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族djz
时光荏苒一首《“科大版”小幸运》欢迎2016级同学的到来不觉间,已经是四年前了而如今在他们之间最致命的莫过于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写完了吗?而且在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下我们不仅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还要完成德育论文虽然不像毕业论文那样对学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德育论文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过关的比如某同学刚开题就因为内容太过议论文而被导师要求换题然而“科大学子的智慧是无穷的”比如一些同学为了完成好德育论文可谓是奇招百出甚至致敬了某些经典的论文冯军旗《中县干部》扉页某同学德育论文扉页冯军旗《中县干部》章首某同学德育论文章首♢或者是使用非常煽情的结尾以达到“ 闻者动容,听者落泪”的目的♢又或是以开放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人生的意义如何每个人都将得到自己的答案♢再或是以自己的理解贯穿全文如围绕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以自己的理解回答生命教育的意义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编辑和保存掉了无数根头发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将德育论文的初稿发给导师然而事实总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当事人余某德育论文被打下来重写了···55分钟前路过群众A,围观群众B吃瓜群众C:跟院长发表情包,也是个狼人啊。已经毕业群众D:呵菜鸡之后又经历了数次改版最后得到导师的评价依然是“只能算是勉强达到要求”不过这并非是导师的故意刁难导师其实也是想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德育论文帮助我们提高德育论文的整体质量这也是日前我院召开的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培训会议的要求以帮助大家扣紧在校德育培养的“最后一粒扣子”在完成德育论文后毕业设计也已进入中期阶段前面的德育论文只是“ 小试牛刀”而毕业论文才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开始时抓耳挠腮大脑一片空白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虽然都是认识的汉字但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或许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于是直接开始了自暴自弃重整旗鼓后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进度1%“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放出大招:“营销号体的洗礼”然而最后也只写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毕业论文不仅能让你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还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因为论文你将有机会欣赏到凌晨3点钟的自然风光凌晨五点的日出深刻体会到奋斗二字的刻骨铭心在自己拖延症等主观因素以及疫情影响、 翟天临事件 等 客观因素的加持下毕业论文的完成变得难上加难翟天临事件也直接让毕业论文被调到了hard模式使得学校对重复率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也使得翟天临成为了广大毕业生吐槽的对象甚至有的人真的将他写进了论文致谢里不过在翟博士刚翻车时呼声最高的莫过于还学术一片净土现在毕业查重变严了不应该是众望所归吗?这也并非全然是大家无理取闹仿佛重复率越低论文质量就越高严格的重复率要求使得一些重复率居高不下的论文不得不将一些正常表达的语句变换成更为复杂的句式因为降重反复查重的所带来的成本也归咎于了翟博士经历了千难万险导师终于说“可以了”的时候不由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尽管完成毕业论文困难重重但这也是我们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次测验无论如何都应该认真对待、全力完成愿你在毕业论文提笔致谢时回首四年芳华能会心一笑终不负青春!
滋味游龙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以表情包为话题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色悄悄漫上了天际,那一抹橘红逐渐消失——那唯一一抹照在我身上的温暖也逐渐散去,一股寒意透过单薄的衣服,使满身疲惫的我打了个颤,拖着笨重的行李在昏暗的灯光下缓缓移动。生活为什么这么累呢?
回到家,在网上与好友闲聊,几年前的美好时光变成了一个个方正舒展的宋体字,那彩色的屏幕就像是一潭池水,映出了往昔的缤纷年华。这时好友发了一条信息:可惜我们以前并不懂得珍惜,到了现在才懂得什么是痛苦,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简直就是天堂!那句话的后面,是一个叹息的表情,低垂的眼角,无力落下的嘴巴,整个脸黯淡无光。
看着那张脸,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吗?
好友说的没错,往日的回忆确实是十分美丽的,而当时的我们却不懂得珍惜,让美好的年华从指缝中溜走,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可现在呢?生活是否真的那么痛苦?诚然,与过去相比,现在我们身上的压力大了很多,可这是否就说明现在的生活就痛苦不堪?有谁知道将来的我们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感慨着过去呢?我们无法提前知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错过的幸福便不会再来。那,此时此刻,我们是否正在错过某些幸福呢?
幼时读辛稼轩的《丑奴儿》,一直疑惑“少年不知秋滋味”却“为赋新词强说愁”,“等闲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每次重温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如今倒也能对词人的心境感知一二。也许现在我们是那还未真正识得愁甜味的.少年,失去了青年本该拥有的朝气,也错过了身边的幸福。
想着想着,手指在键盘上打出这么一句话:“过去的我们只能缅怀,未来的我们无法预言,把握好现在吧,珍惜这富贵的青春!”在后面,我从表情包挑了一个开心微笑的表情。在点击“发送”的刹那,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也许,生活没有那么累。
表情包,是一个人情感表达的载体,希望我的表情包中,永远没有叹气。
如今网络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网络交流除了网络热词,还带了一种“新产品”——表情包。
表情包。顾名思义就是网络表情。表情包的出现,迅速漫延了各个网络,让枯燥的网络聊天不再仅限于文字。我们最初看到的表情包是来自20xx年出现在社交软件QQ里的表情,这些表情从美国“进口”到中国,深受中国的网民的喜爱。越扩越大,到了现在的emjoy通用表情包。
我认为,表情包的诞生有利有弊。利便是可以很好的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对方也能及时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因为再生动的文字也仅仅是文字罢了,更重要的'是还能升温感情。比如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出了献上祝福,一颗爱心,也能表达出对父母的爱与感恩。再有,听了朋友讲的笑话,“笑抽”这个表情立刻表现出自己开心的心情。
当然,如果表情包使用不当,还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影响。例如有些人把一些知名人士或者身边的人的照片做成表情包,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泄露他人的肖像权,甚至被一些追星族招黑;还有一些表情包配的文字不太文明,发出去容易被人误会……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利用表情包,把弊变成利!
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微信还是QQ,越来越多的通讯软件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而这些通信软件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表情包,他们代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表情——有生气的,有愤怒的,还有欢喜的,这些表情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现我们当时的心情状态,也可以使我们的沟通氛围更加的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我对表情包的看法。
首先我是极力支持这个表情包的使用的,还记得有一回,我和一个朋友约定好了,要去公园玩耍。但是后来因为家里的一点事情,我可能得爽约,我在微信上给他发消息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显得比较冷漠。但是我发现,在点开微信的表情包后,选了一个笑脸的表情,便使整个语句显得更加的温润,然后我也很快得到了朋友的原谅,最后我们仍然没有损伤自己的友谊,这就是表情包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
但是有些表情包我也是不太支持的,有些动态的表情包,不仅表情内容较大,而且还占手机的内存,这些不仅仅伤害了我们的手机,更让我们的真正目的得不到更好的展现。所以这些表情包我是不太推使用的。
一个个表情包更是一种种不同的心情的展现,我们使用它,更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巧儿妹妹
↖(^ω^)↗
表情符号是一种独特的网络语言,用来生动呈现和描摹日常面对面交际中的非言语信息,丰富了人类表情传意的方式。它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于1982年9月19日在电子公告板上首次使用的。
表情符号可以免去用过多文字表达感受从而节省时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短信的普及,已为社会广泛接受。
甜心小葡萄499
微信里加油的表情符号是一个戴着口罩的表情,具体寻找方法如下:
演示手机:iphone 6s plus
系统:ios14
软件版本:微信
1、首先打开微信,登录账号,如下图所示:
2、然后打开聊天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3、然后点击右下角的表情符号,如下图所示:
4、然后选择戴口罩的表情,点击发送即可,如下图所示:
5、也可以直接打出[加油加油],然后点击发送,发送出去的也是戴口罩加油加油的表情,如下图所示:
yeye要吃好吃的
来源: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贾小凡
当翟天临因为学术不端事件被锤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大概没料到自己半年后还会被挖出来“鞭尸”——
最近翟天临的微博下面,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大型情绪发泄垃圾场。
大家的中心思想大概是:都赖你整出这事儿,害得我毕业也变成了hard模式!
起因显然是那场学术圈大地震。不仅硕士博士感到危机,今年多所高校都发布通知要求严查本科生论文,部分学校还将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质量跟踪监控。
即便学校没有明文规定,许多同学也能从导师的叮嘱和要求中感受到,想成功毕业,大概得挠秃两百根头发。
对于始作俑者翟天临,抱怨和痛恨接踵而至。
不过说真的,难道没有翟天临捅的篓子,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这关就能轻轻松松地过吗?
毕业论文=渡劫
毕业论文,名义上是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标志和成果,实际上却是一批批年轻人彻底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前必须要渡的劫。
这件事上的众生相,充分体现了大学中的阶级差异。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神,早早保研成功,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认真学术、勤恳搬砖,本科毕业论文不过是他们学术进阶之路的起步。
还会有那么几个彻底放弃治疗的同学(或者自己就是),直接钻空子抄袭、当个论文裁缝,或者借用前辈的论文一用,就蒙混过关了。
最痛苦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大多数。
一言以蔽之,良心尚存但能力不足。
这就导致,写本科毕业论文这件事成了无数人22年的人生拖延症、焦虑症、狂躁症、自我怀疑的集大成之作。
对于许多中国本科生来说,写毕业论文的确不简单。
光是找选题这一件事就够让人头疼,要么已经被前人写滥毫无新意,要么到最后发现自己流的泪都是选题时脑子进的水。
更惨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人在四年间都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学术技能培训,没有被好好教过如何写一篇规范的论文。
尽管各门课程的期末论文可能写了几十篇,到了最后这一关还是觉得像在裸奔。
再叠加上当代年轻人“越痛苦越不敢面对”的通病,越是自觉菜的人,越是不敢和导师交换眼神。
怕他迟迟不找我,又怕他突然找来。发邮件收到导师的回复必须得做好心理建设才敢打开,不时在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中来回切换,仿佛一个在热恋中辗转反侧的少女。
心路历程百转千回,可不代表整个写作过程也那么曲折漫长——
2014年《劳动报》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合着大家都是靠着在朋友圈哀嚎完成了想象中的论文进度,然后在短时间内完成“拖延→惭愧地拖延→焦虑地拖延→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赶完”的标准流程。
但是,不要以为尬写完内容,痛苦就结束了——
大数据充分暴露了年轻人面对毕业论文的茫然和无知。
百度指数显示,每年每逢12月底和5月中旬,“论文格式”的搜索量将如约攀升到高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标志着一批又一批应届生在简历上写的“熟练使用office”其实都是人的。
到最后会发现,合着全文几千字里,最畅通无阻的大概就只有“致谢”了。
答辩,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更让人窒息的还在后面——如果说写论文是死到临头前一个人的挣扎,那论文答辩就是一群人轮流表演自己的求生欲。
答辩的目的本是由该领域的老师当面检验学生的能力和课题的完成度,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足以拿到学位。
但在答辩的人眼里,它本质上像是进产房生孩子:
进教室之前大家都给你加油打气“加油没事放轻松”,进去之后大脑空白呼吸急促两眼发黑,出来之后立刻被焦急地包围,“怎么样,顺利吗……”
又或是,这算是日后职场在同事和大佬面前丢人的预演了。
有人因为过于紧张,嗓音都不自觉地变得像被门碾了的尖叫鸡。
有人明明是英语专业,一不小心中文脱口而出还嘴瓢成了俄语口音。
还有不怕死的,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理、把老师的意见怼回去,殊不知有的老师就是看你越死鸭子嘴硬,越要教教你什么叫天高地厚……
在旁边瑟瑟发抖的小透明由此获得人生真理:面对大佬的质疑,不要干,就是怂。
但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意见相反。
导师让你加的内容,答辩老师觉得多余让你修改;导师首肯过的结论,答辩老师频频摇头……
此时已经离真理越来越遥远的菜鸡,内心活动如下↓↓↓
不过也有很多人事后才发现自己白寝食难安那么多天,答辩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全靠老师大发慈悲。
有人的答辩现场,变成了老师恨铁不成钢手把手格式指导大会。(看来百度出来的也不太靠得住)
有些老师,问的都是无关痛痒的问题,眼看你快撑不住了就自动在脑子里修正了你的回答,眼中充满了鼓(pi)励(juan)。
还有网友称自己的答辩老师就写了几个问题让同学回去自己写,还担心会不会太难,说不会的话就自己换几个简单的。
毕竟,老师要是真跟你较真,那超过一半的人毕业证可能都岌岌可危。
甚至有些学校本科生专业压根不设置答辩这个环节,这让本科生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是菜到老师不愿意浪费时间了吧。
老师比你还痛苦
学生写论文痛苦,导师们也的确不容易。
高等教育逐年扩招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师生比”本来就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是远远低于1:14这个标准的。
反映在论文上也一样,常常是一个导师除了要带研究生的论文,可能还要超负荷指导相当数量的本科生论文。
2017年的数据
当然,导师和导师的态度也可以很不一样。
有些导师就像只是挂个名,你可能半年都没见过他人,就稀里糊涂地毕业了。
有的导师则负责任得让人都羞愧。
这两天网上流传着很多大家情到浓时自发创作的毕业季专用表情包↓可是,老师眼中的学生真的有这么可爱吗……
恐怕不仅没有,可能还得为学生操碎了心。
有的老师又是提前举办预答辩,又是现场跟哄孩子似的安慰学生别太紧张,还要在答辩的台下忍受着“台上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但依然滔滔不绝”的痛苦,最后千叮咛万嘱咐给你的意见一定要好好修改。
要是有脾气暴躁的老师碰上态度吊儿郎当混日子的学生,可能心里已经像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那个当场发飙的老师一样怒摔论文了。
或者一直对于学生的废柴隐忍不发,直到冷不丁地发了条朋友圈才让人醍醐灌顶、脊背发凉。
许多学生的痛苦,也来源于自己确实不够努力也能力不足,交了论文其实是把压力和焦虑转嫁给导师那边了。
可要是有幸碰上认真负责的老师,对着我们炮制的学术垃圾还能谆谆教诲,惭愧的压力真是瞬间又转回到自己这边了。
毕业总归得蜕层皮
正因为综上所述的血泪史,网络上也不止一次地讨论过,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
很多唱衰的声音不止来自想只想赶紧拿文凭毕业的学生,恰恰来自老师本人。
首都经贸大学老师就曾经发微博称,看过几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后自己很赞同取消,“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让所有本科生都写毕业论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却适得其反,还催生学术不端行为。
的确,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日后的发展方向和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乎没有关系。
在大四下半学期这个时间点上,忙着实习、找工作,为了“降重”图省事儿,或者纯粹就是没好好学过、写不出来,种种原因催生了论文代写行业十分活跃。
但是,志不在学术的学生会为此怨声载道、偷工减料,就能说明写论文这件事本身是错的、应该被取消吗?
许多人在肯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意义时,其实是从超越了“专业知识有没有用”的层面来讨论。
这种观点认为,本科教育中的论文是为了培养一种思维,去考验年轻人如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等等,而这些技能并非出了大学校园就毫无用处。
更实际的视角,也很有道理……↓
那么当学生老师对于这最后一次考验都感到不大痛快,问题根本就不在于论文这种形式上了。
不管本科生要以什么形式标志自己圆满完成了学业,其实核心的问题是在这之前,大学里受教育的四年真的能足以支撑人有底气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吗?
学生自己的懈怠,就业压力下更为实际的抉择,教学资源跟不上……其实在大家被毕业论文“折磨”之前,路上坑就已经不少。
退一步讲,既然整个社会都默认一张文凭必不可少,那得到它总归是要付出点努力和“代价”。只不过毕业论文的初衷也并非故意要让人受一次折磨,目前这个让人头秃的难熬状况,只是高等教育弊端的一个缩影罢了。
单单谈“该不该取消毕业论文”其实没有意义,如何让最后这个升华的阶段性总结真的有四年扎实的积累,才是关键。
虽然现状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但只要有心,就算写论文像是西西弗斯推巨石也总归能有收获,哪怕只是体会了“能咬牙挺过难关”是什么感觉也好。
毕竟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人之后,还有那么多比毕业论文和答辩更难对付的呢。
比如我的领导↓
END
以表情包为话题的议论文“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在当今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可谓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我认为“表情包”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确定自己论文的内容。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插画设计我们有能力和
先保存表情包,然后打开好友聊天界面,一直点想发的表情包就可以
时光荏苒一首《“科大版”小幸运》欢迎2016级同学的到来不觉间,已经是四年前了而如今在他们之间最致命的莫过于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写完了吗?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