:“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张无忌很难不动容。在张无忌被张松溪冤枉的背景下,赵敏对张无忌的质问让张无忌开始怀疑赵敏是否就是凶手。 之后,张无忌与赵敏在大都小酒馆的相会使得赵敏对阻止张、周二人的婚礼有了信心。之后从赵敏的抢亲成功到真相大白,赵、张一直是出双入对的模式。 从始至终,赵敏的形象都是聪颖的,但是作者只允许她将聪颖放在爱情上。前期没有围绕爱情的赵敏也只是为后来张无忌误会赵敏这一情节作铺垫。 三、赵敏“抛家弃国”存在其合理性 网络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赵敏为了一个男人,弃家叛国。笔者认为赵敏的这一行为存在其合理性。 首先在“抛家”上,赵敏断绝与父兄的关系是她和张无忌都是重伤,且张无忌命在旦夕的背景下的。另外,赵敏“原也舍不得爹爹哥哥,”准备“日后再求父兄原谅”。而汝阳王的表现来看,赵敏的父兄原谅她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大概是因为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处于附庸地位,再加上小说接近尾声,金庸没有安排相关的情节。 在“弃国”上,赵敏最终只是选择退出,两不相帮。笔者认为这并不应成为赵敏被批判的原因。因为赵敏背后的元朝并不具有正义性。《倚天屠龙记》中多处体现了元朝的暴政。张翠山去往武当山的路上看到的是:“十余名元兵手执钢刀长矛,正拦住了数十个百姓大肆残暴。地下鲜血淋漓,已有七八个百姓身首异处。只见一名元兵提起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用力一脚,将他高高踢起,那孩子在半空中大声惨呼,落下来时另一个元兵又挥足踢上,将他如同皮球踢来踢去。只踢得几脚,那孩子早没了声息,已然毙命。”张无忌等人大游皇城之时,看到的是:蒙古兵刀矛齐下,将八名大喊 冤枉的汉子杀死的场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赵敏的行为可以称作是弃暗投明。 四、小结 金庸小说中出现为爱而生的赵敏这一人物形象乃至其它形象单一的女性形象的原因可能正如严家炎所说:“金庸小说积淀着千百年来以男子为中心、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识,虽然作者自己也许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的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附庸于男性角色,她们除了爱情之外,也有自己的事业与情义(特别是同性别之间的)。[1]张军. 山隐与凌迟——金庸小说中人物周芷若形象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3):1-3. [2]朱贺江,王燕琼. 十年一梦叹倚天,顾盼君心思侬情——浅析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情爱世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02):29-32. [3]马冲宇. 从《倚天屠龙记》看金庸的爱情观[J]. 芒种,2014(07):61-62. [4]严家炎. 严家炎论小说[M]. 2002:330.

92 评论

MayQueen小乖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感情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

188 评论

多啦X梦521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②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③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311 评论

一起团购呀

说到武侠小说,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金庸。的确,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陪着我长大的,他的武侠小说可以归结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它们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这些都是金庸小说的巅峰之作。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倚天屠龙记》。一说到《倚天屠龙记》我们就会想到书中的明教,想到张无忌,想到四大法王-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殷天正,金毛狮王·谢逊,青翼蝠王·韦一笑,想到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这些武林高手一出场,总会让我们热血澎湃,当年哪个小孩没有一个当大侠的梦?哪一个小孩没有一颗惩恶扬善的心呢?

《倚天屠龙记》说的不仅仅是武林各大门派和魔教的恩怨情仇,还有民族之间的斗争——蒙古族和汉族。其实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倚天屠龙记》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武侠小说,这其中还包含着张无忌和周芷若,赵敏,小昭,阿离等人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倚天屠龙记》每看一次都会给人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书奇特的地方吧,所以,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倚天屠龙记人物分析论文格式

    金庸小说人物评论之张无忌《神雕侠侣》是金庸紧接着《射雕英雄传》的小说,但我认为这部小说及小说的主角杨 过应分别处理,因为《神雕》的主题完全不同。有些人或会觉得武

    球球阿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简爱的爱情主题论文

    一.对两性平等的追求1. 爱情 A 罗切斯特 平等相处 接受;居高临下 拒绝发现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态度随和”“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正直又热忱的友好坦率使我

    小库201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偏倚

    发表偏倚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研究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和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在研究者、审稿人或编

    shangbabayu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霍乱时期的爱情毕业论文

    1、 不确定性的狂欢——《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解读2、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反奴斗争3、 存在主义视域下《霍乱时期的爱情》主题解

    Cathyshenzhe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友情和爱情的论文题目

    我方坚持认为爱情比友情重要。爱情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原动力。正是因为有了爱情的基础,才有了男男女女的结合,才有了爱的结晶,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才会有人类今

    木图先生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