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3

和平海棠
首页 > 医学论文 > 宫颈癌硕士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啾啾啾…

已采纳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317 评论

普陀小吃货

肿瘤防治中心设特诊治疗中心,建立专门的门诊和病区,安排著名的各科专家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外各界人士欢迎。十多年来该院先后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肿瘤患者治疗,共七万人次。该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在病房实现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医生看病,磁卡挂号和试行门诊电脑诊病系统,远程会诊服务等新举措,大大方便病人,使候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中心已建起了一幢万平方米楼高25层,可安排病床1000张的医疗科研楼。该楼采用电脑网络智能化管理和全封闭中央空调、轨道物流自动化医疗运输系统,所有设备与国际水平同步,于2002年11月23日落成投入使用,成为亚洲最大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2007年该中心现有在职职工9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694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92人,中级职称249人;编制床位514张,实际开放900张。年门、急诊量24万人次,年接诊的肿瘤新病例约1万人,占广东省肿瘤新发病例的18%,住院8000人次,均居国内100余家肿瘤专科医院之首。医院为华南地区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患者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该院的肿瘤整体诊治水平及医疗质量有强大的优势。国际上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免疫、基因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手段一应俱全。鼻咽癌诊治水平及5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其它常见肿瘤如头颈肿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淋巴瘤等临床治疗疗效和临床科研水平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该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订各常见肿瘤综合治疗规范,并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及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中心现有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3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其中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97人,在读研究生350余人。肿瘤专科医师和培训医师共70人,一年制肿瘤专科进修生90余人,硕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分子医学;博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分子医学。中心有病床1072张,收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门诊量达37万人次,出院万余人次,数量逐年稳步上升。设有内科、放疗科、鼻咽科、头颈科、胸科、乳腺科、结直肠科、胃胰科、肝胆科、泌尿肿瘤外科、神经肿瘤外科、妇科、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中医科、血液肿瘤科、内镜激光科与生物治疗科等专科等。中心为患者施行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微创、生物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1998年中心在国内同行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定与实施单病种综合治疗规范,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肿瘤专科医院发挥自己的特色开辟了一个方向,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中心对各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并制定了各大病种的诊治临床路径。2008年8月中心推出八大常见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尤其是疑难患者的诊治,为患者带去福音,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好评。 头颈科规模与优势:现设2个病区,72张病床。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7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是国内专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头颈肿瘤专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特色与成就:主要诊治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喉癌、甲状腺肿瘤、口腔肿瘤、涎腺肿瘤、鼻腔及副鼻窦肿瘤、鼻咽、口咽和喉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头颈部皮肤肿瘤及脉管瘤、眼肿瘤等。经过多年的改良完善,颈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规范的标准术式,其特色得到国内外学界公认。在多年科研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全喉功能的喉癌根治性手术及综合治疗,提高了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手术结合化疗及局部立体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病灶实施救援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口腔肿瘤的治疗方面,在国内率先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治疗口底癌及中晚期舌癌,使患者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保全下颌骨及面部外形;开展口腔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及分区性淋巴结清扫研究,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根据统计学多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提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治疗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方案;根据多年的资料统计,提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合理术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颅面联合手术,治疗侵犯颅底、颅内的副鼻窦、或头皮恶性肿瘤。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缺损,采用局部皮瓣。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使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对局部晚期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在内综合治疗,积极探索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合理治疗。开展化学药物注射疗法治疗头颈部脉管瘤,取得较好疗效。胸科胸科是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外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较早建立的胸部肿瘤专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是华南地区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胸部肿瘤专科。 胸科人才济济,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6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目前有博士8人,硕士9人(包括在读生)。其中戎铁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食管癌以及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并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名添主任医师是乳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胸科主要诊断和治疗胸部的良恶性肿瘤,包括肺部肿瘤、食管肿瘤、乳腺肿瘤、纵隔肿瘤、胸膜肿瘤与及胸壁肿瘤。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胸科现设三个病区,拥有病房床位108张。30多年来,全科已开展食管癌手术3000多例、肺癌手术4000多例,乳腺癌手术5000多例,在食管贲门癌、肺癌、乳腺癌、纵膈肿瘤与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39%,其中II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70%,乳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65%, 主要癌瘤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医务人员不断吸取、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开展新的手术方式,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我省率先将气管、支气管成型术、肺动脉成型术及左心房部份切除术应用于肺癌的手术治疗,并率先在我省开展治疗食管癌的食管大块切除术、食管剥脱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双肺肿瘤一期切除术、胸壁巨大肿瘤的切除胸壁三文治式重建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及乳房重建术、手辅助胸腔镜治疗双肺转移瘤等。食管支架术及气管、支气管支架术和纵隔镜疑难疾病诊断检查术开展例数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目前配备有国内最先进的食管超声检查仪。承担国家级、卫生部、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共12项。每年均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15篇以上 。腹科腹科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重要科室之一,有着36年的悠久历史。目前共有医师12人,主任医师和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培训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区的进修医生。腹科主要诊疗的疾病包括:大肠肿瘤、胃肿瘤、乳腺肿瘤、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睾丸肿瘤和皮肤、骨及软组织肿瘤。我科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大肠癌的诊治居全国先进水平。我们在腹部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同行的肯定。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病人约1000名,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得到了康复,相当多的病人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疗而治愈“顽疾”。许多病人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院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次被评为“先进文明科室”。我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成为全国知名的、华南地区主要的腹部肿瘤防治中心之一。现拥有70张住院病床。其中,大肠癌的诊疗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直肠癌Miles术后人工肛的护理。我们于1996年举办省级结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1998年经国家继续教育处批准,举办国家级教育项目: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现已举办第四届,学员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也来自广大的基层医院;既有护理工作者,还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学员反映良好,人数逐年增多,2001年第四届已达50人,但仍有许多医护人员不能被招收而感到遗憾。更加令广大造口者和医护人员为之振奋的是,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 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在我科万德森教授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院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并成功的培养了第一批的11名学员,他们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持有世界造口师协会颁发的具有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证书。我科历年培养了近千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造口治疗师,至此逐渐成为我国造口治疗师的培训基地。为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科室开展术中肠腔化疗、门静脉5-FU灌注和腹腔化疗;术后门静脉5-FU连续灌注、腹腔化疗泵埋植术等项目。主编《临床肿瘤学》、《社区肿瘤学》;合作主编《肝胆肿瘤学》;参加编写《肝病治疗学》、《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第三分册大肠癌)》;合译《肿瘤外科学》、《癌症化疗:原则与实践》等。主持多个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会议,包括第一届中-澳-纽国际肿瘤会议、历届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论文交流会。肝胆科肝胆科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早在1964年,华南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前身)成立后便致力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是华南地区最早从事肝癌研究的基地,也是中国最早开展肝癌外科治疗的医院之一,多年来一直肩负着该地区的肝癌防治疗研究工作。30多年来取得可喜的成就。先后成立了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室、广东省肝癌研究协作组,并设有专科病房,1998年独立形成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中心枣肝胆科。是国内唯一家集肝癌的外科、介入、放疗、中医中药等为一体的肝癌治疗专业科室,能为病人选择最优化的单病种治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肝胆科目前拥有专科病床62张,全科共有技术骨干15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有8人,在读研究生4人,博士生1人,博士后1人,还有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25人的肝癌单病种治疗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肝癌的收治和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已配备有专供肝癌诊断治疗的B超诊断仪2部(配有多种功能的超声探头,可供术前和术中定位诊断),DSA诊断治疗仪一台,美国达隆公司射频治疗仪一台,配合肿瘤医院先进的CT、MRI、放疗机器等先进设备,能为肝病患者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切除的疗效最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在八十年代起,我科就开展对肝癌外科手术模式的改进,代替以往的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国内首次对不规则性的肝切除的适应症、技术操作疗效进行全面研究。证实该术式操作简便,尤其是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病人,能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到目前为止,我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近2000例(是目前国内切除例数最多的三家医院之一),其术后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达到40%,小肝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55%以上,不少病人术后健康生存超过20年。针对肝癌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差的特点,我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利用术后的辅助性介入治疗降低肝癌手术后的复率、提高生存期的研究,并取得国家教委、卫生部科研的基金,证实术后介入治疗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癌术后复发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辅助治疗措施。 我科从1989年开展介入治疗10多年来,已为2000多例肝癌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不少病人获得二期切除的机会,也使很多中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得到延长。1996年起开展在B超引导下的非血管性介入疗法,包括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肝癌的局部治疗,这些新兴的微创技术为肝癌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我科在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为临床进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随着对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难以再提高疗效,如何将外科技术,介入治疗,放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手段综合起来,这正是我科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的手术与介入治疗对比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攻关课题,初步摸索了一套集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等技术为一体的肝癌优化治疗模式,并对肝癌的病理、分子生物学、肝储备功能、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妇科妇科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经历几代妇科肿瘤届著名老教授、老专家的不懈努力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具备娴熟手术操作技能的妇科医师队伍,以其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不仅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而且承担着妇科肿瘤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编医生15,其中高级职称 4 人,副高职称 6 人,中级职称 3 人,住院医师 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6 人。妇科拥有病床 70 张。医疗与临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常见的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瘤等制定了常规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宫颈癌、卵巢癌的诊治及护理水平已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宫颈癌患者的 5 年生存80%。 多年来,我科的专家在国外及全国各地进行手术交流,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瘤之首。彻底的手术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医师除了要掌握妇科的手术技巧外,还需有腹部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基础。该科已有一些具丰富经验的妇科医师能胜任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操作。我科于1964 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和应用卵巢癌的腹腔化疗,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制定出了一系列化疗方案。经我科诊治的Ⅰ期卵巢癌5 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Ⅲ期卵巢癌按计划完成治疗者5年生存率达60%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总的 5 年生存率 30-40% 。除手术以外,化学治疗是一大特色。多年来,我们开展了腹腔化疗、腹壁下动脉、闭孔动脉颞浅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等部位插管行局部化疗,结合全身化疗、手术和放疗,明显提高了妇科的晚期癌瘤及复发瘤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科研与学术交流医疗、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除了搞好临床工作外,我科还十分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内涵建设。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正在承担的课题有:省重点攻关项目“ P53 基因治疗高危宫颈癌的实验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临床意义的研究”、“预测恶性肿瘤化疗药效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省卫生厅基金“逆转卵巢癌耐药性的临床研究”、“肿瘤抑制基因 P53 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晚期宫颈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榄香烯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粉防己碱联合化疗逆转卵巢癌多药抗药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基金等多项基金。大部分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近几年妇科肿瘤界研究的热点。还主编了《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外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新手术学》、《妇科肿瘤学》等著作。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相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前来讲学。我科的专家曾先后到加拿大、澳洲、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曾成功主办了第四界全国暨国际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和全国妇科肿瘤学习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人才梯队与教学已有一支具有良好医疗、科研及教学素质的队伍。承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等多种教学任务。曾连续两年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卵巢癌学习班。选派中青年骨干前往澳洲、香港等地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此外,还鼓励中青年医师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将学科发展定向于保持和巩固我科的临床优势,并着力开展一些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力求使我科的临床科研水平步上新台阶,与国际水平接轨。

255 评论

1982吃货一枚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40 评论

sunhui3650

HeLa细胞是一种常用于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细胞,被广泛用于细胞培养、生物实验以及肿瘤研究中。HeLa细胞的出现为宫颈癌的治疗指明了道路,在探讨宫颈癌治疗药物和方法时,常会研究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对宫颈癌肿瘤抑制模型小鼠的存活的影响。 在人类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细胞系——HeLa细胞,来自于1951年,源自一名美国妇女的子宫颈癌细胞,现在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人类细胞由于分裂次数有限,难以实现长期留存,而肿瘤HeLa细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而成为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人类细胞系。HeLa细胞株是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转型成癌细胞的,而且和正常子宫颈癌细胞有许多不同,此细胞显角蛋白免疫沉淀染色阳性,包含HPV-18序列,有正常水平的pRB表达和p53的低水平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PV16和HPV18是HPV的两个重要亚型。 从1952年至今,HeLa细胞促成了超过6万篇论文,其中涉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和导致两项诺贝尔奖的研究。,利用HeLa细胞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如有研究者发现,用绿色荧光蛋自标记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建立的小鼠宫颈癌模型可以为人宫颈癌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活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而不是肿瘤体积的变化。在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初步筛选或初步有效性的评价中常采用小鼠肿瘤移植模型来进行体内试验。美迪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有效的同种肿瘤移植模型,用来检测药物的有效性。常规的肿瘤疾病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肾癌、DLBCL淋巴瘤等,通过大小鼠、仓鼠等进行动物实验。 利用Hela细胞构建的小鼠宫颈癌模型还可以探讨化合物对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如有研究者探讨了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通过构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γ照射组、黑蒜组、黑蒜+γ照射组。将其分别用生理盐水、γ射线照射、黑蒜提取液、黑蒜提取液联合γ射线照射来进行处理,然后对各组移植瘤生长的速度进行观察[1]。通过实验发现黑蒜提取液对HeLa细胞移植瘤具有辐射增敏作用,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对机体的辐射保护作用。 也有研究者探讨了莪术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研究者将50只裸鼠移植瘤模型简单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小鼠的免疫功能及癌组织的病理结果变化;用 M TT 方法检测莪术水煎液对宫颈癌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莪术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等作用。 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利用Hela细胞通过裸鼠成瘤实验建立小鼠宫颈癌模型,通过观察化合物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可以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总之Hela细胞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 [1]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研究[J]. [2]莪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宫颈癌小论文

    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一

    西安一品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宫颈癌ki67p16论文

    p16基因是多肿瘤抑制基因,当p16基因发生突变和缺失,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形成肿瘤。p53基因是抑癌基因,是生物体内一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的基因。它的功能

    天天要开心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护士宫颈癌毕业论文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 教育 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

    小树小树小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宫颈癌与宫颈癌疫苗论文

    刮风不减半,下雨更好玩,大家好。这里是专注和大家一起吃瓜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说到病毒,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蓝晶灵儿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宫颈癌护士毕业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骨科护理教学查房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方法:采用个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是由带教老师指导、护生

    且行且珍惜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