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7juicy
怎么说呢?美俄只以军事实力而较,相差有点悬殊,也看哪一方面,只论常规兵力,比如海军,俄罗斯不免有些个吃亏,但俄心知肚明,能平衡,这一平衡,二国咸知,大意不得,乱动不了,谁也奈何不了谁,对此美国也清楚,因此总统川普上任伊始要联俄,正是实力平衡下的产物,现在的问题,美对俄的理解根深蒂固,发酵“通俄门”,联俄这事也就自然拉倒。
最大的差距在海军。美国核动力航母在役11艘,俄罗斯只有1艘常规动力的航母常自多病多愁;美国阿利伯克60艘,造了再造,更打造万吨以上的科幻战舰ddg-1000,俄罗斯造点小型护卫舰,也是百般艰难;美国核常兼备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造了一艘又一艘,几乎一年一艘,而俄罗斯总是百般吃力,几年过去不大见动静,所以论海军,美国大船日日纵横世界大洋,俄罗斯没有这个愿望,过紧日子,话说这样的大船跑一日要费掉多少钱呀,干法想法都不一样,俄罗斯要玩成这样,现在看再过N年没指望,实在玩不动也玩不起。
空军相差N年没问题。美国隐身战斗机、轰炸机已入役多年,而俄罗斯还望不见消息,只有一款4代机苏-57,要在2019入役,被指隐身能力太差。在俄罗斯,各种飞机厂常在外销飞机,而其空军装备着老旧的各种作战飞机,不能更换,老话讲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俄现在的空军,只能忍饥度日,反观之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2017年用之空军的军费1800多亿,而俄罗斯军队全年军费只有区区500多亿美元,有钱人的日子能一样吗?购买F-35、KC-46A加油机、MC-130J运输机,以及轻型攻击机等。这样算来,美俄空军差距又是多少?仅装备要在十年以上。
陆军俄罗斯不含乎。对抗在叙,俄有坦克大炮,地面战斗车辆总是滚滚而至,这点美国为首的西方印象深刻,要论打陆军,俄罗斯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就这个发展最好,坦克T-90、T-80,以及不断升级的T-72,更打造四代坦克T-14“阿玛塔”。俄国土广袤,玩装甲自有一绝,从来不遗余力。不遗余力者还有火炮,发展得也好,2S35“联盟”SV自行榴弹炮、9K58“龙卷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2S31“静脉”120毫米自行火炮等,不但自家大量装备使用,而且大量外销。装甲与火炮,可与美国陆军等量齐观。
还有没有?有呀。防空导弹,直升机,“匕首”巡航导弹什么的,俄也不输任何人,都是一流水准,没问题。
宜瑞科技
1.俄国人的战斗机很便宜所以很多落后国家能买得起,就是制工粗糙、航电系统不好且发动机特别费油。
2.美制的战机的发动机不像俄国的那么耗油,且航电技术更先进,就是价格俄国的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战斗机:
1.歼击机又称战斗机,是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
2.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
3.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4.歼击机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战斗机的任务已由制空战斗机完成,截击机不再发展。
5.歼击机一般为单座,飞机操纵系统广泛采用数字式 电传操纵的基础上采用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
安妮宝贝88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空战哲学,以及空军应该具备的能力。要真正理解它,你必须看一看冷战时期美国的空陆作战原则和苏联战斗机计划的要求。这两篇文章都会让你了解两军如何部署他们的空中力量。有趣的是,它们都是为了最大化对方的弱点而设计的。
俄罗斯飞机的性能,高速,近距离狗斗,从粗糙的空军基地部署到接近战场的能力。他们也重视飞机生产和飞行员安全,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弹射座椅和一些最容易复制的飞机骨架。这应该能让你了解俄罗斯认为苏联和北约之间的高科技战争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信近距离空战将是制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机的耗损会很高,但飞行员可以被营救并重新使用。
空军基地将被破坏、摧毁,新的基地将很快建立起来。通常他们的飞机有更好的推力重量比,优秀的低速机动和高速性能,更好的射程和强调被动式传感器,如IRST和HOBS红外导弹。苏联技术的高度生产了米格-29和苏-27。都是非常强大的空气框架。俄罗斯空中力量还有另一个方面,包括空中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和远程BVR护卫舰,也就是逆火轰炸机和他们的米格-31护卫舰。这是对美国航母舰队的一种对抗,也是宙斯盾雷达系统和F-14被开发的原因之一。
而美国则认为,信息优势将使空战具有明显优势。美国可以生产比俄罗斯更轻、更强大、更高效的处理器(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并将这一优势最大化,以生产更强大的雷达和机载计算机。这让我们独立战机比他们可以识别和追踪敌机,让他们先发优势在OODA循环(链接:OODA循环)美国是第一个数字化飞行控制,提供更好的,更重要的是,容易处理,使平均甚至新手飞行员特殊能力在他们的飞机。
俄罗斯飞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可能更胜一筹,但将更难以发挥其全部潜力。美国也是第一个建立HUD的国家,再次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组织。美国飞机上使用的许多技术都专注于为飞行员提供最精简的飞行体验,以减轻飞行压力,提高作战能力。
杰爱小吃
俄国人的战斗机很便宜所以很多落后国家能买得起(不一定,美国也有米24和米17,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有些也很耐用。就是制工粗糙、航电系统不好且发动机特别费油。例如米格25一开始用的也是不锈钢和电子管,是比较落后的部件,但它的速度快,也确实令西方感到惊讶。米26的载重量最大但油耗很高。美制的战机的发动机不像俄国的那么耗油,且航电技术更先进。很多很耐用,并且漂亮。就是贵了点。
小蓉~蓉
这个问题还有疑问吗?如今的美军当然可以轻松碾压俄罗斯。世界军事排名的权威机构Global Firepower2018年的最新排名,俄罗斯的军力是世界第二,美国是世界第一,表面上看,双方的军事差距似乎不大,但仔细探究下来发现,双方的军事力量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2月,俄罗斯的数百名雇佣军在叙利亚代尔祖尔的一处油田偷袭美军时,被打死百人,普京为何打掉牙也要吞肚子里。
俄罗斯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军队预备役人数。美军的现役军人数量是128万,俄罗斯的现役军人数量是101万。美军的预备役军人数量是80万,俄罗斯预备役是257万。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唯一优势是将战争拖入漫长的消耗战方才有机会,用人数上的优势抵消美军在装备上的遥遥领先。美俄最大的差距就是在常规武器的装备层面。美国空军现役的总飞机数量为13000架,其中战斗机1900架,攻击机2800架,运输机5200架,直升机5700架。俄罗斯空军的现役飞机总数量只有3900架,和美国差了一个数量级。俄罗斯空军的战斗机为800架,攻击机1400架,运输机1500架,直升机1400架。美国陆军的各式坦克总数量为5800辆,轻型装甲车为38000辆。俄罗斯陆军的各式坦克数量为20000辆,轻型装甲车为27000辆。虽然从数量上看,俄罗斯陆军的装甲化遥遥领先美军,但俄罗斯坦克的技术水平已经被美国甩开一大截。美国海军的各种舰艇数量是415艘,其中航空母舰是20艘。俄罗斯海军的各种舰艇数量是350艘,其中航母只有1艘。很多人在对比美俄军事实力的时候,总喜欢拿核武器说事。其实这个没有实质意义。国际主流的各种军事排行榜,一般不会统计双方的核武器力量对比。为什么?因为核武器没有任何实战意义。
女王Z大人
核力量中,在核弹头数量上俄罗斯占优,但核载具美国绝对占优,整体美国占优。常规军力中,海空军美国碾压俄罗斯;陆军,还是美军占优。所以打灭国大战,俄罗斯跟美国差不多。打局部常规干涉战争,不在一个水平。俄罗斯军力约等于美军35%这样,中国约占35%-40%,中国常规军力和美国差距略小,核力量差距大。中俄实力相当,完成扩核后,中国将明显强于俄罗斯。
sisley0522
俄美军用战斗机性能大比拼 一、影响俄罗斯军用战斗机研制与生产的主要因素(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研制力量依然雄厚。苏联解体后,除著名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由于其所在地是基辅,已属乌克兰管辖外,其它著名的飞机设计局,如米高杨、苏霍伊、图波列夫和卡莫夫设计局,都归属了俄罗斯。这些设计局研制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基础性研究也比较扎实,因此,俄罗斯仍具有雄厚的研制力量,这是俄罗斯军用战斗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俄罗斯拥有前苏联多年积累下的技术设备。从70年代开始,前苏联军用战斗机的设计思想已由简单实用的原则,转向了立足在技术上全面赶超美国。在这一原则思想的指导下,前苏联增加了对航空新技术预研的经费,仅1973财政年度对用于航空技术开发的投资就高达34亿美元,以后逐年增多。这对于90年代俄罗斯研制和生产战斗机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根据航空技术的发展规律,对航空技术开发的投资,一般要在15-20年以后才能产生效果。因此,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与生产是有着比较充裕技术与装备储备的。(三)、政府与军方全力支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虽然一度趋于混乱,但在政府和军方的全力支持下,很快就稳住了阵角。政府和军方还立即制定了一个航空工业21世纪的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求研制新一代作战飞机,如苏-34、I-42等,该规划的实施,必将使俄罗斯在21世纪初拥有先进的军用飞机,并使其继续保持空中力量强国的地位。(四)、经费短缺是制约俄罗斯军用战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90年代是俄罗斯军队80年代以来最困难的10年,军队建设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政策上不再享有绝对优先的地位,军费开支逐年下降,1995年俄制费开支仅为120亿美元,是1987年的二十五分之一。由于经费短缺,不旦使空军的新型飞机不能按时服役,而且空军的飞行时间也大为减少,目前每名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间仅为30-50小时(北约国家为180小时以上)。一直为经费困扰而进展缓慢的I-42战斗机,也已面临下马的危险。因此,经费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空军在21世纪初的实力。二、俄美军用战斗机性能及技术对比(一)、动力装置。苏-27在做“普加切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时,迎角可达90-120度以上,发动机仍能正常工作,既不失速,也不偏离,而且在恢复平飞后增速很快。其原因是在设计发动机时就考虑了提高喘振余度,如米格-29的RD-33发动机,每组压气机的平均增压比为,而同级的美国F-404发动机的增压比是,法国的M-88发动机则高达。(二)、载油系数及航程。苏-27B机内载油量为9400公斤,载油系数,不挂副油箱航程为3900公里,正常起飞推重比略高于美国的F-15C,作战翼载荷也不大,这就保证了飞机的高性能。美国F-15C带有保形油箱使载油量达15900公斤,载油系数达以上,航程5700公里,但飞机的超音速性能受到影响。(三)、续航能力。苏-30飞行14000公里要4次空中加油,而F-15C飞行同样距离需6次以上空中加油。(四)、起降性能。俄制米格-29起飞与着陆距离分别为240米和600米,而美军的F-16则需400米和670米,而且所有俄制战斗机都在进气道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措施,使其能在野战条件下于简易机场上使用,而这一性能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五)、气动布局。俄制的米格-29、苏-27的气动布局吸收了美军F-14、F-15的双垂尾,F-16、F-18的边条等。苏-27采用了前缘延伸边条,与美机相比的优点是:产生强涡流,在60度和更大的迎角时能吹走部分紊流附面层,具有较好的俯仰操纵性,具有大过载飞行能力。(六)、材料。米格-29M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及铝锂合金。虽然增加了许多机载设备,但其结构重量仍与米格-29A相同。这表明俄国在复合材料的运用上并不比美国落后。(七)、弹射座椅。俄制米格-29、苏-27的K-36P弹射座椅能在1400公里/小时下有效工作,而美国同类型产品有效工作时速最大还不足1000公里/小时,同时俄制弹射椅还有抗强风压侵袭、直立姿态下降等优异性能。美空军和海军都已购买俄制的K-36P。(八)、操纵系统。进入90年代后,俄制战斗机的操纵系统已有很大改观。目前,苏制苏-30、苏-33等都已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系统。据了解,俄国正在研制的I-42可能采用了光传输操纵系统,并于1992年在米格-29飞机上进行了试飞。这说明俄国在操纵系统方面与美国已不相上下。(九)、隐身技术。各国情报界一般都认为俄国的隐身技术落后于美国,其原因是美国已拥有F-117和B-2等隐身飞机,而俄国的隐身飞机仍尚处在研制阶段。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上的因素。隐身飞机除技术精密、结构复杂外,其价格也极其昂贵,非一般国家所能承受,就是美国装备量也很小。二是俄国对策上的因素。美国的隐身飞机出现后,前苏联没有立即效仿进行研制。俄国认为隐身飞机对空中作战飞机的威胁并不大,而对战略目标威胁却很大;隐身飞机只对短波雷达有隐身作用,对长波雷达是无效的。因此,前苏联采取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防空体系,如研制了SA-12防空导弹,改进了A-50预警机和米格-31截击机的雷达系统,使之具备反隐身能力,迫使美军在实施突防决策时不敢轻意运用隐身飞机。(十)、飞行性能。米格-29、苏-27能以110度以上的迎角平飞和以180度侧滑角作低速后退曲线飞行,而且能操纵自如,这一飞行能力不但显示出它们拥有突出的纵向、轴向及横向敏捷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战术价值:空战时,飞机的迎角越大,其调转机头的指向能力就越强,争取第二次开火的机会就越多。苏-27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飞行动作,可使飞机迅速减速,使追赶的敌机前冲至不利的位置,使苏-27更有效地寻找到开火机会。上述这些性能,是任何现役西方战斗机所不具备的。另外,拉起大迎角急转180度特技也是美国和德国在X-31验证机上竭力想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作用是为使飞机摆脱敌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跟踪并争取第二次开火的机会。由此看来,俄国已较好地解决了超大迎角飞行的问题,而美国至今还未很好地解决,X-31验证机只飞到了74度迎角,F-22只有70度迎角,而俄罗斯下一代I-42的大迎角性能将比现在的更为优越。(十一)、机载武器。1、导弹。(1)俄制R-73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同时具有近程和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的空对空导弹。其导引头跟踪目标总活动角达140-180度,说明该导弹偏轴发射角很大,至少为(70度。而美国同类的AIM-9L“响尾蛇”导弹只能在半锥角范围内跟踪,偏轴发射能力仅为(30度,R-73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射程为40公里,AIM-9L只有20公里。据分析,如果俄美战斗机进行近距空战,获胜可能性大的一方将是俄制飞机,因为除了空对空导弹的性能差距以外,俄方飞行员还配有头盔瞄准具,它与R-73配合能达到快速跟踪、快速瞄准、快速开火的要求。(2)俄制R-77中程空对空导弹是俄罗斯战术、战略飞机于90年代中期装备的制式空对空导弹,其独特的栅格状控制尾翼技术,给该弹以极强的稳定性,在大迎角时不失速,重量轻,尺寸小,机动能力好。它是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可攻击以12G作机动飞行的目标,最近、最远射程为300米和100公里,西方国家同类导弹中只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才能与之媲美。虽R-77比AIM-120稍重一些,但射程却远,而且攻击机动性能更好,能拦截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目前,俄方正在对其进行改进,重点是增大射程,以攻击敌方的预警机。2、航炮。米格-29、苏-27配备的的30毫米单管航炮为内埋式安装,备弹250发,射速3000发/分,其火力大于美军飞机上20毫米航炮的火力。(十二)、火控系统。俄罗斯战斗机的火控系统一般由火控雷达、红外探测器、激光测距机等组成。它们不旦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综合使用,更可以与头盔瞄准具互连使用,抗干扰能力较强。例如,米格-29M的火控系统由雷达、红外控测器、激光测距机、电视摄像机等组成,其火控雷达探测的距离为100公里以上,能同时跟踪空中的10个目标,并能同时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该雷达也能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锁定,这一能力不亚于美国F-16C战斗机的AGP-68雷达。由此可见,在火控系统方面,美、俄大致相当,俄罗斯在某些方面还略占优势。(十三)、防空(地空)导弹系统。由于防空导弹在整个空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上升,因此有必要对俄、美两国的防空导弹也在这里做一简单比较。由于美国“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中拦截俄制“飞毛腿”导弹的成功率高达80%以上,因此它的名声大振。其实,它并非能稳坐世界地对空导弹的“第一把交椅”,前苏联于80年代初装备部队了一种С-300ПМУ导弹,西方称其为“萨姆-10”,并送绰号为“牢骚”。请看“牢骚”与“爱国者”在一些基本性能上的比较:“牢骚”能够发现185公里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处理120个目标,并同时制导12枚导弹攻击其中6个不同的目标;“爱国者”能够发现150-160公里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处理100余个目标,同时制导8枚导弹攻击3个不同的目标;“牢骚”的战斗准备时间为5分钟,“爱国者”要30分钟;“牢骚”垂直发射,可拦截360度范围内的目标,“爱国者”38度仰角发射,拦截范围是正前方扇形范围内;“牢骚”射高范围是25-27000米,“爱国者”是300-24000米;“牢骚”所有装备都装在8×8的越野卡车上,有较好的机动性与越野性,“爱国者”的所有装备都在拖车上;“牢骚”粗、大、笨、重:长米,直径米,发射重1664公斤,“爱国者”精巧强悍:长米,直径米,发射重1000公斤。“牢骚”的制导方式是无线电制导和未端主动雷达主动寻的制导;“爱国者”采用复合制导,初始阶段按预编程序飞行,中段靠无线电指令制导,未端采用一种特殊的半主动雷达(即TVM制导方式)制导。另外,“牢骚”的发射比较独特:第一阶段是冷弹射,即由发射筒内的压缩空气将其垂直弹射至30米高度后,导弹发动机才点火飞向目标。综上所述,总体上二者旗鼓相当,细细分析“牢骚”略胜一二。(十三)、实战比武。据报导,在1994年秋美军兰利空军基地第一战斗机联队应邀访问俄罗斯空军利佩茨克前线航空兵战斗训练和进修中心期间,双方以苏-27UB双座歼击教练机、F-15D双座战斗教练机对阵,进行了一次实战条件下的比武。第一回合是苏-27UB进入尾随攻击F-15D位置,F-15D做规避动作。结果无论F-15D怎么翻滚腾挪,也摆脱不了苏-27UB的追击,当F-15D用最大加力企图甩掉苏-27UB时,苏-27UB仅使用最小加力状态就追上了F-15D,最终F-15D被苏-27UB的雷达锁定。第二回合双方交换攻防位置,一开始苏-27UB就做了一个最大加力状态的急速上升加左转弯,尽管F-15D也用最大加力追赶,但由于飞机最大推力比的差异,俄方飞出了攻击范围。苏-27UB摆脱追击后,立即做了一个180度急转弯,转守为攻,目视发现F-15D,当转到270度时即占领了F-15D尾后的有利攻击位置,锁定目标。由于苏-27UB是在瞬间甩掉攻击者并转到其后方的,所以美方一时竟失去了目标,最后求助于地面雷达导引才得知苏-27UB已在其后的有利位置,但无论怎样机动,都象第一回合一样,无法摆脱被攻击的状态
【发现】很适合你投稿哦!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手机知网|搜索登录|注册学位论文>哲学与人文科学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作家创作中的中国形象马洛丹本文运用形象学
俄国文学的文学成就,主要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俄国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俄国文学论文 范文 一:俄罗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 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 则吾奇击之。 ——李世民 无论怎样长篇累牍地去谈组合,我们仍然要说,仅仅把光圈聚焦在组合上这还不够。
вак和sci是两条不同的轨道,一般级别科研成果同时被收录的可能性不大。вак在俄罗斯已经是最高级别期刊了,不过大多俄语发表,sci好像并不承认俄语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