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4

吃鱼的猫g
首页 > 职称论文 > 古诗词运用主题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养生达人帅帅

已采纳

唐诗,宋词······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他们的辉煌和荣耀。一曲《满江红》,向世人宣示了岳飞那浓郁的爱国热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是那样的看淡功名,他一心只想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是朝廷中小人得志,嫉贤妒能,二十四道金牌的王命,他放弃了即将到来的胜利,这虽然换回了他的忠诚,但却使他走向了死亡,最后结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一声呐喊有谁能理解,这一声感慨又有谁能回答呢?或许没人,也或许有人,但历史做了很好的回答,一个君主假如愚昧无知,听信谗言,必将导致国家破灭。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阐述了一代词帝-李煜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放入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从无鹤立鸡群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爱开这种玩笑,最后由他这位最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他的前半生沉迷于酒色中。有人这样评价他,在当皇帝这方面,他完全不入流;但对于诗歌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天分。亡国之后,他在元朝大都中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之情,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开创了词可抒情的先河,同时,他的那种爱国情怀被后人称颂。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中国诗词的历史是甜苦参杂的。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逸高远;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诗的海洋是浩瀚飘渺的,我们尚未涉足的地方太多太多,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诗词带给我们的意境吧!!!!

289 评论

jewelleryz

读着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你心驰神往,流连往返。

133 评论

小袅袅09

古人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们借用诗歌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情感,抒发自己的志向,展望国家民族的未来。读古诗词,是丰富现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精神生活,重拾一颗岁月风尘无法掩盖的“诗心”。我认为读古诗词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能传承发扬古诗词魅力,提高社会风气。

古诗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泰山,被红日映白雪的自然之美所震惊,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各具特色的美景,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到,以诗词为眼,穿过千年,跟随古诗词的步伐,走遍祖国的山川湖海,感受中华诗词的美丽,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不得不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绿水青山叫好。

其次,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追求高速高效的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古诗词何尝不是一种放松方式,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在古诗词中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学习即使面前困难重重,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去迎接它、挑战它。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慨时光流逝的无情,体悟超脱物外的旷达态度。

古诗词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经久不衰,而它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表达对于旧社会落后思想问题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对于当今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子成为男人的附庸品,没有自身价值,以男子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全身心都投入到男子的身上。

但是在《氓》中我们看到一位女子从沉溺恋爱满心欢喜,到嫁为人妻受人嘲讽开始反抗的反思与觉醒。面对丈夫断崖式的改变,她没有顺从和放弃,而是在悲愤中清醒,在痛楚间走向决绝,她有着超出当时社会的先进性思想,努力地、拼命地挣开枷锁,打破束缚。这种不依附他人,自尊自爱的精神于当时社会中对于当今社会也有很大影响。

近些年来,“女性独立”“女性自强”等词语频繁登上热搜,女性自强自立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女性不再是物品,屈服于男子的制裁。面对家庭暴力等众多道德和法律问题,她们不再躲避起来将痛苦默默忍受,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从深渊中觉醒,将自己的才华与魅力展现出来,彰显女子气概。这种精神也会是新时代精神力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女性从尘埃中走出,逆光前行,向阳而生。

在历史车轮不断向前前进的路上,古诗词作为一种诗意化的语言,它能表现出任何一种语言表达不出的意境,正因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应拾诗词之砖瓦,筑时代之大厦,更应该珍视它,正视它。将新时代精神融入古诗词中,给之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209 评论

小精灵926

古诗词的议论文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吟诵古诗词论文题目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使人一见,便赢得更多的青睐。标题需

    沈阳硅藻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诗词研究论文

    对古诗的看法如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

    心在翠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诗词运用主题论文

    唐诗,宋词······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他们的辉煌和荣耀。一曲《满江红》,向世人宣示了岳飞那浓郁的爱国热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是

    吃鱼的猫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古诗词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

    吸血鬼小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古体诗词投稿

    我也想呢,不知往哪。

    狼人发生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