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薇薇
应指出的是,环境中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只要检测手段足够灵敏,上至高空,远至地球两极,在世界上的任何地区都有可能检测到农药残留。然而只有当人们接触农药残留的剂量足够大、接触的时间足够长、该农药的生物活性又足够高时,残留农药才会对人类造成实质性的毒害。
农产品和环境中残留农药对人类的毒害既可能是急性的,也有可能是慢性的。以往的DDT、六六六、艾氏剂等有机氯杀虫剂尽管对人类的急性毒性不算高,但是,此类杀虫剂脂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易在人体内积累,从而对人类造成慢性毒害。作为它们替代品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无论在环境中、在作物中,还是在高等动物体内均比较容易降解,因此在人体内积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然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的大多数品种对人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高,容易造成人类急性中毒。这一缺点被后来推出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所克服。
除了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农药的残留问题可以通过制订和贯彻国家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来系统地加以预防。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农药登记准入制度。新农药或农药新剂型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农药登记试验。农药登记准入制度起源于美国。1947年,美国通过“联邦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法”首次提出入市农药要进行登记,并规定了农药登记和标签的内容。1970年联邦政府成立环境保护署(EPA),取代农业部负责全美农药登记和残留监测。我国农药登记准入制度始于1982年。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使农药登记试验的内容与要求与国际接轨。
农药登记试验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农药的特征:①化学特征;②生物学特征;③应用技术。与农药卫生(健康)安全性有关的农药及其重要代谢产物在农作物,特别是在其可食部分的消解动力学研究,以及农药的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分别属于农药“化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范畴。
通过农药毒理学研究,科学家可以确定人们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ADI值通常由动物实验获得,应用到人体时引入一个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可以进一步规定出GAP下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aximumresiduelimit,MRL)。MRL是指在法律上被认可或者在认识上可以被接受的食品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最高浓度。MRL值(单位:mg/kg农产品)与农药本身的毒性、人类个体的体重、人的消费特征有关:
MRL=(ADI值人体标准体重)摄入系数
式中:ADI值表示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农药量[mg/(kg体重穌)];人体标准体重指某一地区内人体体重的平均值(kg);摄入系数表示人类个体对所涉及农产品的每日消费量(kg/d)。摄入系数通常根据各地饮食习惯而定。
以MRL值和GAP下农药在作物上的消解动力学特征为依据,科学家可以进一步确定出农药最后一次施药距离作物收获的间隔期(pre-harvestinterval,PHI)(或称安全等待期、安全间隔期)。
科学家为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登记试验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推演,其结果集中体现在表所示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当中。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节选)
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所涉及的药剂种类、使用浓度、使用次数、施药方法等的选择,均应建立在GAP的基础上
GAP至少应包括以下含义:
(1)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对人类毒性低和对环境滞留性低的农药产品。
(2)同样,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对农作物污染程度低的农药剂型。如使用颗粒剂就比喷雾和喷粉对农作物的污染程度轻。
使用有效的施药器械,使药剂尽可能地散布到目标区域,而不要污染到目标区域以外的区域。
(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提出的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属于高限,具体操作中应根据有害生物的实际发生情况尽量降低药剂使用浓度,减少使用次数。例如尽量在有害生物对农药最敏感的阶段,或在有害生物局部发生的阶段施药。
(4)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时来自土壤污染,特别是后茬作物用药所造成的土壤污染。这种情况下,安排轮作计划必须格外留心,要使这种“传承”下来的污染减到最低限度。
可以说,严格按照GAP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实施化学防治而获得的农产品对人类是安全的,不会引致公害问题。
2.农药残留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政府、农药生产商和农药使用者在这一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政府部门或政府委托部门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农药管理法规。
(2)制订出开展农药健康安全性评价的作业指导书。
(3)收集有关农药产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资料,为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提供依据。
(4)与生产商一起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如提供某一地区适用农药品种及安全使用方法。
(5)对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监督。必要时禁止某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6)加强对市场上农产品的农残监测。防止受污染农产品流入市场。
3.在控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系统工程中,农药生产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尽量少生产或不生产高毒、高残留农药。
(2)提高农药原药质量。特别是注意消除其中对人类有害的杂质。
(3)开发适宜的农药剂型。
(4)提供完整而可靠的登记资料,使政府部门能够对其所开发的农药产品的健康危害做出准确判断。
(5)对政府部门依据登记资料做出的针对其产品的健康危害结论以及使用限制,农药生产商有责任在产品标签上如实地加以书写。
(6)如果所生产的产品在某一地区的安全使用得不到保障或实践起来有现实困难,生产商应该停止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已经销售的也应该及时收回。
4.农药使用者在农药残留控制中应该做到:
(1)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所规定的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用药浓度,最后一次施药距离农产品收获的时间不得少于安全间隔期。
(3)选用适宜的施药器械。减少农药对目标区域以外的污染。
对农药残留,除了预防措施之外,还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治理,即对受污作物(或产品)进行去污处理。例如,应用微生物制剂除去作物上或土壤中的残留农药。有时农产品的消费者可用此类方法消除所购买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农药安全性评价就是农药管理部门根据农药生产商或其委托机构所提供的相关农药产品的有关化学、生物学以及应用技术方面资料信息对登记产品在推荐使用条件下环境安全性做出判断。农药安全性评价往往需要通过适宜的评价模型来进行。评价结论或是该产品允许入市,或是不允许入市,也可以在附加某些使用限制后允许其入市。
人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农药安全性进行评价。但最终不外乎对农药进行卫生(健康)安全和生态安全两方面的评价。
所谓卫生(健康)安全评价,就是评价登记产品在推荐使用条件下对人的健康风险。农药使用后是否会对人类健康带来风险主要取决于农药对人类毒性大小和农药对作物,特别是其可食部分的污染程度两方面因素。而农药对作物可食部分的污染程度又取决于两方面因素:①农药的使用方法,如施药方法、施药次数、施药浓度,以及所用的施药器械等;②农药在作物可食部分的迁移与降解动力学。所以,获得可靠的、有关农药毒理学和推荐使用条件下农药在作物可食部分的迁移与降解动力学方面的资料信息是开展健康安全评价的必要前提。
所谓生态安全评价,就是评价登记产品在推荐使用条件下对环境生物的毒害风险。农药使用后是否会对环境生物的生存和种群繁殖带来风险主要取决于农药对环境生物毒性大小和农药对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两方面因素。而农药对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又取决于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农药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降解动力学两方面因素。所以,获得可靠的、有关农药生态毒性和推荐使用条件下农药在环境介质中迁移与降解动力学方面的资料信息是开展生态安全评价的必要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农药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资料在农药安全性评价中也能够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农药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降解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农药的其他环境行为,如农药的生物富集、农药被作物的吸收以及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等,也与农药物理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tastebytaste
农药残留检测常用前处理方法汇总!一、振荡漂洗法将待测样品浸泡于提取溶剂中,若有必要可加以振荡以加速扩散,适用于附着在样品表面的农药以及叶类样品中的非内吸性农药。二、匀浆萃取法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匀浆杯中,加入提取剂,快速匀浆几分钟,然后过滤出提取溶剂净化后进行分析。有时为了使样品更具代表性,需加大样品量,这时可先将大量样品匀浆,然后称取一定量的匀浆后的样品用萃取溶剂萃取。 尤其适用于叶类及果实样品,简便、快速。 三、索氏提取法大多数农药是脂溶性的,所以一般采取提取脂肪的方法 ,将经分散而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和农残进入溶剂中,再净化浓缩即可分析 。适用谷物及其制品、干果、脱水蔬菜、茶叶、干饲料等样品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需要注意:提取时间长,消耗大量的溶剂必须考虑被测物的稳定性;含水量过高的水果蔬菜不宜作为分析对象。 四、液-液萃取法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适当溶剂,利用组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由原溶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向溶液试样加入非极性或水溶性的溶剂,用振荡等方法来辅助提取试样中的溶质。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常用非极性的溶剂有正己烷、苯、乙酸乙酯;常用的水溶性溶剂有二氯甲烷、甲醇、乙、丙酮以及水。 注意: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殊仪器,操作简便;常用到大体积的溶剂,而在振荡分配过程中则要控制溶剂体积,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误差。五、超声波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利用空化作用产生的能量,用溶剂将各类食品中残留农药提取出来。 将样品放在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来促进提取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适用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苯等, 简便,提取温度低、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注意:超声波提取器功率较大,噪音比较大,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目前仅在实验室内使用,难以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六、固相萃取法利用吸附剂对待测组分与干扰杂质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在层析柱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吸附剂,再加入测样本提取液,用淋洗液洗脱 。适用于分离保留性质差别很大的化合物 ;常用吸附剂包括氟罗里硅土,氧化铝,硅藻土等 。优缺点:操作简单,适用面广 ;有机溶剂的使用量较大,且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七、固相微萃取法1.固相微萃取装置主要由手柄和萃取头2部分构成,萃取头是涂有不同吸附剂的熔融纤维,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相似相溶原理”;2.用极性涂层萃取极性化合物,用非极性涂层萃取非极性化合物。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3.若在样品中加入适当的内标进行定量分析,其重现性和精密度都非常好。八、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高密度、粘度小、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能快速、高效将被测物从样品基质中分离 ,先通过升压、升温使其达到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萃取样品,再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对热不稳定、难挥发性的烃类,非极性脂溶化合物,二氧化碳,水,乙烯,丙酮,乙烷等 可进行族选择性萃取,萃取物不会改变其原来的性质,萃取过程简单易于调节,萃取装置较昂贵,不适合分析水样和极性较强的物质。九、自制提取装置将超声波的空化效能与固相萃取的特性结合起来。 超声波提取后,再通过固相萃取柱来纯化。适用于浓缩样品中的物质、分离保留性质差别很大的化合物,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常用试剂水,乙烯,丙酮,乙烷等;吸附剂氟罗里硅土,氧化铝,硅藻土等,集合了超声波提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的优点,适合多样品的同时处理需要定时清洗。十、微波辅助萃取法1.微波能是一种非离子辐射,它使分子中的离子发生位移和偶极矩,其中有机物受微波辐射使其分子排列成行,又迅速恢复到无序状态。这种反复进行的分子运动,让样品液迅速加热;2.微波穿透力强,能深入机体内部,辐射能迅速传遍整个样品液,而不使其表面过热。内部的分子运动溶剂与样品液充分作用,加速了提取过程。适用于 土壤、食品、饲料等固体物中的有机物,植物及肉类食品中的农残提取 简便、快速。 该法在缩短萃取时间和提高萃取效率的同时也使萃取液中干扰物质的浓度增大,加重了净化步骤的负担。十一、加速溶剂萃取法(ASE,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该法是在较高温度(20~2000C)和压力条件()下,用有机溶剂萃取 。1.适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2.在食品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3.提取复杂的生物基质中有机氯农药;4.处理中毒样品 ;5.有机溶剂用量少(1g样品仅需溶剂);6.样品处理时间短(12~20min);7.回收率好;8.处理中毒样品,如氟乙酰胺、毒鼠强,更显示出其萃取快速的优越性,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十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此技术使分析者能同时制备、萃取和净化样品 该技术包括在玻璃研钵中将键合相载体和组织基质混合,用玻璃杵将其研碎成近乎均质分散的组织细胞和基质成分。组织与涂以C18或C3、C8的硅胶迅速混合产生半固体物质,将半固体物质填充于柱中。根据不同分析物在聚合物/组织基质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洗脱。这样获得的萃取物在仪器分析前不需要再处理。 1.特别适合于食品中药物、污染物及农残分析;2.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固体样品;3.对于很难匀浆和均质的样品,尤其适于处理。十三、衍生化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难以分析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定量转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后者的?分析检测对可疑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shuijing217
答案一:什么是农药残留及残毒? 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的量。农药残毒就是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毒性。如果未按照国家安全使用规定施用农药和进行农产品采收,或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高毒农药,农产品就会有农药残毒,就会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会造成身体不适、呕吐、腹泻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答案二: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 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这些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有机氯类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同时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肌肉麻木、咳嗽等,甚至会诱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由于农药残留对人类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毒化合物制定了A DL值(每人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有些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MRL值(即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以此来衡量农产品中农药是否超过标准。
江南Andy
农药残留检测就是通过农药残留检测仪对农药残留含量进行科学的检测得出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得知蔬菜的农药残留含量是否超标。食品污染物的准确快速检测分析是实施食品安全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食品安全重大专项,在全国建立了8个食品安全示范区,对于果蔬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腌腊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泡发制品中的甲醛等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有很大的需求。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测定技术和仪器也会在全国得到推广。仪器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高集成度的光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应用SoC(System-on-a-Chip)技术,并采用实时多任务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电池或市电两用供电,触摸屏操作,配合相应的快速预处理技术和试剂盒,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和同时测定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甲醛、六价铬等食品污染物,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显示、储存、传输或打印测定结果等功能,适用于各种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食堂等需要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的场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的要求。此外,该项目首次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用作农药残留快速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便携式快速预处理装置。研究建立了果蔬中农药残留的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与原有手动振荡方法相比,具有萃取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国内外文献检索未见有此类商品化仪器。 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准确度(相对误差):±10%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5% 仪器稳定性(每小时吸光度值极差): 读数显示:128×64液晶显示屏,中文菜单 操作方式:触摸屏 电源:锂电池 / 外接电源 仪器尺寸:约20×12×5厘米 仪器重量:约500克(不含电池) 使用温度:5-40℃ 使用湿度:<90%(50℃时)。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农残仪适用范围:可广泛用于农业、环保、质检等部门和宾馆、饭店、食堂、农贸市场、超市等单位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同时可用于建立中心农药监测站及农药监测分站成立地区性农药残留量系统。工作原理:利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其抑制率取决于农药种类及含量。通过测定抑制率的大小,据以判断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1关于农药残留的危害和简单预防万军职业2011/152农药残留危害以及检测技术的分析史长生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093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毒理机制韦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提高粮食产量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替换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使用农药可增加3×108t~3.5×108t的粮食。如按每人每年250kg口粮计
巴戟天农药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种类,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等类别。
现在常用的就是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和气象色谱法。酶抑制率法只能定性的表征被测样品中可能含有有机磷或者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气象色谱法,用的是外标法,能定性定量
定性检测一般用胆碱酯酶法定量一般使用气象色谱检测快速准确,成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