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4

好运咪咪熊
首页 > 医学论文 > 白血病药物治疗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钢结构彩钢板

已采纳

去年7月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对科学家来说,中药是如此地“难以下咽”,中药仍然笼罩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面纱下。借助于典型的还原法,研究人员希望寻找出治疗特定疾病的中药配方中的某种关键组分,但类似青蒿素的成功例子少而又少。文章呼吁用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仅仅半年多之后,今年3月14日,陈竺院士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一篇论文,对中药方剂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做了系统分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并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阐释得淋漓尽致。 3月17日,全国两会即将结束,被任命为新一届政府卫生部长的陈竺院士,花了近两个小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地解释了这项研究及成果,并谈了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 中医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 陈竺作为科学家,最被人称道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砒霜)协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按照这种方法治疗,可以使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超过90%。APL有望成为第一种可以被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据介绍,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被认为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病人骨髓里积累大量的不成熟的早幼粒细胞,且具有严重的出血症状。该病的病因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主要是两条染色体易位,即染色体臂断裂后互相交换,在结合点就出现一个新的融合基因PML-RARα,它编码一个融合蛋白,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一般的血细胞在分裂一定的代数后就会分化成熟,变成具有各种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但癌变以后的细胞失去了分化能力,会不停地“疯长”下去。全反式维甲酸正是通过修饰和代谢癌蛋白PML-RARα,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停止“疯长”;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程序化死亡(凋亡)。 有着西方医学教育背景的陈竺,介绍自己的研究时,总是强调接受了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的启发。复方协同治疗、以毒攻毒、祛邪扶正、好坏转化……处处闪耀着东方哲学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热衷于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复方了。 他介绍说,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尚未开始、癌蛋白PML-RARα尚未被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其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可达87%%。研究还发现,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不过,复方黄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于是,在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的领导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小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细胞模型中,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发生相当程度的“改邪归正”、分化成熟。 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属“邪”的因素必须相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患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阳亢”而“阴虚”。 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致病性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具有“去邪”的作用,硫化砷是“君药”。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和创新 “这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对论文给予了如此的肯定。 不少专家认为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这项研究几乎近于无懈可击、堪称“完美”。非常经典地解析和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而且,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竟然呼应得是如此之好,简直令人惊叹! 国际主流科学界也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如《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医药:古老复方的现代新解”的述评,认为这一研究显示了“古老药方的主要成分是如何‘和谐行动’治疗疾病的,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杂志在对陈竺的访谈中也对该文进行了报道。 而陈竺却认为,这项研究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幸运的! “我们有合适的物质基础,包括纯化的有效化合物、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等。”陈竺说,“当然最重要的是复方黄黛片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被多中心临床研究所证实,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后续研究都是无源之水。从这一点来看,中医药自身的创新发展还是最重要的。” 中医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中医发展之本,既要讲创新,更要讲传承。陈竺说:“我支持在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倡导发展‘原汁原味’的中医!” 陈竺认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开放的心态。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故步自封的历史,其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波斯医学的传入,“胡药”与“南药”的引入,都对中医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药,对中医发展会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造成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在确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陈竺认为,中医药系统在创新方面,应更加开放,更加善于汲取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核磁共振、生物电、热成像、基因剔除……所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技术,动物模型,人体成像,不论是什么,都可以拿来为中医药研究所用,而且有关体系都要接受生物医学统计学的严格检验。现代生命科学并不姓“西”!要创造条件,把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优秀科学家和优秀科研机构,吸引到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中来。 现在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汇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陈竺期望,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色,传承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汇聚、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创造出一个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和西医的全新医学。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症状头晕 乏力 恶心 持续高烧 咳嗽 牙龈出血 牙龈肿痛 牙龈萎缩 眼底出血 心悸 脾大 便血 贫血症状化疗主要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阿糖胞苷 VP16联合化疗 缓解率达90%心态平常心 别害怕 莫生气 谁体验谁知道 就当作是人生中的插曲 也是历练心智的好机会 相信自己能行效果感觉很好 和正常人没区别 基本可治愈 复发了也没关系 还可继续化疗得到缓解.

193 评论

阳澄湖边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247 评论

晴猫猫天

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西医主要采取化疗杀灭白血病细胞,但再大剂量也不可能100%的将坏细胞完全杀灭,所以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引发复发的根源。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其原则是: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该严格区分患儿的白血病类型,按照类型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相应的药物剂量联合治疗;采用早期连续适度化疗和分阶段长期规范治疗的方针。同时要早期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化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在完全缓解后给予维持治疗,总治疗时间为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则为高强度短疗程的化疗,不需要维持治疗;总治疗时间约为6-8个月。 早期白血病主张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其中以化疗为主,可合并中药治疗以减毒增效;对于中晚期白血病患者,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中晚期白血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化疗、骨髓移植、生物调节剂治疗及中医药治疗。骨髓移植是中晚期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50%左右的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可长期生存,但其亦存在着价格昂贵、骨髓源少的缺点。化疗亦是白血病中晚期的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并且,化疗亦是骨髓移植前的必要步骤和措施。

319 评论

xiaotian0001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

289 评论

浦江海鸥

中国的明清两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时代,然而,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两幕:一是封建社会日趋退幕,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二是活力四溅,日见朝气,经济、科学、文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明、清:中医学的综合和集大成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和渐趋停滞时期,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与这个时代相近似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温病学派”形成:温病是的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早在,《内经》中就有一些零散的记述。汉代张仲景对温病的初期证候作了特征上的描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杂病论》)。宋元时,温病开始脱离伤寒学说体系,提出了热病初期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突破了以往一概辛温解表的治法。明清时,大瘟疫多次流行,医家们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中,对温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提出不少创见。如“戾气”病因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诊断方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等。正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总结、革新、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促使温病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理论、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更为系统而完善。不少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如对生命的探讨已深入到生命的起源和原动力,有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论断;命门学说有了长足发展;医家们对于某些常见病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治疗虚劳、中风、吐血、郁证、痘疹的专家和专著。 清代出了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伟大医学家——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纠正了以往医书中对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记载,他所创制的活血逐淤方剂,至今仍有实用价值。3、药物学成就辉煌。明代李时珍著成举世闻名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内容丰富、论述广泛,所载药物多达1800余种,并附有药图1000多幅,药方10000多首,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对药物的分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分类法;书中还有对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内容的正确记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还有赵学敏著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兰茂的《滇南本草》等也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4、病案格式的建立和医案专集的出版。医案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到明代,形成了记录详细、项目固定的病案格式。1522年,《韩氏易通》里提出病案内容应包括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论病原、治方术六大部分,还有具体项目31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病案格式。1584年,吴昆在其所著《脉语》中,对病案格式又作了修改补充,规定病案内容的7大部分,内容更为详备。这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明代起,医案专辑大量出现,1552年江瓘的《名医类案》编撰完成,这部医案专辑内容空前丰富,是对历代医家的验案及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记载的重要医案的收集、总结,并进行了分类编排和评议,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又写成《续名医类案》。另外,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徐大椿的《洄溪医案》等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清隆庆二年(1568年),成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十八世纪末,。清代唐大烈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这在当时医学交流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盛况空前。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或是我国把中医传到国外的人数和次数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中医药学传到国外后,在国外继续发展,有不少人翻译著述中医药学著作,并且有些还形成了学派。如《东医宝鉴》把中医学介绍到了朝鲜。1487年日本的田代三喜来华学习中医药学,尤其崇尚李杲和朱丹溪的学说,回国后力倡李、朱学说,著有《捷术大成印可集》、《福药势剪》、《直指篇》、《医案口诀》等书,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

198 评论

亲爱的猫猫99

为什么血球干细胞会不正常分化,导致白血病(血癌)?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B细胞白血病,发现原来是主宰血球干细胞生成的RUNX1蛋白被「绑架挟持」,导致骨髓中的B细胞停止分化。这项发现破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致癌机转,为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陈威仪指出,现代医学中,大家都知道白血病的原因,是由于血球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尽管科学界普遍认知这个融合蛋白的致癌性,但致病机转一直是个大谜题,也让药物研发受到局限。

「正是因为找不到精确的原因,现在的治疗还是主要依靠化疗。而这项研究重要的地方就在于指出RUNX1蛋白的问题,未来的治疗方向,就可以朝着抑制RUNX1蛋白的思路去进行。」

陈威仪解释,B细胞白血病大约占了所有白血病的 6 %,不过 2014 年时,就已经发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同样可以透过抑制RUNX1蛋白来治疗。「所以,未来赶紧找到良好的RUNX1蛋白抑制剂,将是治疗白血病重要的方向。

这项研究由阳明大学与美国顶尖的洛克斐勒大学及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论文已于七月初刊登在血液肿瘤学最权威的《Blood》国际期刊中,并获选为该期刊的重点论文。

具体来说,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毕文洁与指导教授陈威仪,发现E2A-PBX1其实就是造成白血病中RUNX1基因网路过度活化的关键。这个因染色体错位产生的融合蛋白,在血球干细胞分化过程不断结合RUNX1,让本来应该逐渐弱化的RUNX1功能持续被放大,反而造成血球干细胞停止分化,最终走向癌化一途。

这项发现破解了困扰血液肿瘤科学家三十年的谜题,原来E2A-PBX1其实就是挟持血球干细胞主宰RUNX1的幕后藏镜人。

陈威仪表示,急性白血病的癌症预后较差,目前使用的化学疗程容易引起脑部病变,一旦揭露融合蛋白绑架挟持的目标,就能研发新药物及治疗策略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依据。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白血病治疗有关论文

    1.COALL-97 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滴注门冬酰胺酶治疗后脑脊

    天使禁猎区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白血病的药物治疗硕士论文

    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问题和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仍有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再则,高强度

    wuyan84110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白血病治疗费

    不用。 我们要看看白血病的具体类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费用也是不同的,例如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治疗难度大,并且病发后需要及时救治,经特殊治疗,花费的金额巨大

    苏夏夏110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董针治疗白血病论文

    不能天天刺血,要有间隔时间,最好专业医生指导,以免引起感染。

    小皮球佳佳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砒霜治疗白血病论文

    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发现砒霜对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中期,陈竺和他的同事们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它的作用机理—

    耶丽芙小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