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嘴森淼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参考文献:
乐乐媚娘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在理论上,西方经济学一般把规模经济定义为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形。它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品成本之间相关的某种规律性,其实质是企业合理的规模作业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体来讲,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使劳动分工更加合理化,并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同时可以使用更好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资源有效率的优化组合与配置,这一切都将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降低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我们称它为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如果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而是由于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相互密切协作,规模比例协调,对资源和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果,从而使产品成本下降,获得规模效益,我们称之为企业外部规模经济。但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指的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不能带来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非经济性。规模不经济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规模过小,达不到所属行业要求的最低规模;另一种是企业规模扩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这两种现象都称为“规模不经济”,这里主要讨论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过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形。 二、规模不经济的成因分析 规模不经济是否是由企业规模的过小或过大引起的? 规模大的企业不一定规模不经济。比如通用电气公司(GE),2003年总资产达647,483亿美元,l2个业务集团中有9个可以进世界500强,实现销售收入1341.87亿美元。但规模的庞大不但没有使它笨拙,相反为其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高增长。 规模小的企业也不一定就规模不经济。比如有一种自然经济体——虚拟企业,这种企业没有自己的加工厂、也没有商店,只经营品牌。深圳意丹奴服饰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无产业制造商。它通过组合生产能力过剩的制造商;组合被国外企业培养起来的加盟商;打造自己的品牌商实现企业的发展,从200万启动,三年内做到销售额过5亿。 由此可见,规模不经济并不是单纯由企业规模的过大或过小引起的。那么规模不经济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张维迎认为,任何企业只要规模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原因有三:一是生产技术极限;二是管理体制极限,信息传递交流的不完整和失真、信息流量处理;三是管理能力极限。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本文认为规模不经济主要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管理无效率或低效率,从而造成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沟通缓慢、内部官僚集权主义、决策失误、铺张浪费、对竞争对手和市场反应迟钝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长期平均成本的上升,从而使企业进入规模但不经济阶段。 三、规模经济的经典案例 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生产规模与管理效率相统一,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我们以著名的国际IT业巨头IBM为例简单介绍规模经济产生的过程。 1950年初,IBM生产了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电脑,走出了美国商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步。1960年,小沃森力排众议,极具魄力地投入50亿美元(超过美国研制原子弹的费用),研制出了令世界瞩目的S/360,后来又相继推出S/370、S/303x、S/4300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IBM得以称霸大型机市场。但这种辉煌的背后也埋下了影响公司日后发展的隐患。管理层普遍患上流“倨傲流感”,盲目乐观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公司。世界在变,但这种保守气氛却使公司一次次地错过发展的机会,当个人电脑市场开始起步时,IBM却对其视而不见,使得微软拥有了操作系统,而英特尔称雄微处理器市场。1980年,庞大的IBM从企业生命周期里的贵族期进入了官僚化期。1992年是IBM历史上最惨淡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收入是645亿美元,亏损却达到497亿美元,是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净亏损,股价下跌50%,投资者普遍认为昔日的“蓝色巨人”已经无法挽救。 这时郭士纳挺身而出,对IBM的管理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革。郭士纳采取了大刀阔斧般的内部改革: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力戒官僚主义;建立更为务实的薪酬体系。一直以来,IBM奉行公平的薪酬文化,研发人员的薪金和财会人员的相同,没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郭士纳引入了绩效工资制和差别工资制,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重塑企业文化。原来IBM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终身雇佣制的基础之上的,成为造成公司保守僵化的重要原因,郭士纳引入了“力争取胜、快速行动和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注入了活力;采取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退出部分领域,收缩科研战线,取得市场的认可;认清自己的基本业务,找到焦点,优化资源配置,并推行有效执行战略,确保竞争优势;用服务盈利,卖解决方案而非产品;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建立网络王国。这一系列的措施使IBM重新获得了生机,使它成为了一头充满力量与智慧的大象,虽然庞大、雍容,却不失机智和敏捷。自1993年郭士纳出任CEO到离任,公司股价上涨了800%以上,市值增加了1800亿美元,创造了扭转乾坤的神话。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管理效率提高完全可以改变IBM这样的超大企业规模不经济的宿命。 四、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追求企业规模扩大,取得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道理,即:要想上规模,先得上管理。要解决发展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实现规模经济,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从观念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着重加、强企业的管理建设,弄清企业处于什么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要做大规模,就必须把企业的运作建立在可复制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上,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行业和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培养一批职业经理。 (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与企业相关和可能相关的一切资源,构建流程通畅的价值链,建设资源高效共享的产业结构,尽一切可能最及时最全面最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潜在期望,为利益相关人创造最大利益,通过对企业和产业流程的梳理、精简,来实施流程化管理。 (四)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上规模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五)采用新型的组织结构,如矩阵式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从社会上聘请专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当然,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还很多,比如政府对规模的偏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盲目追求有形资产的扩展,把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圈地、盖房、招工、引进流水线上,忽略了技术升级、市场拓展、人才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余永定等.西方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乔梁.规模经济论[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日星、杨舂柏.民营企业规模不经济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月(上旬刊). 〔4〕魏瑞.我国企业规模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 〔5〕赖峰莉.企业规模经济提高的有效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պ=O:) 本文由 “若尘似埃账号” 发布,2017年7月27日
可可京99
我的论文也是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有很多方面,不知你要哪一方面的。以下是我引用的外文文献:关于并购绩效的:1、Jensen&Ruback(1983)在总结13篇文献的研究成果后指出,成功的兼并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约20%的反常收益,而成功的收购给目标公司的股东带来的收益则达到30%。Jensen ., market for corporation control:the scientific Financial Economics,1983,(1):、Schwert(1996)研究1975~1991年间1814个并购事件后指出,目标公司股东的累计平均超常收益为35%。 as a Means of restructuring Distressed Firms:An Empiric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6,(29):、Agrawal,Jaffe&Mandelker(1992)研究了并购后的业绩。他们采用一个包含美国937起兼并交易和227起要约收购交易的更大样本,发现收购企业的股东在兼并完成后五年间都损失了财富的10%。Agrawal, post-merger performance ofacquiring firms:a re-examination of an of Financial LVIL,1992,(4):115-146.并购动机方面的:Shimizu et al.(2004)从公司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公司并购动机理论的一般和具体等方面对公司并购动机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多层次分析[1]。其总结的一般理论有:规模经济理论,主要是对横向并购进行解释;交易费用理论,是对纵向并购进行解释;代理问题和经理主义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具体理论包括:Weston et al.(2000)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2],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2+2>4的效应;市场份额效应;经验——成本曲线效应;财务协同效应。[1]Shimizu,K.,Hitt,.,Vaidyanath,D,Pisano, Foundation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4,(10):307-353.[2]Fred Weston,Juan Siu,Brian Hall:New Jersey,2000.不只三个外文文献了,其实有作者观点的外文文献很好找的,去下载并购方面的硕博士论文,论文中都有国内外文献综述部分。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10期.兰琳.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4期.兰琳. 用故事讲透生活经济学.《中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谓是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在几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没有听说过低碳经济这个名词,可是到
什么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在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