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奶糖的鱼
现成的研究综述,找来看看:陈吉德的《穿越高粱地——莫言研究综述》(《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78-81);黄萍的《莫言小说研究述评》(《新世纪论丛》,2006年第1期,171-173);马艳艳、裴秀红的《莫言小说研究综述》(《现代语文》,2006年第6期,66-67);房赋闲《莫言创作研讨会综述》(《文史哲》,1989年第1期,99-102)。此外,莫言主要研究专著及资料汇编:《莫言论》,张志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怪才莫言》,贺立华、杨守森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莫言评传》,叶开,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 年 4 月版;《莫言研究资料》,贺立华、杨守森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莫言研究资料》,杨扬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莫言研究资料》,施战军、路晓冰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空山微风
前日,《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透露,《蛙》这本书在商讨书名期间,还有人提议将这本书命名为《水里的青蛙从哪里来》。 对于这本小说的书名,有网友问“莫言是用‘蛙’代替了‘娃’吗? ”对此,叶开进行了肯定,“可以这么说吧。 ”而关于小说编辑过程中的修改,叶开透露:“我给《蛙》提了十一条建议,他觉得有道理的都认真修改。莫言首先是一个诚恳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敬业的文学手工艺家,写作上精益求精。 ”“我们在彼此交流上非常畅通,包括一起和莫言斟酌书名。我们甚至收到一个提议叫《水里的青蛙从哪里来》。呵呵。”叶开微博中回复说。 对于《蛙》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叶开表示,小说中的“姑姑”人物是有原型的,但文学作品在创作中有想象、有夸张,绝非小说中所述“一边是接生的天使,一边是恶魔”。 对于有青少年担心读《蛙》有困难,对此叶开表示,《蛙》理解不难,相信青少年的能力。“《蛙》里的‘姑姑’和‘姑父’做了2800个泥人小孩供奉在三面墙的壁龛上,其中的‘赎罪’是最动人的部分。
车厘子妈妈
1987年~199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市作协经过认真评选决定同意廖增湖加入小说组。 2004年7月1日,经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决定授予廖增湖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是《沸腾的土地——莫言论》,为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研究莫言的专著, 导师王铁仙教授。 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8年,出版的《莫言评传》为国内外第一部莫言相关的评传专著,并经莫言本人作仔细全文审读。 2009年12月28日至29日,参加在中山市举行的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名社名刊名编”笔会。 2010年4月6日,通过全国出版人员职业资格。 2013年3月,出版专著《莫言的文学共和国》。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2010年10月,他的《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叶开说:“我只不过是一块很糟糕的砖头,砸出去想引玉,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讨论中来。” 2012年,马原复出、发表长篇小说《牛鬼蛇神》,并在《收获》发表,叶开是小说的编辑,他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但2012年底在同济召开的马原研讨会上,马原透露,他创作三十年,从未得过任何文学奖,连县文联这种级别的都没有。“听了这个消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叶开说,于是2012年11月26日,马原获得了生平第一个文学奖项“老虎文学奖”。奖状之外,还获得了一元的奖金,但足以让马原感动落泪了。 2013年11月8日晚,颁奖典礼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外的玛赫咖啡馆举行,预计到场的嘉宾包括孙甘露、潘向黎、程永新、曹元勇等多位文学界人士等,但这场典礼将只颁发一个奖项——“老虎文学奖”终身成就奖,评委也只有一个人——叶开。本届获奖者是张辛欣。 2013年03月27日下午6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西厅做主题为“莫言与共和国文学六十年”的演讲。 2014年5月18日上午9点,应邀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公开课第33讲”,主讲《给孩子最好的语文》,交流有趣、有得、有效地学习语文的方法,探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途径。 2014年5月24日下午两点,亲临保利·罗兰春天售楼部举行教育公益讲座活动。 2014年6月1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略知一二杂志社主办的《阅读的视野》六一公益讲座在上海市作家协会老洋房小院举行。 叶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2015年4月26日,在西湖边杭州文化地标——晓风书屋对话杭州语文名师郭初阳、倪江。
尘世任我行
他的作品表现如下:一是题材独特。莫言的小说有很深的生活根基,他执着地描写中国北方农村底层,如同福克纳对于美国南方小镇的痴迷的刻画。莫言多部以高密乡为背景的小说连成一气,已经成形一个独立奇异的“文学世界”,那个对现代人(特别是外国人)来说遥远而又神秘的中国乡土世界。题材的独特性让莫言获得如此众多的读者,包括西方读者。不能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可以说越“土”的,越有欣赏距离,也越引发好奇心,产生美感。二是文化体察。莫言迷醉民间文化,那种生生不息缭绕在一代又一代普通子民生活中的文化,并不是字面上或庙堂里张扬的那些文化,他对百年来民间文化的变异与坠落有锥心之痛,他几乎本能地呈现了这种文化之痛楚。这得益于莫言的土生土长,没有接受系统生硬的科班训练,却有丰富的见识(当过兵,入过党),他对文化的感觉几乎是原生态的。在他的文化的体认中又常伴随对人性的挖掘,包括对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的挖掘。读莫言的小说,常常可以照见自己的脸色。中外读者都不喜欢说教,在莫言作品中有文化的体察,却毫不说教。三,想象力。莫言自己说在现实中他软弱无力,但拿起笔便力大无穷。这种“白日梦”的心理素质非常适合当小说家。莫言天性就极富想象力,当他阅读和接纳了南美《百年孤独》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便找到火山喷发口,让自己的想象不顾一切,驰骋无边。他的小说早就在“玩穿越”,现实与历史,当今与传统常常扭结交错,形成色彩斑斓的炫目图景。那种带有现代派意味的图景,和传统的写法迥然不同,更能刺激阅读快感,是中外读者都乐于接受的。四,莫言很会讲故事。讲法奇诡新异,外国人也能懂。和那种偏重语言魅力的作品相比,以故事情节想象力见长的小说更适合译成外文,莫言自然也就占了这个优势。比如贾平凹小说的语言功力不在莫言之下,但翻译成外文,那种特别的语感便不复存在。莫言主要靠讲故事征服读者,他的大部分小说都已经翻译成各种外文,包括瑞典文。莫言小说适合改编电影,早在20年前张艺谋就根据莫言作品改编《红高粱》,曾一度风靡西方世界,谁也没想到这无形中也给这次获奖奠基了。五,为评审圈所熟悉。如马悦然教授等,对莫言早有了解,有好感。作品是否摆到评委的桌子上,能否进入评委的“法眼”,极其主要。诺奖毕竟是瑞典文学院十几个评委说了算,是评委的文学判断。莫言的成功也要靠运气。六,地缘。虽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看文学性,但毫无疑问也会受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影响。13亿中国人百年来始终与诺奖无关,那么诺奖的世界性也会有疑义。这些年连西方报刊也都抱怨诺奖老是“西方面孔”了。猜想评委的投票在考虑首要条件的前提下,总多少会受这些考虑左右吧。七,修补关系。前年给在中国监狱服刑的一位异见人士授予和平奖,顿然惹恼了中国,瑞典与中国关系至今陷于僵局。西方现在不可能什么都和中国作对,情况变了。这是现实。这次给所谓“体制内”的作家颁发一次诺奖,无论如何也会被人想到有一种修补关系的作用。何况诺贝尔奖往往都想玩点玄的,出乎意料,以显示其独立性。前天发布把和平奖颁给欧盟,世界哗然,甚至以为是愚人节玩笑。可是细想,欧洲经济衰退,困境重重,这时给它奖,正好为之打气,还可以引发全球关注,又何乐而不为?这也是出奇制胜。以上可以解释莫言成了莫言 ,那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希望你满意……!
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一: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地位一路飙升,整个中国社会都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问题:中国的古典文化立身何处?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声称在中
卖白菜读后感
现成的研究综述,找来看看:陈吉德的《穿越高粱地——莫言研究综述》(《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78-81);黄萍的《莫言小说研究述评》(《
我先给你提供一份大纲你看下合适不合适内 容 摘 要本文以人民币升值背景为开端,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
执着执着是力量,引领人类改变未来——题记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执着,是一种伟力。执着,使猿不安于现状最终走出了茹毛饮血的世界;执着,使人历经千难万险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