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candys0814
首页 > 职称论文 > 新潮杂志社在哪里发布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毛毛爱囡囡

已采纳

《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2、《每周评论》: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的意见,得到张申府、周作人、高一涵的支持,加上胡适、钱玄同、刘复、马裕藻、沈尹默等人对《每周评论》也支持。

最后确定《每周评论》编辑部设在北大红楼文科学长办公室,发行所设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安徽泾县会馆。参加的人交5元大洋,做开办经费。

3、《晨报》初名为《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不久辞去。

1918年9月,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闭。同年12月,报章改名为《晨报》后重新出版。 由于《晨报》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

1928年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报刊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共产党》。

同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

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刊业务的改革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

1、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

2、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

3、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

4、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民国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

5、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

6、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时期报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每周评论

115 评论

雪莉小姐的

新潮社主页:作为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以纯文学读物取胜的出版机构,它素来是和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文学大腕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创立:1896年 资本金:1亿5千万円 従业员数:383名(2004年4月1日现在) 所在地:东京都新宿区矢来町71

201 评论

Kinglijiji

1916年,辛亥元勋、教育家蔡元培入掌北京大学。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一番改革,他包容各种思潮,但主要是鼓励新思潮新文化的传播,使北大注入新鲜气象。他有两个具体措施:一是引进各类教员,尤其是新派教员如陈独秀、周作人、刘半农、杨昌济、程演生、刘叔雅、高一涵、李大钊、王星拱,以及刚留美归来的26岁的胡适博士等,都被他罗致北大,与原有的教员钱玄同、朱希祖、沈尹默、沈兼士、马裕藻等会合一处,北大气象顿时为之一新。二是大力鼓励学生依照自我兴趣,组织各类学会,以培养校内的学术研究空气。经过两年的努力,北京大学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深受陈独秀以及《新青年》影响的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二年级学生傅斯年,英国文学门二年级学生罗家伦,哲学门二年级学生顾颉刚等,决定成立一个社团,于是,联络同学杨振声、徐彦之、康白情、俞平伯等人,取得共识。1918年岁末,在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师长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社团与期刊共生,是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各文化社团都纷纷把创办期刊立为社团的首要之事,试图通过期刊的传播,向社会发表自己的言论,宣传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文化学术、世道人心。新潮社最初的组织形式,就是一个杂志社。1918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新潮杂志社启事》。启事说:“同人等集合同趣组成一月刊杂志,定名曰《新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不取庸言,不为无主义之文辞。成立方始,切待匡正,同学诸君如肯赐以指教,最为欢迎!”启事还公布了首批21名社员的名单。全体社员均为杂志的撰述员。杂志社下设编辑部和干事部两个部门,均为3人编制,任事者由社员选举产生。1919年1月,《新潮》杂志正式创刊。在新潮社的首届职员中,编辑部的3位依次是傅斯年、罗家伦和杨振声;干事部的3位依次是徐彦之、康白情和俞平伯。杂志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会读者的广泛欢迎,创刊号一个月内就再版了3次。在五四时期蜂起的各种文化社团中,新潮社算得上是创办较早的一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家。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犄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学生社团和杂志也产生。一是学生许德珩、易克嶷、高尚德等人成立的国民杂志社和《国民》杂志;另一是在守旧的教员刘师培、黄侃、陈汉章、马叙伦、屠孝寔、康宝忠、陈钟凡,吴梅、黄节、林损等支持下,由国文系学生俞士镇、薛祥绥、杨湜生、张煊,薛祥绥、俞士镇、胡文豹等成立的国故月刊社及《国故》杂志。新潮社和国故社,因一新一旧思想观点对立,经常展开激烈的论战;而国民社则处于中立状态,不过,五四运动到来的时候,三个学生社团的大部分成员,都积极参加运动,罗家伦、傅斯年、杨振声、许德珩等都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论文发布在哪里找

    夜晚格外的宁静,轻轻的吹拂着淡淡的秋风。闻到了一股股清香洋溢在校园里。吵扰声息已经比不过从前了。微弱的小道路灯光散发淡淡的泛红,照亮我眼前黑暗。冬天的寒风吹拂着

    是淡淡的忧伤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财富杂志社在哪里

    上海的还是牛啊。

    claire小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郑州杂志批发在哪里

    郑州古玩城 旧书、D版书有得卖除了上面所说图书城 六路车终点站还有一个

    花大本事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社

    副部级。隶属新闻总署。

    yuki不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新潮杂志发什么快递

    新潮loading杂志购买方法。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放大镜。2、输入【loading】,点击进入公众号。3、点击底部【电子刊】。4、点击【购买阅读码】。5、

    吃出新味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