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4

gell墨脱
首页 > 职称论文 > 诗歌情感教育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日光浴的懒猫

已采纳

一、当前中职舞蹈教学情感教育的情况概述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舞蹈演员像观众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中职之中,舞蹈教学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互相传递。但是在当代的中职之中,有很多的原因都在制约着舞蹈教学中情感的表达和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其中就包含下面几点: (一)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当代之中,学生们的想法和行为都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的向着更开阔的方向发展。其中,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和学生们的思想都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于是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之外缺乏交流。并且有一部分的学生希望能自由一点,希望没有教师们太多的束缚,而教师们放松的管理方式给了学生肆意挥霍的空间,使得一些学生不再专注学习,沉迷于游戏等网络世界。两种方面的原因相互产生作用,最后造成师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二)学生数量增多 由于当前国内的不同高校都纷纷进行扩招,虽然这样给了很多学生们再次深造的机会,但是在学生们人数增长的同时,教师的队伍却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最初的数量,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人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所以在中职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一个舞蹈教师经常就要教导数以百计不同的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往往很难照顾全面,而舞蹈教学方式也就只能保持在一些基础的教育层次上,造成师生之间没有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三)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步入了大学,学生们需要背负的责任就会有所增加,相对其需要承担的压力也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而增加。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表明,当代的大学生中大约有20%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出焦虑甚至抑郁等情况。这一情况的发生,对当代学生的学习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结合当前中职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的情感教育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舞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中职教育也随之提升了要求。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舞蹈教学的内容和训练的方式与强度。另外,舞蹈教师也应该从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思路,要注重结合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教学,对传统的舞蹈理念进行转变,而不是单一的形体的训练。不同于高中的教学,因为中职的教学之中课上教师对学生所讲解的信息比较多,所以课余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教师对学生们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不太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中职教育的特点,明确自身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舞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独特的理解,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发挥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对舞蹈认知原有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开拓。 (二)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措施 在教师教授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去以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先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然后在音乐中教授学生各种动作技巧,做好示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给予不同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美。又或者由舞蹈老师在网上找一些知名的舞蹈演员的视频,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刘岩的《胭脂扣》等,然后对学生讲解各种的舞蹈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舞蹈。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更好的学习。在教学时候,学生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失误,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避重就轻,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同时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抵触的心理,当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表扬,使其能了解教师的苦心并更加刻苦的训练。 (三)身为教师要做出榜样 在中职舞蹈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导学生,也应该注重自身的习惯与修养。教师在对学生的舞蹈课程进行教授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例如:可以自己下载观看知名的舞蹈视频,学习其中自己所没有的所做的还不够好的动作,借鉴其他人的比较好的特点,也不一定非要是知名的,只要自己不拥有的都可以去学习。并且上课前要进分的整理和准备,对舞蹈动作也要进行刻苦的练习,从而在课堂上使学生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让学生能对舞蹈老师的动作进行欣赏,并认识到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差距,产生激励作用,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打造师生之间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主动领悟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和真谛。舞蹈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的体现,可以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进行对情感的表达。因此在中职的舞蹈教学之中,要正确的实施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训出更出色的舞蹈演员。

289 评论

jjgirl2008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寒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诗词常常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出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上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293 评论

不管三七

"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保留着诗的可亲;读书之后,诗却在我们的成长中渐行渐远了:许多年前,对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政治性否定隔离了我们和诗。即使生活在“诗的国度”,诗的传人却了了无几。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而我们却成了数千年诗歌文明的“失忆者”。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语文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歌,在七年级下册中,教读篇目与自读篇目合计达8首之多,在一册教材中同时出现这么多内容、风格迥异的诗歌,意味着编者正重新审视并回归诗在语文教育中和审美取向中的价值和地位,也意味着执教者将要通过课堂去收复已经沦陷的“诗”地,在当前倡导“大语文”或者说是“人文语文”的教学背景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考并尝试一些新的诗歌教学的方法,也算是为诗歌“重整河山”做些实事吧。

一、展现美,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美是最能够激发兴趣的,在模糊理论里,美将是以完整的形式呈现的。诗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精神最优雅的表现方式。要让中学生走近诗,首先要让诗的神韵吸引他们。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磁性展现得强烈而不经意的诗句,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承受了多年语文解析教育,对文字几乎丧失了亲近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杨柳依依”、“在水一方”的凄迷的《诗经》,“采菊东蓠下”、“池塘生春草”的清拙的魏晋,“沧海月明珠有泪”、“清泉石上流”的雍容的唐诗,“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绮秀的宋词,以及“残月像一片薄冰/漂在沁凉的夜色里”、“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的优雅朦胧的现代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会使我们的课堂满溢。由于“模糊思维”具有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等待征,所以只要坚持每节课花五分钟左右让同学认识一首或一节诗,让直观的语言感动思想,日积有累,一定会有成效。

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好诗是教师最关键的备课工作:

(一)选诗最好能与本课内容有一定关联。如上本节课,选用主题相近的李白《静夜思》做“引诗”,既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全方位展示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学上相得益彰。

(二)尽量运用现代设备,做成图像.字体.配乐相互和谐的多媒体投影课件,帮助学生进入优美的诗境。在设计余光中的《乡愁》课件时,我用模糊的月夜和故乡风貌做为背景,选用行楷字打出诗句,用古曲《春江花月夜》和现代歌曲《想家的时候》做渲染,学生自然就被立体展现的美所震惊并陶醉其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剖析说教。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每天走近一点点,人类的那些奇思妙句会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对诗的兴趣。

二.不可缺少的朗读。

汉语具有“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语言思维结构偏于笼统模糊,这促进了中国诗人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观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使整体把握、笼统感受、模糊思维成了感受言语对象的主要的和擅长的方式方法;出于同理,会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需的。在诵读中以模糊的方式来培养对文字的“悟性”,它具体表现为对文字的`“意会”,是一种“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领悟;而学习诗歌时对诵读的要求更高:在诵读中要兼及领会诗的内容、体验诗的情感、模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路、品味诗的特色、归纳诗的风格。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可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如余光中的《乡愁》,作者对故乡深厚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靠一个“读”字去体会的;反复诵读后,学生不得不叹服中国诗词的神韵,并且陶醉于其中。

朗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式。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语感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直觉中潜伏积淀着逻辑理智基础,这样就可以在感性直接关照里,同时了解本质。而语感具有的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情感性的特征都可以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在大量的反复地的朗读中,学生便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领略数千年锺炼的汉字的意韵,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蕴,从而提高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阅读面的拓展

即使是新教材,一学期也不过让学生见识几十首诗,这样的接触量是不足以普遍提高学生的“诗意”的。语文教学不同于科学分析,大量的研究、实践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规律,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举多胜少”。这也正符合了模糊理论的精神,模糊思维正是通过对事物多方面的模糊认识的集合,来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考认识问题的方式。因此,阅读数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新版教材也特别指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的精粹――诗歌的学习,必须是在“不求甚解”的量的积累中,在不断的熏陶中寻求质的突破,以典型的模糊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对诗境的“感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当然,这里的量不是无选择的堆积,也不是游离于教材的标新立异.漫无目的,而是既有重点、统一点,又有涉猎广度的点面结合。

<一>.立足课文。

诗歌常常以意象的联结、转化和综合进行运演,它属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常常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给诗人与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自由天地。因此,在充分赏析课文的同时,选择内涵或意象与课文相似的诗,充实阅读量,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上《致橡树》时,我从这两个点来选诗补充阅读量:第一,爱情主题。通常认为舒婷在诗中表达了理想的爱情关系。于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和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因其主题与形式的相似而角度迥异成为首选;第二,树的意象。源于诗自身的特点,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创作者笔下,总能创造出迥然的意境。郑敏的《树》是宁静而深思的自我化身,艾青的《树》简洁而多解,沈尹默的《月夜》浅近地表达了人格独立的思想,与《致橡树》异曲同工。这是充满了艺术美感的理性渗透,它启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更易于被认知主体所接纳。

<二>.开设专题诗欣赏课。

将课文作为一首引诗,略作点拨后进入专题多诗的欣赏。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虽然只是篇自读课目,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可以把它处理成两节乡愁诗的鉴赏课,除了让同学了解选诗所对答的《蟋蟀吟》外,还选取了余光中.李广田.席慕蓉等诗人的同题《乡愁》,并穿插配以歌曲《乡愁四韵》.《乡恋》等,通过立体的视听感悟诗情诗句,所有的诗与歌都深情无限且不难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意象却能传递出同样的感情,既开阔了视野,深刻了思想,又自然地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三>.以诗解诗。

模糊思维中,有一个留粗去细的原则,这个原则可以适用于古诗词的鉴赏。由于中国古诗中处处可见 “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以精练文字达深厚意蕴,所以最忌用白话直解,虽然可以借助于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感悟,但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用文字本身来表达美,以模糊思维为原理的以诗解诗是较为理想教学的方法。

当然,诗歌阅读量的积累,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课内有意识的引导与介绍,必然会将学生引向课外的自觉阅读。我在课堂上念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篇故事后,班里开始流传海子的诗集;我曾用半课时介绍顾城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很多学生便在随笔中表达了他们对顾城的叹服;作文中对古诗词的引用不一而足;班里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诗集,对古今中外的诗人耳熟能详……事实上,让阅读由课内延向课外,让诗歌在课余走入学生的视野,不正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吗?

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诗性的天赋的一脉相承给了语文教育一个多么好的契机。我们并不奢望培养诗人,我们只希望能在飞扬的青春中留住美好的诗情;在未来的挫折岁月中让心灵有所依托。在整个社会趋向急功近利的今天,让诗在学子心中留住精神的自由与纯净。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

    泡菜汤Oj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书法教育研究论文思路及方法

    《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 摘要:明清官方书法教育内容以晋唐名帖为主。通过科举书判与铨选制度实际规定了当时书法教育的教学目的与风格指向。晚清碑学。的产生与金石学、文

    激排爱畅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智慧教育模式研究思路方法论文

    智慧教育是指依托计算机和教育网,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实

    注定孤独终X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写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写论文的思路及方法 第一步,概括。即对所选文献的研究重点,研究手段及研究结论先进行概括。 第二步,分析评价这些文献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影响、优点与不足。 第三步,

    魔羯女悠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李白诗歌论文研究方法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

    三万英尺00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