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那么一天
中国国民体质大透底 (2001-11-24) 中国人身高随年龄变化 这是一次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 耗时长达3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 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联合进行,历时三年、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进行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 被称为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 本次监测的对象是3—69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 成年和老年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 其中城市中的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 监测的方法是整群随机抽样,内容为检测指标和询问指标两部分。 检测指标里有人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部分, 询问指标主要是了解受测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本次监测共检测533910人,其中幼儿52250人, 儿童青少年学生304141人,成年人151656人, 老年人25863人。获得有效数据11417011个。 中国人体质的大致轮廓 身高、体重、 胸围是本次监测用来描述中国人身体基本形态的三顶指标。 中国人的身高在20至29岁时处于最高和稳定状态。 男性身高169·7厘米,女性为158·6厘米。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缓慢降低。45岁降低加快, 至69岁后男性比最大比值低4·9厘米,女性低5·2厘米。 这个身高169·7的“中国男子”胸围35岁以后趋于稳定, 在45至49岁最大,为90·5厘米,这时“他”的体重达67· 6 公斤,也是最重的时期。女性胸围45岁稳定, 55至59岁时最大,为88·5厘米,这时“她”重59· 6公斤。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体重在降低。 比最大的比值男性低3·9公斤,女性3·1公斤。 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是用来表达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三个指标。 监测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安静脉搏从19岁时开始稳定, 20岁后保持在每分钟78次。血压在20至39岁时稳定。 男性收缩压115·1至117·2毫米汞柱,女性为106· 5至109·6毫米汞柱。男性舒张压为73·8至77· 3毫米汞柱,女性为69·7至72·5毫米汞柱。 40岁的中国人的肺活量男性为3347·2毫升, 女性为2362·3毫升。 40岁是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一个转折点, 40岁以后中国人的血压呈较快上升趋势,肺活量也明显下降。 在反映身体素质的柔韧性、平衡性、握力、爆发力方面, 大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个别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男性在20至34岁期间,握力和臂力达到最大值, 随年龄增大变化不大,40岁后呈下降趋势。 爆发力柔韧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后就降低, 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显著。 阳光少年蓬勃成长 进行了15年青少年儿童体质跟踪研究的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 主任邢文华教授用“生长发育加速、青春期提前” 来描述改革开放20年中国青少年的成长。 二战后的日本曾有一个青少年加速成长的奇迹。那时日本经济腾飞, 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饮食西化, 日本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长达30年的长期加速, 主要是从婴幼儿开始的身高年增长幅度的提高和青春期的提前。 邢文华指出,中国同样由于改革开放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儿童的生长水平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这和日本战后青少年生长“奇迹”极其相似。 以17岁的城市男生平均身高为例,1979年是168·6厘米, 2000年则达到172·8厘米,增加值是4·2厘米。 17岁城市男生的体重1979年是54·8公斤, 2000年是62·6公斤,胸围从82·3厘米达到85· 8厘米。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 18岁学生平均身高增长量为0·35厘米,体重增长量为0· 63公斤,胸围增长量为0·58厘米。 青少年身体匀称度也有所改善,以往的“豆芽菜” 的体形已经被城市青少年体重增长幅度过大, 带来肥胖等医学和社会问题的担忧所代替。 与青少年加速成长相适应的是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邢文华指出, 成长发育提前的表现是成长突增期年龄和高峰年龄的提前。 1979年城市男生从12岁以后才开始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增高, 持续到15岁,2000年城市男生从8岁就开始了这种生长, 持续到14岁。城市女生从9—12岁提前到8—12岁。 乡村的孩子也相应地提前。 邢文华呼吁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注意孩子们提前1— 2岁到来的青春期,关注他们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专家同时也指出,青少年的加速生长在近五年内有速度放缓的趋向, 这可能是和城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专家说, 如果西部开发在近几年改变西部人的生活状况, 那么会出现第二个生长加速的高峰。 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和身高、体重、胸围的加速生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没有增长而是全面的下降。 邢文华介绍,1995年监测时就有所下降, 这一次是在1995年的基础上再一次大幅度的下降。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均全面下降。 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和1995年相比,7— 12岁下降0·4厘米,13—18岁下降1·8厘米、19— 22岁下降2·5厘米;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乡村男生有三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外, 其余均是下降。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 1000米跑下降更为明显。13— 18岁中学男生女生的1000米、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 6秒、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 另外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 同时, 青少年的肺活量在1995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专家指出, 这些数据均指向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水 平。这就为他们青春期发育结束后进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隐患。 更主要的是学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劳、承受挫败心理能力的降低。 与身体素质下降相对应的是近视的居高不下和肥胖。 现在每100个小学生中就有20多个人近视,初中生近视近一半, 高中生高达71·29% ,大学生达到了73·01%。 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1995年相比,城市男生由6·7%的肥胖率上升到10·7% 。由肥胖引起的心脏、肾脏的病变已经出现。 在分析原因时, 邢文华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任于道远研究员都把矛头指向了独生子女娇 生惯养。 于道远说,城市里的“牛奶比矿泉水可乐还便宜, 但孩子们不喝牛奶偏要喝饮料,家长也听之任之。 过多的糖分对孩子没有好处。 生活好了家长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吃,造成偏食和营养过度”。 两位专家指出现在学校体育的错误导向。他们认为提倡“快乐体育” 本身没有错,但强调过度就有问题。800米、1000米跑、 引体向上是很枯燥,但不能因为学生不愿做就取消。 他们都对体育教学大纲中取消1000米跑表示不满。 另外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中日青少年体质比较 于道远研究员指出,和日本青少年相比,日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营养水平、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均好于中国同龄青少年。 从体形上来说,日本的青少年要比中国青少年粗壮, 握力方面要比我国青少年好。在立定跳远上, 日本的小年龄组比我们好,大年龄组我们要胜出,速度方面, 这一次的测定是50米跑项目,日本青少年比我们的好。 在灵敏度方面,我们比日本青少年好一些。 身高方面,邢文华教授指出,1979年7— 17岁城市乡村男女生身高和体重全面低于日本, 以至有学者发出惊呼“小日本原来不小”, 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国人体魄的讨论和思考。 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体重在各年龄组与日本的差距在缩小, 21年间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日本。目前7—17岁同龄组比较, 中国城市男生比日本男生高出1·73厘米。 但中国乡村的男女生身高均低于日本。 于道远研究员认为,我国成年人身高和日本人相比, 男子39岁以前低于日本,40岁后年龄段平均身高高于日本,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差距也加大。成年女子所有年龄段都高于日本。 近60年来日本成年人身高的增长大于中国。 在成人体重方面,40岁以前中国小于日本,随后,中国大于日本。 日本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变化幅度较中国人小, 中国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肥胖现象较日本人严重。 中国中老年人的肥胖已成为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因素。 农村、城市人体质差异大 1997年中国成人体质监测时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人中农民身高最矮。而且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 任何一个省市的统计中农民都是最矮的。 这个结论揭示中国人的体质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 于道远研究员认为成人的体质3年内变化不大, 1997年的数据和2000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中国农村因为和城市发达程度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着城乡差别, 所以在体质上有必然的反映。 专家指出,影响人的发育生长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和体育锻炼。 无论欧美还是日本, 处于人群中上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比低阶层的发育提前身高增长幅度 大。同样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孩子多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 儿童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不良影响。 城乡体质的差别更明显地反映在青少年身上。 2000年17岁城市男生身高(172·8厘米) 明显高于乡村男生(168·8厘米), 体重城市男生也是明显高于乡村男生,并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胸围城市男女生均高于乡村男女生, 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到2000年的21年间乡村女生的胸围增 长值仅为0·47厘米(增长率为0·59%)基本上没有变化, 这就意味着乡村女生和城市女生(增长率为2·27%) 差得相当多。 邢文华教授认为, 胸围的变化同肺功能的改善以及胸廓肌肉群状态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 也就是说乡村女生营养状况以及参加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程度存在 着不足。 城乡青少年体质差别不仅表现在形体上, 身体机能的城乡差别也很明显。 1979年城市男生的肺活量增长高于乡村男生, 到2000年的21年间城乡男生的肺活量的差异在继续扩大。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男女生肺活量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降幅率的排序是城市男生—乡村女生—城市女生— 乡村男生。 令人担忧的40岁 40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身体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监测数据表明,40岁的中国人个头开始缩小,身体开始发胖; 40岁的中国人血压开始快速往上窜,肺活量直线往下掉; 40岁后力量也大不如前,肌力爆发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下降。 所以有媒体说中国人40岁提前进入衰老。 于道远研究员不赞同这种说法, 他认为40岁是人的一个生理的转折点,各种指标下降是正常的, 不能因此得出中国人提前衰老的判断。 但他认为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是值得注意的。 于道远指出, 每周进行三次体育锻炼的人身体状况明显好于不锻炼的人。 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的非常关键的年龄段, 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 同时也是工作出成果出效益的黄金年龄段,但调查发现,目前20— 69岁人群中,25— 49岁年龄段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小, 男女分别只占年龄段总人数的18·6%—21·5%和14·3% —23%。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因为“ 太忙”的男性为40·5%,女性为39·6%,另有20% 的女性是因为家务太多;40—59岁因为“忙” 而不锻炼身体的男性为41·8%,女性为30·1%,另有33· 1%的女性是因为家务太多。 也就是说40岁以后的中国人有近一半的人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 的身体。 马路健身 1997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表明, 公路和街道两旁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 分别占男女参加者的40%、33·9%及25·7%、24·8% 。其次是公园和居室,再次是收费场馆。 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公路和街道的比例明显上升, 收费场馆大幅度下降。 2000年选择马路边锻炼的人依然是40%, 中年人到体育场馆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也仅有10%。 邢文华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水平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的经济 发展水平,但在群众体育发展上还远远不够。 而发达国家和我们正好相反,他们更多注重的是大众体育。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筹备制定中国群众健身处方, 将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制定新的健身方法和标准, 并会加大社区健身辅导力量。
panda熊猫陈
大学生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大学生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第一作者: 武汉市心理医院 汤炯[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别、身高、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方法:用黄希庭编制的身体自我量表测试457名大学生,同时要求被试自报身高、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对负面特征的满意度外,男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女生。对身高、身材、负面特征的满意度以及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与学生身高呈正相关。男生对体重的态度与医学正常体重指数标准一致。女生除了最胖的两例外体重指数越低对体重越满意。结论: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有关。[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身高、体重指数、身体自我满意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Height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Tang Jiong,Deng yun-long, Chang Xian-lu,Tang Qiu-ping, Yuan Psychiatry of 3rd Xiangya Hospital,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height,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we used college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 physical self scale to measure 457 college students and required them to report their height and weight at the same time .Then did the statistics. Results: boys’ satisfaction to every factor of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 total score were higher than Girls ’ except negative features.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 height, to figure, to negative features and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 total sco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ight. Boys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to weight than boys with abnormal body mass index. Girls had the trend of the thinner, the more satisfaction to weight except two fattest girls. Conclusions: Gender, h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in rel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height, body mass index, 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身体自我(physical self)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自我与整个自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整个自我中起着整合的作用,它被看成是消费和交流的主体,使个体和研究者越来越难以忽略它的社会意义。身体自我满意度(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如相貌、运动能力、身材等是否满意的程度;属于对自尊的身体层面的研究。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客观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也是客观的。本文研究身高和体重指数对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1 方法调查对象以中南大学和湖南商学院学生为目标人群,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这两个学校中随机抽取部分班级,共抽取到16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湘雅医学院134人,湖南商学院323人,男生238人,女生219人,平均年龄岁。调查方法和内容调查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以班为单位,应用一般资料问卷、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为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权,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学校、年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根据身高和体重按公式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计算体重指数。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由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于2002年编制,该量表共33个题项。采用7点量表记分,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比较不满意”,3表示“有点不满意”,4表示“无所谓满意否”,5表示“有点满意”,6表示“比较满意”,7表示“很满意”。量表包括一般相貌特征、运动特征、身材特征、性特征、负面特征五个下属维度。量表总分越高,表示对自己的身体越满意。量表各维度分越高,表示对该维度代表的身体特征越满意。该量表在各个维度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以上,稳定性系数(——)较高。重测信度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1]。统计分析采用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a=。2 结果经正态检验,身高、体重指数、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呈非正态分布。 性别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以学校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做偏相关分析,学生年龄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无关。做非参数检验,发现除负面特征外,男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女生(p<)。表一? 不同性别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非参数检验负面特征性特征一般相貌特征运动特征身材特征身体满意度总分男女******************** 身高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分性别做身高与身高满意度(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第4条目,下同),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的秩相关分析,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做学生总体身高与身高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的偏相关分析发现男生、女生身高与对身高、身材特征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学生总体身高与对身高、身材、负面特征的满意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呈正相关:表二? 学生身高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相关分析身高满意度负面特征性特征一般相貌特征运动特征身材特征身体满意度总分身高总男女**************将学生分性别按身高中位数分为高个子组和矮个子组,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身高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的差异,发现高个子男生对身高和身材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矮个子男生(p<,p<),高个子女生对身高和身材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矮个子女生(p<,p=)。散点图显示身高超过163厘米后女生对身高的满意度急剧上升,身高超过172厘米女生对身高的满意度急剧下降。故做非参数检验比较身高超过172厘米的女生和身高在163厘米到171厘米的女生身高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发现后者对身高更满意(p=)。? 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故将男生根据体重指数分为偏瘦组、体重正常组、偏胖组,做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体重满意度(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第27条目,下同)、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发现体重正常组的体重满意度、身材满意度高于偏瘦组和偏胖组(p<,p=), 身体自我满意度其他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在各组间无差异。偏瘦组和偏胖组的体重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得分、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散点图显示体重指数超过的两名女生对体重的满意度极高,分别为7和6,故将这两个数据删除。将体重指数在的女生定为偏胖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的定为体重正常组,体重指数小于正常范围的定为偏瘦组。做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身体自我满意度,发现对体重的满意度,对身材的满意度偏瘦组>体重正常组>偏胖组(p<,p<)。身体自我满意度其他维度得分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 讨论3.1 性别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除对负面特征的满意度外,男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均大于女生,这与黄希庭的研究结论一致[2]。女生更不满意身体的原因可能是:首先,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女生的现实身体离她们的理想身体越来越远,而男生的现实身体却越来越接近其理想身体。第二,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与他人比较.从而更消极地看待自己。第三,媒体中有关女生身体信息比男生多[3]。3.2 身高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身体自我满意度由客观身体自我和对身体自我的期望值共同决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客观身体自我高的个体其身体自我满意度也高。相关分析显示身高越高,对身高、身材越满意,这个结论与我们的文化相一致。在自尊的形成和保持过程中,来自于他人的积极的信息反馈是不可缺少的,进而产生与此一致的积极的情绪认知;积极的情绪认知导致在其他领域内产生积极的自我归因,从而提高了其他领域的自尊以及总自尊[4],因此对身高的满意度可以弥散到其他方面,所以将男生女生一起计算,身高与对负面特征的满意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呈正相关。非参数检验发现女生身高超过172厘米后对身高的满意度会下降,个别访谈不少女生表示女生身高太高找对象有困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生身高超过一定高度后对身高的满意度会下降。3.3 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男生比偏瘦和偏胖的男生更满意自己的体重和身材,这说明男生对体重和身材的满意度总体上与医学标准一致。非参数检验发现排除体重指数超过的两个极端数据后,女生对体重和身材的满意度偏瘦组>体重正常组>偏胖组。在近年来随着媒体不断对女性灌输“瘦就是美”的错误观念,神经性厌食症在年轻女性中流行开来。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家庭养育方式、人格有关,提倡“瘦就是美”的审美文化在近年来的流行也是重要的病因[5]。本研究发现女生总体上有越瘦越满意的倾向,这说明与神经性厌食症有关的病态减肥观念在女生中流行,值得我们警惕。另外,有两例体重指数高于的女生对于体重的满意度反而很高,有报道肥胖女生对体重的态度可能与一般女生不同,但是样本量太小,无统计学意义[6]。体重指数超过的女生是否会因为肥胖反而对自己的体重无所谓,反而越胖越满意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3.4 本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用身高、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发现了身高和体重指数对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但是本研究所用的身高、体重为被试自报,实际上是被试感知到的自己的身高体重,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不是被试客观的身高体重,一般认为人有夸大自己优点缩小自己缺点的倾向[7],故需进一步研究自报身高体重与实测身高体重的关系。本研究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体重指数只是一个粗糙的判断身材的指标,并不能区别个体的骨骼、肌肉、脂肪,体重指数超过正常上限可能是肌肉发达,未必是肥胖,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因为脂肪组织过多而属于超重或者肥胖。判断个体是否肥胖除了体重指数外,还有腰围、腰臀比和三头肌皮褶[8]。如果要精确研究客观身材对身材满意度的影响,应该测量上述指标。同样,可以用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为运动能力的客观标准,研究运动能力和对运动能力满意度的关系。可以由主试对个体的外貌、负面特征、性特征做出判断,比较被试的“他人眼中的我”和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参考文献1? 黄希庭,曾红,符明秋.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2,3(25):260-2642? 黄希庭,陈 红,符明秋.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25(3):260-2643? Gardner R M.Sorter LT RG.& Friedman B N.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body images,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7.12:1019-10364? 陈红.身体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自尊水平机制的分析.体育学刊;2003,1,30-325? 郝伟主编. 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1-1526? 雷霖 ,王建平,张亮 北京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 152-1557 Jonathon D. Brown 著,陈浩莺,薛贵,曾盼盼译 自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30-2358?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1-845
quanyanhei
水平提高并总带质量命质量提高便及饮食水准提高使肥胖群体比例提高例证值注意少童间肥胖比例增加青少健康极利臃肿身躯、迟缓步伐仅给习、带便同给童健康发育带隐患我防科技附体检数据析及部肥胖童体问卷调查入手肥胖童遗传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面进行研究我调查程致:第步:刘师、校医务室何医家热情帮助通看书、网咨询等查阅许关于肥胖减肥资料获些关肥胖知识第二步:我查阅科附医务室近四校体检资料并些结进行整理析第三步:刘师召集我请全校胖汇聚堂召肥胖童情况调查与胖交流肥胖看认识全校20名特级胖都欣参加调查随我精制作张肥胖童调查问卷并防科医院找专家咨询关肥胖原抑制肥胖我请防科医院医师护士校给肥胖同采血检测血脂血糖等指标体重检查结表明科附超级肥胖童超重均30%胖者超重达超级胖肥胖看看认肥胖自习、、体育锻炼达标都带便更严重给今健康发育带极隐患统计析表明肥胖童祖父母肥胖者占91%父母肥胖者占82%说明遗传童肥胖重要素饮食习惯看主食量偏者占70%喜食油炸食品者占数喜食蛋、奶者占数喜食素菜者说明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结构导致肥胖素;另外由于科附绝部住科院内、步行间短加其运量少引起肥胖素问卷调查结表明:遗传导致童肥胖重要素绝数胖父母都比较胖;肥胖童运量非由于身体负担重、懒惰等素肥胖童般每顶左右低于体重童运量;肥胖童饮食通胖喜欢吃油炸食品、甜食、肉制品许零食等喜食像青菜含纤维素食品偏食或挑食吃喜欢吃东西食量接着我请防科医我校超级胖进行体检血液检查检查结表明:10例肥胖童胆固醇虽范围6例低密度酯量高于值4例高密度酯量低于值1例甘油三酯高于值现象表明肥胖童部已现血脂代谢异显全面控制童体重、调节血脂保证所童都能健康发育、社每员均应该重视、努力事工作各面资料防科医院专家介绍知道肥胖童体重抑制减肥措施:1.饮食面应食用含纤维素食物少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食物减少进食热量节制饮食2.增加运量通经性、运量体育运增加体内能量脂肪消耗达减肥目3.必要情况酌情进行药物治疗
Leo叶2222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知识 身心健康 相关性
论文摘要 :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2)建立顺畅的身心健康保健网络,确保身心健康教育做到点面结合。第一,建立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并深化相关课程体系改革;第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进行普查,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定期测试,并建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档案;第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有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功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以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为载体,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于运动技能学习之中,采用形式多样而有趣的体育教学方法,使高校体育教育真正做到“育人、育体和育心”。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污染处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我国城市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写作思路: 1、首先简要描述该研究课题的一些任务。 2、然后,谈谈自己在这纯粹研究中的所获所得、感受和体会等等。 范例: 通过调查资料的
我们也写过,是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证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论文一律使用16开的60克白纸,标题统一用
了解不健康生活方式或生活方式不健康度可为降低和预防心理健康风险、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质量从而是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健康的 议论文 ,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