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3

jack99huang
首页 > 职称论文 > 地中海贫血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腊肉炒豆丝

已采纳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265 评论

Elephantwoman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 遗传携带者(genetic carrier)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一般包括: ①隐生遗传杂合子;②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③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④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群中,虽然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子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苯酮尿症的纯合子在人群中如为1:1000,携带者(杂合子)的频率为2:50,为纯合子频率的200倍。对发病率很低的遗传病,一般不做杂合子的群体筛查,仅对患者亲属及其对象进行筛查,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对发病率高的遗传病,普查携带者效果显著。例如我国南方各省的α及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高(共占人群8%-12%,有的省或地区更高),因此检出双方同为α或同为β地贫杂合子的机会很多,这时,进行婚姻及生育指导,配合产前诊断,就可以从第一胎起防止重型患儿出生,从而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而且防止了不良基因在群体中播散。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死胎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机会很大(参阅第二章),因此,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亲属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隐性致病基因杂合子检出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基因的剂量效应,即基因产物的剂量,杂合子介于纯合子与正常个体之间,约为正常个体的半量,但因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直接测定基因产物或测定基因间接产物),使测定值在正常与杂合子之间,杂合子与纯合子之间发生重叠,造成判断的困难。 杂合子携带者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临床水平、细胞水平、酶和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从临床水平,一般只能提供线索,不能准确检出,故已基本弃用。细胞水平主要是染色体检查,多用于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酶和蛋白质水平的测定(包括代谢中间产物的测定),目前对于一些分子代谢病杂合子检测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正逐渐被基因水平的方法所取代。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从分子水平即利用DNA或RNA分析技术直接检出杂合子,而且准确,特别是对一些致病基因的性质和异常基因产物还不清楚的遗传病,或用一般生化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遗传病,例如慢性进行舞蹈病、甲型和乙型血友病、DMD、苯酮尿症等;最后,对一些迟发外显携带者还可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如成人多囊肾病等(参阅第十三章)。目前,用基因分析检测杂合子的方法日益增多,并逐步向简化、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求扩大到高危人群的筛查。

169 评论

笨鸟肥肥

当然可以治疗,你需要入住广西医科大血液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血液科主任兼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会全国委员,广西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专业特长是血液病学,从事血液病临床、地中海贫血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完成了省级科研课题“羟基脲等药物对β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基因的调控及临床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脂质体转染反义核酸对β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基因的调控”。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承担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 彭志刚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广西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血液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一直从事血液病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并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工作,目前已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及脐带血移植共240余例。目前主持的课题有4项,近4年来共发表论文10余篇。 周吉成 医学博士,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血液内科副主任兼输血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承担省厅级课题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罗 军 医学博士,副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血液学杂志》及《广西医学》编委。擅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及恶性血液病的分子生物学。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广西科技厅课题2项,广西卫生厅课题1项,博士启动基金课题1项; 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参加《威廉姆斯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译著工作。 梁金清 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现为血液一病区护士长,多年从事血液病临床护理工作,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发表文章数篇 周怡振 主管护师,大专学历。现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护士长,获1项自筹经费护理科研立项。周雪梅 主管护师,本科,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任血液二区护士长,业务专长: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发表文章数篇 卢玉英 血液病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留学美国。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广西优秀专家,1999年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曾任大内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血液学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广西血液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共获科技进步奖(省级及厅级)7项。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专长:各种血液内科疾病的诊疗。 杨日楷 血液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曾任血液内科副主任、农工民主党广西医科大学支部副书记。现任《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特邀编委。获广西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在省级以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特别是血液病。 程 鹏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务部部长,研究方向是血栓与止血,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发表论文数篇。 马 劼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广西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兼秘书。主要从事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研究,并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内科研课题1项,获中华医学会三等奖1项(排名第2),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1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2)。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邓东红 医学硕士,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广西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从事内科学血液学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血液恶性肿瘤的化疗,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一项。李桥川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2006年至今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从事血液科临床以及科研多年,经验丰富,发表文章数篇。 赵卫华 医学硕士,在读博士,主治医师。从事内科及血液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数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 杨 杰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血液内科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多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罗 琳 主治医师,硕士,在读博士。从事内科及血液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数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赖颖晖 主治医师,硕士,在读博士.从事内科及血液科临床工作十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数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 刘练金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出凝血疾病的研究,曾发表数篇论文,获卫生厅课题一项。 章忠明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白血病耐药的研究,曾发表论文数篇,获教育厅课题一项 刘振芳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发表论文数篇,科技成果分别于2004年10月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和2004年12月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 静 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主治医师曾发表论文数篇,获教育厅课题一项。刘容容 医学博士,讲师。2007年至今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工作,研究方向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以及治疗。发表文章数篇。龙 媛 学士学位,住院医师。2004毕业后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工作,并于2007年9月至今承担诊断学教学工作。 陈 玮 学士学位,住院医师。2005年7月毕业后分配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工作。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贫血调查毕业论文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内容概要 古往今来,探索生命之谜,保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目前已发现许多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足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总

    雪诉离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中海贫血论文范文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 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然来临。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疫情最美志愿者先进 事迹

    没油什么大不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地中海贫血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

    Cora菱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溶血性贫血伴肺炎的毕业论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存在基础疾病。继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的病因有: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②淋巴增殖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

    蚊蚊mand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青海藏族脱贫研究论文

    西宁12月10日消息 “以前在牧区放羊,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到村里的服装加工厂上班,一个月就可以拿到2000多块,还不用整日风吹日晒。”蒙古族女孩才让卓玛说。

    幽幽百合香s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