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在一起吧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中,必须依照上述宪法和各种法律的规定进行,以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石小鱼苗
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尤其是外来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或者没有有效的监护人,或者虽有监护人但监护人没有完全履行监护责任,导致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利极易受到侵害,也给案件的审理带来一定难度,应当引起重视。 一、监护缺失的表现形式 1、隔代监护。这种监护多见于父母双亡或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未成年人完全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但祖辈往往年迈体弱,教育水平低,只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在精神、道德、教育等方面则缺乏管束和引导,无法全方位地监护未成年人,导致未成年人处于事实上的监护缺失状态。 2、上代监护。即由未成年人父母的亲戚或朋友进行监护,一般是父母外出将未成年人暂时或长期托付给同辈人照管,但此种情形下的临时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往往只体现在物质保障上,对其习惯的培养以及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方面则很少关注,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监管、放任自流,不但自身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也容易结交不良朋友侵害他人权益。 3、单亲监护。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也在逐年增多。父母离异后,未成年人跟一方生活,经济情况好的,将小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经济情况不好的,父亲或母亲忙于谋生,无暇亲自照顾小孩,无法全方位地监护好奇爱动小孩子,使得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实际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 4、自我监护。即完全的监护缺失状态,此种监护多见于外来务工的未成年人以及城市流浪儿童等。外出务工的未成年人几乎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文化程度较低,遇到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不知如何应对。而城市流浪儿童生存状态更加恶劣,身心发展与权利实现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完全自我监护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缺乏生存技能,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形下,极容易受不良风气熏陶而违法犯罪。 二、保护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对策建议 1、设立绿色通道,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实现有效保护。法院对该类型的未成年人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开庭、优先调判、优先执行,对经济确有困难的未成年原告,立案时优先考虑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其合法权益的最大化保护。同时注重案后的延伸保护,对此类未成年当事人进行走访,了解其生活、学习情况,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完善有关监护人的系列规定。将不具有监护能力的人如年满70周岁、长期卧病在床的人等排除在监护人范围之外,并增设委托监护和遗嘱监护,扩大监护人的选择渠道,拓宽监护的种类,选择出最大限度地实现监护职能的主体来担任监护人。改革法定监护制度,取消未成年人由其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充当法定监护人的规定,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作为监护人,专门履行监护职责,尽量避免监护缺失情况的发生。 3、建立监护监督、惩戒制度。由村(居)委会、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作为监护行为的主要监督部门,村(居)委会发现监护人不履行或不恰当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则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处理;发现监护人死亡、丧失监护能力或不适宜担任监护人的,应组织有关亲属协议或指定产生新的监护人,并对新监护人的监护行为予以监督,若有不恰当履行监护职责的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可以依据法律撤销监护或给予相应处罚。 4、构建国家代位监护机制。鉴于目前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大量存在,国家公权必须适度介入,切实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监护监督义务和在特殊情况下的补充监护责任。针对大量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监护缺失情况,明确国家的补充监护义务、物质帮助义务和监督指导义务,以弥补家庭常态监护的弊端,这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 李霞
Yoyo030303
众所周知,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育却是极其缺乏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就目前来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身处危险而不自知,从而就容易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接受积极的正面教育,很少会有安全意识,因此必须要着重加强对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例如,当一个人在家时,要学会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对于那些声称是远方亲戚,父母亲的朋友熟人的,应当提高警惕,谨慎确认其身份,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不能及时确认其身份的,一定不要相信其花言巧语,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报警或寻求邻居的帮忙等等。当然,强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重要的还是培养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图便宜,按照合理的法律要求和道德意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受外界危险的干扰,保证自己的身心安全。二、让未成年人在遭遇侵害时学会向外界求助当未成年人遇到侵害和危险时,有时候因为自身能力不够、社会经验缺乏、经验缺乏,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摆脱困境时,向外界寻求帮助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都听说过,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或者社会遇到侵害时都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告诉家长或者老师,结果使得侵害人变本加厉,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因此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向家长或者老师倾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的抚养和保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排忧解难,所以未成年人在遭遇侵害时,一定不要瞒着家长,及时和父母进行沟通,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值得信赖的人寻求帮助,如老师、同学、朋友、警察等。还要让每一位青少年谨记家长或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及报警电话等等,以防在遭遇危险时不知向何人求助。总之,在遭遇危险或身处困境时,不能选择自己私了甚至报复等错误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只能使自己解脱一时,起不到真正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而且甚至会让自己后悔终生。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要相信家长,相信老师,相信法律,无论何时何地都站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也是我们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三、传授未成年人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在遭遇侵害时,我们鼓励与违法犯罪分子积极作斗争,但是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到,未成年人不具备与犯罪分子搏斗的体力和条件,因此如果一味地和犯罪分子“硬碰硬”,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在遇到危险时,我们要学会根据环境和条件随机应变,以智取胜,使自己不至于陷入无法自拔的困难处境。因此,平时家长和老师要教给孩子一些策略和技巧,让未成年人知道在遭遇危险时,能够明白利害,必要时还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或者妥协换取自身的人身安全。如在遭遇不法分子的抢劫时,在明知自己和犯罪分子力量悬殊时,就不要和犯罪分子一味地较量,进行殊死搏斗。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时候,可以舍去一部分较小的利益,甚至妥协。这并不是胆怯的行为,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抵抗只会带来更大程度并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一定要让青少年明白其中的利害,避免悲惨结局的发生。每一位青少年都是家庭的宝贝,从小到大享受着来自各方无微不至的关怀,缺少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但是社会中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注意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危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相关的自我保护技能,才能使自己遇到危险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侵害。
麦兜兜次鱼丸
最近,我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章家庭保护中的第十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我班的一位男同学,家里不仅有电脑,还上了互联网。这样的学习条件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可是他爸爸并没有把它用在正道上,而是整夜整夜的上网玩游戏,竟然把儿子也拉下水了,使得儿子连作业都不做,成天沉浸在游戏王国里不能自拔,连上课也在跟同学谈论他的游戏经。 又如,我的舅舅整天泡在赌场里,有时竟输得身无分文,连早饭都吃不上。你想,这样的家长能教育好他的孩子吗? 在中国,教育孩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如“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素质的提高与种种原因,反而有许多父母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了:孩子要啥给啥;教孩子打麻将;告诉孩子不能吃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法,怎能教出有素质的孩子吗?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难道真要看着这一个个希望破灭吗?家长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家庭教育这门功课了。人口素质要提高,家庭教育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禄培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站,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的应尽义务,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不到的奠基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米老鼠NANA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心智、社会经验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而且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大力保护,而在未成年人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保护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在这方面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角色和责任。 关键词: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众所周知,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育却是极其缺乏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就目前来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身处危险而不自知,从而就容易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接受积极的正面教育,很少会有安全意识,因此必须要着重加强对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例如,当一个人在家时,要学会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对于那些声称是远方亲戚,父母亲的朋友熟人的,应当提高警惕,谨慎确认其身份,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不能及时确认其身份的,一定不要相信其花言巧语,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报警或寻求邻居的帮忙等等。当然,强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重要的还是培养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图便宜,按照合理的法律要求和道德意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受外界危险的干扰,保证自己的身心安全。 二、让未成年人在遭遇侵害时学会向外界求助 当未成年人遇到侵害和危险时,有时候因为自身能力不够、社会经验缺乏、经验缺乏,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摆脱困境时,向外界寻求帮助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都听说过,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或者社会遇到侵害时都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告诉家长或者老师,结果使得侵害人变本加厉,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因此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向家长或者老师倾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的抚养和保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排忧解难,所以未成年人在遭遇侵害时,一定不要瞒着家长,及时和父母进行沟通,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值得信赖的人寻求帮助,如老师、同学、朋友、警察等。还要让每一位青少年谨记家长或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及报警电话等等,以防在遭遇危险时不知向何人求助。总之,在遭遇危险或身处困境时,不能选择自己私了甚至报复等错误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只能使自己解脱一时,起不到真正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而且甚至会让自己后悔终生。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要相信家长,相信老师,相信法律,无论何时何地都站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也是我们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三、传授未成年人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的一些策略和技巧 在遭遇侵害时,我们鼓励与违法犯罪分子积极作斗争,但是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到,未成年人不具备与犯罪分子搏斗的体力和条件,因此如果一味地和犯罪分子“硬碰硬”,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在遇到危险时,我们要学会根据环境和条件随机应变,以智取胜,使自己不至于陷入无法自拔的困难处境。因此,平时家长和老师要教给孩子一些策略和技巧,让未成年人知道在遭遇危险时,能够明白利害,必要时还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或者妥协换取自身的人身安全。如在遭遇不法分子的抢劫时,在明知自己和犯罪分子力量悬殊时,就不要和犯罪分子一味地较量,进行殊死搏斗。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时候,可以舍去一部分较小的利益,甚至妥协。这并不是胆怯的行为,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抵抗只会带来更大程度并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一定要让青少年明白其中的利害,避免悲惨结局的发生。 每一位青少年都是家庭的宝贝,从小到大享受着来自各方无微不至的关怀,缺少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但是社会中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注意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危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相关的自我保护技能,才能使自己遇到危险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侵害。 参考文献: [1]阎凤兰,高波.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J].中考政治快递,2004(01). [2]贾世霞.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J].河南教育,2005(08). [3]牟瑛.浅谈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的盲区[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4]魏林.如何增强初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J].宁夏教育,2014(12). [5]王运国.加强和发展校外教育阵地作用,促进未成年人身健康发展[J].素质教育论坛,2009(04).
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非传统商标法律保护理念 一直以来,商标法都在追求市场的竞争性均衡,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防止消费者混淆固然重要,防止造成市场垄断,维护其他竞争者自由竞争的权利也不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 教育 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
你好,请问你的论文稿还在吗?我也是要写论文了一点头绪也没有怎么办?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十几年来实施状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与完善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修订与完善的立法建议。 未成年人保护法;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