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土豆儿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饮食”都是糖友们日常血糖管理过程中一个最最基础而又重要的环节。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小知识:10个关于饮食的黄金法则。 法则1:均衡膳食,必备谷类 均衡膳食应该说是糖友饮食的最高法则了;甚至之前不那么注意饮食的朋友,在确诊了糖尿病之后也要开始有意识的保证食物的多样性了。专家建议,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最好在12~15种,每周在25~30种;这样的饮食结构可以保证身体全面的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尤其是一些对身体有着“特殊意义”的营养物质,例如钙和维生素D,应该每天坚持相应食物的摄入。 尽管糖友的自身血糖调节功能有所衰退,但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是每日必须的,它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糖友们且不可因噎废食、彻底拒绝碳水化合物,而是要通过一些办法来控制它对血糖的影响。在每天的主食中适当加入一些粗粮,不但可以更多补足精米白面在加工过程中丢掉的营养素,还可以利用粗粮当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可谓一举两得。 需要提醒的是:粗粮虽好,但也要适量;不可顿顿都是粗粮。 法则2:三餐合理分配,零食适量 建议早中晚三餐提供的能量占比为3:4:3,或4:3:3,或4:4:2——无论那种配比,都是要求晚餐要适当少吃一些;这样不但能够减轻睡眠期间肠胃的负担,还不会对次日的清晨空腹血糖造成过大的波动。 对于那些实施“少食多餐”的糖友,可以把原来的三餐分出一部分来,分别在早上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来两次“加餐”;需要注意的是,加餐是在总能量不变的基础上的重新分配,而不是增加新的能量摄入。 糖友可以拿新鲜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坚果等当零食,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零食要适量,特别是对于油脂含量高的坚果类零食,必须制定每日摄入量的上限并严格遵守。 法则3:多吃蔬菜,适量吃水果和薯类 这几类食物的共同点是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大为增加。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脂肪的产热比例,已由几十年前的20%~25%增加至目前的40%~45%,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明显降低,所谓“生活越来越好,纤维越来越少”。由此导致一些所谓“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及一些与膳食纤维过少有关的疾病,如肠癌、便秘、肠道息肉等发病率日渐增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要吃到25~30克的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和薯类食物均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法则4:每天摄入优质的蛋白质有个有趣的说法是“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两条腿的(鸡、鸭等),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类)”,事实上这些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不过鉴于过多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摄入量有可能和大肠癌的高发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推荐大家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更多的吃鱼肉和鸡鸭等禽肉类。 法则5:每天吃奶类或奶制品、豆类和鸡蛋奶类和奶制品以及豆类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至少摄入300ml牛奶或与之相当的奶制品,50g~100g的豆类或者豆制品。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因为其脂肪含量比肉类更低,且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等,没有胆固醇;但肾脏功能不全者最好不要吃太多大豆。鸡蛋被称为“最完美的食物”。鸡蛋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蛋白质、胆固醇等营养物质之外,它还含有可以帮助人体抗氧化的色氨酸和酪氨酸两种氨基酸。因此,一个蛋黄的抗氧化功能就相当于一个苹果,但是它的热量却只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鸡蛋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的种类恰恰跟人体氨基酸的成分相一致,这有利于人体更好地吸收和消化鸡蛋的营养物质。而且鸡蛋还有的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是苹果和牛奶能比拟的。一天一个鸡蛋,对于糖友不会造成身体上的负担。 法则6:吃新鲜的食物只要能吃到新鲜蔬菜的,就要少吃酸菜、泡菜、酱菜等食物;只要能吃到新鲜肉类的,就要少吃腊肉、火腿、熏肉等二次加工的肉类。另外对于饭菜,也是提倡吃新鲜的;不能一次性吃完的要尽快放进冰箱,建议在12个小时内吃完,否则亚硝酸盐会严重超标。 法则7:少盐少油食盐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和肾脏疾病,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大小的容量。需要注意的是,这“6克以内”是指每天从所有食物中摄入的食盐的总量、而并非单纯是炒菜时加入的食盐量。因此,注意各种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就显得格外重要。至于食用油也是一样,推荐每天25~30克的摄入量,但是大量的油炸食品、糕点、加工食品的摄入,也让人们每天的摄入量远超推荐值。另外具体到种类上,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种轮换着吃。 法则8:每天足量饮水糖友不宜刻意控制饮水量,否则容易造成血液浓稠、进一步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形成医学上所说的“高渗”状态,严重的或可导致高渗性昏迷而危及生命。另外,血黏度增高、血液循环障碍加重,更容易形成血栓。糖尿病病人和普通人一样,每天平均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饮食中含有的部分水外,还有1600-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饮用水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在摄入蛋白质食物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沐浴等情况之下,糖尿病患者都应适当多喝水。特别是老年糖友,口渴中枢不敏感,更应该主动补水。 法则9:吃好早餐不吃早餐其实是特别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早餐丢掉的营养很难通过其他餐次补回来,另外不吃早餐很容易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因此糖友一定要吃早餐,而且还要吃好早餐。一份健康营养的早餐要包含有主食(燕麦、全麦面包等)、流食(牛奶、豆浆)、蛋白质(鸡蛋、瘦肉或者鱼)以及蔬菜,另外可以再加一些坚果。 法则10:戒酒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研究中指出“安全的饮酒剂量是0”。酒精不但对健康人的身体有所伤害,还会影响到糖友血糖的稳定:饮酒会造成短时间的血糖降低,如果是空腹饮酒有可能造成低血糖。因此糖友为了自身的健康和血糖的稳定,应当坚决戒酒。
Phyllis。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肠息肉的形成与我们的饮食或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经常保持不正常的饮食时间,长期暴饮暴食,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就容易形成肠息肉。另外如果我们经常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高油高脂肪含量的食物等等,也容易造成一些肠道类型的疾病,慢慢的形成肠息肉。或者受遗传基因影响,先天类型形成肠息肉也是有可能的。其实最主要还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让我们容易形成这种疾病,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想要预防或缓解这种疾病的状态的话,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合理的饮食时间
随着我们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外卖平台的不断崛起,现在几乎在全天24小时之内,想吃到任何食物都是有可能办到的,这也给很多人造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才容易让我们引发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或者说肠道类型的疾病,所以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时间。
2、注意忌口
另外在饮食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应该尽量保持科学的饮食方式,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可以吃少量的肉类,对于一些高油、高盐、高脂肪、高糖含量的4高食物,尽量要少吃,另外对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要少吃,因为这种类型的食物是对于肠道的刺激是比较大的。
3、保持合理的运动
经常保持合理的运动,不仅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让肠道更加健康,当然也可以预防肠道类型的疾病产生,因此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运动计划,并且长期的坚持下去。
向上七季
糖尿病患者均衡饮食,可遵循下面食物金字塔原则:1.合理控制热量:饮食定时定量,以每餐吃七、八成饱为宜。病人每天膳食应包括谷类、肉类和豆乳类、蔬菜类。2.谷类: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作为主食。建议病人多选用粗杂粮,如糙米、混合面、玉米、小米、燕麦、荞麦、麸皮等,其他食物如土豆、番薯、淮山、芋头、粉皮等含不少碳水化合物,应按规定量选用。3.肉类和豆乳类: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按规定量选用。提倡用豆类、豆制品代替一部分肉类,因豆类含大量纤维,降血糖、降血脂优于肉类。肉类提倡多用瘦的肉类,尽量避免肥肉、内脏。4.蔬菜类:富含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除糖份较高的蔬菜,如蒜苗、豌豆、胡萝卜等限量选用外,其他蔬菜如白菜、菠菜、油菜、西红柿、冬瓜、茄子、豆芽等可任意选用,有时可用来作充饥食物。5.水果类:血糖控制较好时可适量吃水果。一般水果每日控制3—4两,在两餐间或睡前食用,尽量吃含糖少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柚子、番石榴等。最好不吃含糖较高(大于13%)的水果,如龙眼、荔枝、香蕉、果汁、蔗汁等。6.脂肪:应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尽量选用不饱和脂肪酸,避免选用饱和脂肪酸。7.烹调宜清淡:少用盐(每日少于6克,约1茶匙);不用动物油,控制食物油(每日—2汤匙);烹调方法以蒸、焖、烩、炖等为主;煲汤时,烧开后冷却,然后撇去上层的油脂,再进行加工食用。8.饮酒不可取: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如一定要饮酒,应饮少量低度数得红酒或啤酒。
肥猫啃鱼头
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观察结肠和大肠内部情况,常见的医学诊断方式,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医疗仪器,直径大约在一厘米左右,可通过肛门直接进入人体的直肠,直到大肠,方便医生观察结肠和大肠的内部情况。
01
进行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1)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当天需要口服,蓖麻油25ml,禁食早餐,大约9~10开始服用洗肠液,每包冲水1000毫升,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饮用完3000毫升的洗肠液,若粪便仍有粪渣,需要再饮用1000毫升的洗肠液,直到排出物为清水为主。
(2)进行肠镜检查前三天需要吃少渣或无渣的半流质饮食,不吃水果蔬菜,疑似患有肠息肉的患者需要进食乳制品。
(3)检查前需要提前做肠道准备,检查前8小时禁食,水也要少喝。
(4)检查时不宜带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干扰仪器的正常运行。
(5)检查前一晚需要服用轻泻剂,第2天早上需要口服硫酸镁。
(6)检查前三天需要停止服用铁剂类的药品。
(7)因为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可能有并发症发生,需要提前了解肠镜检查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8)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性腹泻,心肺功能不全,胸膜炎妊娠精神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恩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此类检查。
(9)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采取左侧卧位,双膝需要弯曲,再将大肠镜慢慢地通过患者的肛门伸入肠道内,观察肠道是否患有病变,若此时感觉腹部肿胀压迫有便意,可以深呼吸缓解或及时告诉医生。
02
肠镜究竟有多痛?
只要是检查都会有一定的痛苦,肠镜检查需要将肠镜通过患者的肛门伸入直肠中,很多患者正是因为肠镜检查的特殊性,内心充满着恐惧感,身体无比的紧张,检查前如果不能放松精神,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下,可能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也会增加身体疼痛感。
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一定要放平心态,检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患者的情况适当地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如果患者疼痛感较重的话,医生会提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注射麻醉药减轻患者的痛苦。
由于每个人的疼痛中枢分布不同,耐受性不同,身体带来的疼痛感和恶心状态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讲肠镜检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只要提前放平心态,安心的将自己交给医生,检查结束后只会带有轻微的肛门刺痛,1~2天后这两种症状可慢慢缓解。
03
一次肠镜“有效期”是多久?
很多经历过肠镜检查的患者都非常好奇,做一次肠镜检查可以起到多久的有效期限呢?
医学专家表明:做一次肠镜检查,大约可以保证10年左右的有效期,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病变程度不同,肠镜检查的有效期限也会有所差异。
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中的相关记载:接受肠镜检查的人患大肠癌和结肠癌的概率与正常人相比降低了,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尽早做出相应的调整,加以抑制,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若45岁以前未能做过全面的肠镜检查,需要抓紧时间做一次,一般来讲,肠镜检查的有效保质期限是5~10年,即便你已经做过肠镜检查,患结肠癌的患病率依旧不能降至0%,毕竟疾病是无法预料的,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
04
医生:这10类人别逃避
1、患有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患有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的患者
3、患有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不能排除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患者
4、疑似有良性或恶性结肠肿瘤,经X线检查不能立即确诊的患者
5、疑似患有慢性肠道炎症的患者
6、钡剂灌肠或肠系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患者
7、结肠癌手术前需要确定病变范围和术后随访的患者
8、患有原因不明的低位性肠梗阻的患者
9、有原因不明导致下腹疼痛的患者
10、大便潜血实验呈阳性的患者
05
肠镜和胃镜有什么不同?
【检查方式不同】
胃镜检查:是一种经口进入肠道内的检查方式。
肠镜检查:是一种经肛门进入肠道内的检查方式。
【检查部位不同】
胃镜检查:主要检查食管、胃黏膜和十二指肠球粘膜的病变,已经发现食管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属于有效的检查方式。
肠镜检查:主要观察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等结肠病变,也可通过回盲瓣观察回肠末端有无病变,比较好的发现肠道内的炎症肿瘤等疾病。
【禁食时间不同】
胃镜检查:需要受检者禁食4~6小时,术前不需要服用药物。
肠镜检查:需要受检者禁食6~8小时,术前需要服用洗肠药。
【不适症状不同】
胃镜检查:因为胃镜会刺激咽喉部位,主要的不是症状,是恶心强烈的呕吐感。
肠镜检查:由于结肠会刺激肠道,检查后会出现腹部疼痛和腹胀的不适感。
【检查时间不同】
胃镜检查:持续时间大约在5~15分钟左右。
肠镜检查:持续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左右。
无论是胃镜检查还是肠镜检查,都是帮助医生更细致观察患者消化道系统是否 健康 的重要临床方式,只不过由于两种检查的方式不同,带给人的感觉也会有所差异,无论医生建议你做每一项检查都应欣然接受,不要存在排斥心理,毕竟是以自己的 健康 为目的。
举报/反馈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
柳叶刀是在中国使用的中国武术刀其中一种,亦称响刀,因刀的形状类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柳叶刀也是对手术刀的一种称呼。也是英国医学杂志的名字,现在新闻上看到的“柳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饮食”都是糖友们日常血糖管理过程中一个最最基础而又重要的环节。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小知识:10个关于饮食的黄金法则。 法则1:均衡膳
2022年11月24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编辑部对原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