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1

石门小可爱
首页 > 医学论文 > 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粉精灵

已采纳

帕金森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迄今尚无根治药物。复方左旋多巴类仍是控制症状比较有效的药物,但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只是控制症状,需终身服药,且很多患者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太大而被迫停药。脑深部电刺激器治疗虽可明显改善症状,但不能根治,也不能停药。因其价格昂贵,目前难以广泛开展,毁损术则因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目前已不再提倡。近年来开展的中医辨证治疗为主体的临床研究,深化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虽然中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不如西药起效快,但在提高临床疗效、减低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延长患者药物有效治疗时间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越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轻西药副作用。我院采用的龙元熄颤汤疗法治疗帕金森作用发挥都比较平稳,而且可以对西医疗法治疗帕金森产生的副作用如“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能起到明显减缓效果。它可以使患者逐渐摆脱对西药治疗帕金森的长期依赖性,填补保健品及个别患者无法手术治疗帕金森的缺陷。

253 评论

blackiron.sh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药物治疗1、保护性治疗:原则上,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MAO-B抑制剂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目前尚无定论。2、 症状性治疗早期治疗(Hoehn-Yahr l~II级)(1) 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病情较轻,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尚无明显影响时可暂缓用药。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或患者要求尽早控制症状时即应开始症状性治疗。(2) 首选药物原则: <65岁的患者且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①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效果不佳则可选用抗胆碱能药;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⑤复方左旋多巴;④和⑤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但若因工作需要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剂量应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时小剂量合用⑤方案。≥65岁的患者或伴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或COMT抑制剂。苯海索因有较多副作用尽可能不用,尤其老年男性患者,除非有严重震颤且对其它药物疗效不佳时。中期治疗(Hoehn-YahrⅢ级)早期首选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患者,发展至中期阶段,原有的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早期即选用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至中期阶段症状控制不理想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晚期治疗(Hoehn-Yahr IV-V级)晚期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治疗相对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因此,在治疗之初即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 常用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此外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2、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3、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原则上推荐早期使用。MAO-B抑制剂包括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4、 DR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年轻患者病程初期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激动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率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嗜睡,幻觉等。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5、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外周补充的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从而发挥替代治疗的作用。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以及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剂量增加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餐前l h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药。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通过抑制COMT酶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增加脑内左旋多巴的含量。COMT抑制剂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可加用COMT抑制剂以减少“关期”。恩他卡朋需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托卡朋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COMT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须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头3个月。并发症的防治1、运动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包括疗效减退(wearing-off)和“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 此时可通过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加用其他辅助药物。“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两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交替出现。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机制不明。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以前每次服药后大致什么时候药效消失自己能估计出来,现在不行了,药效说没就没了,很突然。即使自认为药效应该还在的时候也会突然失效”。一旦出现“开-关”现象,处理较困难。可采用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异动症又称运动障碍(dyskinesia),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或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在左旋多巴血药浓度达高峰时出现者称为剂峰异动症(peak-dose dyskinesia),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药劲一上来,身体就不那样硬了,动作也快了,抖也轻了,但身体会不自主的晃动,控制不住。”在剂峰和剂末均出现者称为双相异动症 [6-7] 。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在药起效和快要失效时都会出现身体的不自主晃动。”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称为肌张力障碍(dystonia),多发生在清晨服药之前,也是异动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经常早上一起来就感觉脚抠着地,放松不下来,有时还感觉疼。”剂峰异动症可通过减少每次左旋多巴剂量,或加用DR激动剂或金刚烷胺治疗。双相异动症控制较困难,可加用长半衰期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或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肌张力障碍可根据其发生在剂末或剂峰而对相应的左旋多巴制剂剂量进行相应的增减。2、运动并发症的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制剂有关,还与用药的总量、发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用药总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发病年龄越轻、病程越长越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发病年龄和病程均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通过优化左旋多巴的治疗方案可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新发的患者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以推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左旋多巴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症状的控制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即可,不求全效;这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疗一定要个体化,不能单纯为了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而刻意减少或不用左旋多巴制剂。非运动症状的治疗1、 精神障碍的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晚期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欣快、错觉等。而抗PD的药物也可引起精神症状,最常见的是盐酸苯海索和金刚烷胺。因此,当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首先考虑依次逐渐减少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司来吉兰、DR激动剂、复方左旋多巴。对经药物调整无效或因症状重无法减停抗PD药物者,可加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喹硫平等。出现认知障碍的PD患者可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卡巴拉汀。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便秘的患者可增加饮水量、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也可减少抗胆碱能药物的剂量或服用通便药物。泌尿障碍的患者可减少晚餐后的摄水量,也可试用奥昔布宁、莨菪碱等外周抗胆碱能药。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增加盐和水的摄入量,可穿弹力袜,也可加用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3、 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睡眠障碍。若PD的睡眠障碍是由于夜间病情加重所致,可在晚上睡前加服左旋多巴控释剂。若患者夜间存在不安腿综合征影响睡眠可在睡前加用DR激动剂。若经调整抗PD药物后仍无法改善睡眠时可选用镇静安眠药。 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神经核毁损术常用的靶点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腹后部(PVP)。以震颤为主的患者多选取丘脑腹中间核,以僵直为主的多选取苍白球腹后部作为靶点。神经核毁损术费用低,且也有一定疗效,因此在一些地方仍有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因其微创、安全、有效,已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明显疗效减退或异动症,经药物调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的效果较好,而对中轴症状如姿势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功能无明显改善。手术与药物治疗一样,仅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术后仍需服用药物,但可减少剂量。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不适宜过早手术。中医治疗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对改善症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46 评论

烧卖吃饱了

☆ ☆☆☆☆考点1:左旋多巴(L-多巴) 左旋多巴是左旋酪氨酸合成儿茶酚胺的中间产物,是DA的前体物质,左旋多巴本身无药理活性,进入中枢脱羧成多巴胺后才起治疗作用。 【药动学】 口服后通过主动转运系统从小肠上端迅速吸收,~2h达血药峰浓度。胃排空延缓或胃内酸度增加等因素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左旋 多巴吸收后首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脱羧,小部分在肠、心脏和肾中脱羧生成多巴胺。血液中只有1%左右的左旋多巴进入中枢转化成多巴胺。如同时合用外周脱羧 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使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量增多。代谢产物由肾迅速排泄。血浆t1/2为1~3h. 【药理作用】 1.抗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后转变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使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种递质重新取得平衡,而产生治疗震颤麻痹的作 用。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是:(1)奏效较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善,1~6个月后才获得疗效,连续用药1年以上约75%以上的患者可获得较 好的疗效。(2)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症及年老衰弱者疗效较差。(3)对肌肉僵直及少动的疗效较好,而对肌震颤的疗效较差。 2.心血管系统作用。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多巴,可引起轻度直立性低血压,短暂心动过速,轻度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 3.内分泌系统作用。中枢多巴胺作用于垂体腺细胞,促进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催乳素的分泌。 【临床应用】 1.治疗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帕金森病,但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2.治疗肝昏迷。肝昏迷的伪递质学说认为,正常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物苯乙胺和酪胺都在肝内被氧化解毒,肝功能障碍时,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升高,在神经 细胞内经β羟化酶作用,分别生成伪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胺,取代正常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妨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发生昏迷。服用左旋多巴,在脑内转变成 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的神经活动,从而使肝昏迷患者意识苏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故不能根治。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治疗初期约80%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这是由于DA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随着继续用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偶见溃疡出血或穿孔,应予注意。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同服,可使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 2.心血管反应。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可引起轻度体位性低血压,继续服药可因耐受性而逐渐减轻或消失。由于DA可兴奋β受体,故可引起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出现眩晕。 3.精神障碍。表现为失眠、焦虑、恶梦、狂躁等兴奋症状,尤其是高龄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需减量或停药。 4.异常不随意运动。长期用药半数以上的病人可引起不随意运动,如高龄者多见头颈部不规则扭动、张口、咬牙、伸舌、皱眉等,年轻患者出现舞蹈样异 常运动。部分持续服药1年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开关"现象,即突然多动不安(开),而后又出现全身性或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多见于 年轻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 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舍平以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 ☆ ☆☆考点2:卡比多巴( -甲基多巴肼复方左旋多巴) 【药理作用】 为外周左旋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故和左旋多巴合用时,仅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使循环 血中左旋多巴含量增高5~10倍,因而可使较多的左旋多巴到达黑质-纹状体而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左旋多巴的疗效。同时又可减轻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不良反应。 卡比多巴是左旋多巴的重要辅助药。将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按1:10的剂量合用(如信尼麦片,Sinemet,每片含卡比多巴10mg,左旋多巴 100mg,或卡比多巴25mg,左旋多巴250mg),可使左旋多巴的有效剂量减少75%,从而明显减轻或防止左旋多巴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进 入脑中的左旋多巴量增多,在治疗开始时能更快地达到左旋多巴的有效剂量。卡比多巴单独使用无明显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治疗自发的帕金森病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一氧化碳或锰中毒)、服用含比多辛(维生素B6)的维生素制 剂引起的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对以前用过左旋多巴/脱羧酶掏抑制复合制剂或单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有剂末作用减退(渐弱)现象、峰剂量运动障碍、运 动不能等特征的运动失调,或有类似短时间运动障碍现象的患者,减少"关"的时间。 【不良反应】 最常有运动障碍(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其他常见的副反应(2%以上)有恶心、幻觉、精神错乱、头晕、舞蹈病和口干。偶有(1% ~2%)做梦异常、肌张力障碍、嗜睡、失眠、忧郁、衰弱、呕吐和厌食。罕见(~1%)头痛,"开-关"现象、便秘、定向力障碍、感觉异常、呼吸困 难、疲劳、直立效应、心悸、消化不良、胃肠道疼痛、肌痉挛、锥体外系症状和运动障碍、脑敏感性下降、胸痛、腹泻、体重下降、激动、焦虑、跌倒、步态异常和 视觉模糊。 ☆☆☆考点3:金刚烷胺(金刚胺三环癸胺) 【药动学】 本药易从肠道吸收,用药后48h作用明显,1周后作用达高峰,90%以原形由肾排出,血浆t1/2为10~28h. 【药理作用】 金刚烷胺原为抗病毒药,在预防流感时意外发现有抗帕金森病作用。疗效不如左旋多巴,但优于抗胆碱药。进入中枢后可促进患者黑质- 纹状体内所保留的完整的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释放DA,增强突触前DA的合成和抑制DA再摄取,并有直接激动DA受体及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微,长期应用因儿茶酚胺释放,外周血管收缩,引起下肢皮肤网状青斑、踝部浮肿。老年患者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幻觉、谵妄。偶致惊厥。 【禁忌证】 精神病、脑动脉硬化、孕妇、癫痫者禁用。

165 评论

涅槃0531

帕金森病该如何治疗呢?

早期帕金森病大部分对于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这也就有了“蜜月期”这么一说,因为大部分帕金森病人在用药物治疗后都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症状可以得到完美控制,且全天候保持良好状态,这样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芭、卡比左旋双多巴(息宁)、达灵复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嗅隐亭、普拉克索、吡贝地尔、罗匹尼罗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等;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等;抗胆碱类药物如苯海索片(安坦片)等;多巴胺促释放剂如金刚烷胺等。

经过早期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对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受,并逐渐出现了一些药物相关性并发症,比如开关现象、药效波动、异动症等。此时药物治疗已不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些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使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核团毁损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脑起搏器植入术)、干细胞移植等方式。目前认为损伤最小的、效果最好的手术为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该手术是通过微创的方法将两根1mm左右电极植入到双侧的大脑核团内,然后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锁骨下方的皮下组织内,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刺激参数来调整对核团的刺激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帕金森病患者适合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呢?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专家共识中指出了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 原发帕金森病;

2. 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3. 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

4. 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对于患者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首先在年龄方面一般不超过75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放宽至80岁;

二、病程方面一般需要大于5年,如果患者症状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且经规范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时可放宽至3年;

三、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应在H&Y分期期;

四、药效方面需要经过正规且足量的药物治疗,对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效果,目前疗效下降,或已经出现了药物相关的 ,比如开关现象,药效波动,异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抗帕金森病用药论文

    及时诊治:帕金森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效果好。如果发现手脚颤抖、走路慢、走路不甩臂、走路腿拖步、呈小碎步、身体前冲刹不住、起步困难、路标手,

    Rainniebab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帕金森病的治疗论文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

    熊猫虾仁@三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有关帕金森病的论文

    帕金森是静止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运动型震颤。治疗方面帕金森能吃益脑归元汤

    白羊座小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抗帕金森病药物论文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

    越狱找食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帕金森病的论文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敢于说真话的深空小编给您说新闻。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让大家久等了,下面马上进入正题吧。帕金森氏病起源于大

    小月半月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