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7

我是伙星人
首页 > 职称论文 > 史铁生病隙碎笔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cole6996

已采纳

2005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史铁生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后来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个顽强的汉子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在一般一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走了……自称“职业是病,业余在写作”,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著作,包含着思想的火花,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又丰满的思想。当然,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不会因作家的逝世而丧失价值。

131 评论

沐小宁橙紫儿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的散文随笔集。 它是一本思想者的书,是一本闪耀着哲思智慧和灵性光辉的书。 它是史铁生以生命追问的方式捕捉思想的火花写成的书,历时三年多。 它是一个长期被囚困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的自问自答、自说自话。 书中,命运、疾病、苦难、爱情、心魂、信仰、写作、文学等都被书写。 全书分六部分,紧扣“碎笔”二字,内容庞杂,话题多样,是史铁生对生命多层次、多角度书写的碎碎念。 但不同于大多数人微博式的无病呻吟,这本书有追问、有思考、有深度。值得一读再读。 在这本书里,残疾与爱情,被史铁生特别的强调。他说:“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 在他看来,“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期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 传统概念中,残疾是指人肢体或五官伤残,也泛指生理功能残疾。这样的解释是针对于人的身体。 史铁生却扩大了残疾的范围,他认为:“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所以,残疾是与生俱来的,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也可以说,我们都有残疾,因为每一个人都有限制,都是“不能者”。 都有理想不能实现的茫然,有爱而不得的痛苦,有事业受挫的打击,有渴望而不能及的迷途。 所以,“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它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的障碍,心灵的痛苦与损伤,精神的压抑与迫害,爱情的打击和折磨,都可看作残疾。 史铁生说:“上帝正是要以残疾的人来强调人的残疾,强调人的迷途和危境,强调爱的必须与神圣。” 残疾只是一种形式,身体残疾的人可能是精神的贵族,而体格健壮者也可能是精神的残障。 残疾是一回事,生命意义的缔造是另外一回事。即使是残疾人,生命的完成形式同样可以壮阔而精彩。 左丘失明,写出了《国语》;孙子膑脚,修炼《兵法》;司马迁忍受宫刑,完成了《史记》;贝多芬耳聋,写出了《命运交响曲》。 上帝在给这些人制造残疾时,也顺便赋予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身残而志坚,品高而名显,这些残疾人何尝不是精神的王者? 史铁生也是。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在苦难中建造了思想和灵魂的高度。 谁又能说他是精神上的残疾呢? 残疾人常受到人们的歧视,他们可以有爱吗?他们可以正常的爱吗?答案是肯定的。 越是身体残疾的人越是向往爱与美,越是希望能像正常人那样实现人生的爱愿。 正如史铁生所言:“人既看见了自身的残缺,也就看见了神的完美,有了对神的敬畏、感恩与赞叹,由是爱才能指向万物万灵。” 神是什么?他在哪儿?神永远是人类高贵的猜想,是对爱与美的呼唤。“神之在,源于人的不足和迷惑,是人之残缺的完美比照。” 神让人突破自卑,看到残缺之外的爱愿。 残疾给人带来自卑,让人心生怨愤。自卑,又送给人们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爱,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自卑,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残疾,是史铁生身上的生命烙印,他对自卑与爱有着特别的感受。 在最适宜谈情说爱的年龄,他的双腿瘫了,于是他喜爱的姑娘离开了他。他只能在残疾和爱的流失中,咀嚼着生命的无奈与痛苦。 于是,爱成了一种艰难,一种“心愿”,一种“救济”。 在他看来,“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爱就是企图拆开隔膜而相互取暖,是孤独之中渴望构建的相依相偎的二人世界。可这样的世界常被庸常生活的风雨摧折得残破不堪、岌岌可危。 爱的本质,依然是软弱、孤独和艰难。 史铁生说:“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维系爱依然艰难。但既然爱,就忘情的爱,不要惧怕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就爱得热烈,爱得深情: “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冲破一切的疑惑和障碍,爱自己所爱,“为爱的祷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流的性语言。” 这是一种大胆的爱,需要勇气冲破世俗藩篱的爱。 在史铁生的心目中,“爱情不是出于大脑的明智,而是出于灵魂的牵挂。不是肉身的捕捉和替换,而是灵魂的漫展和相遇。” 爱,不是男女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不是单纯的性爱发挥繁衍后代的作用,也不是一纸现实的婚姻契约,它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和祷告,它根本是一种理想或信仰。” 这是高于现实的理想中的爱,是对爱的祷告与眺望,是神赐予的一种爱愿。 可是生活却布满了凶险,不因谁的虔诚眺望就给谁特别的优惠。尽管如此,依然要满怀信心的有希望的生活下去。 “人不是苟活苟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重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史铁生,他虽身体残疾,灵魂却牵系着博大的爱愿。他虽行动受限,精神却超越了疾病和苦难。 他的生命因过程的精彩和独具爱愿,而变得高贵和骄傲。

89 评论

熊猫家的小姐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通读完《病隙碎笔》之后,我们会发现:书中243则充满智慧与安详的随笔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问方式来不断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写成的,其过程长达三年多。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史铁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近代史研究生论文题目

    西方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不计较的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学生学历史小论文题目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

    真龙木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生历史的论文题目

    信息技术能量、材料、信息是物质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什么是信息?对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从

    超级尺蠖爱和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铁路大学生工作论文题目

    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在为写铁道工程学论文而烦恼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吧,仅供参考! 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关节式分相过电压技术重点探析

    大飞猪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冠病毒生物论文题目

    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抗疫精神,之后便水到渠成

    浮云秋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