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9

24678happy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电磁铁的科学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ella840706

已采纳

你好!选取两个同样线圈匝数的电磁铁线圈.第一个实验:将两线圈串联,再与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开关,电源(电池组)串联.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眼观察安培表,使电流达到某一值并记录这个值.然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直到吸不上为止.断开开关.数所吸大头针的个数,记录这个个数值.第二个实验:仅将一个线圈串入原来两个线圈的位置.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值达到开始记录的值.然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直到吸不上为止.断开开关.数所吸大头针的个数,记录这个个数值.将两个数值比较,得出结论:当流过线圈的电流强度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本实验用到的基本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细节探究:为什么先做两个线圈串入电路的试验而不做先一个线圈串入电路的试验?!!!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153 评论

慧慧在济南

论文:初中物理电学计算解题探讨初中物理电学计算是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重难点.学好电学计算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审题等都有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对以后更高层次的电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 计算 串并联电路 公式 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是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拿到这类题目后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学生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而后理清思路,则可解决该题。那么如何才能顺理成章的确解决问题和攻破这个重难点呢?下面将谈一点我不成熟的解题思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 认真审题首先要在脑海里清晰的呈现U、I、R这三者在串、并联电路中各自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R=R1+R2+R3,在并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1/R=1/R1+1/R2+1/R3。要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基本计算公式和导出公式,并且要知道导出公式的使用范围,即导出公式使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在纯电阻电路中Q=W)......。其次要认真阅读并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没有电路图的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中电路共有几种状态,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在分析电路时如果电路有电压表,则先认为电压表处于断路状态,再分析电路的串并联,然后看电压表和谁并联则测谁的电压。二、 解答计算1、 找电源及电源的正极。2、 看电流的流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要视为导线,电压表视为断路(开路);(2)要注意各个电键当前是处于那种状态;(3)如果电流有分支,要注意电流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分支,又是在什么地方汇聚。3、 判断电路的联接方式。一般分为串联和并联,但有些电路是串并、联的混联电路。若不是串联的,一定要理清是哪几个用电器并联,如果还是混联的,还要分清是以串联为主体的混联电路,还是以并联为主体的混联电路。4、 若电路中连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判断它们分别是测什么地方的电压和电流强度。5、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利用电学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相关表达式;焦耳定律。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和已知条件相结合的的方法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用不着把每一个物理量都求出来,要根据所给的已知物理量找一种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很明显可以看出: 我们要熟练解答电学问题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问题在每一种状态下并不能直接求出计算结果,这时要把两种或更多种状态结合起来,找出各个关系图中相等的物理量,列方程或列方程组去计算。以下对某些题型的解法做详细的说明和解答:例1、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8Ω,R2=7Ω,当闭合开关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电源电压为多少? 一、审题看题目后,本电路是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电路只有一种状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二、联想相关公式及结论根据题意用到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公式(I=U/R)去计算。三,解答计算 已知:R1=8Ω,R2=7Ω,U1=4V 求:电源电压U = ?解:当开关闭合时:夹在R1两端的电压U1=4V。则: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I1=U1/R1=4V/8Ω=又因为在串联电路中: I=I1=I2 则: U2=I1R2=×7Ω=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 U=U1+U2=4V+例2,如下图所示,当S1闭合,S2、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伏,电流表示数为安;当S1断开,S2、S3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伏,求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及R1、R2的阻值。一、审题看题目后,S1闭合时,S2、S3断开时,电路为一种状态;S1断开,S2、S3闭合时,电路为一种状态。因此,本题必须在电路的两种状态下分别解答。二、联想相关公式及结论 用到串联和并联电路中U、I、R三者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公式去计算。三,解答计算 解:S1闭合时,S2、S3断开时,R1、R2是串联。则:R2=U2/I=3V/Ω S1断开,S2、S3闭合时,R1、R2是并联。则:可知电源电压 U= 则夹在R1两端的电压: U1=U¬—U2=—3V= R1=U1/I=Ω 则并联的总电阻: R=R1R2/R1+R2=3Ω6Ω/3Ω+6Ω=2Ω 并联干路中的电流: I=U/R=Ω=例3,如右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电流表示数为;滑片P在中点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求: (1) 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2)电源的电压;(3)电路的最大功率。 一、审题看题目后,本电路是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电路只有一种状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左右滑动改变它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进而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变化。二、联想相关公式及结论根据题意用到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公式(I=U/R)以及电功率相关计算公式去计算。三,解答计算 解:(1)滑片P在B点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阻最大。则: R1max=U1max/I=Ω (2) 当滑片P在中点时,R1=15Ω 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I=U1中/R1=3V/15Ω= U= .............○1 U=3+ ............ ○2○1○2解得: U=9V R2=30Ω(3) 要是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则必须是电路中流过的电流最大,只有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点是电阻最小,电流最大。则:P=UImax=9V×(9V/30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便不再做详细说明,开动您的脑筋,自已分析总结。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浅薄的认识,有错误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8 15:23 写论文参考资料:电学知识总结一, 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有时也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 电流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三, 电压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有些教材中为24伏,但通常情况下指天气晴朗时不高于36伏,阴雨天时不高于12伏);⑤工业电压380伏.四, 电阻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滑动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五,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六,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106焦耳.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 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热公式:P=I2Rt ,(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七,生活用电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另外,火线又可叫作相线)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八,电和磁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实验一.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电路图如下图)注意: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原理:P=UI

345 评论

芒果小丸子哟

《科学》课究竟怎么上 科学课是研究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等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重新走一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会是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那么,《科学》课究竟怎么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一、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愿望。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的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生活现象,实验教学,教师开门见山就要创设问题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容他(她)们有半点松懈的时间。比如如《轮轴》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同学们感到纳闷:为什么力气小能够胜过力气大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会认认真真地做好实验,了解轮轴的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二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研究事物的规律就得回到大自然当中,凭着亲身经历的感受与经验去实践。课本上有的实验方案根本不适合我们的实际。作为教师,就更不能照着书本,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回到前面所描述的场景。怎么办?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放开学生的手脚。《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同样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为了自主探究、顺利有序地进行,使自主探究的成功有了保证。但教师可有意识地作指导和训练,比较几个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师生一起评议优劣各在什么地方,久而久之,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就大大提高。比如在研究“<<沉浮>>”实验中,先把铁块、马铃薯、泡沫塑料、木块、橡皮筋、直尺、弹簧秤等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铁块、马铃薯、泡沫塑料、木块放入水槽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提问: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师不介绍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这一问题。结果,同学们兴趣浓厚,每个小组都认真地在想办法,去动手实验。学生精力集中,没有一点乱糟糟的现象。结果学生设计出了“掂量法”、“测量法”、“称重法”等方法。 三、合理指导,实施探究 根据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学学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 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而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底,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探究第七册《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问:“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的各种乐器,他们也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课后,不拘泥于教科书介绍的自制乐器的方法,动员学生多找一些材料自制乐器。如:拿同样大小的玻璃瓶(汽水瓶、啤酒瓶),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 三、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实验课教学中,在实验中单靠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到头来还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主要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只有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搜集更多的事实依据,经地整理分析,就会自行得出结论。教师演示时间少一些,学生的心思则不会那样急不可耐。你越让他不动,说不定他偏要动,在下面自己摆弄仪器。现在把时间大部分让给他们动手,学生自然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做实验,教师只需巡视指导。比如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师只需花极少的时间把仪器分给各小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敲、去打、去摸„„最后,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例如:在第九册《神奇的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这种现象不必告诉学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分组做实验,从而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少。学生明白了电磁铁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样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四、因地制宜,自制器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为主的学习空间,就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于是有很多老师就抱怨学校实验器材太少,其实,学校除了准备化学、物理试验需要的诸如: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显微镜等器材外,由于科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再说你平时只要留心,做个有心人,也可积累一些实验器材的。 五、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前, 要对小组内部进行角色分工,明确们个人的责任(角色要经常变化)。4人小组,有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似乎就可以了(有些老师上课时,设材料员、操作员等不可取)。组长负责组织、噪声控制等。记录员记录讨论的观点、实验或测量数据等情况。有时,根据任务需要,也可以分为其他角色。例如“云师大附小戴建英老师上‘小小纸飞翼’课时,小组成员角色分工为‘试飞员’、‘机械员’、‘记录员’。” 有了分工,还要有合作。小组成员既承担独立的责任,又提供帮助,与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启发,增加互动性。当学生开始小组学习时,老师在组间巡视,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参与学生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控制时间长短和噪声。但不要过多地说和参与小组讨论,不要只关注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小组工作,以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实验、参与使用数据,都可参与写小组报告。也要给每个小组机会,让他们报告其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让他们同班里同学一起去说明、解释和从理性上认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们创造机会,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能担负起自己作为个人和作为小组成员所应担负的责任。要发挥学生们在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时,在准备和向班里同学报告他们的探究工作时,在学生们评价自己所做的探究工作时个人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六、交流评价 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小组做完实验后,先要创设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学生集中讨论、整理搜集到的现象和数据,才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表达自己的发现,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而无所顾忌。 总之,只要我们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老师们要尽心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能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夹杂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很快教好《科学》课的。

3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生关于电的科学小论文

    作文 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方法 。作文分为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节约

    liuyuecao11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电磁铁的研究科学小论文

    “成功啦!”“成功啦!”“哈哈……”从我家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和欢呼声,这是我和伙伴们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学校里,老师常在科技兴趣课上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引起了我浓

    聪聪老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磁铁科普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

    0度空间的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电磁铁的科学小论文

    你好!选取两个同样线圈匝数的电磁铁线圈.第一个实验:将两线圈串联,再与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开关,电源(电池组)串联.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眼观察安培表,使电

    24678happ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电磁场与电磁波本科毕业论文

    你的问题太广泛 是什么论文 小论文?毕业论文? 如果是小论文可以到有数据库的院校下载,如果是毕业论文,建议还是自己好好写写,多看小论文,尤其是SCI/EI 收

    shop移民Sher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