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5

饕餮江江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民族乐器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黑妈跃跃

已采纳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224 评论

咚董董动

一、历史回声定位:重回历史的 语境中去考察器乐文化身份 所谓历史回声定位,就是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问题。而历史的语境,则是指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历史与文化大背景。其直接所指,就是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在这种典章制度之下的文化样态。仅就这一点,就足让人望而却步,因为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至少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内容。 我们既往的乐器史研究,往往只关注乐器本身的形制和当下的功能用途,很少将其置入生存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执的。比如我们当下所见的一些所谓“乐器”,可能在历史的源头上并不仅仅是奏乐的功能,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地位。假如我们对当朝的典章制度及礼乐文化一无所知,对该乐器的研究就必然要失之粗浅。周公制礼作乐,确定金石之乐作为两周国家礼乐制度的代表,共行使四大功能:即礼器、祭器、重器、乐器的功能。遗憾的是,此前多数学者的研究对前三个功能往往忽略不计,对先秦金石之乐历史文化身份的认识难免失之偏颇。 项先生的《对先秦“金石之乐”兴衰的现代解读》一文首先阐释历史语境,在深入揭示两周礼乐制度的实质之后,否认了学界一以贯之的“礼崩乐坏”引发金石之乐“断层”的论断。他指出,“礼崩乐坏”非但没有葬送金石之乐,反将其推向更辉煌的舞台。由于周代的乐悬制度只规定了乐器摆放的方位(宫、轩、判、特),并未规定乐器的数量,如此,“礼崩乐坏”直接导致了金石之乐数量的内部扩充(从最初的2件逐渐扩充至4、8、16、32、64件),最初只用于礼乐的乐器组合也兼用于俗乐。东周末期,诸侯国大量涌现,金石之乐被作为阶级地位等级的象征而广泛使用,且陈列地点已经不仅限于朝堂,而延展至庙堂、厅堂等,所奏之乐当然也早已超越礼乐之范畴。就这样,在“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在礼俗兼用的双重作用下,以金石之乐作为主导,与它种乐器组合使用的乐队形式走向辉煌。然而,由于金石之乐的自身局限,以及作为重器功能的逐渐缺失,是金石之乐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然而,随着“以乐观礼”及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并结合近几十年来大量金石乐器的出土为据,项先生又对其原有观点做出修正。在《“合制之举”与“礼俗兼用”——对曾侯乙墓乐悬的合礼探讨》⑧一文中,项先生认为西周末期乐悬的内部扩充并非是“礼崩乐坏”的产物,而是合乎周礼之举。乐悬制度(只规定方位不规定数量)为后世金石之乐的“合礼”扩充预置了空间,乐悬用途不断扩展,祭礼、多礼乃至礼俗兼用,日益增加的用乐量为乐悬的内部扩充推波助澜。因此,曾侯乙乐悬为合礼之制下的产物。 此外,项先生的《乐户与鼓吹乐》⑨一文通过对鼓吹乐与乐籍制度的关系、鼓吹乐的]化,以及鼓吹乐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等问题的辨析,认为乐籍制度与鼓吹乐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鼓吹乐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影响深远的音乐品种。而在《对‘活化石’乐种的思考》⑩与《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辊?辑?讹两篇论文中,他又通过对古琴、福建南音、西安鼓乐、五台山佛教音乐等几个“活化石”乐种的历史命运的探讨,将乐种的功能与国家制度联系起来考察,得出结论:多数音乐品种(如乐种、曲种、剧种)其实是国家礼乐制度(乐籍制度)下的音乐文化样态(如历史上宫廷、地方官府、军旅之中的礼乐、军乐、教坊乐等),随着社会的变迁积淀在民间,正是这些乐种的综合体承载着中国乐系的血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会真正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我们既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各乐种的个体性与差异性,而忽略了在大一统国家礼乐制度下所呈示出来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换言之,我们缺少的,正是以更为宏观的视角,从历时与共时的视角来认知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任何一个文化事像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假如我们一以贯之地只关注到研究对象之表象,而忽略其文化土壤与历史语境,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客观、全面的认识。由此带出一个重要话题:音乐史该如何书写?对于音乐史长河中的种种案例和事像该如何解读?一句话,应该让那些尘封了数千年的音乐往事重回当年的历史语境,将其再次植入当年的文化土壤(国家制度、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历史的枝枝叶叶才有可能鲜活,也才有可能尽量接近历史的真貌。只有运用“历史回声定位”的视角,去审视礼、乐、器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文化关系,我们对传统乐器文化身份的认识才能渐趋真实。 二、“古”←→“活”结合:以双向考察模式 为乐器文化研究接通血脉 这一研究视角着力强调乐器研究的双向思维,即古代乐器向当代追寻,当代乐器向远古求溯,接通古今乐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源流脉络,以客观、严密的考证,一方面厘清远古乐器文化在当下的遗存变

220 评论

束缚的漂流瓶

如何发给你?

194 评论

robert8727500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

2.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3.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

4. 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5. 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

6.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

8.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9.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

10.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

13. 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4. 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

15.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6. 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17. 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

18. 《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

19.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

20. 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

21. 百戏之流变

2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23. 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

24.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

25. 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26. 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

27.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

1. 西方早期合唱音乐

2.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

3. 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

4. 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

5.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

6. 肖邦音乐的民族性

7. 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

8. 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

9. 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

10. 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

11. 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12. 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

13. 轻声练习的好处

14. 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

15. 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

16. 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

17.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

18. 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

19. 如何练琴才最有效

20. 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

21. “音乐热”带来的思考

22. 跑调的分析与研究

23. 唱的高,还是唱的美

24. 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

25. 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26. 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

27. 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

28. 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29. 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30. 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

1. 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

4. 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5.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

6. 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

7.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8. 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中的民族元素面面观

9. 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理解演奏处理

10. 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

11. 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

13. 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14. 我看钢琴考级

15. 驻马店钢琴考级历史及其文化产业研究

16.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17. 试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因素

18. 外音不“外”――试析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应用及其表现意义

19. 钢琴演奏指法选择的基础实践和基本原则

20.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287 评论

zhouchang1988127

中国的民族音乐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无限的生命力,它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本问就这些问题与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应大力普及民族音乐教育。呼吁广大音乐工作者共同去保护它,发扬民族音乐之精髓。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普及;教育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3 引言5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 5 (一)民族乐器与民族音乐 5 (二)民歌的异化 6 (三)“民族”狭义的理解为少数民族 7 二、学校民族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7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地域分布不均 7 (二)理论知识的不足 8 三、拯救方案 9 (一)建立各级政府主管的专门机构 9 (二)保持传统,发掘“原生态”文化 9 (三)通过渗透进别的音乐而宣传自己,加强媒体的宣传 10 (四)均衡发展音乐教育,在低龄儿童和中小学教育中普及民族音乐教育10 结语11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族声乐系论文题目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学校是会分配题目到院里,再由院里分给各个导师,导师再分给学生:也有直接院里的题目分给导师再到学生。这样的弊端会有些耽误时间,特别出现有些不

    假小肥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民族乐器的论文参考文献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

    nixiaoyanz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民族音乐的论文题目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追趕跑跳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民族器乐为主题的论文

    我这里可以写,空间有我的联系方式

    草泥马叔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音乐学论文题目民族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

    缠藤小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