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0

微笑的可爱多
首页 > 职称论文 > 1957光明日报总编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追趕跑跳碰

已采纳

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光明日报》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经济》、《文学》、《文学评论》、《学术》、《新语文》等各种专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此报的顺序号从创刊第一号“号”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区别于其他某些报纸“期”的称谓。此报当时的零售价为旧币制20元,后升至200元一份。当时《光明日报》社社址在北平西长安街32号,编辑、印刷厂在石驸马大街90号,报社社长未署名,当时报社设有8个部处组,分别有联系电话。 从《光明日报》报纸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当今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为党紧密联系和激励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光明日报》从一份民主党派机关报发展为党中央主办、中宣部代管的全国性重要党报,成为“党的喉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49年1月北平解放,时有报纸26家。根据中央对进步、反动、中间性质的旧有报业不同的处理意见,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北平旧有报业的处理除保留《世界日报》和《新民报》二家私营报外皆予查封。旋即由于《世界日报》在刊登新华社来稿的同时还发布国民党新闻稿件,2月25日被当作国民党CC系报纸而没收。时隔2个多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曾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主要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的意见,中共中央指定由中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国民主同盟接收原北平《世界日报》的产业及人员。《世界日报》是由中国新闻史上唯一一人办三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的报业家成舍我于1925年2月创办的民营报纸。该报除了主要进行军事、政治新闻报道外,同时还兼重教育新闻报道。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占领北平,《世界日报》停刊。此时《世界日报》是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社会影响极大。其规模、设备、编辑、作者队伍堪称全国一流水平。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0日于北平原地复刊。当时民盟集中了较多的中国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素有办报的传统,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报经验。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总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第11次会议,商讨接手、改造《世界日报》的事宜,就当时黑暗的旧中国面临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的未来充满着光明的政治背景,会议通过决议将报名定为《光明日报》,同时决定5月16日正式接收报馆,社址仍用原《世界日报》西长安街的社址。创刊报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也有人认为是沈钧儒先生所题写的,两者之中无论是谁题写的,这一报头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先后题写了上百家报纸的报头,《光明日报》却是极少数非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报纸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6月16日新报出版,由民盟总部所主办的新中国第一张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党派机关报——《光明日报》于北平横空出世。办报伊始《光明日报》每天出版对开四版,星期六增出对开四版称之为增刊,主要有“学术”、“新语文”、“历史教学”、“文学评论”等。版式上采用传统的仍是竖排法。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对排版格式进行改革,开国内报纸横行排版的先河。众所周知,在此以前,我国报纸历来都是竖排版的,没有横排的先例。当时《光明日报》的地位和前苏联的《消息报》很相似,于是把《消息报》作为参考标志进行文字排版改革,最终全国第二大报《光明日报》成了中国第一份文字改版的报纸。到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紧接着全国报刊积极响应。直到反右运动开始前,《光明日报》虽说是由民主党派主办,但同时也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的领导。办报经费按照公营报纸实行“供给制”政策,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办报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社长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是第一任社长。历任总编基本上是由具有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人士担任,如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汉,第三任常芝青除了是民主党派人士外都是共产党员,第四任储安平则只是民主党派人士。 《光明日报》创办之时就将主要读者定位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报道内容除了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之外,主要是有关知识界的各种情况。随着1952年4月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根据民盟的政治任务明确规定:《光明日报》以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作为报纸的中心内容。此后,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内容每期几乎占1/4的版面。加上《光明日报》拥有诸如包括郭沫若、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茅盾、老舍、巴金、梅兰芳、程砚秋、俞伯平、沈从文、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叶剑英、陈毅、董必武等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革命家大批著名的精英作者。《光明日报》办得有声有色,在全国众多报纸中特色鲜明,受到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1953年1月,《光明日报》改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此时正值抗美援朝之际,为大力报道抗美援朝内容,《光明日报》的副刊除“历史教学”外全都被取消了,但不久之后《光明日报》又陆续创办了“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一系列具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副刊。从1954年春到1957年上半年反右开始,《光明日报》副刊的发展进入到“文革”前的巅峰时期。《光明日报》在全国非常畅销,成为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影响最大的报纸。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了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使知识分子能感到自己拥有足够的言论自由权,促进“双百方针”的顺利推进,毛主席及党中央充分利用报纸这一宣传工具来调动知识分子的激情。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特别邀请新闻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问及时任《光明日报》总编常芝青:“《光明日报》是民主党派的报纸,你一个共产党员在那里当什么总编辑。你撤出来,找一个民主人士去当总编辑。”不久之后,中共中央撤销了《光明日报》的党组。让民主党派独自办报。4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储安平正式就任总编辑,章伯钧仍继续就任社长之职。紧接着在随之而来的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将文艺、学术思想问题的“争鸣”转变为鼓励党外人士和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向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对此毛主席又一次专门召开了新闻出版界代表的座谈会,其中就办报而言,他认为“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现在是外行领导内行”。这样一来,在“整风”、“鸣放”阶段,党外人士、知识分子们显出了无比的热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策。储安平以《光明日报》名义,派出大批记者到全国九大城市采访,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鼓动他们向共产党提意见,并亲自安排版面“发表座谈纪录11次,共占了12个版,约13万字”。在整风发言中民主党派人士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章伯钧、储安平分别提出了“政治设计院”、“党天下”的言论。以此同时,《光明日报》作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成当时全国两份最活跃的报纸之一,大胆刊出各种“鸣放”声音。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拉开了“反右派运动”的序幕。《光明日报》被定为推行“资产阶级方向”的两家报纸之一,成为新闻界的“毒蛇”,被点名批评:“利用百家争鸣和整风运动,发表大量带煽动性的报道。”1957年6月至7月,《光明日报》有18人被划为右派,章、储两人均被当作“大右派”揪出,名列中国十大右派之榜。1957年反右开始不久,《光明日报》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与中央保持步调一致。1958年全国进入“大跃进”时期,为了更好地宣传“大跃进”,新闻界内部也开展了“大跃进”运动。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社宣布了《苦战三年工作纲要(草案)》,这个纲要其中强调了“千方百计地利用广大读者的来信,使读者来信真正成为丰富报纸内容的源泉,每月争取刊用读者来信600件至1000件……”。在《人民日报》的带动下,新闻界掀起了相互竞赛的热潮。《光明日报》也不甘落后,一改“同人办报”、“专家办报”的作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开门办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各地文教部门建立了五百多个通讯组,发展了近两千名通讯员”。这样一来,稿件猛增,篇幅显得紧张,于是10月25日编委会在报上登出《本报五种专刊停刊启事》,毛主席看了这个启事后,认为“《光明日报》的副刊和‘哲学’、‘文学遗产’等,应继续办下去,不要停刊”。根据主席的意见,11月2日’又登出《本报“哲学”、“文学遗产”等专刊继续出刊启事》。大跃进时期,报社内也搞大跃进,如排字房案提出“比干劲,放‘卫星’,排字案工显奇能;不论编辑删、倒、花,政治挂帅克服它!”校对室提出“质量要好保时间,分分秒秒都抢先,政治挂帅鼓干劲,校对卫星飞满天”,如同其他报纸一样,《光明日报》也成为推动“大跃进”的有力工具。 196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纸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省市报可以停刊闹革命,但是不应当停止代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到1968年底,大多数报纸停办,全国报纸数量降为历史最低仅42种,全国性报纸只剩下4种,《光明日报》便是能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全国性报纸之一。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形成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两报一刊”的宣传机构,负责披露“最高指示”、新的运动口号以及运动的最新“战略部署”。“两报一刊”成为全国舆论的指挥棒,是全国人民了解“中央精神”最主要的渠道。当时全国报纸的内容及版式皆以“两报一刊”为样版。内容上,《光明日报》的副刊和专刊全部取消,大量转载刊登政治性的文章,学术色彩削弱,内容单一化。版式上,以《光明日报》报头为例,原本在反右运动开始后为改变“资产阶级右派向党进攻的急先锋”的形象,就有人提出换掉以前的报头,请毛主席题写。直到1964年夏天,报社穆欣同志为此专门向毛主席写过报告,而毛主席认为(《光明日报》)原先用的报头是郭沫若写的,他曾说过,凡是报上用的鲁迅、郭老写的报头,都不再写。情况并非这样,郭老只题写了“文学遗产”专刊的刊头。经过说明以后,仍然没有应允,这事便拖下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为避免因《光明日报》报头非毛主席所题写,而遭到“造反派”的挑剔,以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1966年12月24日,报社同志用毛主席1963年1月9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的词末注明“郭词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报”中的“光明日报”四字制成报头,将所制的版样送请毛主席审阅后,于1967年元旦开始使用,此后沿用至今。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新闻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恢复中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1978年杨西光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于5月份对《光明日报》进行改版,使之成为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在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闻,增加科技新闻内容,最先取消报眼处每日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把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引语由黑体变成宋体,随后其他党报纷纷效仿。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在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放在报道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保持报纸的学术色彩,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光明日报》在头版全文刊发了了由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揭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全文,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7家省市报纸均转载了此文。到5月底,全国共30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随着这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的逐步开展,形成了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思想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1993年,总编辑徐光春提出了改革报纸宣传的十二个转变,其中一切的关键是实现“变科教文报为综合性报纸”。1994年8月,党中央批准光明日报社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光明日报》成为全国性重要党报。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虽然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努力把报纸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宗旨始终没有变,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一鲜明特色没有变。

226 评论

等等等二爷de22

去美国了,现已死了。

191 评论

小宇巴波比

储安平,190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人,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留学英国三年,攻读政治学。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50年代初先后加入九三学社和中国民盟,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委员。1957年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招致当局不满,反右运动开始后储安平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1966年8月31日,他与老舍同一日投湖自杀,老舍去世,储安平则自杀未遂,被造反派押回九三学社,看管起来,随后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

212 评论

媛姐姐丶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人民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穆欣同志因病于2010年9月3日19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90岁。根据穆欣同志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于2010年9月5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告别仪式。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外文局原局长杨正泉,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副局长黄友义、齐平景、方正辉,以及中国外文局所属各单位百余人参加了告别仪式。穆欣同志1920年7月11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下坡村,193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月考入河南省立百泉乡师范学校学习。1937年1月,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奔赴山西太原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太原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班学员、山西太谷军七一团政治部政治干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四总队一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教育科长。1940年9月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任晋绥日报社采访通讯部主任,新华社总社特派记者、新华社豫陕鄂野战分社社长、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分社社长。1953年5月至1957年10月,先后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1957年11月调光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不公正待遇,受迫害含冤度过八年牢狱生活,身体、精神遭受严重摧残。1979年12月调任外文局副局长,1980年7月兼任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1984年4月离休。穆欣同志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立场坚定,忠于人民,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穆欣同志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视政治理论学习,遵守党的纪律,事业心强。1984年4月离休后,积极发挥余热,继续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通过撰写名人传记,传播党内外知名人士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对教育青年、激励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1957光明日报总编辑

    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

    微笑的可爱多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光明日报的报刊编辑格式

    新闻稿件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第一段是导语,把新闻的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因何事Why,做何事What,结果如何How)交待清楚,第

    芳宝女郎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工人日报总编辑

    李求实(1903—1931),原名李国玮,字北平,笔名李伟森,文人、报人、共产党员。1903年8月生于江夏县金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

    A广州淘上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河池日报总编辑

    全系有教授、副教授、助教、讲师46人 其中教授6人 银建军 海虑太 陈祯伟 温存超 谭为宜 龙殿宝 副教授12人 彭丽萍 韦家业 蓝利萍

    乐乐captai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助理

    1982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1984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198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1989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93年

    落叶无声2015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