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婷雅香
工作二十余年来,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鼻咽喉常见病、疑难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善于将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及夜函大学生,深受患者信任和学生爱戴。研究方向为急慢性鼻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曾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医药学报》、《中华现代耳鼻喉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医学专著6部,其中任主编2部、副主编4部﹙其中《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辅导教材1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10余项,主持课题研究3项,目前承担省中医管理局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研究各1项。曾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3等奖1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热衷于对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研究,善于细致地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改变治疗方案,从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疗经验。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鼻咽喉常见病、疑难病方面,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尤其是用中药治疗各种顽固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小儿腺样体肥大、中耳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等有独到建树,使许多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 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也能熟练地运用手术疗法根治鼻中隔偏曲等耳鼻喉多种疾。
丛林穿梭
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湘雅医学系统附属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担任教研室主任16年。能独立指导和亲自完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类大、中、小型手术,独立指导和完成本专业各种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和处理。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至今未发生过一起医疗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擅长于耳科疾病、难治性或复发性鼻病和耳鼻喉科肿瘤的外科治疗。1993年3月,率先在湖南省开展了鼻内窥镜手术;2002年以来,每年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鼻内窥镜技术为主的鼻科学新技术培训班》,在全国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我国积极、稳妥地开展这一新技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大大提高了我省对顽固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科顽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鼻窦内窥镜技术因此成为湘雅三医院的医疗特色。孙虹教授领导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中的鼻科学牵头单位。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情况1. 有三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前2个方向的研究深度已达到相应领域的国际前沿;第3个方向已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1) 感觉神经性耳聋发病机理与基因治疗研究;2) 鼻腔鼻窦炎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3) 中国乡村和城市社区医生培训及医院合作机制的研究2. 主持的科研课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和CAI课件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厅社发领域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其他来源科研项目共19项,拥有在研项目经费近400万元。3.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98篇,主编卫生部全国医学视听教材1部,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 主要获奖情况1. 《鼻窦内窥镜手术临床应用系列研究》(1993-1998年,第一完成人)获1998年度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9833)和199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编号9913209)。2. 2002年4月,主编的《鼻窦内窥镜手术》医学视听教材获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证书编号:92)。3. 2003年4月被中南大学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4. 《耳蜗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与神经营养因子抗损伤研究》(1998-2006年,第一完成人)获2006年度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证书号20060215)和2007 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编号2007320116-2-01)。
huangduanhua
是第一代抗组胺药
来源: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 年5月第18卷第3期:149-156.
云飞扬了
小孩儿容易得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孩子对皮毛,地毯潮湿的。蛮重等一些细菌感染产生的反应,或者就是季节性的过敏而产生的症状。其中鼻子是最容易产生过敏的,所以会产生过敏性鼻炎,尤其是一些空气严重的地方,小孩的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比较多。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下面是我为
具体什么药?
李凡 龙牙葱木总甙抗病毒作用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1995;19(9):562李凡 柯萨奇B4病毒在体外对小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1998;18(2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产科疾病的
药学发展的新动态(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学科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步从多年来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中挣脱出来,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以病人为本,向临床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