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踢飞你
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热学知识的应用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答案补充 三、光、声现象的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答案补充 四、电学知识的应用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答案补充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识 包括 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为什么可以用吸管“喝”汽水?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东西太多了,并列举了,非常有用。 写这篇文章时,多举几个例子,2000个字就能凑到了
游客56742389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为了使用方便,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米大和比米小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 = 1000m 1mm = 1dm = 1μm = 001m 1cm = 1nm = 000 001m 4、刻度尺的使用: ①放置:a对准b平行c紧贴 ②观察:视线与被测物体垂直 ③读数:a粗略:准确值+单位 b精确: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5、误差可以减小但无法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① 选用更精密的的测量工具; 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运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比秒大和比秒小的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等。 1h = 3600s 1min = 60s 1ms = 1μs = 001s 1ns = 000 001s 7、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8、科学探究七要素: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是气体。 4、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6、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7、声音的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9、物体在1s内震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10、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11、乐音使人感到愉悦,有利身心健康。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三要素。 12、振动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13、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叫做噪声。 14、减少噪声的途径: ①从声源处减弱——消声; ②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吸声; ③从人耳处减弱——隔声。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3、品红、黄、青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来形象化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5、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它的速度是×10 m/s 。 6、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光在空气>在水中>在固体。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这叫做镜面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叫做漫反射。 9、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0、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 凹面镜:把平行光进行会聚,如太阳炉、手电筒 凸面镜:把平行光发散,观察到更大范围的物体的像,如汽车观后镜。 12、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近视镜。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可产生平行光(利用光路可逆),如老花镜、放大镜。 13、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4、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15、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为零度时,折射角也为零度。 16、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以物距为2f为分界点,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小于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等于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②以物距为f为分界点,大于f时成倒立的实像;小于f时成正立的虚像;等于f时成平行光,无法成像。 17、视觉形成的全过程:来自物体的光 角膜 水样液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1、一般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称为半导体,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材料。 3、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5、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6、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为了实际需要,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千克大和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7、托盘天平的使用(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82)。 8、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9、密度 = 质量/体积 公式为:ρ=m/v 10、常见物体密度表(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87—88)。 11、认识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隐性材料(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91—93)。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1、认识汤姆生模型和卢瑟福模型。(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101)。 2、微观世界的尺度: 病毒(10-7m) 分子(10-10m) 原子(10-10m) 原子核(10-14m) 质子(10-15m) 夸克(<10-17m)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件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4、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
3000~5000字???!!!有点小棘手~!~上面的天才哪复制的!!!
生活中物理科技是与技术产业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并且受到市场的大力推动。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科技论文500字,大家快来
我空间里有啊!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我整理了初中物理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物理教学:坚持科学本质 摘要:阐述在物理
浅谈《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物权法》的制作是我国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以及相关物权的定义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其意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