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1

mfiongfiong
首页 > 职称论文 > 钢琴肖邦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让一个字注册

已采纳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202 评论

月语星纱

不懂钢琴祝你成为大师

155 评论

babyfaceonlyme

楼主 你这个是论文题目吧? 我随便给你找找 你自己借鉴一下吧 【摘 要】肖邦对过去的音乐体裁进行的发展与革新,使夜曲得到发展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c小调夜曲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内在的张力,演奏时应注意力度变化情绪的层次要求,情绪转折后激昂慷慨,全曲达到高潮 【关键词】肖邦 夜曲 旋律 和声 在世界历史中,钢琴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无数的出色音乐家为之做出贡献甚至奋斗终生。有为“钢琴诗人”在世界音乐史这条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音乐像纯净的水晶,像清澈的泉水,荡涤着人们的灵魂,使情操高尚起来。他的音乐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 一、对肖邦及夜曲的认识 肖邦(,1810—1849 ),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最理想的键盘风格。他的音乐史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他的音乐风格。他的音乐是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音乐风格非同一般的具有个性特点,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的辨认出只属于他;肖邦的旋律基本上是声乐性的,这种旋律提供装饰性的可能性,但却是一种依据和声变化、转调、节奏变化和装饰性变奏的方面的自我发展;肖邦的和声概念同样具有显著的特征,它独特的和声实践完全走在他的是时代的前端;他的音乐风格中另一个今人瞩目的突出因素是他对自由速度的运用,他要求对严格速度的某种松动,另一个稳定的伴奏声部支持着旋律部分更为自由和即兴的色彩涂层。他的成就最突出的是比例完美的钢琴小曲,细腻、别致、富于抒情味道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其和声境界超过当时传统的界限极富色彩性,音乐是一种精雕细竹的音诗,像他想念的祖国一样甜美悲伤,有令人难忘的雅致的音,以及如银色的花边连着的音乐。格里格曾说:“是肖邦真正教会我如怎样写挪威的音乐”。由此可见他的音乐有深厚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肖邦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这些夜曲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类似费尔德似的夜曲,类似无言歌,是以一个音乐形象为基础的,其曲调在高声部,其他声部构成伴奏,在听这些乐曲时忧伤的深思,内心的悲伤和思念柔情的表白都很容易浮现在眼前;另一类有火一般的激情内心的惶恐不安和深痛的倾诉,以及与叙事曲相辉映的戏剧性情节,这类作品属于戏剧性长诗。如《c小调夜曲》,我想着重谈一下这首作品。 二、剖析《c小调夜曲》 《c小调夜曲》创作于1837年,这时肖邦的创作已很成熟。作曲家能对多样的内容、复杂的形象都通过深刻、细微、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来刻画,这首夜曲内容深刻而且规模宏大旋律的气息悠长如歌,悲剧性、英雄性与动人心弦的抒情性相结合,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同时它的律动也充满了内在的紧张力,它在篇幅上虽然不如叙事曲大,但却与叙事曲非常相近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对比强烈,音乐的发展充满动力,有着交响乐般的音响效果。几乎肖邦的全部夜曲都是用三部曲式写成的,《c小调夜曲》也不例外,他的曲式结构也是ABA的形式,但《c小调夜曲》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变化,在激动的热烈的中段过后作品不只是对第一段的简单再观,停止情绪的波动,而是继续激动下去,情绪上变得更加狂躁不安。 要弹好这首乐曲不仅必须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更需要有音乐上的一种情感,即使是有了这些也仍然要认真的单独练习乐曲的各个部分。知道匀度速度力度各个方面都达到完全的自如。 这乐曲的第一段是一只沁人肺腑的喧叙性旋律,刚开始演奏时声音不能太大,右手在演奏旋律时要下意识的去弹,用心去聆听、同时伴奏部分的节奏要严整均匀,加上沉重的低音下行级进,使乐曲成为一种哀痛,抒情的独白,似乎是在诉说一个凄美婉转的故事,但却也不是严峻庄重的色彩。第一段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是乐曲的第17、18小节与第1、2小节旋律音视完全相同的,但左手伴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突出这种变化右手的触键方式应当稍有不同,手指应当要更立一些使旋律音的音色更加明亮,与开头的前两小节形成对比。这首乐曲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技巧性虽然较强,却不宜把它弹成炫耀技巧的练习曲,更不能只求快和响,中段是由威严的从容不迫的圣咏式和弦构成,但是这进行曲速度却使整个圣咏动力化:含蓄柔和的头几小节,蕴藏着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这力量逐渐地集聚终于八度齐奏像一阵极速的洪流奔驰而出,“圣咏”变得不再含蓄柔和,而是庄严宏大雄壮有力,在这样高强度的弹奏中两只手要配合的天衣无缝,波音的和弦要弹奏得流畅,八度齐奏时,力度对比要强烈一些,另外要注意齐奏中的旋律音突出,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要紧凑些,否则会使乐曲产生脱节之感,没有如洪的气势。只有做到以上提到的几点才会有浪潮涌动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低音的作用、和声的作用,练习时一定要弄清楚和声,弹低音的左手五指在力度上要给和声足够的支持,而且要像圆号那样有充分的延续性,从而使乐曲有丰富坚实的和声色彩,这也是肖邦钢琴曲的一个重要特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也曾说过肖邦音乐的和声本身就好像在歌唱。在弹奏第二段时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这首乐曲中力度的层次问题,首先是旋律与背景的层次,如第25小节也就是中段的开始部分,这小节第一个音是由第一段最后一个音持续过来的,但这并不是主题开始的旋律音,如果弹奏的稍重一点就很容易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其实旋律声音在右手的最上声部,因此右手五指的力量是很难掌握的,如果过于突出旋律,弹奏的太强会失去那种含蓄而又安静的气氛,如果太弱就没有旋律的曲线的美感,因此把握住这个度是很重要的。在八度齐奏时也要拉开主题音与伴奏音的距离,分清层次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齐奏盖过主题、淹没主题,否则闹哄哄一片,使乐曲应有的辉宏气势和浪漫激情难以表现。 三、结语 《c小调夜曲》的产生,标志着夜曲这一题材创作中的新的倾向的出现,这部作品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抒情小品的范围,而且有比较强烈的戏剧性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情绪对比较烈,旋律发展宽阔紧张充满动力性。内容方面也有一种在以前的夜曲中所未出现过的严峻激昂悲愤的情感渗透进来了,所以《c小调夜曲》在肖邦的夜曲这一题材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另外想很好的演奏肖邦的作品必须了解肖邦的生活思想和心理活动及他作品的构思,并不时的把演奏意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最后,我想用英国钢琴家阿瑟·赫德里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对于我们更好的演奏肖邦的作品是有启发意义的:“任何演奏家在演奏肖邦作品的时候,必须自始至终的运用音乐智慧,而不是单凭一点小聪明,单凭灵活的手指头,采用一般的钢琴手法,以及什么不花力气的诀窍就算演奏成功。这种智慧包括理智和感情。恰如其分的处理那些大量完整的作品。这样才能用真正的历史眼光来看待他的作品,以免把肖邦降低到略高于沙龙演奏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吴迎.钢琴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3]朱雅芬.钢琴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07. 转贴

343 评论

千针坊丶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 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夜曲----正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这些曲子通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首只有两三行。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他的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象是游吟诗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如贝多芬或是瓦格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和门德尔松一样,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代自发的抒情性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说肖邦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肖邦没有象舒伯特那样忍受过贫困和轻慢,也没有想舒曼那样忍受过精神病的折磨。虽然他一生享有盛名,与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友善,但致命的疾病使他过早地逝世。当他在39岁去世时,他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钢琴文献。肖邦的大量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包括技术性的练习曲两集,每集12首,分别于1833和1837年出版,以及无作品编号的三首。每首练习曲提出一个技术性的难题,常用单一的动机加以发展。它们在多方面概括了肖邦对钢琴技术的可能性的想法。但它们不仅仅是练习曲,也是一系列已具雏形的抽象音诗。第二类包括用小型、亲切的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24首前奏曲、19首夜曲、4首即兴曲、14首圆舞曲、10首波兰舞曲和55首玛祖卡舞曲。波兰的旋律和节奏对肖邦风格的影响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是波兰的民族舞曲,用三拍子的斯拉夫节奏音型和民歌式的旋律写成。这种简单的舞曲结构常被扩展成幻想曲和音诗。肖邦最出自内心的乐曲是夜曲和圆舞曲。夜曲是伤感情绪的无言歌,它用分解和弦伴奏上方的抒情旋律写成。第三类包括用较大型的自由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4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和6首幻想曲。叙事曲和谐谑曲揭示了肖邦使用大型曲式进行创作的能力。显而易见,他是把叙事曲这一名称用于器乐曲的第一人。他的全部叙事曲都用四分之六或八分之六拍子写成。其中,他任意地借用了现成的奏鸣曲、回旋曲和歌曲等曲式结构去创造这一新的、史诗性的体裁。在这三大类作品之外,肖邦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的一首b小调最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与当时的流行习俗相左,肖邦没有一首乐曲被标上一个奇异的、浪漫色彩的标题。作为一位创造富有表情气氛和情绪的大师,他拒绝把音画用在他的作品之中。肖邦还有两首乐曲属于另一类型:f小调幻想曲和波兰舞曲幻想曲。这两首乐曲也是肖邦的不朽之作。肖邦几乎全凭个人的努力学习钢琴。他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他的演奏以精致细腻、美妙动人的音色和富有魅力的表现力著称,但是缺乏力量。人们常批评他弹奏的声音在音乐会大厅中显得过于柔弱。他特别喜欢在友人之间演奏。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没有象李斯特那样对广大听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方面他很羡慕他的对手。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他的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与古典世界完全背道而驰。它们不依靠正规的大型曲式,也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衡感。他的作品是随意的、幻想的、雅致而迷人的。美妙的旋律和闪耀的和声交织成适合与它们本身的曲式。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反复,有时只用少量的装饰就给反复增添了兴味。肖邦的作品给人以来自即兴创作的错觉(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渴望能做到的事),但事实上,肖邦是仔细而有意识地把它们创作出来的。虽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革新力量,但他从来都不是稀奇古怪的或炫耀自己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情感幅度很大:从伤感到洋洋得意的全有,但他反对空洞的炫技性作品。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肖邦的旋律来自他从波兰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但是,对他来说,纯属个人触发灵感比这些现成的素材要多得多可。他那装饰音很多的长乐句往往具有声乐的特点,缠绵悱恻、回荡翱翔,最后似乎只得无可奈何地结束,但音虽消失,意犹未尽。肖邦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属于一种完全新颖的类型,与那种音域狭窄、紧紧围绕着主要音乐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它们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往往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又重返到它的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多彩的经过音群的形式出现,却似乎从来不打断旋律的进行,而是与之融为一体。它们灿烂辉煌,变化多端,非常悦耳动听,但却并不冲淡那些始终是最基本的东西----旋律线和表情。肖邦的经过音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在这方面,他在钢琴音乐中引进了大量的新颖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幻的各种经过音群,其间引进了最不符合调性的经过音。这与那种古典风格的经过音大不相同,后者多限于表现用不同方式分隔的音阶。肖邦作品中“伴奏部分”的特点在于既有精心选择的和声,又有用来表现这些和声的精雕细刻的音型安排。这已不再是那种纯属调性的和声了。我们可看到当半音进行不在旋律的本身出现时,往往会出现在低声部或中间的声部。倚音、经过音和不谐和音层出不穷,而一个别具风味的和弦可以在这种音乐中产生表现力极强的效果,这在肖邦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相信和声本身会具有这样的能力。肖邦的和声有时引用密集的和弦来表现,但用得很少。这种和弦的音程通常要比过去的宽大很多。这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密集的和弦了,手指跨度很大,它们很自然地包含 “十度”音程。肖邦最喜欢用琶音,远甚于用和弦,并运用各种不同的音型。这些音型包含了曲调,利用各中手法来表现和声,这种手法比传统的“分解和弦”和古典派单纯使用的那些伴奏效果极为单调的几种刻板音型要丰富得多。这就产生立刻一种前所未有的融洽、柔和、优美的效果。肖邦作品的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是很有力的,但又极其灵活自由。这已不再是古典主义的严格节奏。在他的音乐中,自由节奏是个很重要的特色。肖邦是个浪漫主义者,但不是一个革命者。他象舒伯特和舒曼一样,也尊重传统。即使在他的创造革新中,也从未有过与过去决裂的大胆想法。他没有李斯特的那种大胆的魄力。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醉、留连忘返,以至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可。他重复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来自然达到的限度。他似乎不愿看到这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现实的尘世中来。在肖邦的艺术中,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多彩,使得他的后继者们看来似乎一切都已为他们做下了准备。肖邦的模仿者们和追随者们充斥于19世纪下半叶,直至20世纪仍未绝迹。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仍然未能摆脱肖邦的魔力,尽管他们继承肖邦,而写出的都不过是一些昙花一现的作品;同样是在肖邦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在李斯特、瓦格纳,并于一定范围内在勃拉姆斯等人的身上却产生了创造性的反应。没有肖邦,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每一乐句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或许没有任何其他作曲家能象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辨认出作者的。这样的独创性是不可能模仿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复制出来的只是肖邦前奏曲的某些外貌,而不是其本质,它们的本质是在人的最隐秘的心弦上引起共鸣。肖邦感情的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炽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应有尽有。他的音乐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使人猜想在它们的背后有隐藏着的标题,但它们的性格刻画从来不是描绘性的,甚至也不是史诗性的,它们只是一些纯粹的抒情性的自白。肖邦的钢琴艺术风格显然是受到胡梅尔和费尔德的重大影响,但它却是完全新颖的,肖邦是使现代钢琴变成他的唯一可能的表现手段的第一位大作曲家。李斯特的技巧是建立在肖邦的技巧之上的,不过肖邦一直紧紧依靠着纯粹的钢琴艺术,而李斯特则开拓立式钢琴的色彩和管弦乐的功能。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曲家,他讲的是自己,写的是自白。他的忧郁和感伤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这一切都是在生活中体验过和真实感受到的。在他的音乐里,“世纪病”和“世界痛苦”无论如何强烈,却从来没有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因为这位艺术家一直对此保持警惕。肖邦之所以偏爱舞曲的形式,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鼓舞情绪的作用和青春的新鲜与生动,而且是因为它们还有着深刻的象征性的意义。在社会的嘈杂混乱之中度过了他的一生的这位寂寞的艺术家,靠着这些舞曲活跃了他那孤寂的创作想象。他的舞曲完全不象古典舞曲那样总是多少有点刻板和拘谨,而是以感情在乐曲中统驭着一切。这是些热情奔放的舞曲,不仅仅是生动活泼、形式优雅、姿态高贵而已。这是些属于浪漫派的舞曲,它们表达了人类所有的情感:欢乐、痛苦、顺从、温柔、忧郁、爱情、自豪、愤怒、直至受屈辱的爱国者的那种英勇慷慨之气。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气质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的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充满战争气氛的波兰舞曲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刀;骑士般的玛祖卡舞曲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中。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获得了最大的胜利,而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最恳切的渴望。他虽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肖邦的浪漫主义虽然明显不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把它与舒曼和门德尔松摆在一起,因为在精神上他是他们的兄弟,并为他们所爱戴,所理解,而他和他的巴黎环境(除了李斯特和海涅是例外)的关系是从来不甚亲密的。肖邦比门德尔松更加忧郁而多情,也更加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昂。在创作手法上,他比舒曼更加稳健。肖邦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钢琴集体课论文参考文献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

    我爱欧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钢琴云雀论文参考文献

    人与自然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世人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破坏大自然,地球上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自然创造了人类,孕育了人类。她

    爱延续泉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钢琴论文参考文献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

    潇潇若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钢琴表演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自由自在的GUCC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钢琴曲花鼓论文参考文献

    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1500字左右!给你

    VV爱吃00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