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10

日月草112
首页 > 职称论文 > 香农论文答辩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顽童阿淑

已采纳

一次划时代的演示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声学专家立克里德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几乎能让社会心理学家和劳资专家们吓一大跳:《人-计算机共生关系》(Man- Computer Symbiosis),他把电脑称为人类的“合作伙伴”,铿锵有力地宣称:“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脑与电脑紧密合作,结为一机,以人脑前所从未有的全新方式来思考问题,以任何数据处理机器所从未采用过的方式来处理信息。”这篇文章可谓“石破天惊”,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思考”,第一次提出了“人机”(Man-Computer)关系的命题。要知道,他的作者四年前才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七年前还硬着头皮要研究什么人机关系。Ivan Sutherland演示中立克里德的文章也引起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新任署长杰克·鲁伊纳的注意。他意识到立克里德的“人机”理论不同凡响。1962年他把立克里德挖了过去,成立了一个信息处理技术处(IPTO),简称信息处,由立克里德担任首任处长,并把一台Q-32电脑调拨过来,供立克里德研究。这就是后来“阿帕网”的起步。1962年,立克里德参加一个计算机图形处理方面的高级研讨会。会议临结束前一天,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发言,他就是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会议主席邀请他在次日大会发言。苏泽兰用幻灯向与会者展示了他的一项发明,说是他博文论文的一部分。他用一支光笔在电脑屏幕上画一幅画,然后以文件的形式将它存储在电脑中,要用时,取出这些文件,打开文件后,可以对原来的画进行随意变大缩小,小可到一点,大可无限大(当然显示器上只有能显示一小部分)。苏泽兰把这一发明叫“画板”(Sketchpad),苏泽兰的演示一结束,与会者们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这位青年博士生已做出一桩不同凡响的开创性工作。最激动的莫过于立克里德了,苏泽兰的“画板”正是他两年前提出的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它不是数据处理,而是图形处理,这样,人和电脑之间就以图形的方式真正建了关联,这一关联后来被称为“界面”(Interface)。听完苏泽兰的报告后,立克里德坐不住了,立即找到这位校友,请他来高级研究计划署工作。1964年,当立克里德离职后,时年26岁的苏泽兰担任了的信息处处长。同年,苏泽兰又把立克里德举荐的青年心理学家鲍伯·泰勒要过来,担任自己的副手。1966年,当苏泽兰离职后,泰勒成为第三任处长,“阿帕网”在他手里大踏步前进。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成就1988年,享有“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美誉的伊凡·苏泽兰特(Ivan Edward Sutherland)成为当年的图灵奖获得者。除了图灵奖以外,他还是美国工程院兹沃里金奖的第一位得主;1975年他被系统、管理与控制论学会授予 “杰出成就奖”;1986年IEEE授予他皮奥尔奖;ACM除授予他图灵奖以外,1994年又授予他软件系统奖,并早在1983年为纪念计算机图形学的先驱考恩斯而建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时,就把第一个考恩斯奖授予了苏泽兰特……这众多荣誉充分说明了苏泽兰特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逻辑电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同计算机行业其他大师一样,苏泽兰特很早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问世不久,上中学的苏泽兰特就被计算机这种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机器所深深吸引。继而,他依靠对计算机的狂热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并装配了一些用继电器工作的计算装置,从而积累了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感性的认识。真正让苏泽兰特在计算机图形学上崭露头角的是在MIT攻读博士学位的时期。凭借先后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所打下的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假期前往IBM公司打工的实践经验,苏泽兰特通过勤奋工作,用3年时间完成了在TX2计算机上开发出3维交互式图形系统(当时2维图形系统已经问世)这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Sketchpad系统。Sketchpad的成功最后成为苏泽兰特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并为计算机仿真、飞行模拟器、CAD/CAM、电子游戏机等重要应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有意思的是,为了在论文答辩时充分展示Sketchpad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获得最佳效果,苏泽兰特这位平时看上去似乎只懂得工作的勤恳严谨的学者,制作了一部名为《Sketchpad:人机图形通信系统》的影片。在博士论文答辩时,他谈吐风趣幽默,配合影片对Sketchpad的讲解丝丝入扣,特殊的方式和出色的表现深深打动并征服了包括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有“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明斯基等著名学者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最后他的博士论文被当之无愧地评级为“优”,而那个影片也广为流传。后来,年仅26岁的苏泽兰特被任命为负责高科技项目并曾经组织实施了Internet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信息处理技术局IPTO(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的局长。这段任职经历和他主攻方向看似有所偏离,然而既让他锻炼了领导能力,又有机会与美国最重要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打交道,并结识了许多知名人物,这对他今后的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离开DARPA以后,苏泽兰特在哈佛继续其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些有用的图形工具。1967年,应对计算机图形学也有着浓厚兴趣的著名学者大卫·埃文斯的邀请,他从哈佛大学转至犹他大学,并与之将犹他大学计算机系建设成为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中心:早期著名的游戏软件“Pong”就是由苏泽兰特在研究中心的一个学生Nolan Bushnell——著名的Atari公司的创始人于1972年开发出来的。1968年苏泽兰特与埃文斯合办了Evans & Sutherland Co.,其主要产品是飞行训练器和CAD工具。公司的产品和公司不定期出版的主要刊登计算机仿真技术方面文章的“Evans&Sutherland Newsletter”为该公司赢得极高声望。1980年,苏泽兰特又同在DARPA时他一个上级的儿子共同创办了Sutherland, Sproull&Associates,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在这里,除了图形学的课题外,他还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逻辑电路等等。正如当年为Sketchpad制作出色的影片并生动讲解所显出苏泽兰特并不是个只知道教学和研究的书呆子那样,他在纯技术之外对于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和推广方面也展示出了其出色的智慧和天赋。也许正是这些,才让他在所涉及的领域都能如此丰富多彩,成果丰硕。

2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农经师论文答辩

    一、1)主要是根据你的论文进行提问的,书面问题3个,看回答的情况,现场三个评委还要进 行现场提问。2)现场三个评委3)答辩题目是联系自己工作经历的,个数不定,一

    ritafanfan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香港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吗

    1、授课式硕士的名称一般叫做:master of science (MS)、master of arts (MA)等,因学科而异。而研究式硕士统一称作:Mast

    优雅的猫21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香港读博一般论文答辩难度大吗

    毕业论文答辩好过 只要论文框架内容没有什么大错误再加上老师主要考察你对你论文论题论点论据的把握,只要你熟悉你论题的专业知识,没什么难的,真的就像走了个过场。态度

    切尔西在成都21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农村论文答辩

    1.在论文答辩会之前,我们需要将经过了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包括所有的提纲以及任务书还有初稿都提交上去。2.在答辩会上进行论文阐述时需要先用一个短时间

    john123k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农机论文答辩题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

    AAA平淡的一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