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9

不锈冰theresa
首页 > 职称论文 > 茶馆语言特色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赵大宝宝

已采纳

在老舍构建的艺术世界中,活跃着一批栩栩如生、各具特征的人物形象。就《茶馆》而言,剧本写了三个“朝代”,时间跨度五十年,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七十多个。小掌柜、资本家、仆人、报童、学生、难民、大兵、巡警、太监、特务、地痞无赖、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子弟、平民阶层的老人妇女……真可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而且,这些人物都是那么鲜明,我们闭上眼一想,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等人就好像活在了面前。甚至那些作家着墨不多的人物,如李三、康顺子、庞太监等也都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是如何使人物活起来,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这恐怕要归功于老舍使用的个性语言对人物的刻画了。一、人物列举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3.松二爷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二、话语切合人物身份。个性化的语言总是切合人物的身份的,也就是说一定身份的人总是会说出符合他这一身份的话语来。第二幕一开始,李三为涨工钱发了一通牢骚,王利发回答是:“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当老婆王淑芬抱怨人手少时,王利发的回答是:“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在伙计面前是诉苦、哄,在家人面前则是真心告白,反映出他是一个精明而又圆滑的商人。他也同情李三的苦处,同情难民的处境,但是作为一个商人,他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所以,当他的妻子和他聊了一会儿“开炮”后,他就赶紧催累得要命的妻子:“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在他的心目中,生意好、多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再比如“屌!”“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屌!揍他个小舅子!”一听便知是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的大兵的口吻;而松二爷一个应对的“嗻”则显示其不折不扣的旗人身份。三、话语切合人物性格。老舍对话艺术的高超,不仅体现在切合人物的身份,一类人有一类人的语言上,还表现在切合人物的性格上。老舍写人物对话,首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为了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可以使人看见活生生的人物。”(《人物、语言及其他》)因而,他笔下的对话,始终围绕着人物的性格,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常四爷和松二爷的一段对话:松二爷:四爷,你,你怎么样啊?常四爷: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二爷,您怎么样啊?松二爷: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常四爷:二哥,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作?松二爷:嗻,谁愿意瞪着眼睛挨饿呢?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这里每人两三句话,便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两人虽然都是旗人,但是,常四爷正直善良,耿直硬气,没有皇粮吃时能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松二爷谨小慎微,懒散无能,“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们的性格特点在这几句对话中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四、话语切合人物心理。老舍笔下的人物话语不仅能准确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能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如李三是一个打杂的人,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感到生活无望,于是产生了不平、悲哀和消极的心理,在掌柜面前竟然说:“我干不了”“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了!”“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而“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通过谐音双关,不仅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也道出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心声。再如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于是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就蕴含着王利发的不满、愁苦和愤恨。这里,不同的话语描写,同人物变化着的心理情绪十分适应。五、人物话语适应情境老舍常常通过人物话语同情境相适应来间接地反映事件、构建情节,并使人物的性格发展有较清晰的脉络,从而丰满人物形象。例如,《茶馆》中的王利发,刚出场时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小掌柜,“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你看他回答秦仲义提房钱的话: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多么圆滑,又多么恰当!符合身份,写出性格。一个“嗻”字,又同当时清末的社会情境相合。到了第二幕,他显得老气横秋起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他的茶馆居然没倒闭,就因为他“懂得改良”。此时他的话语中竟然出现“All right?”“Yes”等一类的外语词!这种极有表现力的话语,既是切合社会情境的,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而到了最后,社会的恶势力逼得他再也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终于喊出:“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这是一个本份、改良的生意人对不公的世道做的控诉和反抗,也是刻划人物性格发展的有力一笔!从王利发这些不同的话语片段中,我们看到了社会演变的轨迹,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是如何丰满起来的。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老舍一向十分重视使用个性化的人物的语言,他说:“语言很重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艺术性的部分。语言不只是交代情节用的,而要看是什么人说的,为什么说的,在什么环境中说的,怎么说的。”老舍笔下的人物都是他十分熟识的,他知道他们的性格、思想、感情、心理,因而他能“立体”地描写他们的对话,通过对话写出人物,取得“话到人到”的艺术效果。

174 评论

美丽世界的angel

平民作家的语言魅力——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贫困中度过童年,从小熟悉下层社会的生活,熟悉北京市民酷爱的各种民间艺术,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文中较少幽默的成分,偶尔有了幽默的成分也大多是冷幽默,比如眼睛不好的黄胖子一进来就打躬作揖,嚷嚷着要和解的烂肉面,有他什么事情都出不了,这么一个插科打诨的形象让人看了哑然失笑,但是,其实单纯出场的意义并不大。只是用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表现一个较为换开的气氛,借以调节气氛。而老舍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坛的大家,他是优秀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语言运用家。他的文章别具一格独具特色,在近代文坛上的影响和成就都是令人瞩目而无法复制的。他的视角独特而富于特色,他将他的笔触延伸到北京四九城里各个老北京人。他之描写北京就如同张爱玲描写的上海。他的语言运用模式给后来的文学创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在本文中,就老舍先生俩篇文章《茶馆》进行分析和总结借以浅析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独特与精彩之处。《茶馆》:“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去卖热茶去,您慢走(看刑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哎,茶钱先付,说着都烫嘴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呢。哟,你这是什么话业呀?咱们的买卖要真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王利发忠厚老实,却又不乏商人的敏锐,奸狡,他的聪明是小聪明,他的圆滑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他是典型的小人物,谁也得罪不起,谁也可以变革法儿的欺负他。但是,他又有一种能力,一种微妙的平衡能力,努力在社会的钢丝上,举步维艰的走着。他应对秦二爷的时候,面对秦二爷,即陪着小心,嘴里不停的奉承“您心疼我”一句“心疼”霎时间,拉进了他与秦二爷的距离,一下子就堵住了这个好面子,不愿意撕破脸的正统北京人秦二爷的嘴了。他看到店里的老主顾的时候,热情,周到,可以说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生的生意人。但是,这么有生意头脑的人,在面对地痞,面对警棍,面对恶霸的时候,他也无可奈何。人前,把自己往低里作践,巴结,贿赂,只要可以做的,不管多么丢人也好,丧失尊严也好,他都不觉羞耻,人后,他的愤怒,他的仇恨,却只能宣泄给无言的大地。他想的仅仅是维持这个小小的安身立命的茶馆。他的身上,北京人浓重的安分守己,随安天命的观点非常重。他安慰自己害怕的妻子也是说:“北京城是块宝地,打仗也没事。”他是一个天生的语言艺术家。《茶馆》的语言并非完全完美而没有让人诟病的地方。比如,《茶馆》中,最后那个沈处长出场的时候,老舍先生有意安排他只有短短的几个相同字的台词“蒿(好)”。但是,其实,这样反而使得这个人物的符号化形象过重,第一让人觉得突兀而不符合逻辑,二让人觉得完全属于意识形态上必须要加一个符号公式。非常的生硬。不明所以,不知来历。他的台词可以说完全是没必要的,而且设计的痕迹很重。一个“带有洋味”的好字,念成“蒿”,是想讽刺有一批崇洋媚外的人还是,在老舍先生眼中所有的“肉食者”不但是“鄙”的,而且是拜“洋”的。而塑造的康大力的形象,也不甚丰满,虽然他是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配角,但是,他同这位 么有什么很大的本质上的区别,被老舍先生塑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一个单纯的和“革命”划上等号的面具。这,也许也是语言的局限而影响了人物个性的体现而造成了的吧。老舍一生留下800多万字的著作,对各种文学题材和样式都有新的建树。他的作品多以新旧交替时代古都市民生活为题材,深刻的表现了古老的中国向现代文明迈进的艰难历程,塑造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剖示。他的作品把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融为一体,充满幽默和讽刺,以嘲笑来代替愤怒,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显的口语,好像老北京人在侃侃而谈,使人觉得生动而有趣味,并形成了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也深受国际文学界的欢迎。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的结语其语言特性应是

    你论文不知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大纲框架确定了没,老师审核同意了没,老师有什么和你说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论文学校具体要求有哪些,你要还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

    xianla19850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语言特色研究论文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

    再遇见6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作品语言特色的论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我整理的冰心儿童散

    喵了个咪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老舍语言特色毕业论文

    语言特点:幽默风趣、俗白精致、饱含温情、富含潜台词,浓郁的北京风味、 "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拓展资料:人物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

    尚同家园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网络直播语言特色的研究论文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

    长春小熊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