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0

正在复制843111
首页 > 职称论文 > 卡夫卡审判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丫丫King

已采纳

卡夫卡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等。这些都很具有现实意义,也都经得起剖析和推敲。所以你随便拿来一本仔细品读一下,写一篇相关的论文绰绰有余。关键是问题是你能否把这些作品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另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推荐你卡夫卡的另一部作品《洞穴》。这是他后期的作品。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对人物心理描写更加深入细致。而且主人公那种心态应该和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有相似之处,会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有得可写。

204 评论

7爷爱美食

《审判》是卡夫卡的一部长篇小说。卡夫卡是法学博士,但在他在法学事业上却默默无闻,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写作既不是他的兼职,也不是他的爱好,他对自己的作品不甚满意,甚至死时都嘱咐朋友把他所有作品烧掉。然而,他生前不出名,死后却震动了文坛。后世很有影响的作家都给了他极高评价,直接影响加缪、萨特、纪德、马尔萨斯等,马尔萨斯和中国阿乙看了卡夫卡的作品后都说:原来东西可以这么写。连爱因斯坦听闻卡夫卡的名声,翻开她的小说却表示:这反常的让我看不下去,人类的大脑还没这么复杂。《审判》描述了一个银行高级职员K无缘无故被捕了。他犯了什么罪?是谁控告了他,根据什么法律?是谁在执行这些法律?这些问题没有人说得清楚,K也始终没有弄明白,起初他以为,既然事情的荒谬是不言自明的,那么一切肯定很快就会得到澄清。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太幼稚无知了,他所面对的是整个庞大的法律机构,绝非任何人能够与之抗衡。任何人,法官、律师、审判者、控告者都只能了解某个局部,几乎都在盲目的状态下工作着。经过一年的奔波,K终于明白反抗是无用的,他只能稀里糊涂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于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被带到郊外处死。被人陷害,却不知道凶手是谁?想抗争,却根本找不到门路。法律是模糊的,制度是远离法律而运作的,人们压根无所适从。这种社会是极其沉闷压抑的,几乎就是暗无天日! 卡夫卡的写作手法无疑是高明的,他能把这么一个浑沌的社会描绘得唯妙唯俏。他的笔象一个画中国画的画笔:太象则俗气,太不象则欺世。描绘的作品总在似与非似之间!我们不能给卡夫卡作品里的人物完全定性,很难定义他是个什么类型的人,也很难理清他要揭露那个社会的各种脉络,那种人性也不一定只在那个特定的社会出现,在各个社会里都有,比方说他描写那个律师,一个法学博士,按理是很专业的,可他写了大半年也没整出一份抗辩书,平时看他似乎很忙,其实啥事没干;在他那个领域里似乎不知道有多重要,其实,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这种人还绕不过。他总有办法牵着你,用一根无形的橡皮筋,忽紧忽松地牵着你,无法逃脱,也无法反抗。有个谷物商就这样被那个律师牵了五年!其实这个社会谁不是被千丝万缕的关系牵扯着。 再比方有个画家,专为法官画画的家伙,是个法院的掮客,直接找法官不一定好使,找律师也不管用,但往往找毫不相干的画家还可能有用。画画只有他的显性身份,实际他的画室是法院的一部分,他就是隐身法官的代言人。这种官僚代言人在那个社会里又绝迹过? “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都不过是卡夫卡的注脚。”卡夫卡把审判的结果归了三个类:彻底宣判无罪、诡称宣判无罪、延缓审理。彻底宣判无罪,这只是理论上的,从来没有过先例。“从任何角度来看,法院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机构,其全部工作一个刽子手就能胜任。”最让人无语的是“诡称宣判无罪”,法官不给你下明确的结论,可以宣判你无罪,但是这个罪名却一直在你头上,一旦上面下了命令,他们随时可以把罪名重新安在你身上。“延缓审理”不是延期不理,延缓审理更让人揪心:你必须时刻注意着案子的进展,除了在紧急情况下要去找法官外,每隔一定的时间也得去找他一次,并且尽可能的和她搞好关系,因为法官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做做样子,经常把这个案子拿出来敲打敲打一下,让你脱不了身,始终处于被告的地位。在这里,法院、法律、法官没有什么公开、公平、公正,想怎么判就怎么判?想什么时候判就什么时候判。说你违法你就违法,说你有罪你就有罪!不要试图去弄清楚他的原因,那只能是徒劳!其实这种现象在那个社会里也都同样存在。 小说里面成功的人物形象,总能在身边找到形神具备的例子。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卡夫卡,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展示社会的荒谬,《审判》把国家法律和社会运作用一种夸张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你似乎站在的《呐喊》面前,窥视蒙克的内心。

330 评论

江苏友道木业

卡夫卡是现代表现主义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身处现代主义初期的作家,他无疑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哲学嗅觉和细腻而宏大的悲悯之心。他的长篇作品有《城堡》、《美国》(亦译作《失踪的人》)、《审判》。而短篇作品则为数较多,为世熟知的有《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判决》(和长篇小说《审判》是两回事)、《骑桶者》、《乡村婚事筹备》等。 卡夫卡的作品往往被评价为“孤独”、“焦虑”、“陌生”。这样的评价也许中肯,但就我个人而言,卡夫卡给我留下最深的情感体验只是“焦虑”,就是那种处在风口浪尖的窘境上又不得不承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的窘境。 废话说多了,楼主,关于你所说的“神话主义”我不知道是什么概念,我不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只能从自己多年来看过的有关书籍上为你找些线索。据我所知,在克劳斯.瓦根巴赫所著《卡夫卡传》上,曾经提到过卡夫卡的藏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各个地方的民间神话传说和童话。同时,卡夫卡本人也曾提到过,受霍桑和托马斯曼的影响较深,而后者的《魔山》,正如我们所知,是以神话为背景的一部讽喻小说(尽管我不确定卡夫卡在世时这部小说是否已经出版)。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那种诡异的荒诞手法势必也受到他本人阅读的影响,拿我们认为最出名的《变形记》为例,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利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样的开头,无疑作为一个童话故事的序章最为合适,但它偏偏出自卡夫卡的笔下,于是格里高利备受精神折磨,被家人孤立,囚禁,最终孤单地饿死。 这是我所了解的卡夫卡,由于一字一字的码太累,我就先不说太多,楼主你若觉得满意就回答下,有疑惑的我会再补充。如果你的时间不是太紧的话,可以去看一看以下这几部作品,都是和卡夫卡本人及其创作风格有关,想来也很贴近你论文的论点。埃里希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瓦根巴赫:《卡夫卡传》残雪:《灵魂的城堡》余华的一篇评论卡夫卡和川端康成的文章,貌似收录在《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可看可不看,这家伙的风格与卡夫卡一脉相承)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表现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要为了了解表现主义的内涵) 最后推荐你看看卡夫卡的《犹太教堂的宠物》,这是典型的神话题材短篇小说。 字字手码,望采纳,祝楼主成功

266 评论

小小暖和

美 北欧等国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 [ 摘 ] 表现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初 , 盛行于 20 , 年代的德 , , 要代表 , 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 , 登峰造极的境界 .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 , 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 .他所 创造的艺术世界 , 人称 "卡夫卡式"如同 , "莎士比亚化" 一样 , 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 , 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 学概念 .现代主义属于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卡夫卡作为时代的代表,他的成功和不平凡,不在于他在某一艺术方法和审美特征的追求上达到了极致,而在于他对急速变革和逐步形成中的属于整个大时代的美学风貌作了全景式的呈现,创造了卡夫卡式的"神话"。这是一些关于卡夫卡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247 评论

相关问答

  • 卡夫卡论文参考文献

    一般来说,以格里高尔的心理世界为切入点不是太好写。应为卡夫卡写变形记的初衷是讽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黑暗。我这里有一段资料供参考,是当时的时代背景:1914年至1

    每天只睡4小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卡迪夫毕业论文题目

    怎么这么晚才得到通知啊?不是都准备要毕业典礼了吗?你的情况就是论文没通过,也就是说最后你只能获得一个diploma证书,并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当然也就没办法回

    云中子的小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卡夫卡论文的开题报告

    建议你读这两本资料,中文资料有限,还是直接读英文的好:1)Franz Kafka's The MetamorphosisBook by Harold Bloom

    印象记忆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卡迪夫毕业论文

    42天左右。卡迪夫硕士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没过,重新提交的话,大约四到六周就可以出结果了。也就一个月到两个月之内。

    佛罗妮曲奇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外学者对卡夫卡的研究论文摘要

    你在这里应该能找到。

    珊珊来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