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思忞
《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出自《黄帝内经》,书籍详细介绍如下:
1、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知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2、《灵枢》最早称《针经》,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相当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九灵》《黄帝针经》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
3、文献价值:《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猎户座HS
黄帝问焉: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西方应用伦理学研究热潮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上半叶,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居于主流地位,分析哲学把伦理学归结为对道德语词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主张不
出版医学专著多部《人体排出物异常证诊断治疗学》《健康远虑》《中风早知道》《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模式》《脑卒中健康教育指南》《中医学现代研究》《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过激,或情志刺激过久,可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