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0

守護天使109
首页 > 职称论文 > 左派梅子全部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赵家小燕儿

已采纳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文章讲的是一个名叫梅子的九岁小女孩,在那个时代,人们重男轻女,不给女孩子上学,所以,梅子要自己挣钱上学。那时的报名费要三十五元,而梅子要在四十天内挣到钱。梅子想卖冰棒和冰糕挣钱。梅子的哥哥先给了梅子一支钢笔,说是自己人得来的奖,其实是自己捡到的。为了让自己妹妹挣到本钱,哥哥就编出了一个谎言。后来梅子到村长家,说了卖钢笔的缘由,梅子的钢笔想卖三元,而村长却给了她五元。其实钢笔是村长的,村长为了帮助梅子,并没说出来。梅子批了十根冰糕和二十根冰棒,又买了一个塑料冰棒箱。后来,一些村里的人知道了梅子卖冰棒挣钱,都暗中帮她。有一次,梅子的冰棒、冰糕摔碎了,陈福根老人写了一封信给他儿子,让梅子送给他儿子,说送完信,他儿子会给梅子三元送信报酬钱……梅子终于挣到了钱,到学校报到了名,背上书包上学去了。梅子读书很勤奋,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后来梅子还考上了清华大学,并出钱在村里盖起了一所学校,村子里的人很感激梅子……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的成长中需要学会感恩。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在床前喂我吃药,第二天早上,我的病好了,而妈妈的眼里却布满了血丝,原来妈妈为了照顾我一夜没睡。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需要感谢他们,报答他们。也许,感恩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

319 评论

凡人帽子11

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即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梅姨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她目不识丁,却能说会道;她身高不到一米五,我却以为她比巨人还高;她从不埋怨,快乐而又艰苦地活着;她不是我学校里的老师,没教我读过一个拼音,也从没教我写过一个字,却是我生活中的指路者,引领我走向乐观生活的导师。她,就是我的邻居——梅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足,日子过的很艰辛,梅姨有一子四女,只有老公一人在水泵厂工作,工资也不高,要养活这一家子还真是入不敷出。于是梅姨在操持家务的同时,还不停地打临工以养家。

家住铁铺岭的梅姨其日程表基本就是每天五点起床,打点一家人的早饭,自己匆忙扒几口饭,就去南站边上的一个工厂做煤饼,一直做到九点回家收拾碗筷,又做中饭,等放学归来的儿女们吃饭。间歇中也要缝几个麻袋,削几根竹筷,一刻也不曾闲着。

午饭后就去收煤饼,和煤,准备明早的用料。晚饭后,又在儿女们做作业的灯光下做针线,缝缝补补,儿女们身上的衣裳鞋子无一不是她亲手做成。闲暇之时,她就在家里撕纱布,砍莲子,每次见着她,她的手里总是在忙着不同的活计,但她从不叫苦。就是在外面,也常常见她一路小跑着做事的同时,嘴巴里还在哼哼我们当地的地花鼓《刘海砍樵》中那个:走那嗬嗬,行那嗬嗬,刘海哥你是我的夫那嗬嗬。她用快乐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于是便有人对唱:胡大姐,你把我比着什么人罗嗬嗬。这一唱一和便把快乐撒满了这个看似平常但开心的小院落。

有一天,晚上六点多钟了,我母亲迟迟没回,我就自己点火做饭,因年纪不到六岁,在点火时把点燃了的引火柴刨木花撒了一地,当时住的是木板房,我吓得跺脚直哭,怎么踩也踩不灭,幸亏梅姨关注,她跑过来安慰我,又在她家接了一块已燃好的煤饼过来,把饭锅放在炉子上,说:“不要哭了,没事的,以后多注意,不会做的事可以找我帮忙的。现在饭在煮着,等会妈妈回来时就熟了,你把火炉门关小一点就行。”梅姨快速地打点好我这,又急急赶回家做事了。

为这,我只要一看到梅姨就主动喊她,也常到她家玩。我和她的三女儿最为投缘,她家人多床少,老三就常到我我家和我挤一床睡。因此我也开始学着和她们一样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缝麻袋,削筷子,捡煤渣。尽管辛苦却从不觉得累,我们却乐此不疲,常比比谁缝麻袋快,削的筷子直,捡的煤渣多。

梅姨只要有空就来指点下我们,还拿自己喂养的鸡蛋奖我们,年底时用她家喂养的大洋鸭慰劳我们,而我总是能与宋姨的独子平分那二个又大又肥的腿子。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鸭肉,至今记忆犹新。

她家人多规矩也多,每次吃饭就是一桌人。加上我和她们家七个,正好一桌。饭前总是听到梅姨在讲规矩。比方说:吃饭时不准敲碗,不准把筷子插在饭中间,来了客要敬茶。洒茶装饭的规矩是:茶七饭八。过年时不准讲不吉利的话,我们有时故意讲了,她就朝地连吐几口口水,然后严辞一番。我心里佩服之至,她说她没读过一天书,可懂得那么多规矩,谁教的呀。之所以说我们,是因为她从不把我当外人,我就像她的女儿一样对待。于是,我在梅姨家懂得了许多的规矩。

记得父亲下放回老家的那些日子,母亲忙于养家,没有时间照料我,我的空闲几乎都是在梅姨家呆着。有一次过年时,我在她家吃了饭后,感觉头晕身软,她摸了我的额头后说:是发高烧呢。等我从医院醒来后已是五天后的情形了。我的床边就坐着梅姨和妈妈。她俯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你病得好重,差点死了,妈妈哭了好多天了,醒来了就好,想吃点么子啵?阿姨给你做!

后来妈妈告诉我,她和梅姨一起轮流陪了我五天五夜。我却告诉梅姨:我只是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到阎罗王那去了,一个穿长袍的无头无常带着我飞越了一个长长的洞子,来到了阎王殿,阎王说我太小,坏事都没做一点,一脚把我踹了出来,我就醒来了。呸!呸!呸!……梅姨连呸几下说,尽讲鬼话,是老天做好事,看你妈妈可怜只有你一个女儿,要你回来好好帮妈妈的。妈妈一个人带你不容易,你要听话,好好孝顺妈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恢复工作,我们搬到大水坪的新家,才与梅姨一家分开。

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也是常常念叨梅姨,逢年过节要去看看她。后来自己成家后就走动得少了,有一天听妈妈讲梅姨的子女都不错,孝顺她,给她买了新房子,带她到处旅游,梅姨这辈子值得。走的那天好热闹了,五个子女,孙子一大堆人,用了好几万呢。听说梅姨走了,我心里一沉,怪妈妈为何不告诉我一声,我连叩拜的机会都没有了。原来梅姨走时我正在北京。

梅姨她已离我远去多年,梅姨的音容笑貌却婉如在眼前。

她教的那些规矩,那乐于助人的身影,她乐观豁达大度的性恪,她勤劳俭朴的习惯,更是溶入了我的血液里。

她是我人生的一位好老师。

梅姨,您虽走了,却永远活在我心中!

村里人都说,梅姨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别人都急急地去地里赶工,她总是悠悠地抡着锄头锄锄地、望望天,又慢悠悠地做饭、洗衣,谁家房子盖得高了低了、谁家的地分得多了少了,她都不在意。

她也不和村里的婆娘家长里短地谝闲传、拉是非,喜欢窝在家里听戏、看书。她种了一院子的花,仙人掌、月季、石榴花、丁香、红苕花,给它们浇水、施肥,看到那些花开了,她就拍拍手里的泥土,笑得腮边的酒窝里盛满了幸福。

她不穿宽衣短裤,不像其他婆姨那样露出丰腴的胳臂和粗硕的腿,她喜欢穿一件中袖的绛红色旗袍,漂亮的盘扣系住竖立的圆领,隐约地露出了细白的脖颈。不论天气多热,她都穿丝袜、肉色的丝袜,那双黑色带跟的布鞋挪移起来,恰好地裹着柔白的小腿,袅袅娜娜,摇摆着迷人的弧度。

梅姨一个人寡居有十多个年头了。她年轻时爱上过村里一个男人,当她戴上琉璃的水滴耳坠,围上嫩绿色的纱巾,梳妆打扮停当,想要去找那个男人倾诉心意时,看到男人和另一个女子坐在山坡,男人用毛毛草编了一个戒指,戴到了女子手指上。她在一旁感到好失落,但她只是悄悄走开了,没忍心打扰那种美。

后来,那个男人和女人成家了,生了一双儿女,就在她前村。梅姨还常常摘了自家树上的核桃、地里的西红柿给那两个孩子吃,那双儿女也喜欢围着梅姨,叫她讲故事。

那时,她虽然依旧喜欢那个男子,却始终没有表白过。她对他的爱情,像荷叶滚落的露水,“咕噜”一下悄悄落入了湖心,了无痕迹。

再后来,她也成家了,丈夫是村里的一位教师,待她很好,两个人恩恩爱爱,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没几年好光景,丈夫胃癌,走了,留给他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她没有呼天抢地,把所有的眼泪吞到了肚子里,一天又一天地捱着,拉扯着孩子,直到孩子大了,去了外面的城市。

当时她丈夫刚走的那一两年,她每天红着眼睛,不说话,只是低头干活,村里人都说,“梅子啊,难受就哭出来吧,别把人给憋坏了。”但她总倔强地说,“娃他爸走了,魂要安顿,我不能让他到了那边还得为我和娃担心。”

对梅姨来说,对自己丈夫最好的不打扰,也就是自己和孩子好好地生活下去。

梅姨话不多。和村里人碰到一起,她也只是笑着点点头,不急不躁、不徐不缓地讲话,声音像山涧的泉水流过,清清凉凉、平平淡淡,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一样,丝毫没有中年妇女那般凌厉和强势,就像她家围墙角的'那丛格桑花,安安静静、不争不吵。

有天黄昏时分,我去梅姨家,她正靠在藤椅上,身上披着黄昏的霞光,怀里抱着一本书,几绺头发柔柔地垂在耳旁,神情庄严,我离她很近也没有觉察到。我笑着说,“梅姨,你看啥书呢,这么认真?”她看到我很高兴,忙起身招呼我,又有些羞涩地笑了,“唉,我是看闲书咧,不像你这大学生,快坐,快坐,我给你倒水去。”我随手翻了翻她看的书,竟然是《资治通鉴》。不由得对梅姨又有一些刮目。

屋檐下潮湿的石阶上,绿色的苔藓疯长,像是提醒着飞逝的年岁。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梅姨还是一个人,麦子割了一茬又一茬,苞谷收了一秋又一秋,她不论多忙、多累、多难,也不求别人,“大家都那么忙,自己能干动就自己干,干不动了歇着,还是不要打扰别人的好。”

夏天,高大的树影拓印在梅姨家的土院儿,斑斑驳驳影影绰绰,像神秘高妙的皮影戏一般。树的最高枝上有一个鸟窝,鸟在树枝上蹦来蹦去,“啾啾”、“唧唧”、“雝雝”、“喈喈”,长长短短、自娱自乐地唱着,像梦中的幻境。

梅姨就在树下发呆。她依然穿着那件绛红色的旗袍,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坐在院里的台阶上,望着天空、树和小鸟的方向,听春风的声音、嗅花开的味道,白净的脸庞泛着明艳的光。

在村里人眼里,梅姨是这个村里最美的女人。但他们很不解的是,梅姨一个人,守着这么大的空屋子,难道不孤单吗?

我猜啊,梅姨也许真的不孤单,她的心里,或许一直长着一大片的花田,盛开着各色的美丽的花朵吧。

223 评论

呼伦小贝尔

丁立梅,笔名梅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畅销杂志签约作家。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1] 。出版有作品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2] 《暖爱》《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低到尘埃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花未央,人未老》《暗香》等三十多部。作品《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专科院校《语文》教材。作品《黑白世界里的纯情时光》登上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萝卜花》、《穿旗袍的女人》入围微型小说“金麻雀”奖。作品《萝卜花》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银奖。作品集《你在,世界就在》繁体版在台湾、香港发行。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各类教辅书。多篇文章被设计为中、高考语文阅读题。被读者喻为“最暖人心的作家”。中文名 丁立梅 外文名 Ding Limei 别 名 梅子,紫色梅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东台市 职 业 教师 主要成就 《穿旗袍的女人》入围微型小说“金麻雀”奖 代表作品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暖爱》《有美一朵,向晚生香》目录1 主要作品2 中高考阅读主要作品编辑出版时间书名类型出版社2007年12月1日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3] 散文集金城出版社2009年1月1日尘世里的初相见散文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4月1日诗经里的那些情事散文集金城出版社2009年4月1日爱,永远不会消失散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1日阳光人生心灵故事精选集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8月1日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散文集金城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瓶子里的春天散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2月1日等待绽放随笔金城出版社2012年9月1日仿佛多年前散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1日暖爱精选集金城出版社2013年3月1日遇见最纯的自己散文集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5月1日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人物传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1日遇见精选集金城出版社2013年8月1日遇见你的纯真岁月散文集天地出版社2014年1月1日暗香精选集金城出版社2014年5月1日 你的光影,我的流年 随笔集 九州出版社2014年10月1日 低到尘埃的美好 散文集 万卷出版公司2015年1月1日 向着美好奔跑 散文集 金城出版社2015年2月1日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4]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2015年2月15日 让每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散文集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年6月1日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2015年7月1日 会弹钢琴的小蚂蚁 童话故事 济南出版社2015年8月1日 风景这边独好 散文集 金城出版社2015年8月1日 只因相遇太美 散文集 万卷出版公司2015年11月1日 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 散文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你有蔓草,我有木瓜 诗词鉴赏 金城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修订版) 散文集 金城出版社2016年2月1日 花未央,人未老 [5]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2016年5月1日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精装版) 散文集 金城出版社2016年5月1日 愿你每天春暖花开 散文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24日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精装纪念版)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2016年7月1日 所有精彩都是心灵的盛开 散文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高考阅读编辑《爱的语言 [1] 》·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朵栀子花》·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那些温暖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2007年河北省中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蔷薇几度花》·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菊有黄花》·2009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你并不是个坏孩子》·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品味时尚》·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掌心化雪》·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书香作伴》·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挂在墙上的蒲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爱,是等不得的》·2013年云南省德宏市中考《秋天的黄昏》·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菊事》·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牛皮纸包着的月饼》·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从春天出发》·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菊有黄花 作品欣赏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293 评论

相关问答

  • 化工安全文章1000字左右

    化工是一个多行业、 多品种、 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化工 安全生产 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探讨 摘要:化学工业是运用化

    小兔斯基8011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安全的文章500字左右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

    嘚啵嘚啵的siss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文章1000字左右

    需要鼓励自己的时候,不妨看一下励志的 文章 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励志文章 精选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励志文章精选1000字一:什么样的人有未

    逸轩设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左派梅子全部文章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文章讲的是一个名叫梅子的九岁小女孩,在那个时代,人们重男轻女,不给女孩子上学,所以,梅子要自己挣钱上学。那时的报名费要三

    守護天使1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好文章800字左右

    经典,其实便是可供反复推敲却永远有韵味的事物,并不在乎它原本是否平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经典 作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经典作文800字1

    skyblue08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