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炖蘑菇mimi
重庆抗战改变世界格局重庆是二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被称作抗战大后方,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二战史专家王康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当时若被炸垮,世界格局可能改变!中国介入二战性质发生改变王康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不同。欧洲很多国家都卷入了战争,而中国作为 东方的大国,与日寇奋战八年,几乎是独撑东亚。他对比两次世界大战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老式的欧洲内部的利益争夺战,其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因为有了中国这样的被侵略国家卷入,其性质因而改变,成为一场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他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所在地,中国的抗日战争牢牢拖住了日本侵略军,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是显著的。王康介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其后以《开罗宣言》为标志,东、西方开始合流,直到二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缔约国之一,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的一大贡献。若被炸垮世界格局将被改变“当时重庆若被炸垮了,世界格局可能就此改变。”王康分析道,假设重庆这个抗战大后方被摧毁,国民党当局投降,日本就不会被中国战场牢牢拖住。这样,日军很可能抽兵北上,与纳粹德国合围苏联。“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许无法取得战争胜利。苏联一旦被打垮,世界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消失,日、德转而对付美英诸国,如此下去,世界真的有可能成为法西斯的天下!”王康对重庆在抗战中的作用深感自豪。孤城奋战拖住日军永光史册“八年抗战中,重庆孤城奋战,撑起了全国抗战的危局!”王康认为,重庆在二战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都(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重庆),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重庆为什么能成抗战大后方呢?王康分析指出,重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四险之地,易守难攻,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还有浓雾蔽城———这就是为何日军只能通过空军对重庆实施打击的原因。“加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物产丰盈、气候湿润,这些都成为重庆充当抗战大后方的有利条件。”他说,“重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太大了。”王康介绍说,当时日军对重庆实施了长达5年半的空中轰炸,其目的就是为了摧毁这座抗战中枢,摧毁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庆幸的是,重庆人民的意志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击垮,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王康告诉记者,1946年4月,国民政府在还都之际发表宣言,对重庆抗战的历史地位有过如是评价:“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解放碑的由来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2天,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垣残壁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高7丈7尺,取名“七七抗战之意”,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1947年10月10日,中国惟一一座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定名“抗战胜利纪功碑”。这座纪念碑用钢筋水泥建造,在战时若投五百磅重量炸弹于十米内,亦无法摧毁,十六英寸射炮亦不能射穿碑壁,碑身至少可存百年之久。碑顶设有标准钟、警钟、探照灯、风向器、方位仪和了望台,“胜利走廊”刻有罗斯福总统赠与重庆的卷轴译文,八面碑石壁上刻有国民政府确定重庆为陪都的颁令全文,以及时人所写《抗战胜利纪功碑碑文》。1950年7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浮雕图案及文字改为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及装饰性图案,宣布“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国庆节,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写碑名。遗址见证血火为纪念抗战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重庆修缮系列遗址,永志历史。下列遗址见证了重庆血与火的记忆。大隧道惨案遗址 今渝中区较场口十八梯附近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今渝中区人民公园(原中央公园)内同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旧址今渝中区中山三路152号韩国临时政府旧址今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抗建堂旧址在今渝中区观音岩纯阳洞13号国民政府遗址今渝中区学田湾人民路(原国府路)232号跳伞塔 今渝中区大田湾体育场内张自忠烈士陵园今北碚区西南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二公里处的梅花山重庆八年抗战大事记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自此,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在广阳坝机场投弹12枚,炸伤4人,毁房2栋。3月10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开始在重庆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大后方的主要军事工业基地。8月4日,国民政府各行政机构全部迁移重庆。11月13日,重庆市警察局公布全市人口统计结果,全市人口为496798人,较1937年底增加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和江边船户,约60万人。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书记,负责领导中国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统战工作。2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正式成立。蒋介石兼任委员长,张群任秘书长。5月3、4日,日机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市区发生大火,居民死2000人左右,伤5000余人。5月5日,国民政府令重庆市改为行政院直辖市。1940年12月1日,为救济贫苦市民,市社会局举办平价粥厂,开办费由市政府补助60%%,每天在平价米中抽50石在市区设立粥厂6所,每碗售价1角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12月30日,“精神堡垒”在重庆都邮广场竣工,全高7丈7尺,共分5层,顶悬国旗及各种标志。1942年10月22日,第三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开幕,蒋介石致辞:“抗战到了现阶段,一切人力物力的动员以及战时经济的实施,实与前方作战同等重要。”12月29日,行政院决定:省立重庆大学改为国立。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达成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的协议。8月1日,上午7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山洞双河街官邸逝世,终年75岁。10月27日,重庆当局公布重庆市最新人口统计数为915443人。1944年10月11日全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在重庆召开,当局正式发起“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12月25日,国民政府教育局发布统计数据:截至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1945年4月15日,重庆市政府公布法币发行情况,从1937年的亿元,至1945年底,增发达10319亿元,增至600多倍;同一时期物价,上涨了890多倍。5月16日,重庆第一条客运缆车———望龙门客运缆车正式通车,投入客运。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重庆百万市民彻夜欢腾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抵达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3月2日,重庆市参议会首次大会闭幕。大会共通过议案120余件。主要议案有:为救济本市重工业,发展重庆建设,请速建两江大桥案。3月28日,重庆召开大会,决定首先兴建下水道工程,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增辟朝天公园。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还都后重庆仍为行政院直辖市。
敏宝环保科技
七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七十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7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7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的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yinyuyinyusuzezz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警钟长鸣,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相信读者心有戚焉……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纪念,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今天,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吃得圆圆的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200字够了么?不够的话给我说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8-12-23 11:25《“回眸”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此后的八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燃起了片片战火,使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次伤痕累累。日本军侵占中国后,到处杀人、放火、活埋、奸淫、劫财,无恶不作,犯下不滔天罪行
可以的,大概什么时候需要呢
传承精神,开创未来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