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liu1
1、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以多学科联合为基础,以精品联合精准治疗为特色,打造现代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科覆盖面宽、广,由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构成,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麻醉手术部、ICU等技术一流的部门,在省内率先开展名医门诊、八大常见病多学科合综治疗门诊、还拥有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医技科室及放疗中心力量雄厚,包括湖南省首台PET/CT、64排螺旋CT机、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适型放疗计划系统、适形调强放疗系统、放射治疗验证系统、中部地区首家TOMO、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拥有功能完备、软硬件设施先进的核医学科、放诊科、超声科、内镜诊疗中心、病理科、检验科、药学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相关配套机构及科室。医院以常见肿瘤为重点,在完善常规诊疗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疗为龙头,按病种建立16个治疗中心,倡导规范化、精准化治疗模式。除了开展肿瘤常规治疗,医院开创性的提出了肿瘤整形外科学这一概念,创立了肿瘤整形外科病区,同时还开展了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治疗、核素治疗、干细胞移植、血管移植、射频热疗、介入治疗等先进治疗手段,并面向全国招收肿瘤显微外科培训班,为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出大力;同时还大力发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解决高精尖放疗、穿支皮瓣在肿瘤整形中的应用、基因导向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等技术问题,着重发展腔镜医学,EBUS,GS-TBNA、内科胸腔镜、可直视纤维支气管镜使肿瘤的诊断及镜下治疗位居湖南省前列;目前,医院的外科腔镜微创技术、3D打印手术模型技术、头颈部修复重建术、咽喉部游离和带蒂组织修复术、磁感应热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OMO精准治疗、远程放射治疗等50余项诊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2、肿瘤整形外科:肿瘤整形外科学属于肿瘤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肿瘤外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的理论和技术,是在肿瘤综合治疗(MDT)基础上以有计划的肿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修复重建为特征的外科交叉和边缘学科。肿瘤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是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粘膜、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及其他器官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湖南省肿瘤医院周晓教授是中国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创立者与奠基人,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肿瘤整形外科首任组长。1991年-1992年,周晓教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王炜教授主持工作的整形外科进修。2001年周晓教授在《中国肿瘤杂志》上发表《浅谈肿瘤整形外科学必要性》一文,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概念。2003年7月,湖南省肿瘤医院率先成立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2007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我国的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2013年,周晓教授主编的国内外第一部《肿瘤整形外科学》专著正式出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专业人才主要负责来我院就诊的各专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功能重建与创面修复工作,每年开展各类游离皮瓣手术400余台及其他肿瘤整形外科手术1000余台。3、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卫生部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湖南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专家黎月恒教授任科室顾问,中青年知名肿瘤专家王云启主任医师任科主任。常年开放床位近100余张。该科集传统中医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分子靶向、对症支持及中医特色疗法于一体。多年来在临床、基础理论、治疗法则、单味抗癌中药及制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治疗法则和专方、专药,开创并形成我省单用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科特色,在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淋巴瘤、妇科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救治了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4、临床护理专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博士、护理硕士培养基地,也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硕士培养基地。医院护理系统由53个护理单元组成,其中临床护理单元41个。通过开展心理关怀项目、延续护理、组建俱乐部活动、设立关爱基金救助贫困患者、宁养护理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有效措施,打造身、心、社、灵四位一体护理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服务。开展远程护理会诊新模式,进行网络交流和专题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提升护理专科价值,其中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均与国际接轨。2012年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全国112所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我院为湖南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湖南省PICC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护理系统为湖南医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院校的实习生培养基地。与湖南省医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4所院校以院校合作形式开设肿瘤专科辅修班及造口伤口辅修班,提升护理实习生专科知识,培养岗位需求型毕业生。同时每年接收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见习、硕士生实习工作。2012年-2015年已获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级成果奖3项、市级成果奖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华护理学会研课题1项、省卫计委课题7项、省科技厅课题5项、长沙市科技局课题1项;全院护理人员中,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6人;45人在湖南省护理学会、湖南省医院协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等34个专业委员会任职,其中主任委员5人,副主任委员14人;6人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杂志的编委。5、放疗科:是湖南省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该科,具有全省最大的放疗科研平台——肿瘤放射治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具有博士后流动站。放疗科下辖九个临床科室:头颈放疗科室3个,胸部放疗科室2个,腹部-淋巴瘤放疗科、热放疗病房、日间放疗(病房)中心、放疗综合科各一个。2012年经医院批准又成立10个研究室,即:临床放射物理、临床放射生物、鼻咽癌研究室、立体定向放射(SBRT)、热(综合)放疗、生物靶向调强放射、保乳放疗技术、放射治疗转化、术中放疗、近距离放疗研究室。现拥有7台高性能直线加速器,其中一台是目前省内最顶端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近20套进口治疗计划系统(TPS)、GE公司专用CT模拟定位机等先进设备。基本囊括除质子(重离子)治疗外的临床上需要放疗的疾病。年治疗患者达五千余人。目前正与美国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等合作开展质子治疗相关肿瘤疾病的研究。科里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攻关鼻咽癌课题等,多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等奖项。6、妇瘤科:湖南省重点学科,现拥有五个病区和一个日间治疗中心,正规编制床位295张,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妇瘤专科。妇瘤中心以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基础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科室的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近年来,中心频繁地开展了与国外顶尖癌症研究医疗机构在学术及科研方面交流及互访,如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西北大学、法国居里研究所等,使妇瘤中心在专业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轨。在临床治疗上,中心重视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治疗,注重保护患者的生理及生育功能,尤其在年轻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手术,并有数例成功分娩的案例。腹腔镜下的恶性肿瘤手术居省内领先水平,并且率先开展了外阴癌术后的修复重建。在临床主体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妇瘤科以科研、教学为导向,近5年,科研立项40余项,获湖南医学奖三等以上奖励共9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级重大专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7、胸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湖南省肺癌防治中心以及胸部肿瘤防治中心。包括胸外一科、二科两个病室。治疗肺癌方面,开展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术、血管袖式切除术、血管支气管双袖式切除术、隆突成形术等。食管癌的治疗方面,开展了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食管癌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癌三野清扫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等。胸壁良恶性肿瘤切除术、胸壁修补重建术、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膈疝修补术、纵隔镜手术、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均已大量开展,部分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目前科室已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建设了先进的肺癌、食管癌标本库。多次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在SCI、中华杂志、核心期刊等各类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8、麻醉手术中心:我院麻醉手术中心是全国肿瘤麻醉深度培训基地、全国血液保护培训中心、全国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湖南省麻醉深度监测培训中心、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科室。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25间现代化装备齐全的层流净化手术间、PACU、麻醉疼痛门诊、疼痛病房以及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示教室等平台设施。科室医教研并进,临床医疗服务范围涵盖临床麻醉、麻醉后苏醒(PACU)、癌痛治疗以及院内急救、无痛诊疗等,年完成手术量17000台左右。在围术期医学管理、肿瘤专科麻醉技术、麻醉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形成了以“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与免疫保护”、“急慢性疼痛与遗传药理学研究”为主的稳固的科研方向,建立了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匹兹堡大学麻醉系为主的国际交流平台。近三年来,共发表专业论文58篇(SCI25篇)、科研立项1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自重点或面上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奖4项。9、药学部:创建于1972年,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药学专业重点专科。目前设置了临床药学(办公室)、药品调剂(办公室)(包括中心药房、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中心药房值班室)、药品质量控制(办公室)、静脉配置中心、药品采购(办公室)等5个部门,并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肿瘤药学》杂志。工作用房近3000m²,引进了智能发药机、单剂量分包装机、特殊药品管理机等大量现代化智能设备,还拥有 CBH-1500B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Finnigan LCQ质谱仪、AGILENT1200及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仪、基因测序仪、PCR仪、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设施。除药品调剂外,还开展了临床药师培训、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治疗药物监测、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药物临床试验等临床药学实践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医院不仅制定了临床药学专科发展规划,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提高药学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几大专科特色方向:1、以胸部内二科、乳腺内科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为基础,展开针对肿瘤人群的药学服务2、选取临床肿瘤标本进行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个体化用药进行药物筛选3、以《肿瘤药学》杂志为契机,承办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深入开展学术交流4、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用药5、新药I期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咨询门诊6、肿瘤耐药的基因个体化检测。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涵盖了胸部内二科、综合肿瘤内科、妇瘤一科、乳腺内科、ICU、肺/胃肠内科、胸内一科等7个专业方向。近五年来药学部多次举办了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多次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基金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编写了《药学三基训练》、《肿瘤医院处方药品集》、《实用药物名称》、《抗肿瘤药物手册》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了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中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正在复制843111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临终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结果: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结论: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关键词] 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临终关怀组织是由桑得斯博士所推动,以1967年“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在伦敦的创立而开其先河。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作为护士,该期的重点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让患者舒适,安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因此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现做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的《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属晚期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5例,胃癌10例,肝癌8例,肺癌9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情采用免疫、中西医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2临终护理2.1心理护理2.1.1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与临终患者的交流了解到临终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精神上悲观焦虑,希望知道病情,但并不想知道全部,患者有回避、抵触的心理。我们护士要及时掌握这种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另外,与患者讨论共感兴趣的问题,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绩,及自我实现的程度,以兴趣刺激兴奋,实现自尊的需要,提高对生理痛苦的应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2.1.2注意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的交流。因此,一个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辞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应注意。另一方面,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于千言万语。2.1.3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思想上的禁区,这就使它变得神秘,使人们不能辩证地认识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但并不是从医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2]。有的患者病情恶化时,自己又不知道真实病情,就怨医生技术不高超,怨家属治疗不积极,自己烦躁、愤怒、抑郁。患者如果知道真实病情,有可能开始承受不了,不能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但是,通过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和鼓励,患者会慢慢接受正确的死亡观念,就会面对现实,并考虑与自己病情相适应的方法活下去。护士应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病情的了解等因素,选择谈话的时机与内容,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告诉患者病情,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这样,他的烦躁、愤怒、抑郁都会随之消失。2.1.4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护士勤巡视病房,让患者感觉有人关心他,有亲人始终陪伴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1.5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无论患者是清醒还是昏迷,护理工作都要一丝不苟。2.2疼痛护理2.2.1疼痛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临终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抑郁,而由于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痛阈下降,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所以恐惧和抑郁只会加重疼痛,这就需要我们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疼痛加剧时做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与患者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回忆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烦躁和忧虑。设置优美舒适环境,可使癌痛患者获得安全感、舒适感。癌痛患者一般应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者可安排单人房间,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惊扰他。2.2.2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逐渐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度、中度疼痛。如果达不到止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继续加剧,则应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替换之,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3]。2.2.3按时给药强调“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从而保证疼痛持续缓解,晚期癌症的疼痛有些是持续的,但也有强弱交替的规律,应该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的规律性,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按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药峰时间给药,科学指导患者在疼痛发作前用药,用量足以完全解除疼痛,保证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2.3生活护理2.3.1注重舒适护士应协助临终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2.3.2补充营养临终患者一般都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应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的患者饭前可给予止吐剂,严重者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高营养。2.3.3预防褥疮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交接班时注意查看患者的皮肤情况。2.4家庭护理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属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有时让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患者的感觉比护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觉自己没有被亲人抛弃,家属仍疼爱我、关心我,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但不可过分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3护理体会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临终关怀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从生理学角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保持人的尊严。
疯哥觅食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对癌症患者来说,可怕不仅是癌症的本身,更可怕的是癌症引发让人痛不欲生的癌痛。这种癌痛,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而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更没有资格说感同身受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术后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 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骨科医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骨科护理工作 【摘要】为了提高骨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