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2

四叶细辛
首页 > 医学论文 > 幼儿科学劳动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ngqing829

已采纳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204 评论

嘟嘟和滴滴

摘要: 与其他运动相比,跳绳这门运动具有简单、所需场地小、资金投入少以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使得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使他们 健康 成长。

下面将详细阐述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以及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通过对幼儿们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们的耐力、体力以及反应能力,促使幼儿们身心得以 健康 成长。

而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 体育 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 体育 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 体育 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一、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

兴趣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最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时就需要激发他们对其的兴趣,让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使得整个跳绳环节都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以的环境下进行,从而让他们对花样跳绳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在这之中,老师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升幼儿们学习跳绳的信心。

而且,老师不仅需要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进行跳绳,还需要让他们明白、认识到学习花样跳绳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够坚持学习花样跳绳,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 体育 运动习惯[1]。

循序渐进原则

因为老师教导的是幼儿们,他们不仅年龄小,在身体协调方面也较差,老师就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来进行花样跳绳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去引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

例如:在幼儿们最开始接触花样跳绳时,老师可以设计花样跳绳小 游戏 来让幼儿们爱上跳绳,明白跳绳应当怎样操作,接着老师再通过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练习跳绳。

秉持着最开始趣味跳绳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明白正确进行跳绳的方式,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跳绳难度,比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以及多人跳绳等,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掌握花样跳绳技能。

安全原则

幼儿们在接触花样跳绳时,不会认为它有危险性,在他们的这一阶段,他们正是认识事物、形成三观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通过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让幼儿们明白跳绳的危险性,并教导他们应如何规避危险,防止他人及自己受到伤害。

二、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途径

1、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花样跳绳是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它需要跳绳的人具有极高的身体协调性,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作,完成跳绳动作。

基于此,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情况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掌握跳绳技能,进而达到自行创编花样跳绳内容的目的[2]。

比如:首先老师应教导幼儿们最简单的双脚摇动跳绳,双脚起跳的跳绳方式,当幼儿们能够自主高效完成这一跳绳动作后,再教导幼儿们单脚起跳的跳绳方式,以进一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当幼儿们完成后,再继续加大难度教导幼儿们花样跳绳。在教导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们自行 探索 ,玩耍,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能够在玩耍过程中,玩出新的花样跳绳。

2、开展花样跳绳竞赛

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

陈鹤琴学生曾说:“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们本就爱玩、爱闹,喜爱新鲜事物。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幼儿们的喜好来组织开展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们感到开心、轻松,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花样跳绳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提升。

于是,老师可以开展个人积分赛、分组积分赛、表演赛以及花样跳绳赛等进行,通过设置冠亚军奖牌、奖品来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让他们能够积极有效的准备,提升他们对跳绳的热情。

这样还能够使得幼儿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促使他们在一个 健康 、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而且在分组积分赛中还能够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在合作中明白团结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

3、多样化跳绳竞赛活动

老师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跳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设置为幼儿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花样跳绳的环境,以此提升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规定时间来让幼儿们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跳绳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接力赛的形式,让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够让组内成员共同分享喜悦,让幼儿们体验到有人共同分享成功时的那份快乐。

亲子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社群等方式联系幼儿们的家长,让幼儿们的家长参与到幼儿花样跳绳活动中,让他们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快乐,一起参与到幼儿的花样跳绳中,从而通过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及家长打造出一个好的亲子时光。

而且在亲子花样跳绳活动中,也能够让家长认识到参与自己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的重要性,促使其能够多加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在花样跳绳学习共同进步、发展。

老师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花样跳绳表演,让他们一起创新花样跳绳动作或内容,以此提升幼儿们的学习能力。

另外,老师在这之中需要多加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以便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花样跳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对自己造成伤害。

老师也可以将家长与幼儿们的一张纸笑脸拍摄下来,为他们留住这一刻的幸福、快乐时光[4]。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 健康 成长,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花样跳绳活动时,也是在挑战自己,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好的花样跳绳方法和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 体育 精神。

另外,通过老师的引导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们对花样跳绳学习的兴趣,让这一运动能够伴随着他们成长。

当然,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老师要认可并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导,以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馨珊. "一绳多玩"——大班幼儿花样跳绳的 探索 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7):199-200.

[2]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3]刘艳如. 激发幼儿自主跳绳,打造"阳光 体育 "特色[J]. 山西教育:幼教, 2019,(8):20-21.

[4]孟祥英. 刍议幼儿园跳绳活动中德育渗透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24):65-65.

234 评论

书画人生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广大幼教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园根据《纲要》精神,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在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在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发展孩子动作、协调、灵活及体育游戏中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特点,将动手能力培养融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拍球、跳绳、滚圈、踩高跷、打吸力球、骑小车等活动中提高,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掌握使用体育器械,如:抛球、滚球,到中班开始练习拍球技能,远球接力跑等等。在全园进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中班的孩子就能开展拍球比赛,并为全园小朋友做观摩表演。与此同时,中班幼儿近半数会跳绳,大班幼儿几乎人人会跳绳,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参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园里的孩子人人手里一件体育器械,让孩子快乐地追逐在操场上,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纲要》中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有情景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如: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趣,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教师创设一个木偶剧场的环境,让孩子亲自操作木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又如,诗歌《春天来了》,孩子们边操作有动感的画面,边朗诵诗歌内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改变一往只让老师操作,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动手、动脑、动口,又其乐融融。 3、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带小”活动,大班幼儿表现出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帮助弟弟、妹妹午休后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又如:在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既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又培养动力能力,帮妈妈拣菜、扫地、擦桌子等学习日常劳动技能。 4、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探索活动,同时也是操作活动,只有去动手操作,才能激发探索的愿望,如:认识叶子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小院里捡起片片飘落的叶子,观察、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做叶子贴画、叶子面具,到制作叶子标本等等,都体现着幼儿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又如:在科学操作活动中,用小灯泡接通电池的实验,容积守恒实验,小制作、弹力球、磁铁玩具等等,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愿望。 5、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双手表现美。我们在美工活动中,教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如包装纸、小纸盒制作机器人,用碎布头做布贴画。教孩子用折纸、染纸、吹点画等不同的做画方法,大胆创造、想像,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练习操作不同的绘画工具,用双手表现美。 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丰富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愿望。如:“小巧手”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⑴充分利用现成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学习穿珠、挂彩链;⑵老师自制玩具,老师可以有目的制作一些玩教具。如:“布飞蝶”,让小班幼儿练习扣钮扣,“大辫娃娃”让中班幼儿练习编辫子,“宝宝鞋”让大班幼儿练习系鞋带;⑶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夹豆游戏有小积木块、有小石头、有玻璃球,供幼儿选择,又如“做做玩玩”区,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做做、玩玩任务,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手工游戏,每到这时,孩子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时装,骄傲地迈着“猫步”进行时装表演时,成功的喜悦就写在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当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制作手偶在讲故事时,显然自己就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做出象样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作品很粗糙,只要我们老师能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项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透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使孩子树立“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2、鼓励幼儿动手参加环境创设。每当我们进行新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就一起布置“主题墙”,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然后请孩子将眼中的春天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剪下来,互相协商,贴在我们主题墙的适当位置,构成“春天的旋律”壁饰,孩子们会自豪的发出赞叹:“哇噻,真不敢相信是我们的杰作”!又如,每到节日,我们都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参与美化环境,如:粘贴彩链、拉花,设计小挂饰等等,都是孩子自己设计、分工制作的。 3、日常生活中,对操作技能加以强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劳动技能,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浓厚,包完饺子后还能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⑵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培养幼儿工作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值日生提出具体要求,如,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收拾餐具等,每天整理玩具柜,清擦小桌椅,修补图书等等;⑶开展种植活动,每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晴明前后,种瓜种豆”,让孩子亲自参加整地、选种、播种、管理和收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有利用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劳动是中提高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把收获到劳动果实拿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亲子情感,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包办代替的太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 2、及时进行家园双向反馈。如:有的孩子依赖性较强,需要及时鼓励和家园密切配合,于是我们要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在家情况,共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 总之,在培养孩子操作动手能力,要充分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体水平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类活动之中,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理解和重视幼儿发展的需求,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使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82 评论

CamillaGao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OK的呀。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科学活动的论文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

    帅帅老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幼儿科技劳动论文范文参考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

    雪後Sunn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幼儿科技劳动论文

    【篇一:神奇的大米】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的阳台上做作业。突然,门“哐当”一声被打开了,原来是爸爸买了一袋大米回来了,等他把大米背上四楼早已累得气

    螃蟹横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儿科技劳动教育论文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

    dodolong6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幼儿科技劳动论文范文中班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

    壹秒钟变rabbiT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