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bruce
什么才是宜居城市?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今后,按照这个标准,每个城市都可以通过给自己打分,以显示宜居与否。该标准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对宜居城市进行了权重打分,按照分数的不同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宜居城市绝不是单纯的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都享有一定的住房。”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认为,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总体规划,将“宜居城市”列入北京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宜居城市”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的文件中。到目前,全国已经先后有100多个城市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除了对上述六个方面进行打分之外,还列出了四项综合评价否定条件,“一票否决”。这四项条件分别是: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近3年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如果宜居指数累计得分高于80分(含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确认为“宜居城市”;宜居指数低于80分但高于60分(含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高于80分(含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较宜居城市”;宜居指数低于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高于80分(含80分)但有两项以上否定条件的城市,或宜居指数低于80分高于60分(含60)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宜居预警城市。
光吃光吃。
居住和住宅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我们住的房子虽从大杂院发展到了景观洋房,但对居住和住宅的理解却从来形成过明确和统一的认识。即使是建筑大师对此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比如,勒柯布西耶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而沙里宁认为,“住房的含义应该是家园以及健康的环境,而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墙壁和屋顶。”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大规模住宅建设后,已经逐渐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关注人的生活环境发展,很多开发商开始关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和“宜居”概念实际就是这种变化的反应。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宜居和健康住宅呢?宜居和健康住宅的含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坏境状况及住宅区的环境水平;城市及住宅区的交通系统;住宅区的景观层次和类别;住宅区的节能和智能化程度。现在,不少开发商都知道将小桥流水和绿树成阴融入住宅环境,但这只能改变城市的局部环境,而当大环境恶劣时,小环境也无法幸免。前些日子北京遭受强沙尘天气时,不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每平方米上万元的豪宅都成了“窑洞”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评价一个住宅区的好坏,首先应从它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如果不考虑这方面因素,就会导致城市宏观环境的支离破碎,宜居之说则成为无源之水,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每年都经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天气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住宅区内部看,首先要考考虑的是交通系统。住宅区出入口应尽量避开城市主干道,而且住宅区内部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应尽可能分开。有的住宅区因为机动车与行人混行,致使很多居民的饭后散步存在安全隐患,而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安全没有保障,健康也就成了奢望。除住宅区内交通分流外,城市交通系统的通畅程度也是住宅区是否宜居的关键标准。以目前的文通状况来衡量,很难说北京是个宜居城市,因为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环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2002年的那场小雪其实就验证了这种担忧。另外,以往的住宅区环境设计比较浮躁,多注重观赏性,而没有注意实用功能和人性化设计的开发,特别是缺少用于居民交流的空间。其实,在住宅区设计中,应该营造不同的景观层次,比如设置步道走廊,以提供连续、动态的生活场所;用绿地等景观隔离带分离住宅和活动广场;根据居民不同年龄段的兴趣和行为特点,设置老年、儿童活动区和青年活动区等。这些场所不仅让居民都融入了住宅区的景观设计,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自然放松的交流机会。如果住宅区具备了畅通的交通系统和完善的功能场所,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很大,那么它也没有达到“宜居”的标准。2002年,英国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完成的贝丁顿零能耗住宅区(BedZED)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节能型住宅项目。他的设计理念是在提供环保生活的同时,不牺牲现代生活的舒适。在这个住宅区设计中最突出的是零采暖住宅模式,设计师通过改变建筑规格解决了每年长达6个月的采暖期耗能问题。在全世界高度关注能源问题的今天,这个项目为我们的未来居住模式提供了雏形范本。以前,国内有种说法,“公建看北京,住宅学深圳”,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相当大的。但无论在任何城市,只有我们的住宅区实现了环境、交通、节能等方面的完善,为整个城市的“宜居”水平做出了贡献,才能说我们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是健康的,我们的家园是充满活力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我的臭熊熊
1.国外关于“宜居”的论述(1)《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宜居”的城市观,两个宪章一致认为要争取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使城市成为一个“宜人化”的生存空间。(2)大卫• 史密斯的著作《宜居与城市规划》倡导宜居的重要性,并明确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居;二是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居;三是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居。(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宜居”概念(1961年)1961年WHO总结了满足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4)联合国《人居议程》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s)大会,大会通过的“人居议程”中明确提出了“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并对“宜居性”作了说明:“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健康而又安全的环境、基本服务、富有成效且自由选择的工作”。把城镇社区的空间特点与质量、社会特点与状况、环境特点与质量作为“宜居”的三个根本的标准。显然需要大量资金,联合国“人居议程”特别提到了为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建宜居的社区,必须从多种渠道筹集新的额外资金,这涉及到发展经济、增加财力、吸引国际资金和社会投资等方面。联合人居奖申报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卫生、保健、教育、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环境卫生、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城市管理和公众参与等。还涉及减少城市贫困与创造就业,防止犯罪与社会正义,男女平等以及在决策、资源分配、计划设计以及实施中的公平,社会融合、减少排外,保护历史遗迹等方面。(5)大温哥华地区战略规划(2003)2003 年的《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将“宜居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城市系统。Vanessa Timmer和Nola-Kate Seymoar (2006)总结了大温哥华地区的宜居规划和部分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宜居性的指标可以包括:进入绿色空间的公平性、基础的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可移动能力和对他们生活的城市发展决策的参与性。(6)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情报组(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EIU搜集了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城市的资料,按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文化与环境、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提练出12个“宜居”指标。十二个指标是:(1)暴力犯罪的威胁;(2)恐怖主义及军队冲突的威胁;(3)健康与疾病排名(基于13项健康指数)〔健康安全组〕;(4)文化硬件排名;(5)娱乐能力;(6)气候排名;(7)消费与服务能力排名;(8)贪污腐败与透明等排名〔文化与环境组〕;(9)交通设施排名;(10)住房储备排名;(11)教育综合指数(基于12项教育指标);(12)公用设施网络排名。2.国内关于“宜居”的论述(1)十六大报告:宜居的方向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院士结合城乡建设实际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这个理论从城镇居民点都包含着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原则出发(图:人居环境系统模型),提出了解决人居环境的五项原则:——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原则;——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与人居环境建设方式多样化,技术多层次的原则;——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的原则;——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原则。(3)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结合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居”为中心,宜居也可更简洁地概括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八个字。——易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能够住得下、住得起,城市的经济稳定发展,财政能力较强,居民就业充分,能够为人们提供人人有其居的条件,并且使人们有可能获得生活居住权和享受到应有的生活居住条件。——逸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有其居”,而且应当住得开、住得好,是安乐之居。即具有一定面积的适当生活居住空间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生活舒适、方便、安逸,能够有较好的生活居住质量。——康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住得好、住得舒适方便,还必须有充足的阳光、水和新鲜的空气,与自然不脱离,与历史文化不脱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住得好、住得健康,还必须住得安定和安全,长居久安。一是社会安定、社会和谐、社会文明,使人们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二是城市的社会公共安全、卫生安全有保障,防灾、减灾、救灾设施齐全,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具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4)《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研究》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内涵。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如下:——经济发展度,它可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来衡量;社会和谐度,它可分解为社会稳定度和安全保障度两个指标;——文化丰厚度,它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生活舒适度,它主要包括居住舒适度、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便捷度等内容;——景观怡人度,它是指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建筑人工环境相互协调、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的怡人城市景观环境;——公共安全度,它要求宜居城市具备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及治理机制,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5)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中国城科会宜居城市课题组总结国内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正反经验,吸取我国半个多世纪城镇建设的曲折历程和经验教训,并吸收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城市化问题的大量研究资料,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宽广概念,它绝不是单纯的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都享有一定的住房,而是从城镇的总体上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国的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生兼顾”应是今天我们宜居城市的核心与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从当前我国城镇的现实出发,提出宜居城市更高更明确的目标,也为我们从反面避免不宜居城市的出现提出制约指标指明了方向。联合国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是对宜居城市的社会标准的简明概括。综上分析,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宜居城市的六大标准:——社会文明度。包括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公众参与等指标。——经济富裕度。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财政收入 、就业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等指标。——环境优美度。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环境优美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资源承载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人均城市用地面积、食品供应安全性。——生活便宜度。包括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公共卫生等方面。——公共安全度。包括生命线工程完好率、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等。
单曲5678
排名第一的是烟台,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不仅海鲜美味,而且风光旖旎,被誉为“山海仙市”。烟台因张裕葡萄酒而被称为葡萄酒之城。变幻莫测的海象、缥缈奇幻的海市蜃楼,给山山水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第二名:威海。威海是我曾工作两年的地方,对这里比较熟悉,幸福门广场靠近韩国城,可以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刘公岛是威海最出名的景点了,这里不仅是中日甲午战争纪念地,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海在中国卫生城市榜中屡屡上榜,无愧于“最干净的城市”。第三名:青岛。第一次去青岛就爱上这里。这个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的城市,满城啤酒飘香,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栈桥边不仅有温柔的海风,有时候也会波涛汹涌。特别是四季分明,空气特别湿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第四名 成都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医疗条件较好,拥有华西医院等近20家三甲医院。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成都宽窄巷,被人称为成都的怀旧地带、情调小街,而像宽窄巷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什么选择住在成都,还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国宝熊猫啊。第五名 大连大连被称为“北方明珠”,果然是名不虚传。良好的空气,适宜的气候,这是让人们身体上感到舒适的条件,大连这座城市都有。大连金石滩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主要景点有黄金海岸、滨海地质公园、金石蜡像馆、生命奥秘博物馆等。第六名丽江丽江没有严寒酷暑,只有温凉更迭,这里的纳西文明、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人前来。都说丽江是一座艳遇之城。它的古朴,它的随性,它的慢生活吸引着前赴后继的向往自由的人。住在这里,每天的时光都是慵懒的
什么样的?要求是什么?
那你可以去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多看看参考文献~像(环境保护前沿),期刊官网就是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你可以看看学习下吧,多看看总能写出论文的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内容摘要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
国内的环境类核心:1.环境科学 2.环境化学 3.中国环境科学 4.环境科学学报 5.上海环境科学 6.环境污染与防治 7.环境工程 8.环境保护 9.中国环境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内容摘要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