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7

臻品之心
首页 > 职称论文 > 城市交通杂志社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喝汽水的小蜗牛

已采纳

老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近日,来自住建部主管,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杂志《城市交通》,刊发了一篇文章: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实施评估及建议》。 文章内容很多,但 “未来还有哪些地方会有机会纳入广州地铁线网的覆盖范畴之内 ” 想必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其中,有建议广州地铁四期建设的8条新线,各区分配如下: 五条市区线: 10号线东延线(天河)、19号线(天河+海珠+黄埔)、23号线(海珠+天河+黄埔+增城)、25号线(荔湾+越秀+天河+黄埔)、26号线(白云+天河+海珠+番禺) 三条市域线: 22号线南延线(番禺+南沙)、37号线(从化+黄埔+天河)、28号线支线(增城) 新一轮地铁建设中,南沙人民最盼望的15号线没有了? 大概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广州轨道交通密度还不足 中心城区、空港、科学城、白鹅潭、广州南站、创新城、科学城等公共服务中心有2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支撑。 南沙副中心和五大外围综合城区至少有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支撑其与中心城区联系,其中广州空港城内部建成轨道交通9号线提供组团内部服务。 新型城镇主要位于城市外围,发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功能,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较少。 2021年9月轨道交通18号线开通和2022年3月轨道交通22号线开通后,中心城区与南沙副中心、番禺南部创新城联系时长均可控制在30 min内, 中心城区与其他外围综合城区间则需1 h以上,联系效率有待加强。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体系耦合分布 02 、3号线、5号线负荷过大 需建平行线路分流 从线路负荷情况来看,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等骨架线路高峰断面客流量仍保持在4万人次·h-1以上, 其中3号线早高峰断面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h-1,满载率达120%, 出现了超负荷运行的情况,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亟须建设平行线路分流。▲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客流发展历程▲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客流走廊耦合分布 再看具体他线路,3号线及北延线、2号线、5号线,客运量最大;21号线、14号线,平均运距最远;1号线、8号线、2号线,客运强度最大。 03 、黄埔东、番禺南、白云北待填补 中心城区范围内绝大多数客流走廊已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仅有宝岗大道、广州大道、机场路、东风路、黄埔大道等客流走廊现阶段暂无覆盖,但可通过与走廊相距1 km以内的平行轨道交通线路服务,基本满足现阶段居民出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建成区缺乏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如东部黄埔区、南部番禺区及白云区北部地区等。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建成区耦合分布 04 、广州与佛山、东莞的联合融通 在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进程中,广佛同城化已成为典型。 目前广州与佛山之间的地铁连续直通或接驳的已有广佛线、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 但穗莞边界出行强度较低,除狮子洋、东江等地理阻隔因素外,其中不乏轨道交通衔接不足的问题。 据早前广州地铁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快推进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重点兴建5条城际铁路、4条城际联路线。预计2025-203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超过1500公里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网,打造广州中心至佛山、东莞城市中心30分钟,至中山、珠海、清远城市中心60分钟的湾区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这意味未来会特别注意与周边城市的联合融通,一些新的线路会被提上日程。 05 、新一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议 ①加快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在18号线、22号线基础上,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加快建成在建广清二期、琶洲支线、广佛东环等城际线路。 推进已批复的佛穗莞城际(28号线)、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18号线北延)、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22号线北延)和广州南至广州站联络线等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实施,将城际铁路引入广州市中心。 推进广州境内22号线南延线、37号线、28号线支线等近期建设,提升广州南沙、从化、增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效率。此外,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对外辐射能力,应同步推进广佛西环、广佛江珠城际近期建设。 ▲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建议 ②加密中心城区网络 当前,广州市正在推进建设11条(段)约280 km轨道交通线路,补充中心城区“X”型骨架,将轨道交通13号线、14号线直接引入中心城区覆盖中山大道、东风路走廊;建成地铁环线提高网络汇聚能力、改善换乘条件。至2023年底,中心城区网络规模将达到550 km,有效缓解既有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客流压力。 随着广州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中央商务区(又称“广州第二CBD”)逐渐建成,广州东站、广州站和黄埔站等铁路枢纽改造和新建项目推进。 建议推进规划东西向轨道交通25号线、南北向轨道交通26号线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又一“十字轨道骨架”,实现临江大道、广州大道走廊的覆盖。 建议推进规划轨道交通19号线、23号线及10号线东延线近期建设,加密天河智慧城、黄埔开发区的轨道交通覆盖,从而巩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广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建议 ③强化衔接线路建设 广佛、穗莞间轨道交通将朝着一张网发展,经协调已规划形成18条广佛衔接、6条穗莞衔接轨道交通线路。 当下应借鉴广佛线在跨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壁垒,协同推进跨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构建“中心直达、枢纽共享、边界融合、网络一体”的广佛、穗莞轨道交通网络。 1、推进佛山地铁11号线引入广州环线(广州11号线)、佛山地铁4号线番禺段等线路实施。 2、东莞地铁1号线二期望洪至穗莞边界段应与广州规划的地铁25号线同步建成,构建穗莞中心间贯通线路。▲广佛、穗莞衔接轨道交通线路近期建设建议 从上面出现的地铁线路有: 28号线、18号线北延段、22号线北延段、22号线南延线、37号线、25号线、26号线、19号线、23号线及10号线东延线等。 结合2021年10月公布的《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来看,与之重合的有4条线路:22号线南延段、19号线、26号线、37号线。

214 评论

百合海鸥

《城市公共交通》(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暨城市公共交通专业分会主办及编辑出版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指导性学术期刊。它服务于全国公交企事业单位及市府主管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它的办刊方针是: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加快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栏目:学术研究、改革研讨、经营管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轨道交通、保养维修、运营服务。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内统一刊号:CN11-4416/U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1467国家级,知网, 万方 ,维普收录编辑博雅学术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惟一的国家正式刊物。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遍及全国公交各界,颇具规模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到的权威性。 1、征稿内容(1)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法规、举措、活动等重要信息。(2)城市公共交通的热点、难点话题。(3)城市公共交通各方面实践的经验、体会、见解。(4)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学术理论的研究、探索、成果。(5)与城市公共交通相关的科学、技术普及知识,新技术、产品的推介。(6)城市公共交通历史追本溯源;可资借鉴的国外城市公交。(7)相关的书画、篆刻、诗词、摄影等可供欣赏之作品。2、稿件要求(1)文稿请用16开400字单面稿纸誊写(或打印)清楚,字迹工整。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4000字。(2)文稿中的插图(表),请用描图纸绘制或用电脑制图,图面要清楚整洁。图面尺寸横向一般不大于70mm,最大也不要超过130mm。(3)文稿中摘录或引用他人作品,务必在参考文献中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以及出版刊发该作品的书(刊)名、年份、卷(期)、页码。(4)凡理论和学术性论文,须写文章摘要(300字以内)列出关键词(20字以内)并配有英译文。(5)书画等作品稿件,尺幅以16开大小为宜(原作过大可经缩印后投寄)。3、投稿须知(1)请按各栏目的要求投稿。稿件也可通过E-mail传投。(2)投稿者请详细注明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及电话等联系方式。(3)投稿者文责自负,如发现抄袭或侵犯他人版权,给本刊造成影响和损失,投稿者要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4)来稿一律不退,请投稿者自留底稿。(5)请勿一稿多投。在两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刊用通知,方可改投它刊。(6)本刊拥有对投稿文章的删改权。如投稿不可删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1)来稿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并赠刊一本。(2)本刊已入编中国全文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遴选)和中文收录、学术期刊摘录期刊,如文章不欲入编,请作者在来稿时声明,以便删除。(3)本刊编委单位作者用于评定职称的论文,须经编委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4)凡在参考文献中引用本刊所刊发的论文,在符合征稿要求下将优先刊用。(5)凡是科研基金项目或课题费资助的论文,请在来稿中列出项目名称及编号。(6)凡本刊发表的作品,本刊有权以任何形式对该作品进行修改、编辑和重复使用该作品,无须征得作者同意。注:投稿如有与稿件相关的图片,请一并发送到杂志社。

259 评论

心晴joanny

《城市交通》杂志最初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于1999年7月创办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于2003年11月25日,成为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王静霞女士任主编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两院院士、《城市交通》杂志名誉主编周干峙为杂志题词:以综合协同,谋畅顺通达。《城市交通》杂志作为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针对学科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等特点,力求展现学术性、导向性、权威性,成为城市交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平台,为促进城市交通科技发展做贡献。《城市交通》杂志于2007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杂志于2003年11月正式创刊,当时为季刊,每期64页。2005年,杂志由64页增加为80页。2006年顺利地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由原先的80页增至90页,并在栏目设置、文章选题、编辑质量、版面效果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7年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印刷,页码也由90页增加为100页,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更加注重细节。《城市交通》杂志刊载内容包括交通战略与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新技术、交通安全与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经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静态交通、智能交通等方向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或者技术成果,国内外交通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各地成功经验的推广介绍,城市交通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等。《城市交通》杂志的读者对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级地方政府主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官员;城市交通各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科研等部门的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关心城市交通发展的社会读者。发行范围遍布除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我国所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版周期:双月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672-5328国内刊号:11-5141/U邮发代号:80-173创刊时间:2003年

319 评论

海狸鼠小姐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1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胡石英1944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祖籍江苏盐城。其父亲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母亲谷羽是两弹一星整体研制的技术“

    egyptshizh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官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好刊发论文吗答: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好刊不发论文

    迷路的豆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城市交通杂志社

    老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近日,来自住建部主管,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杂志《城市交通》,刊发了一篇文章: 《广州市城市

    臻品之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交通财会杂志社

    非核心:《世界华商经济年鉴》《中国商界》《中外企业家》《新财经》《中国外资》《商业文化》《中国经贸》《中国市场》《管理观察》《金融经济》《时代金融 》《物流工程

    流浪的好吃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核心期刊。写作方向很多啊,只要有创新,之前我就是缺乏创新被拒了。还好是同事给的莫’文网,帮忙修改的,很快就OK了

    A喵是kuma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