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无涯子
目录方法1: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1、如何引用片段。2、如何引用全句。3、如何引用大段。4、如何间接引用。方法2:引用句式1、何时用句号和逗号。2、何时用感叹号和问号。3、如何使用省略号。4、如何使用方括号。5、如何用冒号和分号。6、正确复制引用的内容。方法3:不同格式1、使用MLA格式。2、使用APA格式。3、使用芝加哥(Chicago)格式。方法4:成功引用1、谨慎选择想要引用的文章。2、避免概述。3、用引文强调一个特定的术语。4、引用重要证据。5、理智使用引文。6、把引文书目信息放在文章最后。研究论文需要引证、需要通过他人的作品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如果引用一小段原文,会使文章更有力度。要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并避免抄袭嫌疑,选择有用的文献和恰当的引用非常重要。方法1: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1、如何引用片段。片段引用是从一段文字中直接截取的部分词组。只是由一些单词组成,不会指明原作者是谁,也不会指明出处。这些片段必须是完整句子的一部分,而不能独立成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片段的内容。例如:随着Rembrandt的技术的成熟,他开始创作一些“浪漫而有深度”的风景画(Wallace ,96)。用一个短句包含片段的内容:Rembrandt的风景画是“浪漫而有深度”的(Wallace ,96)。2、如何引用全句。顾名思义,全句引用就是引用少于4行的全句内容。尽管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作为论文中独立的段落,必须包含其他的语句或词语。一句话中引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在课程之外的时间,Rembrandt开始改变关注一些不同的主题,但是像Wallace说的,“Rembrandt作为雕刻家的天赋是在小心翼翼处理细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感觉”(142)。用一个词语引出要引用的完整的句子。例:正如Wallace所说,“Rembrandt作为雕刻家的天赋是在小心翼翼处理细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感觉”(142)。3、如何引用大段。大段引用是从原文中引用几个句子,在你的文章中超过4行。鉴于这会占用大量篇幅,所以大段引用应尽量少,最多2个完整的句子。引用大段的时候,需要和你自己的内容之间空出一行,还需要把引文向右缩进一个字符。用冒号开始大段引用。例:依据Wallace的沿用:(空出一行,把引用的全段缩进)大段引用不需要引号。你已经在前面表明作者是谁或者被引用的文章是哪一篇了。但是,在引文的最后仍然需要插入文献出处。如果大段引用是在段落中间,引文结束后不需要另起一段,只要从下一行顶头开始写(不需要缩进)。4、如何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将原句做出轻微的调整后引用。如果引用的要求特别高或者已经引用太多的时候可以用间接引用。注意至少改变一半的内容避免出现抄袭。改变句子里面单词的内容,可以从词典中找同义词代替。只用你完全理解内容的时候才可以改写,否则,放在你的文章里可能是不恰当的。书写的时候,不要看原文,在脑海里记住原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方法2:引用句式1、何时用句号和逗号。引文的后面可能得句号或者逗号, 如果引用时没用标明出处(比如你的整片文章的引用都是来自同一本书),逗号和句号需要在引号里面。如果你已经标注了来源,逗号或句号需要在引号的外面。2、何时用感叹号和问号。如果引用原句里面有感叹号或问号,引用的时候要保留在引号的里面。如果是你在提问或者强调引用的重要性,需要放在引号的外面。如果是对引用的话提问,问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有问号,例:Alice说“但是我将会去哪里呢?”(24)对引文提问,例:经过这么多争论,文学学者还会赞成“Alice如梦般的冒险”吗?(39)对引文里面问题的提问,例:在故事结尾,人们不约而同的会问“但是我将会去哪里呢?”(24)。3、如何使用省略号。当你引用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句子,或者从一句话的中间开始引用,可能需要用到省略号。表示句子的部分不在引用范围之内,用“??”来省略前面或后面不引用的部分。省略号也可以用在句子中间,省去一些没必要引用的句子节省篇幅。例如:正如人们所说,“这本书是??有启发性的,能改变人生的”如果全部引用则应该是:正如人们所说,“这本书在最近读起来不仅是相当愉快,而且是有启发性,能改变人生的。”省略号只能是引用之前或之后单独使用,而不能同时使用。如果仅仅引用句子中间的一部分,那就属于部分或片段引用。4、如何使用方括号。省略号是省去一些话,与之相反,方括号是为了加入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而你认为重要或必要的内容。 你可以在括号里写一些词语,通常是人名或引文的地址,帮读者理解内容。例:就像学者们所述,“Rembrandt给她[Henrickje,他的夫人]画的肖像画既逼真由深情”(Wallace ,49)。5、如何用冒号和分号。如果你需要在引文结束后时候分号或冒号,或者所引用的文章结尾本身有冒号或分号,在引号的外面使用标点符号。6、正确复制引用的内容。如果你是直接引用,必须逐字逐句引用。哪怕有明显的拼写或语法错误。 如果你发现错误的地方,可以在错误的地方后面标[sic](使用括号和斜体)。这个符号表示你意识到是原文的错误,而不是你犯得错误。例:正如Dormer所述,“他的工作现在此[sic]刚开始的时候更有价值”方法3:不同格式1、使用MLA格式。使用MLA格式,引文信息需要包括作者姓名和文章所在的页码。你可以在参考文献中一起写出来,也可以一个在文中提出,另一个在参考文献中标明。例:我们因此可以确定“Rembrandt献身于基督教绘画开始了他知名度的下降”(Wallace,112)。例:有人说,“另一个导致Rembrandt知名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他献身于基督教绘画艺术”(Wallace,112),但不是每个人都同意此说法。例:有人说,“另一个导致Rembrandt知名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他献身于基督教绘画艺术”(112)2、使用APA格式。与MLA格式稍有不同,APA格式要求文章内标明作者的姓和原文发表的年份。这必须一起在括号中出现,或者你可以在文章中写出作者的名字,后面的括号里标明年份。例:正如Billy的性格被描述的那样,我们知道“Billy并不是一个天主教堂,尽管他生活的屋子墙上一直挂着一副十字架”(Vonnegut, 1969)例:Vonnegut明确地陈述一个事实,他说“Billy并不是一个天主教堂,尽管他生活的屋子墙上一直挂着一副十字架”(1969)。例:因为知道“Billy并不是一个天主教堂,尽管他生活的屋子墙上一直挂着一副十字架”(Vonnegut, 1969),我们开始理解他的哲学观点。3、使用芝加哥(Chicago)格式。芝加哥格式要求在文章底部作脚注,而不要求在文中标注。引用的时候,在引号的外面加上脚注数字。在页面底部写出对应的参考文献。方法4:成功引用1、谨慎选择想要引用的文章。学术论文中过多引用会被认为草率的,因为过多依赖别人形成自己的观点。 书写的时候不可急躁,需要从大量的研究结果中筛选最适合的支持你论点的文献。2、避免概述。 如果你决定引用,应该是因为你对其中特殊的语句或信息由特别的见解。引文不应该作为文章的填充物,跟着一大堆你自己的总结或改写的内容。确保你在引用的时候,不是在单纯的用不同的句式把原话说一遍。3、用引文强调一个特定的术语。在学术性论文里,很多特定的措辞或术语是经验性所得。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释或重命名,你可以用引文。尽量使用改写或间接引用来避免你的文章看起来不走心。4、引用重要证据。从论证性或研究性文章中引用非常有用,因为你可以为你的论点提供直接的证据。如果别人有更好的理由支持你的论点,你引用后会使文章更有吸引力。引用后一定要再思考一下是否合适,而不是仅仅把它塞到自己的文章里去。5、理智使用引文。尽管引文很多时候有用,一些引用不当的反而会制造更多困惑。使用之前确保引文和上下文都是衔接的。尽管文章中得引用文献,让读者知道你在用引文论证你描述的什么观点也是很重要的。6、把引文书目信息放在文章最后。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适用于列出所用文中曾引用的文献的完整信息的。小提示查找文献的时候列出要引用的文献列表,标记出最想要的以便后面引用。相反的观点也要引用才能直接提出质疑,引用出来再指出它的缺陷才更有说服力。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曲解他们的意思,用他们的话说话才能直接反击。多注意被多次引用的文献,往往能提示你去原文中找到最想要的部分。写引文的时候要仔细,不用引号很容易忘掉哪一部分是直接引用的,确保最初的使用引用的完全是原文,如果需要以后可以再作修改。警告别成为偷懒的抄袭者。不幸的是,学术抄袭很常见,而且后果很严重。你可能本来根本没打算去抄袭,但是如果你写出别人的东西却没有表达出来你是在引用,可能有意无意地成为抄袭了(毕竟,仅仅依靠文献笔记却不靠自己的研究,这样很懒惰,而且使用他人的成果不标明引用更是显得没有组织能力。)每一处引文都要标明引用,最好写下那些出处,然后列成参考文献,这比改写原文要好。而且要是你改动的并不多,最后修缮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不自觉地改成了原文的样子。所以最好直接引用原文,标明出处,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语言,就直接引用。不要让文章大部分都是引用的内容。 如果你已经探讨了论点的正反两方面,最后你要形成自己有说服力的观点。改写、整合和综述,最后用自己的话表述,一方面使你自己清楚你正研究的内容,也会让文章读起来更有趣。 让人读起来也会耳目一新,太多的引用反而让人觉得头疼。一篇文献不要引用太多。做研究的时候很容易偏爱某一本书,特别是不太容易找到某方面的书籍,或者某个作者恰好和你意见一致。尽量限制引用同一作者的内容,特别是如果你的大多论证要依靠该作者的研究。引用一些能够与之相补充或与之相对的文献,并提供自己的分析。
就是爱你一下
前些日子王宝强诉小龙虾店侵犯其肖像权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博得一众网友的关注。在北京这个各路名人云集的城市,审理名人(亦或是自称名人)提起的肖像权纠纷是法院民事审判庭的常见任务,这类案件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及裁判结果也都大同小异。那么,肖像权究竟是个神马东西?为什么肖像有的地方能用,有的地方用了之后却容易惹麻烦?涉及明星肖像权的纠纷大多是怎样的?下面小鹤就为你一一道来。一、肖像权的内涵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以及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首先,肖像权的主体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法人不享有肖像权。这是因为,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只有人的容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才能称之为肖像,进而享有肖像权。法人不是肖像权的主体。如果有公司声称某网站上的照片--关于其厂容厂貌的、领导层的集体摄影,侵犯了公司的肖像权,那会让稍有法律常识的人笑掉大牙的。其次,肖像权是公民可部分转让的专属权。也就是说,虽然肖像权由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是可以有限度地转让他人使用,使用人这时就享有了部分肖像使用权。其三,肖像权的基本作用在于以形象标识公民人格。这里的人格当然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节操”,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个人和组织。所以也有学者将肖像权称为标识性人格权。姓名权也是标识性人格权,但不同的是,肖像权以形象标识人格,姓名权则是以文字符号标识人格。二、肖像权的具体内容肖像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制作专有权、使用专有权和肖像利益维护权。所谓制作专有权,是指肖像的制作,属于肖像权人专有。权利人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不得干涉;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权人有权制止他人制作自己的肖像。比如说,美女林之鹤有权自拍美照,但若化妆品商想要偷拍并将其照片悬挂于店面,就应征得林之鹤本人的同意。使用专有权,是指制作出的肖像的使用权只能归权利人本人所专有,任何他人、组织要使用权利人的肖像,就必须经其本人同意,否则不得使用。其一,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肖像,并通过此使用行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恋、自豪、自我欣赏等)和财产上的收益,他人不得干涉。当然,这种使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公序良俗。如果利用自己的肖像制作恐怖图片并张贴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合理使用。其二,公民有权将自己的肖像使用权部分地转让他人,使他人享有该肖像的使用权。比如说,林之鹤与某经营家居品牌的公司签约,允许其将自己的某张照片悬挂在其各地专卖店一年,就属于将肖像使用权部分地转让他人。其三,公民有权禁止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利益维护权,顾名思义,就是肖像权人有权维护自己的肖像利益;当他人侵害自己的肖像权时,有权请求停止侵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侵害的发生和扩大,并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人格利益的损失。此外,占有权、许可权、发表(公开)权、禁止侵害权等也属于肖像权涵盖的权能。三、“以营利为目的”与肖像权侵权责任的认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人未经本人的同意,擅自使用肖像,而这种使用又恰恰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那么肖像权人的肖像权受到侵犯了吗?这个问题可不是小鹤凭空设想。实践中存在诸多不以营利为目的侵害肖像权的行为:非法制作和拥有他人肖像,侮辱、毁损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利用其肖像等。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和国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多数民法学者都认为不应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肖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此为法律术语,即判断加害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肖像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违宪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是宪法对于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定。而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宪法》可没有提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只要是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的行为都应该被禁止。照这个意思,如果意欲通过使用公民的肖像达到上述目的,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如果坚持认为以营利为目的是肖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将使《民法通则》第100条与《宪法》第38条相冲突,从而在法理上致前者因违宪而无效。其二,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肖像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与生活逻辑不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民国著名法学家史尚宽先生认为:“不应当以营利性为标准,否则非营利的侮辱性或其他不当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无法遏制,对肖像权人极为不利。且肖像权为绝对权,对其侵害发生人格权请求权的效力,不问及有无过失,对其侵害人得请求去除其侵害。”这一观点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法律应当全面保护肖像权人的利益,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肖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只会缩小法律保护肖像权的范围。其三,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肖像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与法律逻辑不符。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将肖像权纳入其保护范围并将其作为一般侵权行为,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必须要求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属于主观上具有过错的表现之一,但主观上具有过错并不等同于以营利为目的,还有其他的过错形式。然而,在司法实务中,由于对《民法通则》第100条的文义解释更接近于将“以营利为目的”归入肖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司法解释的不作为,审判中倾向于将营利性目的作为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这也在客观上导致目前肖像权纠纷案情的相似性。四、涉及名人的肖像权纠纷《民法通则》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小鹤查阅近几年的案例,发现绝大多数当事人起诉时将肖像权和名誉权一并提起,这与大多数侵权案件在擅自使用他人肖像时都客观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有关。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案件类型是演员的肖像未经同意被挂在美容机构、医院的网页上,提起过此类诉讼的既有赵雅芝、林心如、柳岩等知名演员,也有很多名气较小的演艺圈人士。在名人的肖像权纠纷中,原告一般会提交对相关网上内容进行公证的公证书,以此证明被告侵犯其肖像权的事实,并根据网站的性质、内容推导出此对于肖像权人的名誉权有负面影响。其关于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维权成本(交通、通信、打字复印等)、律师费、公证费的诉求在有证据支撑的范围内会得到判决的支持。文章开头提到的王宝强提起的肖像权纠纷,若其有充分的证据,该案的输赢应该并无悬念。至于经济损失的数额,法院一般会考虑到侵权方使用肖像的实际影响、侵权人可能获取的经济利益、相同或相似条件下合法使用肖像合同中约定的酬金数额综合裁量。【参考文献】张红:《“以营利为目的”与肖像权侵权责任认定--以案例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比较法研究》,2012年03期。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何志:《侵权责任判解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王成:“侵犯肖像权之加害行为的认定及肖像权的保护原则”,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
目录方法1: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1、如何引用片段。2、如何引用全句。3、如何引用大段。4、如何间接引用。方法2:引用句式1、何时用句号和逗号。2、何时用感叹号和问
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
电子出版物或电子来源的资料。 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引号)、期刊名(英文用斜体或下划、中文用书名号)、载体类型、卷号和期号、页码或长度、数据库名/URL、检索日期
网上这方面的文章很多的,运动员形象、卡通人物形象……多搜集一下资料,好好写没问题的,可以到中国知网上看看,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