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靖好
小麦根腐病一般是由种子带菌、施肥不当、天气较差、根系受损、重茬种植等原因造成的。
本身原因:带菌的种子未用杀菌剂做拌种处理,导致病菌侵入根系。
施肥不当: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会成为病害的侵染源。
天气原因:连续遇到多雨、低温等不良天气,此时部分抵抗力较弱的小麦容易患上根腐病。
根系因素:小麦的根系因出现伤口、断裂等情况而感染根腐病。
一、小麦根腐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发病原因
(1)本身原因:小麦种子带菌,而且未用杀菌剂做拌种处理,出苗后导致病菌侵入苗株根系。
(2)施肥不当:使用了未腐熟的农家肥,或在病残体未腐熟的情况下返田,成为病害发生的源头。
(3)天气原因:当小麦自身的抵抗力较弱时,连续遇到多雨、低温等不良天气会增加根腐病的发生几率。
(4)根系因素:小麦因根系出现伤口、断裂而感染根腐病。当条件相同时,完整的小麦根系更能抵抗病害的侵袭。
(5)器械损伤:使用不洁净的器械进行耕作或导致小麦植株受损,在阴雨天气或大雨初晴后的情况下会导致病害的流行。
(6)多年连作:常年只种植小麦的地块,除了根腐病发生严重外,还会出现其他病虫害。
(7)田间管理:播种过早或过晚,播种过深或过浅,整地质量差,这些因素均能引发或加重小麦根腐病。
2、发病症状
(1)苗期发病主要出现苗腐情况,造成麦苗大量黄化和死亡,成株会出现“青死”症状。
(2)发病初期,成株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斑,扩大后变成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气候潮湿时,病部会产生黑色霉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叶鞘上病斑会不规则,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也会变褐枯死。病小穗无法结实,即便结实也会导致种子带病。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避免连作,重病地块可与油菜、向日葵等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基数。
(2)麦收后要翻耕土壤,这样可加快病残体的腐烂速度,减少菌源。
(3)适时播种,播种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覆土不可过厚,干旱及时灌水,涝时及时排水,这样可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天,再用50%福美双(用量为种子重量的)或15%三唑酮(用量为种子重量的)进行拌种。
(2)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照1:500(药剂:种子)的比例进行包衣,对苗期小麦根腐病防效达75%以上。
(3)发病初期,喷施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亩用10克5%井冈霉素水剂兑水4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间隔7-10天后再喷1次。
忘记高傲
根腐病主要危害地瓜的幼苗,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的病斑。地上部分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减产严重。微生物菌肥根小子抑制并杀死病原菌,使土壤中有益菌逐渐形成优势菌群,促进作物根系健康、植株健壮,从而使作物的根系部位,起到很好的综合防病抗病能力。
地瓜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有很多,环境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根腐病的发病温度范围在21~30℃,适温为27℃左右。地瓜根腐病菌抗旱抗热能力强,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发生根腐病。
地瓜连作的年限越长,土壤中病残体积累越多,含菌量越大,发病也越重;病种、病苗、病土以及带菌粪肥均能传病,田间病害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借水流和耕作活动。根腐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栽培措施、品种抗病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常年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需要和其他作物轮作倒茬种植3年以上,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比如可以和玉米、花生、芝麻、高粱等作物轮作。并通过深耕土壤,减少耕作层的病菌数量,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加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起到防治根腐病的目的。
地瓜种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不仅能够防治根腐病,同时也能防治其他的病害。在地瓜播种前,把种薯块放在杀菌剂溶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晾干后即可播种,可有效地控制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前茬收获后,田间掉落的病叶、病株以及杂草等,要及时清理出田外,减少病菌栖息的越冬场所,降低田间病菌数量。当田间出现根腐病及时防治,冲施或滴灌微生物菌肥根小子稀释300~500倍液,防治土传病害,解决连作障碍。
总之,地瓜发生根腐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如果不及时防治对产量影响较大,所以要多观察植株的长势,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实现高产丰收。
小豆他妈妈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土传病害,由禾谷镰孢菌、燕麦镰孢菌、黄色镰孢菌及根腐平脐蠕孢菌等一种或多种半知菌复合侵染引起,近十几年来,在华北与黄淮小麦主产区发病呈逐年加重态势,小麦根腐病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根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物,冷害、旱害、涝害等恶劣天气可造成小麦植株涨势衰微,本身抵抗力下降,被细菌感柒几率增加,例如发生连阴雨的年代容易导致小麦受冻引起根腐病严重发生,出穗~花期碰到地中海气候或多雪气温容易造成叶枯、穗腐严重发生。
近几年来,伴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执行,假如在还田全过程中并没有对玉米秸秆开展除菌或腐烂解决,残病体里滋长很多病原菌,这种病原菌在土壤层和残病体里露地栽培、繁育,为小麦根腐病发生给予足够的菌源。
“小麦—苞米—小麦”的耕作方式很多年重茬连作,根腐病病菌在莎草科农作物间持续侵染,与此同时播种前未挑选合理药剂拌种,土壤层中有危害病原菌很多累积造成根腐病害严重发生。现阶段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小麦品种偏重于增产与抗倒伏等特性,抗根腐病品种较少,不一样小麦品种对根腐病菌的抗病力存有很大差别。
伴随着耕作制度的转变,长期性土地资源不深松造成土壤板结,耕植土变淡,小麦孔状根不可以深扎导致根系不比较发达,抗病性特性减少。秸秆还田后很多赶不及腐熟的秸杆在土壤环境中当然发烫,耗费基肥并烧毁小麦根系,膨松的秸杆在寒冬时节导致小麦根系受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纹枯病为害等因素导致小麦根系损伤造成创口容易感柒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由于年年积累,逐年加重,已经由次生病害升高为主要病害,农民对小麦病虫害防控习惯性以后半期“一喷三防”为主,不重视播种期拌种防控土传病害。
应选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辅助化学防治手段,从小麦根腐病的病因下手,造就不好病害发生的条件来处理小麦根腐病的不良影响。
小麦的抗旱性就至关重要,只有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才能获得丰产丰收。选育根系比较发达、抗土传病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创建没病种子田,防止从病房装运种子。
施用磷、钾肥与锌、硼、钙等营养元素,操纵基肥使用量。适时早播、浅播,足墒播种,防止在土壤层过湿、过干条件下播种,防止播种后浇蒙脸水,操纵播种深层在1~中间,小麦种子播种量操纵在10~15kg/667m2。
在本地晚间最低温度降至零下1~2℃时开始对小麦开展立冬浇灌,可安稳土壤层,维持土壤温度,培育壮苗,推动抽穗。
秸秆腐熟剂作为一种微生物菌剂能迅速把秸杆溶解腐烂,残病机构腐解后,病原菌在土壤环境中就不可以生存,断开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秸秆还田后马上用秸秆腐熟剂1kg/667m2掺5kg细土追施田里,两个星期后完全腐熟能抑制病原菌散播。
在小麦翻耕前要25%免申耕(安格瑞)土壤调理剂1000g/667m2拌细土或化肥匀称追施田里地表,可松散土壤层、提升土壤层深层、改进和恢复土壤层的土壤胶体、摆脱土壤板结,从而改进土壤层的渗透性,推动小麦根系比较发达增强抗逆性能力。
同时改进土壤水分、肥、气、热供货条件,推动喜氧的有利食用菌繁育,抑止厌氧发酵病菌、细菌(包含多种引起小麦根腐病的子囊菌、孢囊菌),形成有益于小麦身心健康生长的土地质量。
用杀菌剂、杀虫剂、营养剂在小麦种外部形成保护层、营养层,维护小麦幼苗期安全生长。可选用48%苯醚甲环唑·啶虫脒飘浮包衣剂30ml+芸苔素内酯啶虫脒4ml对水拌小麦种15kg,翻拌后在半荫晾晒备播。
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中旬小麦返青后,根腐病菌由侵染环节变为扩散环节,这时小麦植株较矮,有益于防治小麦根处的根腐病病原菌,可以用戊唑醇、三唑酮、甲霜灵、恶霉灵等杀菌剂1000倍液指向小麦植株根处喷雾器,用药水50kg/667m2,合理消灭小麦根腐病菌等土传病原菌。
灌浆期是小麦生殖营养与生长营养最旺盛的时期,养分和水份的需求达到整个生育期的峰值,感病植株由于吸收、传导能力下降,干热风等恶劣条件很容易引起根腐病株急性死亡。适当补充磷酸二氢钾、腐植酸液肥、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抗御干热风,提高小麦千粒重。
壮儿象象
可能是阴雨天比较多,温度比较低,田间管理没有做到位,经常连作所以才导致小麦发生了根腐病。应该轮作倒茬,在种植小麦之前,应该把种子和农药搅拌在一起,在施底肥的时候应该营养均衡,在小麦出芽之后可以补充微量元素这样才能进行防治。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
这都行。。。。。
根系是各种植物,农作物生长的根本,如果农作物,果树等要想达到优质高产,保护根系不受病虫危害,是最为基本的做法,根深叶茂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近些年,农作物受到根结线
这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