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93

小S妈是顾大厨
首页 > 医学论文 > 关于同性恋艾滋病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天花生

已采纳

少一点世俗吧,不支持也请不要歧视,偏见。异性同性都是爱,心之所向罢了。希望他们也能慢慢地被世界温柔对待(并不是鼓励,只是期待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83 评论

推三轮去拉萨

个人以为,身为同志不应说有什么利弊。若是从为什么会有同志产生,以及现在社会对同志的态度方面来写比较好。因为,看到LZ的提纲,说同志<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的好处>,我想说,首先,身为同志,本身就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事实;再者,同志怎么会与社会、环境、人类有什么联系呢?难道说因为同志无法完成婚姻与小孩的使命,减少中国人口么?LZ可以去天涯一路同行论坛看看,里边的帖子或者网友自己的一些研究报告或许对楼主的这篇文章有帮助。一路同行链接

287 评论

纯爱火乐

没什么关系的啊~自己注意就好,不要相信任何人~要对得起自己就好~

222 评论

小妖乐乐10

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几率比异性恋小多了。

262 评论

yoyo爱生活2012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数字之外,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小的增幅:2007年的时候,同性性传播导致的感染占,而2005年,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仅为。几年的时间,同性恋被再次推上了艾滋病的舞台,并成为了焦点。作为一个同伴教育负责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觉得这个传播速度的增加有很多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是一方面。因为男同性恋者很多是采用肛交,而直肠粘膜更容易破损,精液又是艾滋病病毒的良好载体,所以这种行为更容易传染艾滋病。而对于女同性恋者,她们的感染几率要小很多,因为她们的行为并没有那么激烈,也没有那么多的体液交换,他们的传染几率甚至可能小于异性恋者。生理构造的因素是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由生理问题引发的。因为异性之间会牵扯到一个受孕的问题,所以安全套的使用在异性的生活中会很普遍,但是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安全套的使用可以说是一半一半,他们不用担心受孕,而且谁都知道使用安全套会“不那么爽”。更有甚者,会有人知道安全套的作用以及性病的危害,反而不使用安全套,他们认为安全套的有效和感染疾病都是概率问题——这个想法很荒唐。还有人认为对方没有携带病毒,所以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可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发病前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和特征,他真的不知道——这是自负,还是他真的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呢?原因很多,但是归结到一起:不使用安全套或者使用不规范可以成为第二个原因。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社会因素。如果不是这次世界艾滋病日,我想我们的这些机关是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同性恋这个事情上的。我们一直在回避这个事情,无论从社会的制度还是从人们的认知,都一直没有把同性恋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同性恋没有被正视,大部分人活在阴暗里,很多东西不规范,这就是问题。现在同性恋者之间的性关系很混乱,一个人可能跟很多人发生关系,这个很多可以是一个上百上千的数字,所以我会认为那个艾滋病的传染速度是一个正常值。而且这不单纯的是一个行为规范的问题,继续发掘,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需求而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没有正确的方式,因为同性伴侣关系得不到保护。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是单纯设立一个鸡奸罪那么的简单。有的地方的人甚至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只拿这个当成一个释放欲望的途径,就好比自慰,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同性卖淫者,他们若无其事。我们以前一直回避这个事情,甚至打压它,事情因此越来越复杂,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很自然。这个现象顺应了那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甚至更严重的,现在大多数的同性恋者还在传统观念的强迫下去结婚生子,当然很多人也有婚外的同性关系,也因此会把疾病传染给他的妻子和孩子。总之,我觉得社会因素是这个事情的主要原因。我把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到社会因素上并不是“愤青”。因为生理上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需要一个安全套,这个问题就基本搞定了。但是社会问题呢?现在有很多志愿组织,他们都是在自发地、有组织地引导这个事情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有的时候这些组织也会被打压下去——这就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社会因素的症结在于态度上。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同性恋又会被摆在风头浪尖上。大理政府出资建设同性恋酒吧,新闻上了各大媒体,评论褒贬不一。和几年前国人认识同性恋的时候一样,很多人就会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直接联系起来,甚至还有一些“道德败坏”、“散尽天良”、“变态”之类的话。几年来的这些话带来了今天的这个结果,如果今天继续这样的做法,几年后会是怎样?或者我们务实地想一想:?

185 评论

summaryzhen

同性恋,艾滋病,必然联系? 目前,“同性恋”与“艾滋脖两个本应单独使用的名词,好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合二为一”。由于美国艾滋病流行最早见于同性恋人群,所以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一种感觉:同性恋可以和艾滋病划等号。这种语境令许多同性恋者反感,尤其是女同性恋者。 1999年6月,媒体曾报道了一对女同性恋者30年的生活经历。她们两人于1969年相认,1975年,其中一人假冒男性两人登记结婚。1998年,其中以男性身份生活者被意外发现为女性,为了维持婚姻和得到社会承认,她希望做变性手术。 据调查,在女同性恋关系中,感情所占的比重较大、关系的稳定程度甚至超过了异性间婚姻的稳定程度。由于女性在性行为过程中,体液交换量非常少,已有证据表明,女性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及性病发生率最低的人群。 事实上,无论是传媒还是许多人习惯性的思维中,也大多把焦点集中于男性同性恋人群当中。 小T是一名大学生,他每星期必须去一趟同性恋聚集的浴池,常常是周五晚上进去周一早上才出来。这种同性恋集聚的场地,卫生条件堪忧。当研究人员问:为什么非要去那种场合?他说:那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因为生活有压力,心理有压力,必须找一种缓解方式。 据悉,同性恋人群中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这与学识、职业及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较高层次的同性恋者倾向追求相对稳定的感情和性爱关系,对家庭、社会责任感较强,对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深感忧虑,有人还积极投身于性病防治的教育工作。层次较低的,一般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社会责任感较弱,倾向于在浴池、公园僻静处寻找生理满足。 虽然同性恋不能等同于艾滋病,但同性恋者确定是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群体。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把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深入到更多的同性恋者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同性爱行为容易传播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性行为没有得到社会认可,不能建立如同一夫一妻相对稳定的性关系,多性伴现象严重。 第二个原因是大多数男同性恋特殊的性行为方式。艾滋病及性病病毒常常会在直肠内弱碱性环境中生存,并经制释放而血液里随着血流扩散到全身.

325 评论

爱dele的Vivian

没有必然关系。这几天刚好看了关于艾滋病起源的一些知识。美国第一个艾滋病患者被发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人刚好是男同性恋,后来更多患者也恰巧是同性恋,导致对疾病缺乏了解的人都以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对同性恋深怀恶意和歧视。但后来的研究显示,艾滋病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在非洲爆发了,根本跟同性恋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它的传播途径有性行为,而男同最初以为不需要避孕也就没有用安全措施,导致一旦有一人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就像丧尸一样在gay圈传开了。不得不说男同性恋平均性伴侣较其他群体高得多,这也是艾滋病似乎跟这个群体闹不清关系的一个原因。而女同性恋因为性行为不存在体液交换的问题,她们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所有人群中最低的。所以不能说艾滋病跟同性恋有什么关系。应该说艾滋病跟高危性行为有很大关系。

249 评论

必须匿名

、、同性恋和艾滋没有必然联系。异性恋的性交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关键在于滥交与否。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一个人一旦三天两头换伴侣,那么感染的几率当然大了。 试问,两个没有HIV的人在一起,会得病吗?我想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去思量一下,得有质疑精神。某些所谓的权威在我看来,愚民而已。 为什么会流行同性恋得艾滋病几率大,不过是恐同心里造成的,还有某些权威故意强调的。你想一下,同性恋人数少,基数小,得出的比例肯定大。5000万人中1人得上艾滋和和10亿人中10人得上艾滋相比,当然是5000万人所得出的比例大些,如此而已。

2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同性恋不是病议论文

    你可以从两类入手第一类,找出数据显示中国有多少同性恋,然后写出至少有百分之多少扛不住社会舆论选择了结婚,从而一生痛苦,有三个分支,第一是性格木讷起来,第二是生活

    MOMO丫丫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同性恋与艾滋病论文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是血液的接触;二是性生活的接触;三是母体,就是女人有艾滋病怀孕肚子的孩子也会遗传到。就是这三种传播途径,多注意就没有什么问题的。

    力力力力力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同性恋艾滋病论文

    、、同性恋和艾滋没有必然联系。异性恋的性交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关键在于滥交与否。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一个人一旦三天两头换伴侣,那么感染的几率当然大了。

    1024个西瓜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预防性艾滋病的论文

    预防艾滋病,从小事做起,多注意注意事项就不会被感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预防艾滋病高中警示作文3篇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无情的岁月风蚀了阿嫂

    我想说真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艾滋病同性恋的论文

    从社会的发展去说这很正常再举例论证 同性恋的正常实例与普遍之处

    朵朵陌上花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