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7

速度染发
首页 > 职称论文 > 博士后论文智慧城市研究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中艺古典家具

已采纳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95 评论

癞皮狗旺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系 学士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硕士(统招全日制)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博士(统招全日制) 山东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济南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 济南军区某部科研处 工程师 (浪潮集团)山东电子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校外博士课题研究山东泰华电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总经理 山东泰华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山东泰华电讯有限责任公司 CTO、副总经理 近几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研发了国家标准GB/T21028-2007《信息安全技术 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城市绿色照明管理系统》、《城市照明单灯智能控制系统》,国家住建部信息化示范项目《数字市政信息化示范项目》,国家工信部物联网专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节能管理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基于物联网及海量数据分析挖掘关键技术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数字北川”县域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大数据系统挖掘及安全关键技术山东省信息产业专项基金项目》,山东省信息产业专项基金项目《面向政府的协同工作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路灯单灯节能管理系统》等多个国家或省级项目或课题,并已分别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专家验收。研究成果《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获得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被认为填补国内外空白,以此为课题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07年国防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后课题致力于智慧城市体系框架方向研究,所提出的GBCRsse智慧城市运行体系理论模型以动态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理论描述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多次参与指导或评审山东省各地智慧城市和政府信息化项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参与《济南市数字市政》、《数字北川》、《菏泽综合数字城市平台》等多项大型信息化项目,其中数字北川是山东省政府立项,山东省科技厅承办,泰华公司承建,全国瞩目的科技援川工程。 1、马述杰,周永利,何川等.《中国数字市政发展报告2011-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2、杨巨龙,周永利. 《软件需求十步走-新一代软件需求工程实践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2、孙丕恕,周永利等. 国家标准 GB/T 2102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 requirement for server. GB/T 21028-20073、Zhou Yongli,Chen Yingwu. A New Economics Architecture for Manufacturing Grid,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China:Haikou,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9874100 ) (ICNC'07) EI,ISTP4 、Sheng Lu,Yong-Li Zhou. Study on Economic Architecture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MG Based on Beneficial Drive,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China:Shanghai,(INSPEC Accession Number: 10046939) (WiCOM2007) EI,ISTP5、周永利,陈英武. 《制造网格资源调度及安全性管理》.2007(8) 电子技术应用 CSCD6、周永利,陈英武.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模型研究》. 2007(10) 现代制造工程 CSCD7、周永利,陈英武.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分配和管理策略研究》. 2007(11) 现代制造工程 CSCD8、周永利,陈英武,潘晏涛. 《求解无线微传感器网络生存时间的上限》.2008(2)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9、周永利等. 《基于物联网和GIS的“数字市政”在济南市政公用事业的应用》,2011(5) 市政技术10、周永利等. 《基于物联网和GIS技术,数字市政助力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快速发展》,2011(13) 中国科技信息11、周永利等. 《济南数字市政体系框架》,2011(8) 计算机与现代化 CSCD12、周永利等.《济南数字市政体系框架研究与实践 》,2011(10)微计算机应用 CSCD13、 Zhou Yong-li. The Architecture of Jinan Digital Municipality.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China:Haikou, (ESEP 2011) EI,ISTP14、Zhou Yong-li,Ma Shu-jie. The System Framework of Jinan Digital Municipality .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ICICA 2011) EI,ISTP15、Zhou Construction of Jinan Digital Municipality Based on IOT and GI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1) MSE 2011 ISTP16、Yongli Zhou,City Management based on Geospati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cs,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INIC2014 EI

313 评论

jettyjiang

喝一壶酒,洗洗睡,做个梦就可以了

257 评论

MIssMIss兔狗

“怀揣”梦想再攀高峰我国第一位测绘学博士后;主持建成我国最早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金土工程”于2006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1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成为深圳培养出的首位院士。

回忆前半生的科研成就,郭仁忠感慨地说,“40岁来到深圳,57岁当选院士,深圳的创新基因成就了每一个想做事的人,如果不是来到深圳,很难诞生这样的成果!”

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巡视员岗位上贡献毕生所学直至退休,很多人眼中,郭仁忠已经走到了人生与事业的巅峰,然而,他的“野心”却远不止如此,怀揣着“智慧城市”建设构想——2017年5月,鬓染霜华的郭仁忠受邀出任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带着未完的科研事业“基于虚拟城市环境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向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城市发展的世界前沿领域发起冲击。

开放共享,有容乃大

“智慧城市是我的追求和梦想。”从规土委办公室搬入书香荔园,郭仁忠感觉到无比熟悉的年轻的味道。

早在1997年,郭仁忠就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直到2003年,他带领团队实现“空间数据自动综合技术研究”突破,成功创新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服务模式;2006年又成功确立了我国在三维地籍实用系统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世界里建立一个虚拟城市。即,以数字孪生的形式,将城市地理空间从地上到地下、从室外到室内进行可视化三维重建,以城市地理空间为载体实现数据集成,为各类智慧城市系统提供一个共性的、开放式的二次开发环境。城市数据的结构化、可视化空间表达是智慧城市的基本任务。”郭仁忠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之初,就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

提到应用领域,郭仁忠眼前一亮,他说,“这个数字化的虚拟城市模型可整合各类城市数据,形成一个可分析计算、可仿真模拟、可视觉感知的数字城市,能应用于规划方案模拟、交通仿真、公共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监测等多种城市治理和服务场景,用途十分广泛。”

万物互联,“智”在必行“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企业已经提出了不少优秀解决方案,也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智慧城市这条路非走不可。”

无论是工作还是科研,郭仁忠始终追求精致,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完美的“虚拟城市”正徐徐揭开面纱。“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都需要更先进的方法进行管理。”他提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突破公安、规土、环保、交通等各个政府部门分而治之的现状,构建城市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政务绩效和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我们政府调控能力强、决策效率高,处在城市快速更新发展阶段,智慧化治理水到渠成……发展智慧城市更有优势。”

谈及此次获得国家重点立项,郭仁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湾区,纵观世界大湾区无不聚集了其主要的经济力量、科技力量。未来,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将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

219 评论

噗噗小维尼winnie

陈能成,男,1974年生,武汉大学博士(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博士后(卫星传感网)、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成员、J2EE体系架构师。1997、2000、2003年分别获工学学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硕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博士(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位;2000年留校任教,2004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NASA Sensor Web与OWS-5/6项目,研究成果获2008年R&D Top 100国际科技研发创新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奖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70余篇次。 目前主要从事对地观测传感网、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智慧城市、数字南极等方面研究。在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863项目。 主要学术兼职:SCAR-AGI(国际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地理信息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委员,CPGIS YYSW2010国际会议主席,担任IJGIS、CJRS、IEEE JSTAR、IJDE、IEEE TGARS国际期刊和中国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与极地研究中文期刊审稿员。 详情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智慧城市的研究论文3000字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全面感知、监测

    扭扭炒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智慧城市协同创新研究论文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全面感知、监测

    燕若雪02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智慧城市的研究生论文

    我写过一篇是《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内容是关于智能城市的 你参考一下好吧\(^o^)/~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之“智能城市”计划摘要: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

    清清河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投稿

    建筑工程师评职发表论文的期刊职称指导职称指导1年前文章图片1《安家(建筑与工程)》省级 龙源网《中国厨卫》省级 维普网《地产》省级 维普网《现代装饰》省级 万方

    蛋蛋妹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智慧城市论文

    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国ICT产业发展模

    大料酱VS小麋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