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红1121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交换礼物
一手创建马偕优生保健次专科并成立遗传咨询中心,累计发表的学术论文达数百篇,台北马偕医院副院长陈持平在遗传优生领域可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但他说自己当初之所以会跨入优生保健领域,其实是被「赶鸭子上架」。怎么说呢?他回忆,当时马偕妇产科正积极开发次专科,主任李义男一声令下指派他和苏聪贤、李国光等人分别负责成立不同领域的次专科,而他被分配到的就是生育保健。「那时候妇产科主流研究是妇女癌症、试管婴儿,我负责的项目相对比较冷门,我就和主任说我想做试管婴儿,没想到他已经指派李国光做,我只好乖乖回去做生育保健。」陈持平回忆,彼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住院医师,不做就不能升主治,只好硬著头皮接下这个担子,没想到一做就是35年。
近年来妇产科成为医界「五大皆空」的其中一员,让陈持平很是感慨。他说,他刚进马偕时,「内外妇儿」是显学,且妇产科医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这群住院医师都很珍惜实习的机会,告诉自己再苦也要撑下去。反观现在,由于妇产科给付低、工时长,常要披星戴月赶到医院接生,却动辄被提告,让许多住院医师没两年就「落跑」,还有小医师立志绝不接生,就怕吃上官司。谈到这个现象,陈持平直言「不敢接生就别来妇产科!」他强调,既然进了妇产科,就要有面临医疗纠纷的准备,除非一辈子做研究或教学,否则势必一定要接生。「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没有勇气还当什么当妇产科医生!」
陈持平指出,妇产科有内科的学问也有外科的技术,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科别,加上有很多次专科可以做研究,有助充分领略医学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以说是医师的宝地。现在妇产科缺乏人力、供不应求,正是菜鸟医师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只要做出口碑、打响个人品牌,一旦在业界建立地位,将来进可攻退可守,即便自己开业也不怕没有病人。医学生不该因为环境因素对妇产科裹足不前,应该「化危机为转机」。毕竟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时把握机会努力充实自己,有朝一日就可以厚积薄发。
▲画作名称:广施慈爱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 80F 画布 创作年份:2016年
走进陈持平的办公室,除了一叠叠医学期刊和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挂满的画作。谈到接触绘画的机缘,他笑说「这要从我祖父一辈讲起」。陈持平的祖父陈开泉师承中国一代绘画艺术大师刘海粟,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便进入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也是艺术大师李可染的同班同学,他的父亲陈祖儒则在书法领域颇有建树。或许因为家学渊源,陈持平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就读医学院期间绘制的器官解剖图更是栩栩如生。不过他在进入繁忙的妇产科以后就不曾作画,直到2013年陷入人生低潮才又重拾画笔。这一画就是3年。3年间,他累积了数千幅作品,出版了8本画册,旺盛的创作力让人惊叹。
陈持平的画让人第一眼看到就印象深刻。他的画有股勃发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情。绘画主题包罗万象,既有虔诚祈祷的修女,也有充满欲望的裸女。在数千幅画作中,最特别的是一幅名为「斗牛之血」的画。第一眼看到「斗牛之血」,只觉天盖地的红色迎面袭来,红色的太阳、红色的牛只、红色的斗牛布,三者融汇成一股喷薄欲出的血腥气,仿佛随时会冲破画纸、溢散出来,与之呈现强烈对比的是一片如海洋般深蓝的观众席。他说,这幅画的原型本来是一个蓝色的杯子,后来他画到一半发现杯子的形状倒过来看就像一个弧形的观众席,他灵机一动加上斗牛、斗牛士和太阳,只花半小时便完成了现在看到的这幅斗牛场景。让人不禁感叹他丰富的联想力。
在作画的3年间,陈持平具体而微地将他经历的生命转折呈现在画作中。随着心境转变,他的作画技巧也不断成长。他坦言,他每完成一幅画都会和周遭的家人及朋友分享,亲朋好友的鼓励让他在一次次创作中累积信心,帮助他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更有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他将此视为艺术医疗的完美体现。他表示,「艺术即医疗、医疗即艺术」艺术可以让人获得平静的力量、释放负面情绪,有强大的疗愈效果。人们不仅可以透过创作获得满足感,也可以透过欣赏他人的创作得到快乐。「当你看画的时候,你也在和创作者互动,当创作者的心境和你不谋而合时,你就会和这幅画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疗愈。」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在用艺术治疗自己的同时,也透过分享自己的创作带给他人快乐。
不过,许多人在进行艺术医疗时往往会面临「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有人在一张白纸前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对此陈持平说「画画不用想太多!」他说,画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快乐,所以不用设限要画什么,他作画从不打草稿,大多是「笔随心走」,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反映出内心真实的感觉!」
除了透过绘画自我疗愈,陈持平也计划进一步将艺术医疗的力量往外发扬光大。他说,观察医院来来去去的病患可以发现,无论是挂号、看诊或是拿药,他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等待」。如果医院可以提供一个艺术欣赏的平台,让人们能利用等待的时间欣赏画作,不仅可以平抚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他计划未来在马偕医学院设立艺术医疗的课程,并和外校艺术学院的老师合作在医院举办展览,提供喜欢画画的医生一个创作的平台,让更多人体会艺术医疗的好。
陈持平将内在自我投射至画作中,他的画没有附庸风雅的痕迹,只有最真实的情感与对生命的热情。用「心」作画的他优游在艺术与医疗之间,真真体现了游于医也游于艺的精神。
▲画作名称:斗牛之血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35 cm B4纸 创作年份:2016年
陈持平
学历:高雄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优生保健学科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医学研究部主任
现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总院副院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
Yun云2870
一、家庭医生项目
1、如何看待家庭医生。(开放式问题)
2、如何看待专科医生处理全科常见病,是否存在较大挑战。
3、医生每天都有哪些空闲时间可以接受患者的问诊。每周几天,每次多久。
4、医生是否可以为签约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或写问诊病历。
5、每位医生可对接多少家庭,或者多少位患者。
6、针对每个家庭,收费多少合理。100-200/月?如果是单个患者呢?
7、网上问诊更倾向于按次收费还是按月收费;如按次收费,每次多少合理。
8、患者每次问诊时间是否应该限制,每月是否应有次数限制或总时间限制。
9、可以接受每月1次到诊所或药店面对面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吗?上门呢?
10、每个月可否对没有咨询任何问题的用户,主动打电话或发消息关怀一次?
二、科普讲座/培训
1、是否经常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网络、教室,还是两者相结合。科普讲座如何收费,网络/进社区分别多少。每次,还是每小时。500,1000?或更多?
2、是否有科普讲座的PPT。主题都有哪些方面,现有资料,可以讲多少期。
3、如果给其他医师进行专业培训费用也一样吗?
4、对讲座听众人数是否有要求。
5、是否习惯使用微信或其他直播软件进行讲座,喜欢使用哪些软件。
三、医生个人品牌树立和推广
1、是否有习惯撰写、发表医学科普文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发布。
2、是否有出版物。是否愿意推广出版物。
3、是否有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更新频率,是否需要他人打理。
4、对树立推广个人品牌(拍摄视频、个人专访、录制讲座等)是否有兴趣。
5、是否有意向将来脱离体制创办自己的诊所。
医学科普期刊有《健康之路杂志》、《祝您健康杂志》、《健康博览杂志》、《婚育与健康杂志》、《大众医学》、《家庭健康》、《家庭用药》、《医食参考》等等。 《大众
能。根据查询重庆市报刊发行局的官网可知,对重大研究成果的论文,可实行加急审稿并且加急出版,其中包括 《重庆医学》 《实用临床医学》《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消化
医学论文的讨论部分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
以下是一些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可能适合医学论文发表:1.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 中华医学杂志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 中华医学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ISSN1005-8982/CN43-1225/R) 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