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5

少年卡米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英寒暄语对比研究论文观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贪吃的大吃货

已采纳

中国和英国的寒暄语的区别主要在于问候的时候问的内容不同。

中国和英国的寒暄语的方式及表达:

1、汉英寒暄语基本都可分为问候式、询问式、漫谈式和告别式。

2、中国人寒暄主要有四个话题:对年龄的询问(例如,孩子们有多大了?),健康状况的关注(例如:最近身体如何啊?)对于行动的关注(例如:哟,忙吗?)和节日的问候(例:过年好啊。)而英国人是先问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不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

3、英语里面很注意个人隐私,而中文中什么都可以问,而且见什么问什么,这是最大的差别。

4、使用英语国家最常用的方法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而在中国语言文化中,这方面的语言使用的范围很广泛,相比较于英语国家,更常见的是对职业和收入,年龄和婚姻等问题。

309 评论

飞天小杨杨

PART A:一、人际交往语言人际交往是人们之间通过沟通与接触,在文化和心理各方面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英美人问候时常用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等。除此外,通常更多的是以Hello,或Hi打招呼。Hello在一夫中任何时候使用,通常多用于正式场合,而Hl是一种更随意的,熟人间的问候话How are you? 也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当回答这类问候时,可用very well, thank you,And you? /Fine,thanks,and you?/ Quite well,thank you,这也是一种熟人间的问侯语。How do you do?是一种经人介绍初次见面的问候语,它和How are you不同。所以回答对方而是How do you do.英国人在问候时,常谈天气。除了说Good morning? 外还说Lovely day,isn’t it? What lovely weather, isn’t it? 等等。而美国人更多使用, “ Nice to meet you, what is new ?”(最近好吗?)等等这种问候语言与中国习俗还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习惯以“吃了吗?”或“上那儿或“你在干什么?”等来问候。这种问话通常是表示打招呼,并不真的想了解你究竟没有,或者你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等等,但英关人对此类问候会迷惑不解。当以 “你吃了吗?”来与一个初到中国的英国人打招呼时,他(她)会奇怪:会以为请他/她吃饭,有时有的英美人甚至以为问“你上那儿去?”是对隐私权的侵犯。从而引起不愉快。二、称呼语言中国人的名字一般总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美人一般总是名(given name)在前,姓(surname)在后。在英美文化中,无论是达官显贵与平民之间,还是男女之间,老人与青年人之间,当相互称呼时,一般可以用Mr.�Mrs、Miss十 姓来称呼。Mr可用于:1,用于没有特殊尊称的男人姓名之前的称呼,如:(格林先生)2,用于职务之前,如:Mr. President(总统先生)3可用于地名或行业等名称前指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如:Mr、Baseball (捧球之王。)4,在当今美国,许多妇女也以Mr.这种称呼来自称或称呼其它妇女,以表达她们男女平等的意识。年轻的妇女比年龄大的妇女更喜欢别人用Mr。来称呼自己。Mrs。+丈夫的姓用于已婚妇女。Miss用于未婚妇女。不过如今Ms.用法较广泛,当人们不知道这个妇女是否已婚时,通常用Ms,.称呼,放在这个女人的姓氏前面。许多已婚或未婚妇女都喜欢用Ms称呼。当然英美人有时也以某种职位来称呼人,如:professor、doctor、nurse。此外,在军队以职务来称呼,如:。captain。由于人们熟悉程度不同,场合不同,人们之间的称呼也不同,一般说,在正式场合,可用职衔称呼,如:Doctor Frederick,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可直呼其名。在英美,中小学生对男老师称为“Sir,对女老师一律以Miss称呼。在大学,则以Doctor,Professor来称呼,但也可以以Ms:.或Mr.来称呼。在我们这儿中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以“Good Morning, teacher”向老师称呼。实际上是中文习惯,它并不合英美语言习惯。

302 评论

贝克街流浪猫

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论文

[论文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论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俗影响问候的不同表达形式。

一、中英问候语差异对比

(一)分类及内容差异

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不同语言中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行为准则之一,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如上午10 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挪揄之意了。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关心式问候在不同语言中表达形式大不相同。我们常以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为例,这是极为普通而又随便的问候语,问与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纯打招呼而已。对外国人来说不是这样的,在英语中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能这样发问的。

3.交谈式问候。有时候人们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类问候形式在汉语中非常普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出去啊?”,“上班去?”“散步啊?”,诸如此类的问候话非常的多,一天中我们不知道会说多少次、听到多少次这样的话。同样的问题在英语中则不宜发问,这跟语言发展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人情味浓,较关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状况,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他们的习俗是避开这类话题。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内容上的差异说明这两种语言的人在礼貌语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人们习惯上认为,英语民族的人比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而且,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这类听起来有干涉意味的话是不合适的,因此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问候语内容具有中性特点,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你在忙什么?”这类询问用作问候语,英语民族的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汉语中已经成为常规礼貌用语。

(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别。例如,在问候过程中谈论天气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天气真好! ”和“天气真糟!”这类感叹句来表达对好天气的喜悦和对坏天气的诅咒,而说英语的人则比较喜欢用“Fine day,isn’tit?”这类附加问句。说汉语的人在问候的时候经常使用重复来增强亲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见再见”,而说英语的人则喜欢在问候语中使用缓冲词语来减轻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的差异也可见于人称代词的使用。首先,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为礼貌,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即“you”。不过,在英语问候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广泛。试比较第二人称代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最近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第一人称代词在汉语问候语用得比较少。例如:久仰久仰。上述比较表明,礼貌语言策略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所变化的。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就有可能引起误言、误解和猜疑。 "

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顾曰国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为: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礼貌准则揭示出英汉礼貌语用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中国“谦虚”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以“个人本位” 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西方社会,言语主要用来作为显现平等关系的表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交际时已经建立起一种认知的“ 平等关系”,或准备建立这种关系。

交际环境的依赖性。“ 文雅准则”作为一种礼貌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然而,就文雅准则来说,汉语问候语多是内隐的、含蓄的,而英语问候语则多是直接的、外显的。在西方的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下,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这也意味着在弱交际环境中,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来交际。而在东方的强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量更多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人们对环境提示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理解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选择

由于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和不同语言理解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英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障碍。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而集体价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东方社会里,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集体价值或社会关系被重视和强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中英问候语中英语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近年来中国的问候语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英汉问候语有互相接近的倾向,但差异仍然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影响,并随文化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去探索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差异所在、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求同存异,在交际中采取相应的适当策略,以保跨文化交际渠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Brown,P.& S.Levinson.1978.“Universals in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A].Esther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4] 李海琳.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J].湖南:邵阳学院学报,2008.

[5]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6] 王福祯,徐达山.英语惯用法大词典[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 张群.从中、英、俄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论文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

    罗成or房谋杜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英汉标点符号对比研究论文

    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论文的质量具有影响力。下面我将为你推荐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

    哈布斯窗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论文

    1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13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觉得适合联系我

    大萌萌Alic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英文对比研究论文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

    包子熊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英文语法的对比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

    细舆媚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