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Tutu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洒脱的家伙
一个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李光亮四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 毛正聪 夏侯文 张绍斌五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石玄根 徐定昌 卢伟孙 陈爱明 陈显林十六个浙江省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友泉、丁绍杰、余正青、吴学远、苏伟、龚伟康、陈永德等徐朝兴浙江丽水龙泉人。13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52年。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毛正聪1940年10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45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夏侯文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仿古莲花碗》、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张绍斌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会意传神”。卢伟孙1962年生于龙泉。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1992—1 993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1993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1994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1997年创建“龙泉子芦窑”。2001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2002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2002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2004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5年青瓷作品参加“陶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2006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天池》、《鱼草纹大洗》 获奖。《漩》获铜奖。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7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曾轶星,60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溪乡。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王志伟,70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龙泉瓷。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瓷语的碎片》等等。在制瓷技艺方面,推崇向古人学习,十年来走遍龙泉大窑、溪口等地几乎所有的窑址,读遍所有关于龙泉青瓷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诗歌、哲学、文言文地热爱和大量阅读,练就了他对龙泉青瓷的独特视角。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韵,被誉为龙泉青瓷王阳明派,引领当代龙泉文人瓷流派。对于头衔,自觉面对龙泉大窑、面对南宋龙泉青瓷,永不敢自称大师,因而拒绝参与任何职称评定,坚持让作品说话!创作自我要求极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备受文人、业内专家认同首肯。著名诗人、古陶瓷鉴赏家陈先发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可爱小伶伶
赖自强 1925年12月出生于浙江龙泉。其祖上为瓷器艺人赖永顺,于公元1810年应亲朋之召。由福建省徳化县上涌镇下涌村党垟迁至浙江龙泉六都木岱村开基立业,建造阶梯龙窑烧造瓷器,立号为“赖永顺”(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三分厂旧址)。 由于经营得当,绩业日盛,公元1817年,又在龙泉八都上垟置地扩大窑厂规模,继续生产瓷器。“赖永顺”号成为当地瓷业界的望家(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旧址)。 赖自强先生从小在学堂(读私塾)求学之余,即跟随祖父、父亲做瓷学艺,成为赖氏瓷家嫡系第七代传人。 赖自强先生1949年8月参革命工作,同年出任龙泉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的龙泉县瓷器行业工会主席。 1950年在龙泉县总工会工作,并分管领导八都区工会工作。 1951至1953年被选送到浙江省、地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54年出任龙泉县瓷器行业公私合营公方代表。 1956年列席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聆听并接受了周恩来总理对龙泉青瓷恢复工作的指示。 1957年6月,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成立,担任副厂长兼生产、技术科长至1987年退休。 其间还兼任中国青瓷之祥考古队副队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主任。 1958年担纲主持龙泉瓷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用瓷(浙江厅内的龙泉青瓷系列产品,包括宴会瓷、艺术陈列瓷等)的生产任务。 1959年担任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国宴用瓷保全任务工作。 1959年参加由国家主导的龙泉青瓷全面恢复生产项目。主要负责龙泉青瓷胎、釉系统项目的研究,并参与对龙泉青瓷古瓷遗存、古窑遗址的调查、考古工作。 1963年参加《龙泉青瓷研究》的编著工作,并在此专著上发表了龙泉青瓷新工艺应用技术科技论文。 1964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一代高级陶瓷技师。 1972年主持并完成代号为“118”的国家龙泉青瓷生产任务(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专用的龙泉青瓷配套系例用瓷)。 1982年担任浙江省轻工业“四新”产品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 1983年当选为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起连续两届担仼龙泉市政协副主席。 1987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为龙泉支部创始人之一。 赖自强先生热爱龙泉青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龙泉青瓷,终生以龙泉青瓷为荣。为使中断三百多年的龙泉青瓷整体性恢复生产,他作为事业团队成员与亲身实践者,一直都在一线默默无闻地从事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特别是在瓷矿原料、釉质提升、窑炉烧成系列工艺技术、古窑遗址调查等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对龙泉青瓷事业的中兴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赖自强先生宽厚善良,生活中他是一位朴素平易的长者。青瓷界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老前辈。是一位做事中庸,有功弗居,工作严谨,处事率真,德高望重的青瓷手艺人。业界有口皆碑,无愧为赖氏瓷家后人的风范。
吊炸天1234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2008-7-18 23:26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2楼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省zf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 2 梁祝传说 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 西施传说 诸暨市 4 济公传说 天台县 5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杭州市余杭区 6 张阁老传说 温州市龙湾区 7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 苍南县 8 防风神话传说 德清县 9 黄大仙传说 金华市 10 寒山拾得传说 天台县 11 烂柯山传说 衢州市 12 观音传说 舟山市 13 刘伯温传说 文成县、青田县 14 徐福东渡传说 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15 钱王传说 临安市 16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 17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 18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县 19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富阳市 20 越歌 绍兴市 21 畲族叙事歌 松阳县 22 三字经 宁波市鄞州区 23 平阳卖技 平阳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24 浙派古琴艺术 杭州市 25 楼塔细十番 杭州市萧山区 26 畲族民歌 建德市 27 鼓亭锣鼓 富阳市 28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 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29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洞头县、 平阳吹打、苍南吹打、 平阳县、苍南县、 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上虞市、磐安县 30 平湖派琵琶艺术 平湖市 31 塘工号子 海盐县 32 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县 33 遂昌昆曲十番 遂昌县 34 竹溪锣鼓 松阳县2008-7-18 23:27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3楼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35 黄沙狮子 临海市 36 余杭滚灯 杭州市余杭区 37 鸬鸟鳌鱼灯 杭州市余杭区 38 神兽花灯 临安市 39 严州虾灯 建德市 40 跳仙鹤 富阳市 41 拼字龙灯 温州市龙湾区 42 贝壳舞 洞头县 43 定位 永嘉县 44 藤牌舞 瑞安市 45 余姚犴舞 余姚市 46 平湖九彩龙 平湖市 47 上舍化龙灯 安吉县 48 跳魁星 金华市 49 九狮图 永康市、仙居县 50 武义花灯花轿 武义县 51 板龙(岭口亭阁花灯、 磐安县、东阳市、 许宅花灯、大田板龙、 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 全旺板龙、花桥龙灯、 三门县 杨家板龙) 52 断头龙 兰溪市、江山市 53 大奏鼓 温岭市 54 仙居鲤鱼跳龙门 仙居县 55 上盘花鼓 临海市 56 江山手狮 江山市 57 硬头狮子 龙游县 58 貔貅 龙游县 59 草龙 开化县、淳安县 60 钢叉舞 常山县、缙云县 61 浦江滚地龙 浦江县 62 林城狮舞 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63 昆曲 浙江省 64 越剧 浙江省 65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县 66 温州南戏 温州市 67 绍兴目连戏 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68 平阳木偶戏 平阳县 69 侯阳高腔 东阳市 70 醒感戏 永康市 71 哑目连 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72 单档布袋戏 平阳县、苍南县 73 绍剧 绍兴市 74 瓯剧 温州市 75 甬剧 宁波市 76 姚剧 余姚市 77 湖剧 湖州市 78 婺剧 金华市 79 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市 80 泰顺木偶戏 泰顺县 81 武义昆曲 武义县 82 茶灯戏(唱灯) 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83 菇民戏 庆元县、景宁县 84 婺剧变脸、耍牙 江山市 85 大石车灯戏 临海市2008-7-18 23:28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4楼五、曲艺(共计1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86 武林调 杭州市 87 杭州摊簧 杭州市 88 杭州评词 杭州市 89 杭州评话 杭州市 90 独脚戏 杭州市 91 温州莲花 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92 嘭嘭咚(渔鼓) 苍南县、平阳县 93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94 唱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95 绍兴宣卷 绍兴县 96 绍兴词调 绍兴市 97 绍兴鹦哥戏 绍兴市 98 三跳 湖州市、桐乡市 99 湖州琴书 湖州市 100 金华道情 义乌市 101 路桥莲花 台州市路桥区 102 江山坐唱班 江山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03 五常十八般武艺 杭州市余杭区 104 翻九楼 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 105 调吊 绍兴市 106 迎大旗 磐安县 107 问凳 景宁县 108 十八罗汉 仙居县 109 罗汉班 义乌市 110 瑶山秋千 淳安县 111 后宅高跷 义乌市2008-7-18 23:28 回复 .*5楼第一批非遗目录——新昌调腔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6楼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12 金石篆刻 杭州市西泠印社 113 仙居花灯 仙居县 114 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 115 西兴竹编灯笼 杭州市滨江区 116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117 彩石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 118 玻璃银光刻 温州市龙湾区 119 十字花边绣 温州市鹿城区 120 台州刺绣 台州市椒江区 121 临海泥塑 临海市 122 嵊州泥塑 嵊州市 123 米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4 绸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5 竹丝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 126 贝雕 洞头县 127 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县 128 矾塑 苍南县 129 乐清龙档 乐清县 130 象山竹根雕 象山县 131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 绍兴市 132 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 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 133 嘉兴灶画艺术 嘉兴市 134 手工彩色拷花 桐乡市 135 粮食砌 兰溪市 136 郭宅大蜡烛 东阳市 137 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 三门县、仙居县 138 里商仁灯 淳安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39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杭州市 140 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 天台县 141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市 142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143 金华酒酿造技艺 金华市 144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建德市 145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 146 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市 147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衢州市 148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市 149 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金华市 150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 151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县 152 湖笔制作技艺 湖州市 153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 154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155 杭州雕版印刷术 杭州市西湖区 156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7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8 杭州铜雕工艺 杭州市 159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杭州市萧山区 160 八都麻绣工艺 淳安县 161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市 162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温州市瓯海区 163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4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5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县、庆元县 166 首饰龙制作技艺 乐清市 167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8 彩船制作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9 红帮裁缝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170 宁波泥金彩漆 宁海县 171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绍兴市 172 剔墨纱灯 桐乡市 173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市 174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南浔区 175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金华市 17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虞市 177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市 178 永康锡艺 永康市 179 蓝花布印染技艺 仙居县 180 枧桥鼓制作技艺 临海市 181 舟山木船建造工艺 舟山市普陀区 182 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嵊泗县 183 黑陶烧制技艺 遂昌县 184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景宁县 185 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 杭州市 186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87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杭州市 188 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杭州市 189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杭州市 190 畲族医药 丽水市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7楼十、民俗(共计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91 大禹祭典 绍兴市 192 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滨江区 193 花朝节 杭州市拱墅区 194 半山泥猫习俗 杭州市拱墅区 195 龙舟胜会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196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 197 九姓渔民婚俗 建德市 198 吴山庙会 杭州市 199 七月十五汤和节 温州市龙湾区 200 蒲城拔五更 苍南县 201 拦街福 温州市鹿城区 202 祭海 象山县、岱山县 203 十里红妆习俗 宁海县 204 绍兴水乡社戏 绍兴市 205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县 206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市 207 网船会 嘉兴市秀洲区 208 含山轧蚕花 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 209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 210 防风氏祭典 德清县 211 金华斗牛 金华市 212 方岩庙会 永康市 213 畲族三月三 景宁县、武义县 214 迎大蜡烛 武义县 215 赶茶场 磐安县 216 诸葛后裔祭祖 兰溪市 217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衢州市柯城区 218 杨炯出巡 衢州市衢江区 219 畲族婚俗 景宁县 220 道惠夫人会 松阳县 221 菇神庙会 庆元县 222 高枧古亭台阁 三门县 223 海游六兽 三门县 224 轩辕氏祭典 缙云县 225 绍兴乌毡帽 绍兴市
为萍伤心航
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宋朝瓷器,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Meow儿儿
龙泉青瓷名家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胡兆雄(2018新评上),张绍斌(2018已故)省级的有:卢伟孙,陈爱民,陈显林,董炳华 陈先明 金逸林 王传斌 李邦强 毛丹阳 杨建琴 徐峻清 夏侯辉 张 晞 梅红玲 毛伟杰 竺娜亚,廖秀珍,丁绍杰,王武,叶小伟,吴建春,吴致行,张英英,陈永德,陈勇,金逸瑞,徐象龙,龚益华已过世,但作品在,而且名气很大的有毛松林,杨永祥,叶宏明等等=====丽水地区级的和龙泉市级的人数太多了,就不说了。收藏龙泉青瓷作品不一定以名人大师为标准,因为瓷器这东西有时是烧制意外所得,俗称窑宝。有时釉水,创意都能让一件作品成功成名。
南宋龙泉窑特点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
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
某宝啊,英国turnitin uk英文论文检测sci查重国际版澳洲大学turnitinuk,按需要购买就行了。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宋瓷”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中最高的审美境界。这样一个认识,通过教科书或大众读物无限制地进行
1. 青花瓷歌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