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无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火山红虎
1.现病史 (1)外科感染:发病日期、感染部位、病因或诱因(有无外伤、过劳、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晚期癌肿、滥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化疗和放疗史等 ),有无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有无寒战、发热 、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损伤:受伤的时间、地点,致伤的原因、性质、暴力大小,受伤时的姿势、着力点和作用方向,致伤物的种类和性质等;有无躯体被挤压的情况,有无疼痛、肿胀、伤口出血(性质和量)及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有无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排尿异常等全身症状;受伤后的治疗经过和效果。 (3)甲状腺疾病:肿块发现日期、大小变化,有无疼痛和声音嘶 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有无发热、心悸、多汗、激动、消瘦、食欲异常、手颤、怕热,月经异常等。 (4)乳腺疾病:肿块的发现日期、生长速度,有无疼痛和发热;*有无溢液、出血,其性状和量;*的症状与月经的关系;有无服用避孕药和其他雌激素药物史及与*肿块的关系;有无肝脏和睾丸疾病史,患病后的检查和治疗情况。 2.体格检查 (1)神志,四肢末梢循环状态(感染、损伤者应详细描写)。 (2)外科感染:感染部位有无肿胀、发红,其范围大小、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和波动,有无肢体功能障碍;感染伤口有无脓性分泌物,其性质和气味如何,伤口内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周围皮肤情况,有无捻发音;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和压痛;有无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 (3)损伤:部位,伤口形状、大小、深度和污染程度,伤口*露组织的活力,有无活动出血及异物存留,伤口周围有无淤血、水肿和皮下积气;受伤肢体的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伤后是否经过急救清创等处理 . (4)甲状腺:肿大程度、质地、表面情况、移动度,有无压痛、血管杂音或气管受压征象;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 (5)*:两侧*和*的对称度,肿块部位、大小、质地、表面情况、边界、移动程度、压痛和波动,局部皮肤是否凹陷或呈“橘皮样”改变,有无溃疡、分泌物(其性质),*有无凹陷和溢液,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部位、数目、大小、质地、移动度)。
脑子已停机
我直接给你转帖一篇医学论文好了-“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呼吸道护理体会”另外,文章后面还有我的一点建议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四医院骨二科 (361003) 曾碧凤 章亚青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事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人越来越多,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创伤性疾病。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对本病的初期治疗有着一定的疗效。除了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系统全面护理,尤其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危险期,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做好呼吸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关键的环节,现将我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1 临床资料: 2001年到2009年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在23-55岁,平均39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9例,颈椎脱位合并脊髓损伤8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6例。本组均为外伤直接损伤脊髓。2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多为意外受伤,因合并脊髓损伤绝大部分需行手术治疗,而颈椎手术由于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易引起瘫痪及死亡,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及疑虑心理,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解除患者的恐惧、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肺活量训练 颈脊髓损伤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需要配合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湿润气道稀释痰液,达到改善通气的效果。同时,加强呼吸肌训练,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肌的耐受性。从患者入院时即开始指导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呼吸系统功能训练:(1)用吹气球法、缩唇呼吸法、深呼吸锻炼肺功能;(2)教会患者有效咳嗽,鼓励督促其排痰;(3)同时辅以被动呼吸锻炼,由护士或家属挤压患者胸廓,持患者双臂行扩胸运动;(4)定时翻身、拍背、体位排痰。[1] 气管推移训练 欲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3-5天常规进行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护士指导患者以2-4指在皮外侧插入切口侧内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一天3次,每次10-15min,必须将气管、食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s,放松气管食管返回原位休息30-60s,重复动作,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训练时出现呛咳,恶心应及时停止,嘱做深呼吸。上肢瘫痪者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护 患者返回病房后,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如术后早期呼吸呼吸困难主要因为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堵塞所引起,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一旦窒息行气管切开。所以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情况,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吸痰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口鼻腔有分泌物的患者,需及时清除分泌物。吸痰前可先翻身拍背,五指并拢成杓状,腕关节用力,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央,有节律的扣拍患者背部,操作时要面对患者,注意观察面色呼吸状况及有无窒息等情况。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且注意无菌操作。 雾化吸入与呼吸道湿化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炎症,稀释痰液,有利咳出,一般每日3次。对于出现呼吸衰竭或窒息者,或呼吸道感染不易咳出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行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屏障和湿化作用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而难以排出,极易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因此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方法:每30-60min气道内滴入湿化液5-10ml,并根据痰液粘稠度判断湿化度及时吸痰。4 小结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死亡的常见原因,而系统全面及时的呼吸系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变化,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因为我是学临床医学的,不是护理专业的,而这种情况又没办法简单说清楚,所以:1,你直接问主治医生,寻求护理和预防方法;2,若果你是在北京,我推荐你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五层的电子预览室,检索“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呼吸道护理”的文章,里面会有你所需要的答案。如果不是在北京,去你们当地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也应该能查到。因为网络中这方面的资料都是收费的,所以我只能给你转帖一份了,全贴出来不太现实
随着以疾病为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及联合诊疗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普及,将使各类肝胆疾病患者都能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治疗。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 毕业 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护理人文 教育 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下面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
我用的是VELPEAU维力健颈托,可以将颈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让受伤的软组织得到休息。同时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加重颈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