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5

郁敏0729
首页 > 职称论文 > 明朝遗老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红枫叶马大姐

已采纳

明末清初时,有三位特别优秀的文学家,被后人称为江左三大家,吴伟业便是其中之一。

吴伟业生于明朝末年,其父母对他抱有极高的期盼,因此吴伟业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七岁时便要去读私塾,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待到吴伟业十四岁时,他便已经贯通古今,可以独立属文了。当时有一个大学者名为张溥,他在看到吴伟业的文章后叹为观止,并称赞道:“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正因此,张溥将吴伟业收入门下,让其成为弟子,传授了吴伟业太多知识,为吴伟业的创作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公元1628年,吴伟业高中秀才,两年后再次中举人,次年高中进士,随后参加廷试,再度名列三甲,可谓传奇不已。这让很多动辄数十年才考上举人的士人十分不满,于是便有不少人质疑吴伟业,说他是因为有张溥的帮忙,才作弊考上了进士。这种说法越传越广,渐渐地被崇祯皇帝所知,主考官也将吴伟业的卷子呈给崇祯皇帝过目。随后,崇祯皇帝被吴伟业的才学所折服,欣然在其卷子上写下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大字,证明了吴伟业的清白。

由于当时此事传的很广,许多人就跟如今关注新闻热点一样关注着吴伟业是否作弊,当崇祯皇帝证明清白后,吴伟业也被无数读书人所谈论,一时声名鹊起。随后,吴伟业便平步青云,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但当时明朝末期实在是太过腐败,阉党当政,整个明朝都动荡不堪,随时有覆灭的可能,吴伟业也是气不过去,不愿跟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便选择了离官。

不久后,吴伟业再度被召任为少詹事,但上任后仅仅两月,吴伟业便因内心的高傲再度选择辞官,而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等人也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清军也逐步压境,大明局势危机。吴伟业虽有心做些什么,可却无能为力,只能在家中空叹惋,写些诗词对明朝加以支持。比如说《临江参军》便是此期间的佳作之一,吴伟业通过对杨廷麟的歌颂描绘了卢象升英勇抗清,最终身亡的经历,对明朝的统治者加以了讽刺。

此外,《松山哀》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其中“十三万兵同日死,浑河流血增奔湍”更是千古佳句,用写实的手法添以夸张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战争的激烈,以及抒发了诗人的赤诚爱国之心,句句感人泪下。

清军彻底入关后,吴伟业便一直隐居了,但当时他亲家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在朝中因为前朝旧臣的身份有些受人排挤。于是吴伟业的亲家便积极推举吴伟业为官,希望能假借吴伟业的声望,让自己在朝中站得更稳。吴伟业对明朝忠心耿耿,并不愿意接受此事,但却最终屈服在了清朝的淫威下,无奈选择为官。但为官期间,吴伟业多次请求辞官,却遭到了清朝的拒绝。

因为吴伟业声望实在是太高,所以清朝也不会真的对吴伟业怎么样,并且在他们看来,吴伟业非常有利用价值。这是因为当时清朝刚建立,还有不少人存在反清复明的想法,吴伟业某种程度而言可以算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而清朝将吴伟业召入朝中后,无疑给了这些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最终,公元1656年时,清朝将吴伟业的利用价值压榨干净,同意了吴伟业的辞官,从此吴伟业便留在了江南地区,而此时的他却已经有了病,并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手段,一直难以康复,被折磨了数十年。公元1671年时吴伟业在《致冒辟疆书》上写道:“旧疾大作,痰声如锯。”次年,他便因此去世,被葬在了苏州。

吴伟业最厉害的作品当为《圆圆曲》,该文主要分为六大段,前五段叙事,后面加以评价,整篇文章布局严谨,感情真挚,多次运用倒叙追叙插叙等手法,使剧情变得波动起伏,更加吸引读者。这篇作品也被选入了大学课本,许多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求背诵该诗。

191 评论

冬射未至

桃花扇他是一个悲剧,他是在一个家火电下衬托出的一个悲剧,当时代是非常悲惨的时候,个人也不会得到幸福

311 评论

奔向八年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桃花扇》通过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达了通过戏剧形式总结历史教训和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意旨。通过戏剧艺术再现南明历史,让人感受到在历史的、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命运是不能自己主宰的。《桃花扇》的社会意义:《桃花扇》以勇敢的写实精神,将爱情置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变迁之中,以悲剧结局,体现了“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引发人们在进行历史审视的同时,对现实和未来产生深沉的思考。这正是《桃花扇》具有深厚的思想价值所在,也是它产生隽永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扩展资料《桃花扇》剧中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同时也揭露了明末朝廷的腐败现内部的矛盾斗争。

118 评论

孩子的笑

《桃花扇》作为一部接近真实历史的剧作,描写了南明朝时期人们的悲惨命运以及国家灭亡的始末。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卓越艺术技巧的杰出作品,全剧渗透着人生命运的悲剧意识。《桃花扇》悲剧性的来源与时代环境和作家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从《桃花扇》悲剧的来源和侯、李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不同人物的悲剧来探讨《桃花扇》的悲剧。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桃花扇》;悲剧来源;爱情;人物悲剧 孔尚任在《桃花扇.先声》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将悲凉的氛围贯穿全剧,本文将从《桃花扇》悲剧的来源和侯、李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不同人物的悲剧来探讨《桃花扇》的悲剧。 一、《桃花扇》悲剧的来源 《桃花扇》以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为创作基础。描写了南明朝在面对清军的入侵时,南明皇帝沉迷于声色;朝中大臣卖官鬻爵,聚敛钱财;军队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打内战,唯独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在扬州坚守,终究不敌敌军。最终南明王朝灭亡。面对不过十多万的清兵,南明弘光小王朝如果积极救国,上下齐心,不至于走向土崩瓦解。 《桃花扇》其悲剧来源与时代背景和作家个人经历是不能分割开的。清军击败腐败的南明王朝后,明朝元勋建立了与清朝相抗衡的政权,反清运动此起彼伏。汉族激烈的反抗和满族残暴血腥的镇压是这一时代“悲”的印记。明朝灭亡之后,前朝遗老感慨兴亡、缅怀往事,但他们没有军权和政权,面对王朝的灭亡,他们更多的无奈,同时他们的软弱性和现实的残酷逼迫下使得他们只能是用消极的方式和清朝抗衡。《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亲身游览过了明朝遗迹,同时结交了不少前朝遗老,他们对前朝往事和王朝灭亡的沉痛讲述刺激了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其次,孔尚香个人命运坎坷,仕途坎坷,始终得不到皇帝重用。官场的失利和淮扬水患治理无望使孔尚任心灰意冷,孔尚任将这种悲剧的心理带入到《桃花扇》的创作之中。 二、侯、李之间爱情的悲剧 《桃花扇》中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从初识定情到情谊浓郁再到凄凉分离都与桃花扇密切相连。戏曲以扇这一古典意象来象征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的悲欢离合的凄惨爱情,并贯穿整部剧作,为整剧的悲剧性情感奠定了基调。而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人生于动荡颠沛流离的乱世,因而两人的爱情故事染上了凄美的悲剧色彩。《访翠》描述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故事的序幕,侯方域用一枚香扇坠作为寻觅佳人的传情之物。在《眠香》中,侯方域和李香君大婚,侯方

311 评论

相关问答

  • 明朝武器和西方比较研究论文

    明朝科技虽然只是作为官僚贵族的玩物才出现。但明朝的科技懂那么点历史的都知道,尤其是火药与造船业,十分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旗舰宝船排水量7000吨,可载人1000左

    亲爱的小慧慧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明朝遗老研究论文

    明末清初时,有三位特别优秀的文学家,被后人称为江左三大家,吴伟业便是其中之一。 吴伟业生于明朝末年,其父母对他抱有极高的期盼,因此吴伟业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七岁

    郁敏072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清朝对外交往后遗症的研究论文

    一、建构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追求具有道德或法律权威的权力中国① 对外关系理论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周代,乃至更远。然而,作为统一王朝构建国际关系体系的实

    美梦似路长!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汉朝服饰研究论文

    服饰是社会综合信息的载体,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山装的变迁。辛亥革命不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终结了服饰上的等级制度,为

    牙签victo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明朝张嫣皇后研究论文

    因为张嫣劝谏明熹宗把皇位继承给朱由检,朱由检即位后,励精图治,才让明王朝续命17年。明朝末年,爆发了很多次的农民起义,社会动荡,幸好张嫣即使劝谏皇帝把继承权给了

    步步惊心生活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