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泪新民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小黑君kk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为此,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情状况。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根据上述情况描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且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五是变化式,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hlin's Lemma which was originally (cf [18]) proved for bi-measurable aperiodic automorphisms T of a Polish space X is a basic tool in ergodic theory. It states that for an automorphism of the above type which is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 of A TER。 。TERremainde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除此以外,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从整体而言,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而仪式类舞蹈,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从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的复杂程度来看,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深受音乐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遇到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舞蹈内容通常情况下也会随之变得相对丰富多彩,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时而温柔时而激情,情感也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它通常在舞蹈段落和段落之间,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或是对比的情感,这也使得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情感起伏,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些具有剧情的舞蹈和舞剧往往情感都呈多线索发展,除了段与段之间呈现变化发展外,同一段落也会夹杂着不一样的情感线索,特别是在交响性舞剧当中所展现的对比性尤为强烈,一般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节拍的切割、音色的搭配、调性的转换和空间的创意因素来形象和帮助所要展现的音乐的情感内容。而当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的时候,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也趋于简单,简单的音乐结构背景下不大可能衬托复杂的舞蹈表演,否则将会使得音乐和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反差,让观赏者觉得表现形式不一,主题不一致等反面效果。为此,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要根据音乐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不能一厢情愿的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实现协调和统一,最终破坏舞蹈的表演观赏性。
lucifer487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极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因此,考察和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形象,它的理性活动始终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赏也就是舞蹈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舞蹈观众欣赏的形象思维与舞蹈作者创作的形象思维的具体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明确的主题,再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出艺术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的形象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激动,进而才能体会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也就是说,作者进行创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现实面貌和本质意义以创造形象,而观众进行作品的欣赏,却是由把握形象,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体会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总之,舞蹈欣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会逐渐地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这正如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凡抄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其意思是说,会演奏上千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方法,务必要多做观察研究。一个人“晓声”和“识剑”鉴赏能力,来自本人的艺术实践和它对事物的全面反复的观察比较。因此我们说,对于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只有不止一次地反复欣赏、透彻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如何欣赏芭蕾舞 欣赏芭蕾,大致上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传统的,一条是现代的。一般主张欣赏的方法与欣赏的对象相统一:即用一丝不苟的传统思路,去欣赏“早期”、“浪漫”和“古典”这三个传统时期的芭蕾舞剧、音乐型芭蕾和纯粹型芭蕾。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间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干的审美场,进入《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一个人造仙境,进入《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一个梦幻世界,一连几个小时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嚣和精神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另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先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节目单上的东西简直就是编导们设下的圈套,或者是为弥补舞剧编导或芭蕾编舞自身的语无伦次而兜售的灵丹妙药,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成功与否只能看他台上怎么“舞”的。芭蕾舞剧说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便无法解释芭蕾舞剧中的领衔主演们在跳完双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如果剧重于舞,这种行为岂不是出“戏”了,西方的观众和评论家们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个世纪呢?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明星可以欣赏,但用不着崇拜得五体投地,明星崇拜的风气实在显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跟着评论家们的意见跑;寻找自己眼中和心里的明星,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怎样欣赏现代舞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对现代舞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了,其实无论怎样,舞蹈还是一个感觉的流程,就算以理性为首位的现代舞,也都是以感性的表象为第一特征的,如果用太纯理性的的思维去理解作品,那只能使自己走入一个对现代舞认识的误区。因此,在有条件下,因对一个优秀的现代舞多看几遍。实践证明,好的现代舞能使你百看不厌,而且每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当时自己觉得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一看觉得还是太俗了。不过还真的挺喜欢舞蹈的,大四了一定要选街舞课。”舞蹈,不仅仅是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的艺术,更是超越了肉体和灵
可以说说具体的写作要求么?
艺术鉴赏论文以论文中心为基础,展开论述,主要阐明它的艺术价值重要性
给你一个开头, 一次幼儿舞蹈比赛,老师花尽心思,连夜通宵的给我选了个高难度的舞蹈:月光。这个舞蹈讲究仪态优雅,舞步轻快,舞感要美,这个舞蹈的伴奏正是优美的草原舞
可以去汉斯的官网上下载吧~他们有(设计)这本oa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