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snowfox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谈糖尿病足的社群护理 糖尿病足是临床诊断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指基于周围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而引发肢体缺血、继发感染及坏疽的一种病症,病情严重者甚至需截肢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知识储备量和自身管理能力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足的社群护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社群护理效果。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于社群医疗工作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现将其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8至76岁,平均年龄***±***岁;病程6至16年,平均病程***±***年;引发因素:因糖尿病性大疱并发糖尿病足8例,脚癣感染6例,热水烫伤4例,诱因不明者2例。上述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坏疽部位分别为足趾和足底。 护理方法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含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 疗效判定 ***1***痊愈:治愈:创面愈合,且痂皮已经形成。 ***2***好转: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坏疽处分泌物大量减少。 ***3***无效:为达上述标准则可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20例患者中,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创面愈合时间为4至8周,平均时间***±***周。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感染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约有1%的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本次研究过程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结果显示,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与一般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护理干预也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本次研究资料和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糖尿病足的社群护理措施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日常运动量为基础制定降血糖计划。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食,因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故而不应饱食。但是应当平衡营养,做到食谱多样化。定时检测患者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对胰岛素的注射量予以调整,力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2***心理护理。本次研究过程中,有6例患者于护理初期丧失抵抗疾病的信心,且伴有抑郁症状。糖尿病属一种慢性病,治愈难,糖尿病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多难以承受长期的行为干预和病情困扰,产生消极心理和精神压力属于一种常见现象。故而,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性给予教育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增进感情交流。另外,可向患者例举一些病情治愈案例,说明现今关于该病症的研究进展,以增强其抵抗病情的信心。 ***3***创面护理。 督促患者每日检查双下肢有无水泡和鸡眼,脚底面板是否变色,脚趾间是存在裂口且是否并发感染。告知患者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水温38至40℃即可,而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佳。同时可依循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足部溃疡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来进行处理,如果患者仅为区域性红肿,则先行硫酸镁予以溼敷,而后给予混合液***胰岛素8U+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洗,最后于溃疡区域性涂抹溼润烫伤膏即可。如若已经形成脓肿,则应及时进行排脓措施。 ***4***家庭健康教育。可通过鼓励患者参与专家讲座、病患座谈会及发放康复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足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于糖尿病足的社群护理过程中,运用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病情治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篇2 浅析流行性腮腺炎整体护理的干预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征,多有发热、咀嚼受限症状,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一般以冬、春季为主,病情严重时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疾病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如胰腺炎、卵巢炎、睾丸炎、脑膜炎等,延长患儿康复程序[1]。该研究在2011年6月―2014年10月将介绍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0月该院流行性腮腺炎患儿50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疾病诊断标准。按信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5~13岁不等,平均***±***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5~12岁不等,平均***±***岁。对比两组腹泻患儿的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P>***。 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早期病人。腮腺肿大前7 d至肿大后9 d均具备传染性。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③流行特征:流行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病死率较低。全年均可发病,存在明显的散发性,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④人群易感性:主要为学龄儿童,部分无免疫力成人也会发病[2]。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 d,平均***±***d,多数患儿无前驱症状,少数患儿出现食欲不振、周身不适、肌肉酸痛、头疼、发热等症状。发病1~2 d后可见腮腺肿大,体温也会随之升高。区域性皮肤发亮但不红,面板温度升高,有明显疼痛感,进食酸性食物后疼痛感加剧。腮腺肿大4~5 d后逐渐消退[3]。 并发症 ①神经系统并发症:以脑膜炎最为多见,多发于腮腺肿大4~5 d后,症状多于周内消失。②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多发于腮腺肿大后6~10 d。③卵巢炎:下腹疼痛,有或无触痛,症状持续3~4 d可消退。④胰腺炎:表现为体温再次升高,伴恶心、呕吐、上中腹部疼痛。 治疗及护理 治疗: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 临床护理 ①对照组:给予访组患儿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内容;②给予访组患儿整体护理措施: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开展护理措施,隔离呼吸道,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时通风;观察患儿体温、神志变化,观察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各个患儿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及酸性等 *** 食品,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小于39℃,则给予冰盐水 *** 、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常规物理降温方法,观察并记录降温效果。高热患儿消耗大,鼓励患儿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多饮食。叮嘱患儿卧床休息,出汗时及时为其更换被子、衣服,防止受凉;若患儿腮腺肿胀明显,可给予冷溼敷治疗;对症护理并发症;流行季节向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叮嘱群众做好室内通风工作。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统计方法 借助软体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 2 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例并发睾丸炎***,低于对照组的***4/16,2例并发睾丸炎,2例并发卵巢炎***。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的***P<***,见表1。 3 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患儿多表现为腮腺肿胀、头痛、发热。腮腺炎病毒通过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传播。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明显加重,并且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做好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及其并发症的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 有学者[4]为80例腮腺炎患儿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显示,59例治愈,19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该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患儿家属满意度为,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与相关研究结果近似[5]。 整体护理在腮腺炎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做好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病程以及疾病转归,可消除患儿家属疑虑[6];积极与小儿沟通,满足其心理需求,保证小儿情绪稳定,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了解其意识变化、瞳孔变化,了解其有无头痛,了解男性患儿有无睾丸肿大或疼痛,发现异常后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对症处理[7],可防止疾病进展[8][9];保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可预防化脓性感染;叮嘱患儿避免食用质硬、酸性、 *** 性及糖类食物,可减少腮腺分泌。 为保证整体护理效果,应做好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工作,护理要点如下:①脑膜炎:观察患儿有无脑炎前驱症状,如意识改变、呕吐、头痛,做好相关记录。若患儿有颅内压增高现象时,持续吸氧***1~2 L/min***,遵医嘱为患儿静脉滴注200 g/L甘露醇,并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10]。②睾丸炎:叮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用阴囊袋托护阴囊,避免牵涉痛;叮嘱患儿口服乙底酚,药物剂量为1 mg,3次/d,口服3~5 d;患儿疼痛难耐时,可间歇冷敷睾丸;注意睾丸有无化脓性改变,若存在,及时处理。③胰腺炎:静脉补液,禁食禁饮,仰卧屈膝位,上腹部置冰袋解痉止痛,为腹胀严重患儿行胃肠减压,观察呕吐物的量和性质,做好相关记录。腹痛缓解后,给予少量清淡流质饮食,后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11-12]。 综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为小儿常见病,早诊断、早治疗并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可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小悟空harrywang
选题不是一两个,抓住一个小病例写就可以了。我写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也是雅文网的专家帮忙弄的,靠谱啊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和药液选择社区中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解析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意义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英文)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几种口腔消毒液对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对比口腔炎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碳酸氢钠漱口降低粒细胞减少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长春市口腔医疗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白虎汤在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应用“舒爽”中药口腔护理液的临床效用研究儿童形象化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与应用效果研究口腔实习生医院感染的自我防护知识调查研究口腔支架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不同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参数在牙菌斑中分布的影响研究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抽样研究小儿电动牙刷在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tonyxiaozb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
导读: 是现在许多男性常会发生的一种癌症,我们都知道癌症是非常可怕的绝症,因此一旦得了它,会给人的身心带来莫大的折磨,因此生活中要做好癌的措施。到底如何癌呢?吃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本病由腮腺炎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本病由腮腺炎
子宫腺肌症 (adenomyosis),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百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度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平滑肌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