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吃多多评价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刘爱国 胡 群 陶红芳 张柳清 胡 迎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30中国图书分类号 R72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4411 (2008) 07-0980-03【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定96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急性淋巴异倍体率55·7% (44/79),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29·41% (5/17), T-ALL异倍体高于B-ALL (41·67% ),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AL初诊病例和复发病例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完全G2M+S期比例低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图像分析系统异倍体的分析,有利于判断高危ALL,对细胞周期的测定给化疗个体化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DNA含量 细胞周期 图像分析系统C linical implication ofDNA content assay and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incute leukem iaLIUAi-Guo, HU Qun, TAO Hong-Fang et al·Department ofPediatrics, TongjiHospital, HUST,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marrow cell cycle and the relationshipwith the types opeutic effects in childhood acute leukemia (AL)·M ethods:Mononuclear cellularDNA contents in bonemarrowwerenalysis system in 96 patientswith childhoodAL·Results:The proportion ofpatientswith DNA-aneuploidwas differenofAL: DNA-aneuploid in the patientswithALLwas 55·7% (44/79),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hildren withA17)·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 found between the T-ALL group and B-ALL group in the DNA- aneuvs 41·67%,P<0·05)·The leukemia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indicated thatG0/G1-phase compartment in untreategroup were higher than in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 G2M+S-phase compartmentwere lower thasion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between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Conclusion:The analysis ofAL, especiallyALL aneuploid, by image analysis system canguishing the high riskALL from the standard riskALL,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can provide a cfor chemotherapy·〔Key words〕 Childhood leukemia; DNA content; Cell cycle; Image analysis system 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快速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动力学变化,可以评估其增殖能力,初步判断化疗的疗效。研究白血病细胞的DNA指数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对协助临床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经典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为流式细胞仪,但仪器和试剂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笔者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病程的儿童白血病细胞DNA指数、倍体的改变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2003年4月~2005年8月儿科血液病房住院急性白血病(AL) 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7·1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79例(初治31例,复发/难治5例,完全缓解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17例(初治8例,复发/难治4例,完全缓解5例)。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1·2 方法 分别选取不同病程的白血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骨髓穿刺涂片标本,空气中干燥至少1 h,多聚甲醛固定30 min,然后进行Feulgen染色〔1〕。采用CMIAS-B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及DNA指数(DI),同时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1·3 DNA倍体判断标准 根据DI判断, DI系样本的G0/G1期细胞与正常二倍体G0/G1期细胞荧光强度之比。DI正常范围为0·9~1·1, DI<0·9为亚二倍体, DI>1·1为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均为异倍体。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2 结果2·1 DNA异倍体检出情况 79例ALL检出DNA-异倍体44例,异倍体率55·7%其中48例B-ALL检出异倍体20例,异倍体率41·67%, 31例T-ALL检出异倍体24例,异倍体率77·42% ,两个不同免疫类型ALL出现异倍体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9·76, P<0·05)。检出的5例亚二倍体中,全部为T-ALL。17例ANLL检出异倍体5例,异倍体率29·41%,与AL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3·84, P<0·05)。见表1。对照组10例无异倍体检出。2·2 细胞周期分布 AL初治组患儿的G0/G1(% )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t=2·83,P<0·05)和P<0·05), S+G2/M (% )则明显低于2·06,P<0·05)和对照组(t=2·74,P<复发/难治组差异无显著意义(t分别为1·0·05)。进一步分析ALL组和ANLL组,各著差异性。见表2。表1 AL异倍体检出率(组别初诊缓解ALL 58·06 (18 /31) 48·84 (21 /43) B-ALL 55·00 (11 /20) 26·92 (7 /26) T-ALL 90·91 (10 /11) 64·71 (11 /17)ANLL 25·00 (2 /8) 20·00 (1 /5)表2 AL不同病情细胞周期组别nG0/G1S G初诊39 89·8±5·3 9·4±8·9 2·7完全缓解48 72·9±6·5 19·1±10·1 7·4复发/难治9 83·5±7·1 8·3±5·3 9·4对照10 70·4±5·4 22·1±4·5 7·33 讨论DNA异倍体是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已为体改变在白血病中很常见,国内外均有报体检出率约为50%〔1〕,本试验79例AL异与文献报道相符,其中T-ALL异倍体检出二倍体集中出现于T-ALL中,而B-ALL41·67% ,明显低于T-ALL。从诊断ALT-ALL、亚二倍体均作为高危因素,由此不好与异倍体的出现特别是亚二倍体有关〔检出率明显高于ANLL组,从遗传学角度制,表明ANLL患儿的染色体异常较多地而不是数目异常,这可能是临床ANLL较因之一〔2〕。ALL初诊组及难治/复发组DNA异倍其中难治/复发组与CR组的差异更为显著,义。随着患者的完全缓解, DNA异倍体率有部分CR患者存在DNA异倍体。故此类师重视,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长期生存率文献记载,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比处于S期和G2M +S期的细胞比例比正刘爱国等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 第7期G2M+S期比例代表该细胞群体中增殖细胞的数量,从另一侧面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本实验显示, AL组患儿骨髓细胞的G0/G1(% )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而S%及S+G2/M (% )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说明了白血病骨髓细胞从G0/G1期至S期之间存在运行阻滞,表明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亚二倍体ALL患儿的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低,故预后相对较差。而超二倍体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复制合成更多的遗传物质, S期相对延长,进入S期的细胞增多,因而临床上对于超二倍体的ALL患儿,联合使用作用于S期白血病细胞的药物,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3〕。故我们认为,在评定AL患者危险度和制定化疗方案时,除可以MDR作为依据外,患者DNA指数及DNA异倍体率以及细胞周期分析均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4 参考文献1 PuiCH, CristWM, Look ATet al·Biology and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hoodleukemia·Blood, 1990, 76: 1449~14632 陈日玲,陈铭珍,蔡康荣et al·流式细胞仪DNA含量的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783 HirtA, Werren EM, LuethyARet al·Cell cycneoplasia ofchildhood: difference among immunoilarities in the proliferation ofnormal and leukemHaemato,l 1992, 80: 189~193op
诺仔滴麻麻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高峰发病年龄为2~5岁 1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随着诊疗的规范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ALL)如今已成为80%以上可治愈的疾病。
然而,仍有部分难治复发白血病患儿预后不良,且55%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与疾病发展相关 2 。对此,学术专家们也积极深入 探索 儿童白血病发病机制、诊疗新技术和新靶点,以进一步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基于此,我梳理了近期儿童白血病领域研究新进展,以飨读者。
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成果
rs3824662遗传变异与儿童Ph-like ALL发病风险高度相关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相较于成人ALL,儿童ALL发病有显著的遗传易感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至今已发现15个与儿童ALL发病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分别位于 GATA3、ARID5B、IKZF1、CEBPE、PIP4K2A-BMI1、CDKN2A/2B、LHPP、ELK3、BAK1、IGF2BP1、USP7、IKZF3、ERG、TP63和SP4 ,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ALL的发病风险。
一项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的研究,通过对ALL胚系样本进行深度靶向测序发现,位于GATA3基因的rs3824662遗传变异与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发病风险高度相关 3 。
我们知道,Ph-like ALL是一组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具有相似表达谱特征的ALL亚型,预后不良。这项研究对5008名B细胞ALL儿童(包括985名Ph-like ALL)的GATA3基因座进行了深度靶向测序并进行易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转录因子介导的表观基因组重编程可以影响致癌基因的活性,并可能是遗传变异影响癌症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机制 3 。
这一研究结论系统地研究了儿童ALL发病机制方面的遗传易感性,丰富了临床对ALL预防的认识,让风险人群的甄别和早期的预防更加精准。
新靶点 探索 相关研究结果
多种亚型AML的细胞生长依赖于UBE2N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是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虽然和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显著更高,5年生存率能达到65%以上,但目前高危的儿童AML治疗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4 。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 Daniel T. Starczynowski 教授团队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题研究 4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发现,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复发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普遍存在异常的先天免疫信号活性。同时,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众多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数据库中绝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生长都依赖UBE2N基因,因此研究人员决定将UBE2N作为后续的重点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发现,AML干细胞具有异常的先天免疫信号活性,而泛素化连接酶UBE2N是维持这种信号的关键分子,多种亚型的AML细胞生长都依赖这个基因。
更重要的是,筛选出的UBE2N抑制剂能显著降低酶的活性,并且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这项研究揭示了调控AML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靶点和思路。
ELP独特细胞特征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
据报道,在婴儿B-ALL中,70%~80%的患儿携带KMT2A基因的重排 5 ,且预后明显不佳。
对此,来自英国的三个团队分析了传统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 5 ,发现携带KMT2A基因重排的婴儿B-ALL,有大量细胞在基因表达层面类似胚胎期的早期前体淋巴细胞(ELP),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分析了圣裘德儿童医院和TARGET项目中一共1600余个样本的传统转录组数据。这些样本涵盖了儿童急淋和急非淋的一共28种亚型。通过将每个疾病样本和 健康 骨髓样本对比并进行去卷积分析,得到每个样本最突出的细胞类型特征。
随后,他们发现,携带KMT2A基因重排的婴儿B细胞急淋患儿,初诊样本、复发样本和对治疗无应答的样本,有最多类似ELP的细胞。对治疗应答良好的样本中,几乎没有类似ELP的细胞。这表明ELP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
这项研究是高危婴儿白血病的重要进展,并为今后改善这一难治型癌症提供了启示。
儿童B-ALL MRD本质及耐药机制揭示
化疗后持续存在的微小残留病(MR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癌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标志物,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队发起了相关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儿童B-ALL MRD本质。
研究者首先利用 健康 儿童供者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绘制了儿童B细胞发育的参考单细胞图谱,并在CCCG-ALL-2015研究队列筛选了4例B-ALL患儿骨髓样本,生成了 161,986 个单细胞转录组,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scRNA-seq)和单细胞BCR测序技术(scBCR-seq),分析B-ALL细胞在诊断、残留和复发时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低氧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儿童B-ALL MRD细胞的重要特征,且低氧信号通路可能是儿童复发难治B-ALL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6 。
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MRD的特征,为B-ALL患儿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提升患儿预后带来希望。
综上,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血液领域专家、学者们为进一步提升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和治愈率仍在不断努力 探索 中,期待能为白血病患儿带来更好预后。
参考文献:
[1] 儿童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杜振兰,2021,19(24),2509.
[2] Kim E. Nichols for Kids: The Scope of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Pediatric Cancer Revealed by Comprehensive DNA and RNA Sequencing ..
[3] Jun et. No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GATA3 increase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isk through local and global changes in chromatin .
[4] Daniel T. Starczynowski UBE2N abrogates oncogenic immune signaling in acute myeloid .
[5]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a distinct developmental state of KMT2A-rearranged infant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6] Tao Che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of Paediatric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by Single-cell Analysis,.
longjuping
1. 来稿务求数据可信,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打印清晰或书写工整。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临床经验类不超过3 000字,短篇及个案报告不超过1 500字(均含图、表及参考文献)。2.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稿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结构式,要求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以200 字—300 字为宜,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结果中应包含必要的数据信息;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英文摘要(需打印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编。临床经验要求附200 字以内中文结构式摘要1份,综述、讲座类需附指示性摘要及相对应的英文摘要。3. 每篇文稿应标注3 个— 5 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可能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sH词表》上的主题词。中译名按《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或最新版《英汉医学词汇》标注,主要的自由词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词,可作关键词标注。4. 参考文献仅限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新文献,尤以近2 年的文献为宜。引用文献的作者1 名-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仅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相应文字。外文期刊名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英文参考文献要求打印,书写格式如下。[期刊]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5.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6.按国家科委颁布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应有作者简介,本刊因版面所限,仅于文后刊登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 ),性别,毕业年,毕业院校,职务,职称。7. 投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并附单位推荐函。注明第一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电话、E-mail,投稿可采用纸质文稿、软盘、网上投稿等形式,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6个月内未接到通知者,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投他刊,请来信与本刊联系。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8. 投稿时须交纳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上50 元,1 500字以下30元,请经邮局汇寄,勿夹稿内),凡本刊订户持订单复印件可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9.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10.本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稿件一经刊登,即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11.版权属中华医学会,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即视为作者同意将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对中华医学会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方式使用该文无异议,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文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12.来稿请寄《白血病·淋巴瘤》编辑部收。地址: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邮政编码:030013
编者按:随着CAR-T细胞疗法的蓬勃发展,每月都会出现新的CAR-T理念和技术。我尝试把其中一些编录于此,以鼓励我们的患者——抗癌路上,有无数的科学家、医务工作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Dear friends,I’m very sad to tell you that my classmates Wang Qiang, a senior hi
在过去的十年中,环状RNA (circRNAs)作为一大类主要是非编码RNA分子出现,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前,《 Nature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刘爱国 胡 群 陶红芳 张柳清 胡 迎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30中国图书分类号 R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