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圆舞曲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 健康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1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24-0175-0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的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3]。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 毕业 后走向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化机制趋向成熟[4]。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下[4]。
2.家庭因素。不当的 家庭教育 是滋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温床,例如:(1)父母 对子 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呵护子女,使得他们没有受过挫折,事事都有父母的保护,这样的大学生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2)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样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5]。
3.学习因素。大学生,尤其是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满怀向往与憧憬,希望能继续保持高中时的学习优势,一路领先,做学习中的佼佼者[6]。但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 学习 方法 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学业受挫时不能正确面对和接受,逃避和否认现实,就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学课程与心理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遇到困惑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者无端猜疑,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十分有益[7]。
2.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除定时值班咨询外,还要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咨询电话,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学习、 人际交往 、恋爱、情绪、人格、性、择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或心理障碍时能及时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避免心理困扰的产生或心理障碍的加重[8]。
3.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队伍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9]。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工作之中。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10]。
5.营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等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一种健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11]。
6.开展 社会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民,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12]。
参考文献:
[1]李江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8):124-125.
[2]教育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3-15.
[3]邓明星,郭念峰.咨询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4]齐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4):120-122.
[5]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8-51.
[6]张怀民,万小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7-9.
[7]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8]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40-142.
[9]宋颖惠,__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205-207.
[10]杨丽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初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59-62.
[11]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5-87.
[12]魏元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41-42.
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
爱上牛肉面
附一:明杰获得“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度诗人”荣誉时的授奖词:在这个日益喧嚣和浮躁的感官化、欲望化时代,他始终以生命为诗,以诗为生命,在生命的道路上歌唱与思考。他于骨恋深处破译生命的阳光,于高歌低吟中燃烧孤独的忧思。他穿越瑰丽的爱情之门,挣脱生命的羁绊,踏上心灵的旅途,用冰凉而温情的诗歌书写见证这不朽的精神跋涉。他的诗歌思想奔放而情感丰富,意象丰美而灵性充盈,多情重义而执着多才。他是时空中的行者,是生命的歌者,是赤诚的大地之子,他就是山师大2010年度诗人——明杰先生! 附二:明杰个人作品专著目录:一、1999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巨石与水》,收入诗歌75首;二、2001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散文与小说合集《诱惑与突围》,收入作品66篇;三、2001年3月,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人生本色》,收入作品45篇;四、2002年8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时间的距离》,收入诗歌61首;五、2003年9月,重庆出版社,出版诗集《如歌的行板》,收入诗歌66首;六、2004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日月之歌》,收入诗歌72首;七、2005年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本命无涯》,收入诗歌65首;八、2006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无法躲藏的注视》,收入诗歌63首;九、2007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繁星闪烁的夜空》,收入诗歌54首;十、2008年6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中英文诗集《生命本色》(爱情卷)收入诗歌102首;十一、2008年6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中英文诗集《生命驿站》(青春卷)收入诗歌123首;十二、2008年6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中英文诗集《生命之门》(生活卷)收入诗歌134首;十三、2009年9月,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诗歌评论集《岁月如歌——当代诗人作品与鉴赏·明杰卷(珍藏本+DVD光盘)》,收入诗歌60首和40位评论家的论文;十四、2012年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诗集《黑色的最后诱惑》,收入诗歌252首。作品评论附三:有关明杰作品的评论目录:1.罗小凤 以生命为诗 以诗为生命——至情至性的明杰诗歌之批评2.崔庆蕾 生命路上的歌唱与思索——对明杰中英文诗集《生命之门》的解读3.谭 杰 生命的跋涉——浅评明杰中英文诗集《生命驿站》4.宋 颖 不朽的沉沦 完美的升华——明杰作品简论5.刘 瑜 高速路上,缓慢地抒情——明杰与明杰的诗歌印象6.聂国艳 没有终点的原点——读明杰中英文诗集《生命本色》7.康 桥 风从平原爬上来——评明杰的诗8.冯 雷 从诗歌问题到写作经验——论明杰的诗9.谢 幕 生命流程的痕迹与燃烧孤独的忧思——简评青年诗人明杰的诗歌创作10.陈 代 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11.冯 强 水上城堡——明杰诗歌短论12.占爱群 穿越瑰丽的爱情之门——明杰中英文诗集《生命本色》简论13.龙扬志 生命情感与文字见证——明杰诗歌简论14.吴云松 明心见性的生命本色——明杰爱情诗的解读15.刘淑娟 一半是水,一半是火——读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有感16.亚 兵 无岸的河水 纸上的船队——明杰诗歌印象17.张立群 “一个人的天空”及其风景——散论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18.也 果 生命的本色——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读后19.艾 振 时空中的行者——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评20.崔西明 为了一个灵魂的纪念——读明杰诗集《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感21.李国程 穿越空间的歌唱——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论22.刘 琼 冰凉而温情的抒写——赏析明杰诗歌《流水盛开在这个春日的夜晚》23.林喜杰 于骨恋深处破译生命阳光——读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有感24.王 敏 高歌低吟皆缘情——对明杰诗集《本命无涯》爱情主题的解读25.吴茂娟 清澈的歌唱——读明杰诗集《时间的距离》26.张 颖 生命的歌手——明杰诗集《日月之歌》赏析27.张元珂 当爱情之门慢慢向诗歌打开——评明杰诗集《无法躲藏的注视》28.赵 薇 坚持中的写作——关于明杰诗集《繁星闪烁的夜空》的印象和思考29.邹 洁 追索明杰的诗歌情怀——明杰诗集《巨石与水》的读解30.丰 桦 意象丰美感情丰沛,灵性充盈内蕴耐品——明杰作品印象31.魏夫翔 思想奔放情感丰富,追求执着创作高产——明杰诗歌《凌乱的黑发》与《樱桃小口》赏析32.鲁先圣 宝剑锋自磨砺出——我所熟知的明杰创作之路33.魏东建 现代社会青年情感生活完全读本的典型创作者——从明杰的诗中引发的思考34.贺立华 多情重义 执着多才——管窥明杰诗歌的密度与张力35.张 成 诗有别材与诗无达诂——读明杰的诗歌给人的启示36.郭 廓 挣脱生命羁绊 踏上心灵之旅——读明杰中英文诗集《生命之门》37.任 立 巨石与水中的情爱——说说明杰早期的诗38.孙 平 大地之子—— 明杰其人其诗素描39.田化霖 让爱飞翔——明杰诗歌印象40.陈 军 川字的奥义——明杰《人生三部曲》的多重解读41.顾 梅 把岁月唱成一首歌——读明杰诗歌评论集《岁月如歌》漫笔42.李 璐 如歌的岁月——读明杰诗集《人生三部曲》43.滕如勇 注视,无处不在——评明杰诗集《无法躲藏的注视》44.谢 幕 独特的情感交流与祭奠方式——评明杰的《祭父诗稿录》45.白 马 两副笔墨抒情怀——读明杰诗集《黑色的最后诱惑》46.马启代 从似水流年里剪贴出爱的音符——明杰诗歌印象47.劭一劭 新诗歌绘画运动的代表与旗手——诗人明杰印象及其配画诗散评48.王立忱 大山深处的一团火——明杰其人其文49.王锡民:跌进石榴不能自拔——读明杰诗歌《石榴花开》50.高文涛:企业形象设计师明杰——行走在文坛与商界的策划精英51.刘新征:征途催人马蹄急——写在明杰诗集《心花怒放》之前52.谢幕:问天问地问良心与感恩感谢感慨多——试评诗人明杰、马启代访谈《困惑与寻求·二十一问》53.左岸:在纸上开凿窗户的诗人——明杰诗集《心花怒放》散点赏阅54.王光福:聆听心灵的乐曲——读明杰先生诗集《心花怒放》第一辑小札55、贾平凹:明磊的人 杰出的心——寄语明杰 附四:评论家眼中明杰贺立华(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明杰诗情的根在故乡,文学的王国在沂蒙山。我发现,明杰虽然十几岁就已经走出了大山、告别了故乡,40岁的明杰,在县城、省城、京城的生活时间远远多于农村,接受现代文明的时间远远大于沂蒙山的风情熏陶,但是,他的诗笔只有触及到他的故乡的时候,只有触及到沂蒙山水的时候,才显出灵性,才能文思泉涌,他有一种难以释怀的土地之恋。应该说,他创作的优势在故乡。明杰是位执着的人。从十几岁爱诗写作,而今已到不惑之年,几十年来他像爱待自己的恋人那样爱戴诗,无论是生活颠沛还是生活安逸。张立群(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物化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自己的心灵之旅,尽管,旅程会铭刻无数漂泊的痛苦,但明杰似乎乐此不疲。也许,目的地的到达并不是明杰追求的本质,诗人喜爱的是过程性——生命体验的过程,明杰也显现了自己作为诗人的积极态度。事实上,在明杰的创作中,一直充斥着一个关乎时间的命题。青春在明杰的笔下是无悔而且多姿多彩的。明杰的“爱情故事”总是建构于当代人与当代生活的前提之上的。明杰以“生活”、“爱情”、“青春”为线索实践着人生的“三大主题”,他将每一个层次都赋予“生命意识”,从而生动地再现“一个人的天空”及其复杂的风景构成。宋颖(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菏泽学院副教授):明杰先生在他的文集《诱惑与突围》的《自序》中写道:“除了我自己的作品外,我不会再有第二次沉沦了”。这句话像某个城堡的藏宝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走进了他作品的宝藏。我们面前摆着的是明杰从1999年的《巨石与水》、2000年的《诱惑与突围》等至2006年的《无法躲藏的注视》,一共七部作品,他是以平均每年一本集子的速度进行创作的。翻阅着这些作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那一首首精灵般的诗文所吸引,由起初的为了评论而阅读变成了为了阅读而阅读,然后到了由于兴趣而阅读——我们爱不释手了,同时因诗作中绚丽丰美的意象铺陈而击案,不得不一次次惊叹着诗人的才思敏捷。林喜杰(文学博士后,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明杰写诗从少年到中年,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对诗歌付出深爱,皆着全力,诗成了他的一种“随身的纠缠”。读明杰诗歌,可以用一“明”字来概括,语感明快,语境清明,既名目又明志。他不忌讳使用平凡的主题拓殖自己的诗歌疆域。明杰所描写的爱情带着田园的气息和步履行走在草野之间,头上有蔓生的树叶,平静而忘我。明杰能常常从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回乡探望,对回乡的人们来说是幸福的,但是对回乡的诗人来说,这意味他是一个梦碎的人。在这个主体人格普遍破碎的时代里,诗人明杰为我们展示的这种物化的精神境界,仅仅就其精神源流之本身而言,也正因为这一丰沛而宏阔的精神源流的灌注,使读到其诗的人们无不为其永留在诗行中的“洪流”和“热能”而震撼。罗小凤(笔名罗雨,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诗歌研究博士生):如果把诗歌看作一种生命的话语方式,把诗人的诗歌书写视为其生命歌吟的心灵轨迹,也许不难发现明杰诗中存在一股支撑其诗歌生命蓬勃喷发的力量之源,那便是奔涌于其诗中的情感力量。诗人以至情至性的生命本真内力吐抒了一系列诗歌作品,显露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强烈雄厚的诗意情怀,以及他对于诗歌的生命般珍护。因此,与其说他的诗成就了他作为诗人的身份,不如说他对待诗歌的热诚与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塑就了他的诗人形象,铺展出了其诗歌篇章。明杰先生诗中正因为流淌着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率真的性灵,我才获得品评其诗作的动力与灵感。明杰的语言是朴素的,毫不矫揉造作靠堆砌华丽辞藻来吸引读者,而以至情至性,至纯至真构筑起自己的语词风貌。康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读明杰的诗你不仅可以进入生命,进入生命的爱,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进入生命和爱的疼痛,而且这种疼不是直指伤口的那种赤裸的痛,而是在隐约之间缓缓释放,这使他的诗有一种恒久的穿透魅力。纵观诗人的诗,大多写的情意缠绵,阳刚中掺杂了更多的阴柔之美,读着明杰的诗,我们就会被诗人爱的光芒照亮。龙扬志(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明杰的诗歌为扩展批评话语的活力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维度。明杰在自己建构的个人诗歌话语中不断寻找一种表达自身的方式,他坚守在忠实于生命本身的经验世界里,努力重现生命过程的全部细节,因此他的写作不仅使生活获得诗性转化的力量,而且成为生命情感书写中一道独特的文字景观,让读者体会到诗歌与生命相契合的乐趣。应该说,明杰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准备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种耐心表现在他后来从事相关新闻工作中对于诗歌的持续追求。从90年代中期到世纪初,除了创作出大量质朴情深的诗歌之外,明杰还进行了很多现代手法的尝试,在诗歌语言的现代转换中,他也一直在寻找思想与言说之间的微妙平衡。明杰那些具有行吟意味的诗歌作品,虽然超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而表现出有意拓展历史空间的向度,也写得情意深长。冯强(海南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海口经济学院教师):读明杰的诗,可以感受到一个老生常谈的基本问题:诗歌与生活的关系。明杰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反诗歌的力量,这就是他诗歌中的沉默。明杰的诗歌中有大面积的沉默,明杰的诗再一次提醒我,防止我的僭越。没有对“危”之阴影的敬畏,明杰的诗歌中就不会有那样多的沉默。赵薇(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明杰诗歌一直致力于由象征性意象的不断虚幻化、符号化倾向,落实到切切实实的经验层面,完成里尔克意义上从“情感”到“经验”的转化,那么在此尤其不可忽略的还有明杰诗歌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自如乐感和旋律美这一优长。明杰调动诗歌场域外部的经济资本以盘活诗歌,为诗歌做点“实事”的行动,以及明杰作为一个诗人的生存方式,都为我们认识当代诗歌独特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应该说像这样突显汉语语音优柔回旋之美的节奏意识,更多的也指向诗作整体上对唯美情调的追求,成就了明杰诗歌中的精品。陈军(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同济大学文学博士):在我这个不太容易激动的尴尬年龄,一种久违的带着泪水、荣辱、坚毅的表情给低处生活但习惯了沉默的我重新发言的勇气,这就是明杰的诗。读明杰的《人生三部曲》让我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沉重与沉重后的振奋。明杰其人其诗的出现,以其高贵的品质,直面生活的勇气,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的大爱,以及社会情绪向诗歌形式情绪的成功转化,增加了我对中国诗歌未来的信心。
可爱谈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1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24-0175-0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的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 健康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3]。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 毕业 后走向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化机制趋向成熟[4]。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下[4]。 2.家庭因素。不当的 家庭教育 是滋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温床,例如:(1)父母 对子 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呵护子女,使得他们没有受过挫折,事事都有父母的保护,这样的大学生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2)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样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5]。 3.学习因素。大学生,尤其是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满怀向往与憧憬,希望能继续保持高中时的学习优势,一路领先,做学习中的佼佼者[6]。但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 学习 方法 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学业受挫时不能正确面对和接受,逃避和否认现实,就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学课程与心理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遇到困惑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者无端猜疑,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十分有益[7]。 2.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除定时值班咨询外,还要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咨询电话,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学习、 人际交往 、恋爱、情绪、人格、性、择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或心理障碍时能及时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避免心理困扰的产生或心理障碍的加重[8]。 3.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队伍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9]。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工作之中。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10]。 5.营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等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一种健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11]。 6.开展 社会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民,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12]。 参考文献: [1]李江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8):124-125. [2]教育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3-15. [3]邓明星,郭念峰.咨询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4]齐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4):120-122. [5]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8-51. [6]张怀民,万小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7-9. [7]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8]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40-142. [9]宋颖惠,__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205-207. [10]杨丽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初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59-62. [11]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5-87. [12]魏元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41-42. 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格式手法时间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
[1] 周晓毅. 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 百科知识, 1996,(11) [2] 梁景惠. 篆刻浅谈[J]. 中文自修, 2005,(10) [3]
杨 卿窈窕,曼妙倾城容颜 婷 迎韶华,流连月下花前 我 情独钟,任那时光荏苒 爱 永不变,管他星云斗转 你 侬我侬,共看沧海桑田 永 恒之恋,喜看朝霞暮烟 远
楼上给的太全了,不过过于繁杂了吧!看完得好几年。帮你选几本值得看的史籍。《宋史》《涑水记闻》司马光《东京梦华录》孟元老《齐东野语》 周密《鹤林玉露》罗大经《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